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一出,艳惊四座,不仅鱼家兄妹和众少年全瞠目结舌,甚至连端坐于高堂之上的老者都微微一顿,捻须的三根手指都下意识地停在了半空之中。
    收效甚好,陈遥很满意,但没几分钟,他便为自己这一时冲动感到阵阵懊恼——
    所谓大丈夫能伸能屈,有时候服软并不丢人,事后想来,受几个小孩子嘲笑其实真算不上多大的事,而自己故意卖弄才学才是真正的不智。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陈遥到底不属于这个时代。
    到底只是个穿越者,吟诗作赋这种本领陈遥是完全没有的,毕竟文化底蕴就放在那里。
    所谓文人,讲的便是这文化底蕴文化修养,这些东西是渗透到他们生活的各个层面里的,写一封书信、行几句酒令、赏一副字画,但凡种种皆需要有相当深厚的文化素养,更别说如鱼凡信方才那种即席发挥的能力,这些都是没有常规定例的文化交流,绝不是会背几首诗词就能应付得了的,特别还是在号称儒圣的大家面前。
    陈遥读书那会儿文科成绩也还尚可,让他做几首没什么特别刁钻要求的诗词……给点时间也不是不行。
    但毕竟所处不同,就算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大家名作,这些东西也就只能权当救急时的稻草使用,若妄想与这个时代的文人名士以诗文见高下……那就是痴心妄想了。
    仗着穿越者的身份引经据典是很容易,若文人名士们怀着崇敬又谦虚的态度一深究那就得全完蛋,所以对于比拼诗词什么的,陈遥几乎没什么想法,当下若不是鱼凡信咄咄相逼、若不是为了给堂上老者留个好印象,他真不愿仗着自己特殊的身份肆意卖弄。
    想明白这些,陈遥瞬间便有种搬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
    在陈遥的预期里,这些特殊的知识应该是和老者私下交谈时使用,而且还应该是稍稍不显山不露水地卖弄一二、赢得对方赏识取得对方信任即可,大肆宣扬的话最后肯定会死得很惨,毕竟文抄公真没世人想象中那么好做。
    众少年不说话,他们的思维还停在为何一路边要饭的臭乞丐居然也能出口成章,这简直颠覆了他们的认知,也深深刺痛了他们弱小的心灵与自以为是的优越感——
    特别是鱼家大少鱼凡信,陈遥开口之前他就是一副等着看陈遥也出丑的模样,而此时他整一张脸又是涨得好似要渗出血来。
    陈遥暗自懊恼之际也没留意这些小屁孩,少年心性多是如此,喜好争强斗狠,作为过来人他能理解,而他当下更在意的,则是堂上那老者,那号称超凡入圣的儒家圣人吕老先生。
    他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自己之后的去路。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的陈;‘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之遥……好,甚好,妙,甚妙。”
    老者此时神色也已恢复如常,他捻着胡须重复了一遍陈遥方才所言,一面重复一面连连颔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眼中更是精光大盛。
    话毕陈遥更见他眯起自己那双丹凤眸子,又开始上下打量自己。
    这个时代的人怎么老喜欢这么盯着别人看,这种行为怪诡异的。
    “陈小友,老夫且问你,这‘再拜陈三愿’……可有下文?后者题名又为何?”
    “回圣人话,前者全篇为‘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后者题名为《梅》。”
    这两首诗词陈遥选得都很刁,皆出自北宋名家之手,诗词中到底契合了自己的姓与名,当下听老者询问详情,他也不好不详说。
    “陈小友,老夫再问你,此二首佳作可是出自你手?”
