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衍圣公的大麻烦
    徐弘祖其实并不太愿意受束缚,一定要带着另外的目的去旅行。
    但首先谢廷赞口中的皇帝让他觉得没有那么易怒威怖,反而令他有一些好奇。
    其次他所说的博研院供奉并不是官,其中“人才”济济,不仅有道士,有农夫,还有西洋人。
    最后……既然被盯上了,其实也由不得他。
    对付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哪里需要费谢廷赞多少功夫。
    一句“你不是要告御状吗”就轻松把徐弘祖噎住,写了一封家书之后就由谢廷赞安排北上。
    然后谢廷赞仍旧继续往曲阜去,而孔尚贤也正在从北京急忙赶回曲阜的路上。
    京城里,太常寺中仍旧在进行着讨论,这当然不是一天能讨论出一种“共识”来的。
    但孔尚贤的“治学心得”早已在京城传开。
    这个时间点,大明正在等待迎接宰执,迎接新的中枢各衙。
    仿佛像被提醒一样,许多官员开始自己“精研”格物致知论的心得。
    已经赶到京城的举子们欣喜若狂:会试只有几个月了,突然能够集中学习到许多在朝重臣对新学的心得,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美妙呢?
    朝臣们是为了进步,举子们也是为了进步。
    朱常洛现在也感受到衍圣公一脉历朝历代都屹立不倒的另一重原因:骨头软也是一种优势,对于皇帝来说,太好用了。
    现在孔尚贤离开了京城,他儿子还在,并且俨然一副立志此生治格物致知论的模样。
    夫子后人和朝野官绅开始大面积主动迎接天子对儒学的注入了,朱常洛难道停下来?正要听他们齐声欢叫、宣扬新学。
    “陛下,太子殿下的讲筵讲章已经呈来。”
    为这事,叶向高专门到了养心殿来呈览:“奉旨,徐学士进讲格物自然,内容是农事;王掌司进讲经史人文,内容是百帝图。”
    启蒙归启蒙,既然已经正式册立为太子,朱由检随驾去了通辽又回京之后,对太子的进一步教育也提上了日程。
    对此,朱常洛并不拒绝。
    考虑到太子年纪还小,讲的内容被皇帝要求不要太高深。
    每次安排两个讲官,也刻意从格物自然、经史人文两个领域来选择。
    看了看徐光启和王衡两人拟的讲章,朱常洛连连点头:“甚好。”
    任谁都看得出来,皇帝这确实是重视对储君的教育。借讲筵机会,实则也是在为太子准备将来的班底。
    徐光启和王衡都年轻,他们已经注定将成为未来的重臣。
    前者还好,王衡这个新政改革司掌司拿张居正当年为教育万历皇帝编撰的百帝图作为讲解材料,自然是讲政治的。
    见皇帝认可,叶向高立刻说道:“那臣这便命人传告下去,令翰林院准备讲筵。”
    这样一件小事,奏疏递到朱常洛案前就好了。
    叶向高专门跑来,朱常洛当然明白他是在自己面前刷存在感。
    “大廷议进行到哪一步了?”他开口发问,给他机会。
    “诸衙公务不能停,臣如今安排在每日放值之后。陛下圣恩,每令有司备筵,又令内臣禁卫送重臣回宅,如今进展顺利。只是诸衙大改,如今还只是在进一步厘清各衙、各职司如何交接公务。再有四五日应当就差不多了,随后便该从上到下,廷推诸官。”
    朱常洛点了点头,笑着问道:“是要从上到下,那么第一个便是宰执了。对这执政院宰执,你觉得谁能胜任?”
    叶向高连忙跪下来:“宰执之重,唯陛下钦点,臣不敢妄言!”
    “那你自己呢?”朱常洛不放过他,“有没有总揽民政、推进新政的决心和方略?”
    “臣……”叶向高头沉得很低,“臣惭愧。臣昔年迂腐惰怠,不通实务而素喜决断。如今,臣能时聆圣训,在朝诸贤人人皆是大才,臣只知一心精进学问才干。宰执重任,臣虽心向往之,但自知如今还难以服众。若陛下以为臣德才皆为一时之选了,自然能用好臣。不然,那也是臣还需堪磨,臣已经决心在哪里就兢兢业业,唯命是从!”
