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治流民帅
p
哪怕有中原第一豪门荥阳郑氏全力配合,又有当代最厉害的政治人物压阵,甚至背后还有强大军力为保障。
如此过了大半月,河西镇抚中原的战略也不过开了个好头,距最终掌控中原尚且甚远。
中原局势之复杂,远远超乎了河西上下预料。
中原不同于陇右、河西、朔方等偏僻之所,哪怕关陇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此地乃豪强世家最为集中之所,高门大族犹如天上繁星。
随便一个郡、一个县,甚至连哪个不起眼的犄角里,也许都杵着家豪门大户。
如今回想当初,卫朔之所以能在河西顺利立足,或许一大半功劳要记在胡虏君主头上。
历史上,从刘渊、刘聪、刘耀,到石勒、石虎,再到慕容皝、苻坚,历代胡虏君主动不动就喜欢强迁世家豪强。
前秦平灭后凉、统一西北时同样如此,当时陇右世家也被大肆迁往关中定居。
以至于等卫朔入主后,强力推行均田制,根本没遇到多少阻力。
但中原显然不一样,这里高门世家、地方豪强,互相勾连盘结,其势之大超乎想象。
除此之外,中原还有一股其他地方没有或者说少见的势力,即流民帅。
流民帅不同于世家豪族,虽然其中有不少流民帅出身于世家,但二者有本质区别。
简单来说,世家豪族本身有名望,他们更倾向于搞政治斗争,对于武力没那么看重。
武力只是世家用来实现政治野心的工具,比如北府兵之于谢家、荆州军之于桓家。
但流民帅不同,他们视武装为根本,离开了部曲、军队,他们将一文不值。
甚至有不少流民帅为了保住军队不惜与朝廷闹翻,比如祖约、苏峻、郭默之乱。
当然了,也有一些流民帅交出了军队,从而晋升为世家名士,比如郗鉴。
中原乃南北冲突汇聚之所,百年来战乱不断,也因之诞生了大大小小无数个流民帅。
他们以坞堡为据点,屯兵聚民,成为一个个割据势力。
不管是胡虏南下,还是晋军北伐,都拿他们毫无办法,只能采取招抚策略。
……
时间过地飞快,匆匆间又过去了一月有余。
期间,卫朔始终坐镇洛阳,协助崔浩整顿中原。
而崔浩不愧是历史著名政治家,其安民抚境、吊孤归流,皆施政恰当。
加上他又忠贞无私,执法不避权贵世家,使不法之徒无不望风惮之。
三月中时,高湖、鲁宗之、胡深等官员奉命赶到洛阳。
不提高湖、胡深两人,单说鲁宗之一人。
此人乃雍州扶风郿县人,在原本历史上,他应于太元年间南下襄阳。
而今却因卫朔意外崛起,鲁宗之不仅没有南下,反倒加入河西,成了能吏。
另外,他儿子鲁轨也是武备学堂中风云人物,与赫连勃勃等人被誉为未来将星。
高湖、鲁宗之、胡深等人到来,无疑减轻了崔浩肩上负担,也加快了土地清丈进度。
到了四月份,除开谯沛鲁汝阴等数郡外。
其余弘农、河南、荥阳等洛阳周边郡县已顺利完成土地清丈,并开始推行均田制。
如此让饱经沧桑、历尽劫难的中原诸郡,终于渐渐焕发勃勃生机。
当然了,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贼心不死的世家大族曾以“恢复古制”为借口,在中原数次掀起叛乱。
甚至也曾一度造成中原各地群情汹涌、人心惶惶,形势险恶时,更是微妙之极。
但幸好卫朔、崔浩应对及时,一有世家叛乱,即刻出兵平叛,绝不姑息。
于是,在河西军强大攻势下,世家叛乱被逐一平息。
除了一部分世家被俘枭首外,仍有大量世家子弟见形势不妙,再次仓惶南逃。
而世家逃亡让清丈土地阻力顿减,等弘农、河南、陈留等地稳定后,河西开始在颍川、襄城、汝南、陈郡、济阴等郡清丈土地。
土地清丈完成后,由于中原久经战火,各地人口凋零,卫朔遂下令裁并郡县。
如此既防止机构重叠、臃肿,也方便更高效地治理地方。
等这一切忙活完,差不多也到了四月下旬,卫朔总算能够松了口气。
他将政务悉数委托给崔浩、高湖、鲁宗之,本人则带着侍卫开始出巡。
卫朔时而行猎太行,时而巡访地方,时而宴请名士,日子过得好不潇洒。
……
这天,卫朔像往常一样正要出去,不料却被崔浩堵在门口。
不得已,他只好将崔浩迎入殿内,又让侍卫奉上茶水。
“不知伯渊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回殿下,臣此行专为各地流民帅、坞主而来。”
“唉!原本以为没了世家阻挠,土地也被清丈出来,接下来便可稳稳地推行均田制。”
“难道不是么?”
