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星对数字人的表现十分满意,刚才的这番对话,正是如他所愿。
    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知道,阿星做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来响应阿莱迪的指令,要让2070世界的民众,从收看直播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某种启示,然后,为阿莱迪面临的抉择做铺垫。
    这关系着文明的命运走向,可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作为设计师,阿星也只能是给数据模型以指令,推演的过程也就是数字人自主生成的故事板,即场景对话,就好比是地铁站点与站点之间的那段路,只能靠“地铁”自己跑。
    阿星刚刚靠着椅背抻了一个懒腰,阿莱迪的可视通讯就来了。
    阿莱迪:“我看到了,很好。”
    “嗯,超乎想象的好。”阿星补充一句。
    “真是不错,他们的对话即符合民众的思维习惯,又符合某种舞台剧的样子,将科技效率和人文艺术无形之中结合了起来,真是棒极,所以说,科技是靠得住的,这是我们的优势,好好发挥。”阿莱迪鼓励道,显然,他十分满意。
    到了他们这种层次,民众收看之后的效果,他们会提前预见到的。
    “舞台剧……”阿星有些不解,他等阿莱迪挂掉可视通讯之后,连忙查阅起来。
    竟然没有查阅到,这可真是要命。
    作为一名首辅科学家,竟然不懂最高指挥官口中的名词,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阿星的手指下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在思考。
    忽然,他有了主意,他为此专门建了一个数据模型,即刻推演,这个名词是阿莱迪如何得到的。
    阿星手头上就有数据包,丢进去就可。
    这个数据包,就是不断在完善的阿莱迪的相关数据,最近的一次更新,还是米豆出现之后。
    很快,数据演算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是地球词汇,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即在舞台上表演的剧目,有音乐剧、话剧等等。
    阿星略微蹙了一下嘴角,有些自嘲。
    这就是他跟阿莱迪之间的不同吧。
    任何事情,阿星的习惯都是要求助于数据模型,他相信科学的推演。
    而阿莱迪,则更多地依靠直觉。
    显然,阿莱迪能够使用这个词汇,一定是他在跟米豆的谈话中,或者谈话之后,他在他的私人体验屋中通过冥想得到了这个词汇。
    他忽略了阿星是否能够领会它的含义。
    当阿星明白了舞台剧的来历和含义之后,他自然也就明白了阿莱迪的满意的缘由。
    没错,2070世界面临的内卷,科技发达到最高阙值之后,对社会的推动在抛物线下落,人文艺术这个已经被进化淘汰掉的东西呼之欲出。
    对应到来自地球的使者米豆的到来。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感谢神秘之主。
    作为科技工作者,他们能做的,就是运用手中的科技,来处理好最高指挥官的指令,让民众受到启示,原来这个世界除了科技之外,还有一种有益的东西,那就是人所创造的艺术。
    而非程序所创造的产品。
    不得不说,米豆这个小孩子还真是不错,在跟阿莱迪谈话之后,就能够领悟到其中的核心,并在自主地充当起这个最大变量。
    这个变量角色,就是阿星的数据模型最需要的,因为科技再发达,有些东西,它模拟不了。
    比如,来自地球的同类,他们的思维。
    这必须有一个类似“引子”一样的东西,米豆所带来的变量,就是这个引子。
    它,是2070世界的解药。
    阿星已经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了这个任务的内在逻辑,但是他不能告知给所有参与这个项目的同事。
    因为,这还涉及到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阿莱迪单独交代给他的,要查出团队中的“杂音背后的主使”。
    最好的保密方式,就是在信息源上卡死。
    只要是信息透露的足够多,什么事情都能推演出来,也就没有了保密可言。
    阿星肩膀上的责任可是不轻,他从抽屉里掏出一个盒子,打开,嗑了一个药丸。
    这是类似咖啡一样的东西,分阶层并且限量供应,一般人接触不到这么高效的产品。
    要再看看宿主米豆这边正在发生了什么。
    经过跟阮朵的沟通交流之后,米豆也有了自己的主意。
    他的决定就是继续用音乐的技能来说服阮朵,让她更加崇拜自己。
    宿主米豆尽管跟数字米豆的“地铁过站”的方式不一样,但是,他们殊途同归,在这一刻又发生了美妙的叠印。
    两个米豆都在进行下一步的炫技。
    阿星已经有了经验,这个环节,大概率是要看宿主米豆的。
    为什么呢?
    因为数字米豆模拟不出来宿主米豆身上的那份真实的从容,包括瑕疵。
    阿星已经敏锐地计算出来,两者之前的表演,所产生的变量大小的数值。
    任何一个科技运算,都需要数据模型,而任何一个数据模型都是需要无数个更小的数据模型来构建。
    换句话说,此刻作为观众,阿星更愿意看宿主米豆的表现,而非数字米豆。
    他还不知道有一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这份感受的差异本质,就是生动。
    矢量面前,可以有无数的变量,但最大的变量,莫过于人的表现,即意念。
    最经典的举例,就是“飞英蘸波”。
    科技会有一百万种可能,来取代这个场景描述,但能够用“蘸”来形容的,只有一个,那必须是那个人,那个天才。
    民众之所以越来越享受科技的效率,抛弃很多无用的东西,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他们已经渐渐丧失了,去领略“蘸”字的机会。
    现在,此刻,机会来了。
    宿主米豆的场景中,他再次拿起大提琴,他要给阮朵再表演一段音乐。
    “我再给你一段演奏,你听听,你能感受到什么。”米豆说完,开始了演奏。
    阮朵侧耳倾听,她甚至觉得,有拉琴这项技能,其实都可以省略掉语言,这种感知,是在她认知米豆之前没有体会过的。
    在这之前,音乐?
    谁注意到过呢,不就是bgm吗?现成的呀。

章节目录

米豆和他的体验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望社只为原作者木沐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木沐王并收藏米豆和他的体验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