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觉得你意有所指,你想说什么?舞台给你,话筒给你,请开始你的表演。
嘉宾小航:笑,他一开始就说了,电视大学嘛。80年代和之前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电视大学。
嘉宾柯柯:我反对,最早在60年代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电视大学。从1960年到1966年,北京电视大学培养了5万多名学生。80年代的电视大学不过是前者的延续。
嘉宾小瑞:那能比吗。60年代的电视大学是什么规模?80年代又是什么规模?上课老师水平也不一样啊。
嘉宾柯柯:你对60年代有什么误解啊?当时的电视大学水平一点也不低。北京大学负责数学系和中文系的教学;北京师范大学负责物理系、化学系的教学;北京师范学院负责办预科。赵朴初、季羡林和王力这些教授都是去上过课的。你要是认为这个水平低,那我无话可说。至于规模小,那是因为生产力的限制。
嘉宾小瑞:你非要跟我杠吗?你难道不知道80年代的电视大学有多神奇?你说的这些名校的教授都跟着学的。当时大学课堂是以电视大学为主,专业老师只能充当辅导员的角色,在教室里负责给没有听明白的同学答疑解惑。有的时候,因为电视讲授的知识过于先进,一位教授解决不了学生的疑惑,整个教研组的人共同讨论,反复揣摩,将录像翻过来倒过去地看,最后才敢给学生做解答。你刚才提到了这些大学还有教授,当时也是这么做的。这在全国都达成了共识,我们必须得学习最先进的知识,不能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更多的时间了。这样,你还认为80年代的建设大学仅仅只是在60年代基础上的延续吗?
嘉宾小航:当时应该是全民都上过电视大学。为了方便大家上学,那会儿国家好像还拿出了专项资金,硬是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实现了村村通电。几乎每个大队都有1~2台电视机,这些钱有的是国家专项基金,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城市居民以及海外华侨的捐赠。大家掏腰包就是为了让所有人都有学习的条件。这种规模和速度,就是放在眼下,全世界也没几个国家能实现。
嘉宾秋秋:好了,你们别打转转了。其实核心是内容,因为内容好,非常难得,所以国家才能在经济条件那么差的情况下愣是咬牙掏出了这笔钱,来促进全民教育,好让大家都感受到知识技术的魔力,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嘉宾小航:啊,我要被你们急死了,说到电视大学,你们有没有听过那个传说?
嘉宾秋秋:笑不活了,你说具体点儿,到底是哪种传说?
嘉宾小瑞:笑,装什么傻呀?当然是关于80年代电视大学的传说。好家伙,听说啊,那个简直就是哆啦a梦的百宝箱,小叮当都要甘拜下风。据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奇门遁甲无所不及,就没电视大学不知道的事儿。比最神奇的信息库还厉害,而且还会对你精准输出。我外公和我外婆,当时他们一个在工会工作,一个是医生。我外公上的课就是计算机知识,到了我外婆,什么妇产科学,什么新生儿学,一下子嗖嗖嗖全跑出来了。我外公还好说,基本上工作时间固定,除了加班都是朝8晚5。但我外婆是医生,要经常值夜班,下班回家时间根本不固定,补觉补多久也说不清,但无论什么时候她打开电视机,出现的永远是她最迫切想要学习的医学课程。
嘉宾秋秋:真的吗?真这么准啊。家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吗?我还以为是因为看的人多,形成的念力大呢,所以才能把电视节目吸引过来。那时候我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家没有自己的电视,有的是在大队看,有的是在街道居委会看。都是一群人凑在一起的,几乎讲的都是实用的知识。比方说怎么给种子催芽,比方说怎么手工制作毛衣机。
嘉宾小瑞:就是啊,精准输出,全是你切实想要的东西。虽然我们现在生活条件要比80年代好很多,可以说我们在享受着前人奋斗的成果。但我真的想讲,我特别羡慕我爷爷奶奶的他们那一辈。因为他们真的好幸运啊。甚至到了不用他们自己去纠结的地步,电视机都能告诉你,你现在最需要干什么?这真的很幸福啊。像我这种选择困难症患者,实在太需要它了。有了它,我就不用担心自己选错了,我也不用患得患失了。
嘉宾秋秋:求同款,我也特别需要这个电视机。我连考研选什么专业,现在还在纠结中呢,老害怕自己走错了路,真需要有一盏灯在前面引着我往前跑。
嘉宾小航:谁不想要啊?选择太多,也很痛苦的。
嘉宾柯柯: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之所以认为那个电视机选的特别准,是因为他给了人心理暗示,这就是老天爷给你做出的选择,不管碰到什么困难,你都要勇往直前。所谓豁出去了,遇山开山,遇海过海,什么艰难困阻都不放在眼里。与其说是你在你选择的方向的确有天赋有发展前景,不如说是这种心理暗示导致的执迷不悔让你能坚持下去,最终的确取得了成果。这完全是明摆着的事。所有的努力肯定都会有回报,区别不过是回报的大与小而已。我觉得你们实在神话了80年代的电视大学。完全没必要。
嘉宾小瑞:你还是回去问问你家的长辈吧。真的一点不夸张,它几乎涵盖了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知识,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拿不出来的。