“我们都小觑了中原局势的复杂。”
“哦?此话怎讲?”
“殿下当知,永嘉之乱后,晋室南迁,由此造成中原板荡。”
“大量地方豪强聚集乡曲,结坞屯堡,以为自存之计。”
“一时之间,中原各地坞壁林立,郡县州府反而不存在了。”
“清丈田地不过让官府手上多了些土地,但想推行均田制,并在中原建立新秩序,则必须铲除各地坞堡。”
“各地流民帅凭险据守,常年以抄掠为务,甚至以诈力相互攻击。”
“绝大部分坞主、流民帅行事无度,他们聚户千家,众达数万,长期盘踞于地方上。”
“若不把这些割据势力统统铲除,依然无法顺利推行均田制。”
“伯渊,中原饱经战乱,百姓渴慕安定,此乃大势所趋!”
“各坞主、流民帅若能顺应大势,孤可以允许你予以招抚。”
“但其若自持武力强盛,坚持不从,那就以武剿之!”
“虽说这些流民帅也不全是坏人,甚至多数人只是为了生存才结垒成坞。”
“但为日后计,并为确保顺利推行均田制,必须将各地坞堡一一铲除。”
“孤再提醒一句:行动时,需预防流民帅蛊惑百姓,以免酿成更大祸患。”
“殿下所言甚是!”
“这些流民帅、坞主在各地皆深有民望,如若不能以强力手段铲除。”
“臣担心,时间一长他们又会形成新的地方豪强。”
“等过个数十、上百年,恐怕又是一个豪强并起之局面。”
“具体伯渊准备怎么办?”
“殿下,今日所为不仅为眼前计,还要为将来考虑。”
“臣以为在铲除坞堡后,先将三长制、均田制认真贯彻下去,以统计户籍,以安百姓。”
“然后再广行新天师道,以宗教来约束乡里宗族世俗力量。”
“为加强官府基层影响力,臣建议征调厢军府兵退役士卒担任甲长、保长、里长。”
“好!孤这就行文枢密院,征募历年退役的厢军、府兵,争取让退役士卒遍及乡野。”
“殿下,臣还有一事禀报。”
“你说!”
“世家豪强已被镇压下去,除了伏法或大量南逃外,还有一部分依然留在中原。”
“这些人虽已没甚威胁,但臣以为让其一直滞留当地终是不妥。”
“他们名望较高,甚至有时一两句话便搅得地方不宁。”
“是不是也像强迁蜀中世家一样,将他们迁离中原?”
“以迁徙分散之法来削弱世家影响力,以方便我们整顿中原。”
“嗯,迁还是要迁。”卫朔微微颔首道。
“不过,一味用强也不是个事,该安抚还是得安抚。”
“如今关中各地正大兴教育,急需各种教育人才。”
“世家名士虽然不善于理财治政,但总认识字吧?拿起教材教书肯定不成问题。”
“这样吧!”
“你即刻以孤之名义下聘书,征召部分世家名士去学堂任职。”
……
等些许政事谈完,卫朔又跟崔浩聊起徐州刘裕来。
“刘裕抵徐后,与徐州相邻的几个郡国开始蠢蠢欲动。”
“前些日子斥候来报,鲁郡孔家、谯郡夏侯氏不约而同拜访了刘裕。”
“刘裕跟两家谈了一个多时辰,具体内容尚不得而知,左右不过是与河西为敌罢了。”
“哼!痴心妄想罢了!”卫朔眼中寒光一闪,冷笑不已。
“殿下,夏侯氏倒也罢了,唯一可虑者反而是孔家。”
“若其与刘裕勾结,那对河西而言威胁实在是太大啦。”
“嗯,有理!继续派人盯紧他们,一发现异动即刻上报。”
“诺!”