    老者有此一问倒也并不失礼,一般人可能会觉得乞丐这一职业和吟诗作赋什么的相差甚远,毕竟在这个时代,诗词歌赋都属于上流社会那些文人雅士的专属,冷不丁听到个社会底层人员也会作诗,而且还作得这么好,众人愕然间自然都会先往剽窃那方面联想,但面前的老者并不是一般人,他之所以这么问,也是考虑到这两首诗作都和陈遥的姓名相契合。
    虽然陈遥此番确实是剽窃前人所得。
    陈遥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当即叉手作揖,老老实实答老者问:
    “回圣人话,此二首诗文皆出自晚辈阿娘之手,自懂事以来,阿娘便时常说与晚辈知道,做人当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当下闻听鱼郎询问,晚辈便将阿娘昔日所述如实道出。”
    堂上老者最后一问大抵也就是这个意思,陈遥很敏锐地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他没有摆出一副文曲星下界的神态,傲然表示这两首佳作均出自我手,而是很巧妙地将功劳推给了这一世素未谋面的娘亲。
    这样一来之前那番懊悔不仅得到了完美的补救,而且自己此时还能给堂上老者留下机敏、诚实、临危不乱等诸多观感,如此回答可谓一箭双雕。
    果然,听陈遥这么一说,老者兀自点了点头,大概陈遥这番说辞也比较符合他自己心里那番推测,毕竟姓名到底来自于父母,若是有什么讲究,那多半也是父母在取名之时便已经想好了的。
    老者沉吟片刻微微一笑,再度开口询问道:“如此说来,令慈当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奇女子,不知此番她身在何处?可否安好?”
    见老者对自己身世起了兴趣,陈遥暗暗蹙眉,这也是他最不想看到的,毕竟自己来历不明,扯谎这种事除了一时有益之外,其余时候都是遗祸无穷,属于能不用就不用的技能。
    不过既然都扯到令慈了,陈遥也只好临场发挥,随意编撰了一段关于自己身世的说辞。
    大致说完自己原本家住何处、家中原有几人及操持何业之后,陈遥又将自己塑造成了因天灾人祸导致家破人亡的孤儿形象,最后迫于无奈随着难民大军一路辗转来到这濮州城,幸得有梁副使梁大哥照顾,自己才能带着一群同病相怜的小乞儿进城来讨生活。
    总之吧,身世这种东西形容得越是凄惨就越好,越是凄惨别人就越不忍细问,而且说实话,他这套说辞基本上百分之九十都来自果儿,其中虽有添油加醋之嫌……
    但非要说陈遥信口雌黄满嘴跑火车那也是不对的。
    陈遥说得感人肺腑,在场众人闻言全都静默无言,老者端坐堂前眉头微蹙,鱼寒酥那妮子也是双眼泛红——
    当然了,对纨绔大少而言,这类身世他们全然无法感同身受,甚至都没什么感觉,听罢也只是冷哼一声,眼中的鄙夷与厌恶丝毫未减。
    老者好半晌才点点头,如此也算是对陈遥杜撰出的这番身世聊表同情了。
    陈遥以为此事到此便已是了结,不想一旁的鱼家大少全然不买账,他当即朗声说道。
    “先生,既如此,何不让陈家小子也以春为题作诗一首,也好让我等不成器的庸才瞻仰学习一番?”
    他这话意思很明显,既然你娘亲有如此才学,连当今圣人都赞赏有加,那作为才女之后,你自当也继承了其母满腹经文的昭昭才气,如此若不也作一首春诗,那岂不是瞧不起在座各位,岂不是瞧不起端坐于堂的圣人?
    这小子。
    他这番话充满挑衅的意味,但说到底无非就是小孩子之间的怄气之举,不过在这个时代考量一个人的才学深浅如何,公认最具权威的方式还是这命题当场作诗。
    堂上老者虽对鱼凡信这小子的行为略有不满,但显然他也对堂下这身世凄苦的小乞儿起了一番考究之心,当下也想看看其才学如何,是否如自己学生所言那般,的确承其母而耀其身。
    许多东西都可以传承,在这个世界才气亦是如此,甚至……还远不止如此。
    世间之事大抵如此,你越想低调越是事与愿违,树欲静而风不止,陈遥又能如何?