    他当然不能自己请缨,所以并不正面回答朱常洛的问题。
    朱常洛听他这样表达态度,笑着说道:“你有这些领悟就够了,足见你比起当年还是公忠体国了许多。当年嘛,为了点蠲免,差点附了那几个南京逆臣,好在悬崖勒马弃暗投明。如今呢,体谅新边缺良才,亲儿子也舍得送去扶州了,这就很好。”
    “……臣能有今日,都是陛下宽仁,予臣改过之机。陛下不仅不责罚,还屡屡宽宥臣,让臣身居高位,多历实务。一片苦心,如海恩泽,臣阖家都难以报答。”
    哽咽声中,他又抹了抹眼泪说道:“当年臣在南京,太仓公来信,说起臣幼时之事。倭贼入寇,臣一家颠沛流离。是朝廷平了倭乱,臣才得以苟活。及至科途入仕,臣却渐渐私心盖过公心,忘了无国何以为家。臣令犬子去扶州,便是要以他在扶州之艰苦,让臣时时谨记先国后家,以报皇恩。臣不讳言,当年只知做官,不知报国平天下。如今,臣才越来越领悟到太岳公当年何等伟岸。他敢说非相乃摄,实在只有一片公心,谋国而忘谋身。”
    朱常洛点了点头:“朕听出来了,你还是有决心的。能不能服众嘛,一是看朕能不能信重你,二是看你能不能得其法,让朝廷政令通畅。这样吧,这几天你也好好琢磨一下,把施政方略拟一道奏本呈来。”
    “臣领旨!”
    叶向高听着其中那个“也”字,知道皇帝这是把他列入备选名单了。
    到底有哪些人已经奉旨拟过这样的施政方略奏本呢?
    叶向高不知道,虽然他掌管着御书房,但奏本并不从通政使司走。
    看着他离开,朱常洛默默地思考着。
    朝野瞩目的这大明第一任宰执人选,最终还是要第一个出来的。
    老实说,以朱常洛的性格与能力,也并不准备选出一个像张居正一般的人来。
    其实他在问话里已经把标准给出去了:决心和魄力。
    这宰执是要得罪人的。只要能听朱常洛的话去坚决执行,能推得动,那就能胜任。
    所以叶向高也不是不能用。
    今天他说的那些话,话里的认识,不论有几成是发自内心,反正态度是表达出来了:唯命是从。
    叶向高当然也听得出来皇帝要的是什么。
    在这个皇帝底下做重臣有个好处:有许多大事,皇帝是坦诚与几个重臣交流的。
    所以将来的执政院该做哪些事来推动新政,叶向高心里十分清楚。
    执政院嘛,只管民政,那就是当家管财计。大方向上是要帮助皇帝和朝廷得民心,尤其是小民之心。具体路径上自然就是富国,从士绅赋税和工商收入上富国。
    叶向高更需要的倒是怎么让皇帝相信他的决心和魄力。
    回到了奉天殿之中为他配的总领中书大臣暖阁,两个台阁佥书也明白自己这顶头上司这些天着紧的是什么事。
    于是他们拿了几道奏疏过来。
    “书相,山东按察使和兖州知府、济宁知州的奏疏,两刻钟之前刚到通政使司。”
    “什么事?”叶向高还在琢磨着皇帝的话,缓缓坐下先端起了茶杯。
    “和曲阜有关……”
    叶向高手上一顿,看向了他们。瞧见两人意味深长的眼神,他搁下了茶杯伸出手去。
    细细看了之后,自然是他们呈奏曲阜最近上告之人甚多、孔氏本支旁支也大肆内斗的事情。再加上大批赶考举子在济宁州聚众声讨前往曲阜的舟船车马涨价数倍,背后隐隐有人煽动。兖州知府又说了徐弘祖一案……
    叶向高知道衍圣公一脉不好轻动,如今京城里还在讨论孔尚贤的治学心得呢。
    这家伙是知道风向、姿态摆得极低的,去年踊跃组织孔氏旁支迁边、购买特发边防国债,又请辞济宁知州和曲阜知县。前不久更是以衍圣公身份为格物致知论摇旗呐喊,如今能被皇帝放回曲阜安享晚年,不就说明了皇帝还是愿意让他回去控制内部矛盾吗?
    但叶向高忽然意识到:皇帝是皇帝,宰执是宰执。
    要推行新政,哪里绕得过衍圣公一脉代表的士绅阻力?
    这宰执不正是应该磨刀霍霍吗?宽仁之名该给皇帝才是。
    他的眼神变幻不已,心里做着艰难决定。
    没什么事比向孔氏开刀更能表明决心和魄力了。
    兖州和曲阜不是没有聪明人。正因为孔家的做法,济宁知州换了人,孔氏主动安排一些旁支迁边,自然让有心人看出孔家在示弱。因此,才出现了集中上告孔家往年恶行的人。而孔家迁边、承买国债,都是要往外掏出利益的。内部出现了不公,这才让本支旁支闹得不可开交。
    当此之时……该助衍圣公一臂之力啊,助他解决孔氏内部矛盾。
    反正他肯定是能继续退让的,只要能保住这衍圣公的名位。
    利益嘛,自然得吐出更多来。
    他想了没多久就站了起来:“御台可在殿中?”
    “在。”
    叶向高点了点头:“好!你们机敏,不错!”
    夸了两个秘书一嘴,他就快步去找沈鲤。
    方正刚介的沈鲤,当然会愿意与他一同联名弹劾孔氏鱼肉乡里、为害山东。
    这次无关什么官位运作,只是为了乾坤正气,为了山东小民!