哪怕有中原第一豪门荥阳郑氏全力配合,又有当代最厉害的政治人物压阵,甚至背后还有强大军力为保障。
如此过了大半月,河西镇抚中原的战略也不过开了个好头,距最终掌控中原尚且甚远。
中原局势之复杂,远远超乎了河西上下预料。
中原不同于陇右、河西、朔方等偏僻之所,哪怕关陇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此地乃豪强世家最为集中之所,高门大族犹如天上繁星。
随便一个郡、一个县,甚至连哪个不起眼的犄角里,也许都杵着家豪门大户。
如今回想当初,卫朔之所以能在河西顺利立足,或许一大半功劳要记在胡虏君主头上。
历史上,从刘渊、刘聪、刘耀,到石勒、石虎,再到慕容皝、苻坚,历代胡虏君主动不动就喜欢强迁世家豪强。
前秦平灭后凉、统一西北时同样如此,当时陇右世家也被大肆迁往关中定居。
以至于等卫朔入主后,强力推行均田制,根本没遇到多少阻力。
但中原显然不一样,这里高门世家、地方豪强,互相勾连盘结,其势之大超乎想象。
除此之外,中原还有一股其他地方没有或者说少见的势力,即流民帅。
流民帅不同于世家豪族,虽然其中有不少流民帅出身于世家,但二者有本质区别。
简单来说,世家豪族本身有名望,他们更倾向于搞政治斗争,对于武力没那么看重。
武力只是世家用来实现政治野心的工具,比如北府兵之于谢家、荆州军之于桓家。
但流民帅不同,他们视武装为根本,离开了部曲、军队,他们将一文不值。
甚至有不少流民帅为了保住军队不惜与朝廷闹翻,比如祖约、苏峻、郭默之乱。
当然了,也有一些流民帅交出了军队,从而晋升为世家名士,比如郗鉴。
中原乃南北冲突汇聚之所,百年来战乱不断,也因之诞生了大大小小无数个流民帅。
他们以坞堡为据点,屯兵聚民,成为一个个割据势力。
不管是胡虏南下,还是晋军北伐,都拿他们毫无办法,只能采取招抚策略。
……
时间过地飞快,匆匆间又过去了一月有余。
期间,卫朔始终坐镇洛阳,协助崔浩整顿中原。
而崔浩不愧是历史著名政治家,其安民抚境、吊孤归流,皆施政恰当。
加上他又忠贞无私,执法不避权贵世家,使不法之徒无不望风惮之。
三月中时,高湖、鲁宗之、胡深等官员奉命赶到洛阳。
不提高湖、胡深两人,单说鲁宗之一人。
此人乃雍州扶风郿县人,在原本历史上,他应于太元年间南下襄阳。
而今却因卫朔意外崛起,鲁宗之不仅没有南下,反倒加入河西,成了能吏。
另外,他儿子鲁轨也是武备学堂中风云人物,与赫连勃勃等人被誉为未来将星。
高湖、鲁宗之、胡深等人到来,无疑减轻了崔浩肩上负担,也加快了土地清丈进度。
到了四月份,除开谯沛鲁汝阴等数郡外。
其余弘农、河南、荥阳等洛阳周边郡县已顺利完成土地清丈,并开始推行均田制。
如此让饱经沧桑、历尽劫难的中原诸郡,终于渐渐焕发勃勃生机。
当然了,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贼心不死的世家大族曾以“恢复古制”为借口,在中原数次掀起叛乱。
甚至也曾一度造成中原各地群情汹涌、人心惶惶,形势险恶时,更是微妙之极。
但幸好卫朔、崔浩应对及时,一有世家叛乱,即刻出兵平叛,绝不姑息。
于是,在河西军强大攻势下,世家叛乱被逐一平息。
除了一部分世家被俘枭首外,仍有大量世家子弟见形势不妙,再次仓惶南逃。
而世家逃亡让清丈土地阻力顿减,等弘农、河南、陈留等地稳定后,河西开始在颍川、襄城、汝南、陈郡、济阴等郡清丈土地。
土地清丈完成后,由于中原久经战火,各地人口凋零,卫朔遂下令裁并郡县。
如此既防止机构重叠、臃肿,也方便更高效地治理地方。
等这一切忙活完,差不多也到了四月下旬,卫朔总算能够松了口气。
他将政务悉数委托给崔浩、高湖、鲁宗之,本人则带着侍卫开始出巡。
卫朔时而行猎太行,时而巡访地方,时而宴请名士,日子过得好不潇洒。
……
这天,卫朔像往常一样正要出去,不料却被崔浩堵在门口。
不得已,他只好将崔浩迎入殿内,又让侍卫奉上茶水。
“不知伯渊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回殿下,臣此行专为各地流民帅、坞主而来。”
“唉!原本以为没了世家阻挠,土地也被清丈出来,接下来便可稳稳地推行均田制。”
“难道不是么?”