    而且鱼凡信这番挑衅非要说起来其实也合乎情理——说句心里话,若还处在他这个年纪,陈遥说不定比他闹得还过分。
    如此这般,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原点是什么?还是得作诗啊。
    眼瞅着大势已去,当下若不接这一茬,估计自己刚在圣人心目中树立起的形象就得坍塌,敢以娘亲所作诗词说事,那自己必然也不在话下,否则便有哗众取宠之嫌。
    自家娘亲所作诗词又如何?这也算剽窃!读书人的世界可不管这些。
    念及此处,陈遥最终还是叹了口气,世事到底如此,想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若日后真有败露的一天……那就让它败露吧。
    叹气过后,陈遥便也释然了,他旋即叉手见礼,冲堂上老者微微一揖:“如此,小子便斗胆献丑了。”言罢当即挺直腰板朗声道。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当下正值春季,以春为题倒也应景,但陈遥也不能仗着穿越者的风身份胡乱扯些名篇大作出来,他也必须应景,不仅要应老者命题的景,也得应他自己当下所持身份的景,只有这样才不会显得太过突兀。
    心念流转间,陈遥便选了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名篇《游园不值》。
    在名篇佳作层出不绝的历史长河里,这篇《游园不值》或许没有多么闪亮的名头,但在所有说春赏春的小诗里,陈遥最喜欢的,还是这一首。
    朗诵完毕陈遥再次作揖,整座学堂静得落针可闻。
    身旁众少年的窃笑当下已变作了小声的窃窃私语,鱼凡信如遭了当头棒喝一般愣在当场,鱼寒酥则拧着弯弯的柳叶眉在细细品读,而堂上老者此时已是捻着胡须连连点头,几息的工夫,陈遥便听他不住抚掌哈哈大笑道。
    “老夫已是多年未曾再听到过如此妙笔,好一个‘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甚妙!”
    见堂下众学生面露不忿,老者微笑摇头,而后冲其中一人轻轻颔首,示意让她来详做赏析,好让众学生心服口服。
    老者所指之人正是鱼寒酥,她虽然也在堂下,但面上神情和周围少年郎全然不同——
    她此时面带潮红,眉目含笑,俨然同堂上老者一般,也对陈遥所作这首春诗惊为天人,当下听老者点名,少女当即起身施礼,随后施施然开口说道。
    “一则,此诗寥寥几字便将春景渲染得淋漓尽致,用一‘出’字将红杏比人,可谓神来之笔;
    再者,陈公子行诗巧妙,以少总多,意境含蓄蕴藉,以‘一’喻‘全’,一枝红杏便总喻了这墙内百花;
    其三乃景中有情,诗中有人,且还是高洁之人,这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可见其人怡情自然,丰神俊朗,如此更动人遐思;
    最后,此诗不仅景中含情,且景中寓理,春色在此一“关”一“出”之间,更展现出了春之蓬勃生息。”
    见还有人识货,陈遥也暗自松了口气,要知道叶绍翁这首《游园不值》可是他斟酌了好久才决定使用的。
    虽说当时花园主人是因为爱惜青苔才未让诗人入园观赏,但将此事代入到自己身上陈遥觉得也全无问题,毕竟他现在的身份就是个乞丐,就算花园主人广纳天下宾客,也断然不会让一乞丐随意入内,这样一来,这首小诗出自自己之手也算是合情合理没那么突兀了。
    “正是如此。”老者听罢含笑颔首,摆手示意让鱼寒酥坐下,他将目光移到陈遥身上,沉吟半晌方和声悦色问道,“小友此诗所题为何?”
    这话问的是这首诗有没有名字,陈遥想都没想当即行礼将诗名说了出来,见老者再度点头,而后便冲堂下众学生道:“今日授课已毕,你们都回去吧。”
    在陈遥的预期里,散学之后老者当留他一个人详谈才是,然而看老者的意思,当下这逐客令也包含他自己在内。
    这不,老者摆摆手便起身负手离去,全然没有想要留下谁的意思,这让陈遥稍稍有些失望。
    不过圣人行事向来高深难测,陈遥觉得大概是自己选的诗词不够震慑全场,早知如此,还不直接搬出苏东坡的《定风波》算了。
    《游园不值》没能换来老者留自己吃下午饭,这让陈遥稍感郁闷,跟着鱼凡信等人出了小院,望着这群公子哥纵马绝尘而去,陈遥心中也逐渐平复下来。
    当下这番经历不过是一段小插曲,虽说最终没能捞到什么好处,但总归比一直窝在街角巷口无所事事要好,当下诸事皆毕,陈遥便掐着时间点准备往城北而去。
    陈遥望着鱼家大少们的背影兴叹不已,却不知街道不远处的拐角,也有两人正望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
    这两人正是道衍和尚与圆机子李岚清。
    没人知道他们是何时出现在街角,也没人知道他们来此所为何事,见陈遥身影渐行渐远,李岚清方蹙眉开口问道。
    “大师以为如何?”
