?叶荣点头,说道:“安之,我们乾元宗虽然以易经入道,但其实我们并不知道易经最初起源于谁,起源于何处。不过,易经包含着宇宙中所有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却是确定无疑的,而所有的规律和趋势又无一例外地和我们人类息息相关。
    叶荣开篇平平,我姑且边吃边听。
    叶荣又道:“单说这六十四卦的顺序,便揭示了人类甚至地球从无到有的一个发展过程。乾坤分别为天地,所以分列第一、二卦。”
    我继续胡吃海喝。
    叶荣笑道:“安之,为什么屯卦位列第三呢?”
    我想了想,含糊道:“不知道。”
    叶荣笑道:“屯卦上坎下震,互卦坤、艮。坤艮为陆为山,震为雷为动,地中阳气如雷而动,激发地气,而气遇冷则化水,水将陆地、山岳全部淹没。整个地球就是一片水的世界,你能想像这个画面吗?”
    我微微点头,放慢了咀嚼的速度。
    叶荣道:“屯卦的卦象,就是地球初成、水陆未分的状态。接着是蒙卦,上艮下坎,互卦震、坤。这个时候山已高出水面,而坤为万物,在震动中有生有成,就形成草木茂盛蓬勃的景象。所以蒙卦的卦象就是地球水陆既分,万物滋长的状态。”
    我将嘴里最后一点肉沫咽下,说道:“蒙卦后面是需卦,上坎下乾,互卦兑、离。这也能反应地球的状态吗?不对吧?”
    叶荣又伸手在我头上一通乱揉,笑道:“到蒙卦阶段,地球就具备生物存活条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生存的环境。而从需卦开始,各卦卦象便是反应人类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状态。兑为金,离为火,这阶段人类已能运用金属工具和火种。”
    我微微皱眉,一言不发。
    叶荣问道:“安之,你有什么问题吗?”
    我纳闷道:“人类是从猴子进化来的吗?”
    叶荣脸上难得地出现了一抹尴尬,仿佛一道愉快的春风不幸吹到了一片页岩断涯。
    我则比叶荣更尴尬,为自己思维莫名其妙地跳跃和问题本身含金量太低而尴尬。
    刚刚听叶荣侃侃而谈,从乾卦到蒙卦,如画卷一样清晰而生动地展示了地球从宇宙中诞生,到海水覆盖整个地球,到地壳运动引起山峰隆起,到渐渐有了植物、生物。这一系列变化而连贯而严谨,自然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但正因为如此的连贯和严谨,却让我钻了牛角尖。
    想到蒙卦展示的万物滋长的画面,我自然就想到了人类的起源,并理所当然地认为蒙卦之后应当展现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是如何诞生的。
    但是,我没想到需卦直接展示的就是人类已经拥有兑金离火的阶段,是以没经大脑地就问出一个估计连汤墨书都回答不了的问题。
    如果任建在场,他倒是极有可能给我一个反问:你脑子进水了吗?然后再语重心长地给我说教,说易经各卦只是对地球和人类不同时期的展现,而不是一部长达几十亿年的纪录片。
    叶荣轻笑一声,仿佛那道春风又从那片页岩断涯弹转而回,说道:“这个问题,等你到了大师父那个境界,或许就有自己的答案。”
    我又有些犯懵,觉得叶荣这个回答有些古怪。
    按我小从接受的教育,其实答案是肯定的;现在有些不同的观点,而这些观点的答案则是否定的。但是,叶荣既没肯定也没否定,却说要到大师父那种境界后才能知道答案。
    叶荣是简单地答非所问,还是刻意地避而不答?或者其他?
    老神棍似乎有些忍无可忍,伸腿在我腿肚上重重一踹,说道:“先听你师兄说完!哪儿来那么多莫名其妙的问题。”
    我赶紧向叶荣告声罪,舔着脸请他继续。
    讼卦,上乾下坎,互卦离、巽。
    叶荣稍稍讲解卦义卦象,我脑中便浮现出百物以兴、舟楫以通的画面,暗叹讼卦之精妙。
    讼者,争也。
    从需卦的果腹到后来剩余物质的出现,到更多生存需要以外的工具出现,人类文明的进步,不就是因为有竞争作为动力吗?