    皇帝虽然因为孔尚贤的识趣而不主动找他麻烦,但现在可是从民间开始的,朝廷岂能不主持正义?
    叶向高现在是宰执热门人选,当然有许多人烧他这灶。
    一两天之内,就不知有多少朝臣准备了奏疏、奏本。
    “治学有成,治家无方……”枢密院那边,田乐听了袁可立的说法似笑非笑。
    辽东功成,袁可立如今改任枢密副使。接下来,他全面主持九边和辽宁省、承德府的军籍改民及其他边防体系构建事宜。
    袁可立说完一些朝臣弹章之中对孔尚贤的说法,随后也笑了起来:“可怜衍圣公刚离京,没想到火在背后又烧了起来。”
    田乐心中感慨:“宰执之位,果然非同凡响啊。陛下愿意放权,总算多了不少忠正直臣。”
    “依田相看来,这次会走到哪一步?”
    田乐意味深长:“哪一步不好说,但这曲阜知县保住了位置,不知谨慎,反而骄矜至此,至少将来曲阜知县不能总姓孔了。朝廷命官既至,曲阜才算被捅开一个口子。”
    他站了起来往北面高举双手作揖:“幸有圣天子在位。新政利于小民,正该从孔家开始!”
    袁可立不知道田乐那一句“臣想寻衍圣公的麻烦”,所以田乐现在斩钉截铁的话语,他只认为田乐是一心为国为民。
    朝堂重臣之中,田乐最特别。
    辅佐皇帝掌军政已十年之久,地位岿然不动。
    而他大权在握,确实也对枢密院之外的人事不闻不问。
    被一致认为是田乐继任者的袁可立回到了京城,他知道田乐身上将有许多东西值得自己去学。
    现在他看着田乐情绪的释放,知道他其实并不是不关心民政,只不过他已经是武相。
    “田相之德才,这宰执原该田相来做。”
    “礼卿,你要谨记。”田乐肃然跟他说道,“既设枢密院,那就只专于军务。有余力,有公心,自可向陛下面陈己见,但万勿公开参与民政。院内要再三叮嘱,这一次弹劾孔氏,枢密院众臣不能有一道奏疏、奏本言此事!”
    “多谢田相提点!”袁可立朝他一拜,“我这就去通传。”
    他知道枢密院内有不少人现在觉得文臣那边更香了。
    改制之后,地方武臣都不会再有那么大的权力,而文臣之中却能上至一省下至一县,都有一个首官。虽然仍旧多受监督,但寻常施政,自主权都会增加不少。无非是最终要面对更为清晰的政绩考核,平常也要注意来自同僚的监督。
    枢密院里的文臣有许进不许出的规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耐得住性子。
    北疆大战之后,接下来倒似乎不会有大仗可打了。而此前这北疆一战,也是很快就结束了。持续的时间,远远比不上万历数征。
    枢密院将更大规模地改革大明军队体系,压制住枢密院里的文武,是重中之重。
    因此才把在辽东建立了巨大功勋的袁可立调回来主持这件事。
    此时此刻,朱常洛也在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弹章,手里则是叶向高和沈鲤一同联名的弹章。
    二相一起弹劾孔氏,分量自然完全不同。
    他嘴角微微翘起,先让他们往前继续飞一会吧。
    随后才拿起之前谢廷赞呈来的另一道奏本,看他在里面举荐那个江阴年轻人的描述。
    他看着“烟霞之气、立志踏遍山河”的描述,终于开始意识到了这人大概是谁。
    徐霞客差点被孔家打断了腿?
    他有些哭笑不得,不知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改变了一些什么。
    事实上确实如此,徐霞客确实在这一年沿漕河北上去游了泰山、孔庙,然后安然回到了家里。
    要不然他后来还能跑那么多地方?
    只不过……有了朱常洛,孔尚贤去年的操作才激化了孔氏的内部矛盾,也让有心人激化了孔氏与当地百姓的矛盾。
    徐霞客恰好撞见了孔尚贤吩咐的那件事。
    孔氏族老争执了那么久,最终还是孔尚贤不断写信回去强压,说准备替格物致知论摇旗呐喊换得皇帝宽宥,这才让更多族老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拖延了一年多,他们这才郑重其事的把旧神主请到更私密的地方藏着,然后徐霞客恰好被有心人利用了。
    现在确实是惊弓之鸟的孔氏做了错事,反而让谢廷赞他们抓到把柄。
    值此人人想进步的时候,不知道他们听说了京城群起弹劾孔家的事后,会不会再上弹章,给孔家安上个想谋反的罪名……
    “……等这徐弘祖到了,安排进宫,朕见一见吧。”
    朱常洛只觉得越来越有趣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光宗耀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望社只为原作者冬三十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冬三十娘并收藏光宗耀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