    身旁的道衍自打尾随陈遥伊始,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笑意,闻听小道长发问,他也未做答复,只双手合十反问道。
    “真人以为如何?”
    李岚清虽是天赋异禀旷世奇才,但到底年岁不及道衍,听他这么一说,眉头蹙得愈发厉害,稍作沉吟,他开口答道。
    “若说此子秉性倒也谦和有礼,不但心怀仁义遇事果决,即便面对吕公也全然不怯,但偶有冒失之举,心性难免有偏激之嫌,年岁不大却又好似颇俱城府……贫道实难窥得详细,且全然推算不出此子来历,此事颇有反常,还望大师指点一二。”
    “阿弥陀佛。”道衍点头称是,而后再次笑问李岚清道,“真人以为,方才那首《游园不值》……作得如何?”
    李岚清不想道衍会问他这个,斜眼瞅了瞅陈遥消失的方向,点头道,“此诗当属上乘。”
    道衍微笑颔首,举目望向远方天际,喃喃道:“且不论他究竟自何处来,是仙是凡,只看他待人处事如何,如此这般静观几日,贫僧与真人再做计较,真人意下如何?”
    李岚清闻言稍显不悦,当即冲道衍一拱手,神情很是肃然。
    “无量天尊。大师误会了,此为大师私事,亦是佛门之事,贫道并无他想,无非好奇罢了,当如何处置全凭大师意愿。贫道本无权也无意插手此间,徒生缘法也属无心之举。”
    稍稍一顿,李岚清再次正色说道:“但若此子日后为祸人间,贫道自不会坐视不理。”
    “阿弥陀佛。真人多心了,贫僧也非此意,此子虽是来历不明,但毕竟与贫僧共承同一炉鼎,且不说命数几何,贫僧当下亦不便过多插手此间,如真人所言,贫僧俱是好奇罢了。”
    “如此说来,此子今夜所遭劫数……大师也不打算插手?”
    见道衍说得淡然,李岚清愈发感到好奇,他当下虽已知晓陈遥底细甚至与面前之人所存羁绊,但对此人来历始终难以窥探——
    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仙家高人擅长推演不假,然推演天机探究人事到底讲求一个机缘,若不得机缘或机缘未到,哪怕如来降世,前看三万年后看三万年那也无济于事;
    而当下即便无法瞰破陈遥本身本相,但若想推演数日之内有何祸福吉凶,以李岚清的修为自是不在话下,陈遥现下虽沦落为乞,然一生命数却呈九死一生之象,且不说远,此子今夜便会有那血光之灾。
    如今见道衍说得淡然,于是李岚清便将此事点破。
    既然修为差不多在同等阶段,李岚清也知此事无需自己刻意提醒,有此一问不过是问个态度罢了,道家讲求自然,饶是李岚清周身不绝杀伐之气,但如同先前所述,他也绝不会轻易插手此事。
    道衍闻言只微笑摇头:“阿弥陀佛。出家人时时常要行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贫僧乃出家人,若非迫不得已,自不应枉造杀业。”
    这话说的,李岚清闻言挑眉看了他一眼,但见道衍神态祥和不似作伪,当即也点头表示认同,略观天色,李岚清再次蹙眉说道。
    “无量天尊。麻烦就要来了,大师,依贫道所见,此地不宜久留。”
    “阿弥陀佛,真人所言极是。”
    道衍眉目含笑双手合十,两人的目光自远方天际徐徐收回,心照不宣地齐齐望向不远处那座幽静别致小院,而后相视一笑,眨眼的工夫,街道上便再不见有任何人驻足停留过的迹象。
    经鱼家众少这么一耽搁,陈遥行至城北之时,城内已是华灯初上,万家灯火映照如昼。
    这一番景象让人倍感亲切,然当下正值春分,城内虽已不设宵禁,但一路行来,城中所见多还是巡戒兵卒而少有居民,便是那些心思疲弛已惯的懒散之辈和孤老鳏夫都鲜有耳闻,这让陈遥很是意外,这也让他想明白了一件事——