    讼之后为师,这师卦又出乎我的意料。
    我之前一直认为师者为众为兵,当是一个血腥的阶段,但听叶荣解释后,才明白事实竟然相反。师卦上坤下坎,正是水在地中行,乃是至顺之义。这个阶段的师却是容民之师;天视民视,天听民听,竟是一个民众立法的民主时代。
    我好奇而激动,问道:“大师兄,那比卦上坎下坤,是不是情况就截然相反呢?”
    叶荣微微点头,说道:“既然有了法度,自然就有惩治。有利于此就会有不利于彼,当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有了兵革之祸……”
    其后,叶荣将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共计九卦一一讲解,而人类社会的发展演递、朝代兴衰、疆域变迁等等便深深印在我脑海之中。
    我不禁唏嘘感慨,直叹易经真乃天人之作。
    半晌,我问道:“师兄,按卦序来讲,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便应当是蛊卦之象吧?”
    叶荣微笑,说道:“是的,你可以试着理解一下。”
    我顺着叶荣讲解的思路细细分析一番,说道:“蛊卦,上艮下巽,互卦震、兑。似乎反应的是人类对金属的运用将有重大的革新,这很符合现代科技的发展现状。嗯,山下有风,遇山而止,似乎是说明这个阶段同时是一个迷茫的阶段。正所谓蛊者,惑也……”
    叶荣打断我道:“蛊不是惑,你可以当作变化理解。”
    叶荣将变化二字说得极重,让我又陷入沉思。良久,我似乎有所明悟,试探道:“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那山下有风怎么理解?”
    叶荣微微点头,说道:“盅字从虫,山下有风便是气遇山阻而静止,气不动而虫滋生,《诗经》‘蕴隆虫虫’便是此意;由气生虫,这个过程就是变化。蛊卦序列十八,而易道之变十八而穷,所以六十四卦无蛊则无变。”
    我皱眉穷思,纠结着一个问题,问道:“这个虫就应当是微生物吧?”
    叶荣静静地看着我,片刻,说道:“安之,你若以现有的科学认知来反推易经的深意,那便不可能真正理解易经。”
    我微愣,却又听叶荣说道:“科学只有在质疑中才能发展。你若什么事情都要用现阶段所拥有的科学知识去解释,或者以科学理论作为标准,那便是迷信,对科学的迷信。因为现在的科学,只是现在的科学。”
    我心念略转,明白叶荣话里的意思,并且高度认同。
    但是,我尚未来得及对叶荣表达一下英雄所见略同的惺惺,老神棍又开了口,啧啧道:“你小子怎么那么爱钻字眼儿呢?依我说啊,讲那么多也不好理解,反正你们记住这世间有一种存在,就是道。我们修行也好,炼功也罢,都是为了修道。”
    我和叶荣面面相觑。
    要说老神棍的本事,那这大煞风景便是他的一技绝招。此言一此,我和叶荣都乖乖闭了口,仿佛之前我们说的都是通篇废话。
    半晌,叶荣笑道:“三师父说得对。安之,你现在再回头想想,看看对易经有没有新的认识?”
    我集中精神将叶荣所讲再细细回味一番,但除了前十八卦的画面感极强外,对易经条文的理解似乎与以前并无甚区别。但与此同时,我又觉得有一种感觉,似乎是以前没有过的。
    良久,我迟疑道:“似乎…….我离易经越来越远。”
    叶荣微笑点头。
    我继续努力捕捉脑中那一丝异样的感觉,缓缓说道:“我感觉自己似乎在不断上升,像是在天空飘着,易经却像太空中的星体一样越滑越远、越来越小。”
    叶荣笑道:“非常好。安之,其实这就是视角,就是领悟。你看问题的角度越高,你就会领悟到越来越多的内容。”
    老神棍扭头看了一眼二师父,又笑呵呵地冲我说道:“打铁得趁热,安之,你现在就去炼会。”
    我没有说话,一边思索一边起身,到隔壁床上盘腿坐下。
    我渐渐想得明白,叶荣虽然并未给我讲解易经条文,但他教给我的应该一种方法,一种理解易经条文的方法。这让我学会不再纠缠于每一卦或每一爻,而是试图将易经所有条文当看一个整体来理解。
    不知时间几许,我脑中不再刻意去琢磨易经,只觉得心中一片宁静。于是,我微微闭目,宁神定气。
    …………
    ;

章节目录

易道之乾为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望社只为原作者十三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三卦并收藏易道之乾为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