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魏延并不打算攻下襄阳城。
首先,襄阳城自古以来都是第一等的坚城,非常地易守难攻,城池坚固,又依托汉水,荆州水军还是非常强大,魏延现在根本没有水军,很难越过汉水威胁到襄阳。
况且,荆州军主力尚存,江夏的黄祖、荆南的刘磐、韩玄等人还有大量军队,算起来,荆州至少还能组织出十五万人马,他们依托城池而守,绝对不是魏延现在这点兵力能攻下来的。
其次,即便魏延攻下了,世家林立的荆州腹地,荆襄九郡,六百万人口,他能消化得了吗?
就像蛇吞象,往往不能成功,因为还没吞完,就先撑死了。
魏延现在要一点点地逐步蚕食刘表的势力版图,等到一遇风云变化龙之后,再来吞象。
这一次,魏延展现出他的实力,吓住了刘表、蔡瑁、蒯越,也会让刘表等人放弃原来对魏延的轻视,抓紧战备。
刘表有五六百万人口,资源丰富,而魏延现在顶多只有五六十万人口,人口基数相差十倍,而且魏延四面环敌,如果相持下去,极有可能,魏延就像历史上的蜀汉,越打越弱,而刘表像曹魏,越打越强。
而且这次的计策下次就不能用了,蔡瑁、张允并不是彻底的废物,他们绝对不会再让魏延烧他们一回粮草,也绝对不会再被大张旗鼓虚张声势的计策吓跑,越打下去,魏延的策略、兵种优势都会慢慢丧失。
那该怎么办呢?
魏延便想起来,解放战争中,解放军能够战胜对手的一大法宝,地下党情报战。
对手很多高级人员都是我们组织派过去卧底的,他们的存在,使得解放军对对手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这样打下去,解放军百战百胜,对方屡战屡败。
现在,魏延就发现了一个非常适合当卧底的人物,而且,这个人,历史上也当过卧底,被刘备策反,当过刘备安插在刘表手下的卧底,屡次救过刘备的命。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伊籍。
伊籍是刘表的老乡,少年时期就依附于刘表,刘表对他很信任,这样的人一旦被策反过来,刘表将对魏延来说,毫无秘密可言。
现在,魏延先亲自解开伊籍身上的绳索,宽言抚慰之,还不住称赞伊籍的才能,贬斥刘表有眼无珠,不识大才。
在伊籍的问题上,魏延还真没说错,伊籍在刘表的帐下只是一个清谈门客,可到了刘备那里,却成了编纂《蜀科》的五位重臣之一,历史上伊籍之所以在刘表死后,背弃刘表的儿子们,转投刘备,完全不能怪伊籍,只能怪刘表没有眼光,本来伊籍少年时期就跟随他,他完全可以把伊籍培养成类似于燕青(之于卢俊义)那样的忠臣,结果把这样的人才拱手让给别人。
当时伊籍对魏延的印象就大为改观,觉得魏延真是礼贤下士的英雄,而且慧眼识英才,能够欣赏到他的才华。
此时,魏延脑海里响起空空的声音:“主公,伊籍本就钦佩主公仁义爱民和用兵如神,对主公的好感度为70。
伊籍感激主公礼贤下士,好感度提升10点!
伊籍感动主公慧眼识英,好感度提升10点,现在为90点!
伊籍被主公说动,想起被刘表信任而不重用的过往,对刘表忠诚度降低10点,现在为120点。”
魏延一路上跟伊籍谈论武力、兵法、谋略、治政之道,让伊籍受益匪浅,伊籍对魏延越发佩服。
空空的声音再次在魏延脑海响起:“主公提升伊籍武力10点,伊籍对主公好感度提升10点。
主公提升伊籍统率10点,伊籍对主公好感度提升10点。
主公提升伊籍智力10点,伊籍对主公好感度提升10点。
主公提升伊籍政治5点,伊籍对主公好感度提升5点。
现在,伊籍各方面能力为武力44,统率45,智力89,政治91,魅力82,对刘表忠诚度为120,对主公好感度为125。”
魏延随后又拿出他对待人才的大杀招,亲手下厨,给伊籍做菜,吃完喝完,睡觉时候,跟伊籍抵足而眠。
空空的声音再度在魏延脑海响起:“主公亲手下厨,伊籍感激主公厚待,好感度提升15点!