--
嘉宾小航:笑,他一开始就说了,电视大学嘛。80年代和之前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电视大学。
嘉宾柯柯:我反对,最早在60年代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电视大学。从1960年到1966年,北京电视大学培养了5万多名学生。80年代的电视大学不过是前者的延续。
嘉宾小瑞:那能比吗。60年代的电视大学是什么规模?80年代又是什么规模?上课老师水平也不一样啊。
嘉宾柯柯:你对60年代有什么误解啊?当时的电视大学水平一点也不低。北京大学负责数学系和中文系的教学;北京师范大学负责物理系、化学系的教学;北京师范学院负责办预科。赵朴初、季羡林和王力这些教授都是去上过课的。你要是认为这个水平低,那我无话可说。至于规模小,那是因为生产力的限制。
嘉宾小瑞:你非要跟我杠吗?你难道不知道80年代的电视大学有多神奇?你说的这些名校的教授都跟着学的。当时大学课堂是以电视大学为主,专业老师只能充当辅导员的角色,在教室里负责给没有听明白的同学答疑解惑。有的时候,因为电视讲授的知识过于先进,一位教授解决不了学生的疑惑,整个教研组的人共同讨论,反复揣摩,将录像翻过来倒过去地看,最后才敢给学生做解答。你刚才提到了这些大学还有教授,当时也是这么做的。这在全国都达成了共识,我们必须得学习最先进的知识,不能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更多的时间了。这样,你还认为80年代的建设大学仅仅只是在60年代基础上的延续吗?
嘉宾小航:当时应该是全民都上过电视大学。为了方便大家上学,那会儿国家好像还拿出了专项资金,硬是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实现了村村通电。几乎每个大队都有1~2台电视机,这些钱有的是国家专项基金,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城市居民以及海外华侨的捐赠。大家掏腰包就是为了让所有人都有学习的条件。这种规模和速度,就是放在眼下,全世界也没几个国家能实现。
嘉宾秋秋:好了,你们别打转转了。其实核心是内容,因为内容好,非常难得,所以国家才能在经济条件那么差的情况下愣是咬牙掏出了这笔钱,来促进全民教育,好让大家都感受到知识技术的魔力,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嘉宾小航:啊,我要被你们急死了,说到电视大学,你们有没有听过那个传说?
嘉宾秋秋:笑不活了,你说具体点儿,到底是哪种传说?
嘉宾小瑞:笑,装什么傻呀?当然是关于80年代电视大学的传说。好家伙,听说啊,那个简直就是哆啦a梦的百宝箱,小叮当都要甘拜下风。据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奇门遁甲无所不及,就没电视大学不知道的事儿。比最神奇的信息库还厉害,而且还会对你精准输出。我外公和我外婆,当时他们一个在工会工作,一个是医生。我外公上的课就是计算机知识,到了我外婆,什么妇产科学,什么新生儿学,一下子嗖嗖嗖全跑出来了。我外公还好说,基本上工作时间固定,除了加班都是朝8晚5。但我外婆是医生,要经常值夜班,下班回家时间根本不固定,补觉补多久也说不清,但无论什么时候她打开电视机,出现的永远是她最迫切想要学习的医学课程。
嘉宾秋秋:真的吗?真这么准啊。家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吗?我还以为是因为看的人多,形成的念力大呢,所以才能把电视节目吸引过来。那时候我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家没有自己的电视,有的是在大队看,有的是在街道居委会看。都是一群人凑在一起的,几乎讲的都是实用的知识。比方说怎么给种子催芽,比方说怎么手工制作毛衣机。
嘉宾小瑞:就是啊,精准输出,全是你切实想要的东西。虽然我们现在生活条件要比80年代好很多,可以说我们在享受着前人奋斗的成果。但我真的想讲,我特别羡慕我爷爷奶奶的他们那一辈。因为他们真的好幸运啊。甚至到了不用他们自己去纠结的地步,电视机都能告诉你,你现在最需要干什么?这真的很幸福啊。像我这种选择困难症患者,实在太需要它了。有了它,我就不用担心自己选错了,我也不用患得患失了。
嘉宾秋秋:求同款,我也特别需要这个电视机。我连考研选什么专业,现在还在纠结中呢,老害怕自己走错了路,真需要有一盏灯在前面引着我往前跑。
嘉宾小航:谁不想要啊?选择太多,也很痛苦的。
嘉宾柯柯: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之所以认为那个电视机选的特别准,是因为他给了人心理暗示,这就是老天爷给你做出的选择,不管碰到什么困难,你都要勇往直前。所谓豁出去了,遇山开山,遇海过海,什么艰难困阻都不放在眼里。与其说是你在你选择的方向的确有天赋有发展前景,不如说是这种心理暗示导致的执迷不悔让你能坚持下去,最终的确取得了成果。这完全是明摆着的事。所有的努力肯定都会有回报,区别不过是回报的大与小而已。我觉得你们实在神话了80年代的电视大学。完全没必要。
嘉宾小瑞:你还是回去问问你家的长辈吧。真的一点不夸张,它几乎涵盖了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知识,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拿不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