“我们都小觑了中原局势的复杂。”
“哦?此话怎讲?”
“殿下当知,永嘉之乱后,晋室南迁,由此造成中原板荡。”
“大量地方豪强聚集乡曲,结坞屯堡,以为自存之计。”
“一时之间,中原各地坞壁林立,郡县州府反而不存在了。”
“清丈田地不过让官府手上多了些土地,但想推行均田制,并在中原建立新秩序,则必须铲除各地坞堡。”
“各地流民帅凭险据守,常年以抄掠为务,甚至以诈力相互攻击。”
“绝大部分坞主、流民帅行事无度,他们聚户千家,众达数万,长期盘踞于地方上。”
“若不把这些割据势力统统铲除,依然无法顺利推行均田制。”
“伯渊,中原饱经战乱,百姓渴慕安定,此乃大势所趋!”
“各坞主、流民帅若能顺应大势,孤可以允许你予以招抚。”
“但其若自持武力强盛,坚持不从,那就以武剿之!”
“虽说这些流民帅也不全是坏人,甚至多数人只是为了生存才结垒成坞。”
“但为日后计,并为确保顺利推行均田制,必须将各地坞堡一一铲除。”
“孤再提醒一句:行动时,需预防流民帅蛊惑百姓,以免酿成更大祸患。”
“殿下所言甚是!”
“这些流民帅、坞主在各地皆深有民望,如若不能以强力手段铲除。”
“臣担心,时间一长他们又会形成新的地方豪强。”
“等过个数十、上百年,恐怕又是一个豪强并起之局面。”
“具体伯渊准备怎么办?”
“殿下,今日所为不仅为眼前计,还要为将来考虑。”
“臣以为在铲除坞堡后,先将三长制、均田制认真贯彻下去,以统计户籍,以安百姓。”
“然后再广行新天师道,以宗教来约束乡里宗族世俗力量。”
“为加强官府基层影响力,臣建议征调厢军府兵退役士卒担任甲长、保长、里长。”
“好!孤这就行文枢密院,征募历年退役的厢军、府兵,争取让退役士卒遍及乡野。”
“殿下,臣还有一事禀报。”
“你说!”
“世家豪强已被镇压下去,除了伏法或大量南逃外,还有一部分依然留在中原。”
“这些人虽已没甚威胁,但臣以为让其一直滞留当地终是不妥。”
“他们名望较高,甚至有时一两句话便搅得地方不宁。”
“是不是也像强迁蜀中世家一样,将他们迁离中原?”
“以迁徙分散之法来削弱世家影响力,以方便我们整顿中原。”
“嗯,迁还是要迁。”卫朔微微颔首道。
“不过,一味用强也不是个事,该安抚还是得安抚。”
“如今关中各地正大兴教育,急需各种教育人才。”
“世家名士虽然不善于理财治政,但总认识字吧?拿起教材教书肯定不成问题。”
“这样吧!”
“你即刻以孤之名义下聘书,征召部分世家名士去学堂任职。”
……
等些许政事谈完,卫朔又跟崔浩聊起徐州刘裕来。
“刘裕抵徐后,与徐州相邻的几个郡国开始蠢蠢欲动。”
“前些日子斥候来报,鲁郡孔家、谯郡夏侯氏不约而同拜访了刘裕。”
“刘裕跟两家谈了一个多时辰,具体内容尚不得而知,左右不过是与河西为敌罢了。”
“哼!痴心妄想罢了!”卫朔眼中寒光一闪,冷笑不已。
“殿下,夏侯氏倒也罢了,唯一可虑者反而是孔家。”
“若其与刘裕勾结,那对河西而言威胁实在是太大啦。”
“嗯,有理!继续派人盯紧他们,一发现异动即刻上报。”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