主公跟伊籍抵足而眠,伊籍感激主公厚遇,好感度提升15点,现为155点!
但伊籍对刘表的忠诚度依然为120点,恐怕不能答应主公卧底,请主公另想别策。”
魏延现在跟伊籍抵足而眠,就聊些时政大事。
他先聊刘表的战略:“群雄逐鹿之时,刘表却拥兵自重,只希望自保于江汉之间,以观天下之变,这样的错误战略会导致刘表丧失了一次又一次的壮大自己的势力的机会……即便日后曹操一统中原而后击败袁绍而一统北方,孙氏一统南方,刘表还是困守荆襄九郡无能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一天天强大起来。”
伊籍无言以对,他跟随刘表多年,知道刘表确实会如此。
魏延引用郭嘉和曹操的话来评论刘表:“表,坐谈客耳,自守之贼也。如若无我魏延,荆州北有曹操之逼,东有孙家西进之忧,刘表这艘大船将有沉没的危险,机伯,你跟着刘表,还能有什么指望?”
伊籍冒出一身冷汗。
后来魏延又聊到刘表的用人:“刘表只争取了蔡、蒯两大家族的信任和支持,却对于其他士人的意见和建议,大多束之高阁。他虽然喜欢贤人,但是却不敢重用,虽然不喜欢庸才,但是却不能远离他们。而你,伊机伯,虽然与刘表是同乡,也只是屈在下僚,无所建树。
就算你想离开刘表,曹操营中人才济济,此时再去效命,注定不会受到重用。去江东孙家那里?那更不行,刘表曾经袭杀孙坚,江东与刘表有杀父之仇。你一者不愿落下背主的名声,二者更怕到了江东以后受到怀疑、歧视。因此,伊机伯,你虽然不得志,却只能在荆州苦捱。我说的对不对?”
首先,襄阳城自古以来都是第一等的坚城,非常地易守难攻,城池坚固,又依托汉水,荆州水军还是非常强大,魏延现在根本没有水军,很难越过汉水威胁到襄阳。
况且,荆州军主力尚存,江夏的黄祖、荆南的刘磐、韩玄等人还有大量军队,算起来,荆州至少还能组织出十五万人马,他们依托城池而守,绝对不是魏延现在这点兵力能攻下来的。
其次,即便魏延攻下了,世家林立的荆州腹地,荆襄九郡,六百万人口,他能消化得了吗?
就像蛇吞象,往往不能成功,因为还没吞完,就先撑死了。
魏延现在要一点点地逐步蚕食刘表的势力版图,等到一遇风云变化龙之后,再来吞象。
这一次,魏延展现出他的实力,吓住了刘表、蔡瑁、蒯越,也会让刘表等人放弃原来对魏延的轻视,抓紧战备。
刘表有五六百万人口,资源丰富,而魏延现在顶多只有五六十万人口,人口基数相差十倍,而且魏延四面环敌,如果相持下去,极有可能,魏延就像历史上的蜀汉,越打越弱,而刘表像曹魏,越打越强。
而且这次的计策下次就不能用了,蔡瑁、张允并不是彻底的废物,他们绝对不会再让魏延烧他们一回粮草,也绝对不会再被大张旗鼓虚张声势的计策吓跑,越打下去,魏延的策略、兵种优势都会慢慢丧失。
那该怎么办呢?