    坐阵此间的薛崇瑞薛节度使似乎和想象中的又有所区别。
    此人看似对待治下百姓怀柔宽松,实际上也非梁大哥所言那般,陈遥能感觉出,这位薛大人多半属于笑面虎那一类型,这一点从城中百姓入夜后只敢掌灯而不敢随意外出便可见一斑。
    人性的复杂与反复从无意外之说,陈遥并不纠结这薛崇瑞品行到底如何,结交圣人也好,面见最高指挥官也罢,这些考虑若要认真说来……
    其实都不过归于陈遥备用的b计划而已。
    在得知自己穿越到了风口浪尖的濮州地界之后,陈遥最先考虑的,始终是如何储备粮食继而逃离此地,如此一来,只要这一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那他也不用费尽心思去说服薛崇瑞,或是挖空心计去讨好吕圣人。
    毕竟世间烦恼三千万,与人交往占一半,人性如何,躺在病床上那几年陈遥也早看得淡了。
    也正因为有了这些经历和见解,陈遥对与人打交道这种事并不是非常看好,到底求人不如求己,而远离濮州地界也实属无奈——
    陈遥身死魂穿,运气稍次,残唐末世也就罢了,更别说马上还要迎来历时最久、遍及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而在他所熟知的历史走向里,这些词汇和标签,全订在了唐末这小小濮州境界。
    王仙芝的起义规模不大,气势却极盛,之后更是一路连克数县,气势如虹声势不减,只数日,便会攻到这濮州城下。
    与之前所过各郡县不同,此地将是王仙芝起义以来所面对的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唐城池,所以无论出于何种考虑,王仙芝对于攻克濮州城一事,都将势在必得。
    这一点陈遥自然知道,毕竟史书上也是这么记载的。
    陈遥很清楚战争意味着什么,而以他现在的乞丐身份,想要在如此局面下自保并护果儿周全,思来想去也就只能是远离是非之地这一个办法。
    王仙芝没什么前途,他肯定不会带着果儿去投奔这群乌合之众,但若是藏身于濮州城内……保不齐义军破城之后会对城内百姓做什么,毕竟正史上守城的是薛崇而非当下这薛崇瑞。
    这一点让陈遥非常头疼,在他所熟知的历史进程里,王仙芝大义凛然豪气干云,屠戮百姓这种事还真就没干过,此人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虽说短得可怜,但所经之地所克城池,无不放粮济民安抚百姓,行得倒皆是仁义之举。
    可坏就坏在,正史上的小人薛崇,如今却是在这个世界摇身一变成了开仓放粮的好官薛崇瑞?
    这让陈遥十分不解,他真的不知道,即将带着万余人众杀至此地的王仙芝……是否也已然发生了什么变化,若是如此,那继续留在濮州地界无疑就是取死之道了。
    兵荒马乱的年代最不应该有的,便是这侥幸心理。
    男人做事最重要的自然是谨慎,当下这个世界是大唐年间不假,但许多细节又与正史所载有出入,陈遥并非赌徒,他深知其中的厉害关系,若是将希望寄托在一个素未谋面全然不了解的义军首领身上,那就不单是愚不愚蠢的问题了。
    所以当下要做的,还是脚踏实地实行最初的a计划——盗粮,逃遁。

章节目录

我相亲超有经验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望社只为原作者有监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有监控并收藏我相亲超有经验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