魏延便想起来,解放战争中,解放军能够战胜对手的一大法宝,地下党情报战。
对手很多高级人员都是我们组织派过去卧底的,他们的存在,使得解放军对对手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这样打下去,解放军百战百胜,对方屡战屡败。
现在,魏延就发现了一个非常适合当卧底的人物,而且,这个人,历史上也当过卧底,被刘备策反,当过刘备安插在刘表手下的卧底,屡次救过刘备的命。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伊籍。
伊籍是刘表的老乡,少年时期就依附于刘表,刘表对他很信任,这样的人一旦被策反过来,刘表将对魏延来说,毫无秘密可言。
现在,魏延先亲自解开伊籍身上的绳索,宽言抚慰之,还不住称赞伊籍的才能,贬斥刘表有眼无珠,不识大才。
在伊籍的问题上,魏延还真没说错,伊籍在刘表的帐下只是一个清谈门客,可到了刘备那里,却成了编纂《蜀科》的五位重臣之一,历史上伊籍之所以在刘表死后,背弃刘表的儿子们,转投刘备,完全不能怪伊籍,只能怪刘表没有眼光,本来伊籍少年时期就跟随他,他完全可以把伊籍培养成类似于燕青(之于卢俊义)那样的忠臣,结果把这样的人才拱手让给别人。
当时伊籍对魏延的印象就大为改观,觉得魏延真是礼贤下士的英雄,而且慧眼识英才,能够欣赏到他的才华。
此时,魏延脑海里响起空空的声音:“主公,伊籍本就钦佩主公仁义爱民和用兵如神,对主公的好感度为70。
伊籍感激主公礼贤下士,好感度提升10点!
伊籍感动主公慧眼识英,好感度提升10点,现在为90点!
伊籍被主公说动,想起被刘表信任而不重用的过往,对刘表忠诚度降低10点,现在为120点。”
魏延一路上跟伊籍谈论武力、兵法、谋略、治政之道,让伊籍受益匪浅,伊籍对魏延越发佩服。
空空的声音再次在魏延脑海响起:“主公提升伊籍武力10点,伊籍对主公好感度提升10点。
主公提升伊籍统率10点,伊籍对主公好感度提升10点。
主公提升伊籍智力10点,伊籍对主公好感度提升10点。
主公提升伊籍政治5点,伊籍对主公好感度提升5点。
现在,伊籍各方面能力为武力44,统率45,智力89,政治91,魅力82,对刘表忠诚度为120,对主公好感度为125。”
魏延随后又拿出他对待人才的大杀招,亲手下厨,给伊籍做菜,吃完喝完,睡觉时候,跟伊籍抵足而眠。
空空的声音再度在魏延脑海响起:“主公亲手下厨,伊籍感激主公厚待,好感度提升15点!
主公跟伊籍抵足而眠,伊籍感激主公厚遇,好感度提升15点,现为155点!
但伊籍对刘表的忠诚度依然为120点,恐怕不能答应主公卧底,请主公另想别策。”
魏延现在跟伊籍抵足而眠,就聊些时政大事。
他先聊刘表的战略:“群雄逐鹿之时,刘表却拥兵自重,只希望自保于江汉之间,以观天下之变,这样的错误战略会导致刘表丧失了一次又一次的壮大自己的势力的机会……即便日后曹操一统中原而后击败袁绍而一统北方,孙氏一统南方,刘表还是困守荆襄九郡无能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一天天强大起来。”
伊籍无言以对,他跟随刘表多年,知道刘表确实会如此。
魏延引用郭嘉和曹操的话来评论刘表:“表,坐谈客耳,自守之贼也。如若无我魏延,荆州北有曹操之逼,东有孙家西进之忧,刘表这艘大船将有沉没的危险,机伯,你跟着刘表,还能有什么指望?”
伊籍冒出一身冷汗。
后来魏延又聊到刘表的用人:“刘表只争取了蔡、蒯两大家族的信任和支持,却对于其他士人的意见和建议,大多束之高阁。他虽然喜欢贤人,但是却不敢重用,虽然不喜欢庸才,但是却不能远离他们。而你,伊机伯,虽然与刘表是同乡,也只是屈在下僚,无所建树。
就算你想离开刘表,曹操营中人才济济,此时再去效命,注定不会受到重用。去江东孙家那里?那更不行,刘表曾经袭杀孙坚,江东与刘表有杀父之仇。你一者不愿落下背主的名声,二者更怕到了江东以后受到怀疑、歧视。因此,伊机伯,你虽然不得志,却只能在荆州苦捱。我说的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