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是张家嫡长子,也是如今青石张家仅有的一个在行思学院进学的弟子,是张家年轻一代最具才华,最有可能成为贯生的族人,他的死对于张家而言是一件天大的祸事。
张松的死惊动了整个村子,连他那身为安阳县六曹之一的叔父张生也在当天夜里便回到了村中。
张家村位于青石山以东,姜家村位于青石山以北。
两村相距接近十里。
张家村内部的压抑气氛没有对姜家村村民产生多大的影响,除了村正姜营的妻子张氏不时哀叹娘家弟子不幸早逝外,张松溺水而死的事情对姜家村众村民而言只能算是一个特别的谈资。
灶王爷照样得祭拜。
年同样得照过。
刚过去的一年不是灾年,姜家村没有出现有人饿死或是不得不将田卖给姜家以换取粮食的情况。而接下来的三年可以免除来自朝廷的田赋,其中数十户人家还能够种上一两亩来自姜玄名下的免税田。
姜家村的村民们无不欢喜,他们比以往的更期待新年的到来。
腊月二十四。
家家户户祭灶王。
腊月二十五。
各家各户都迎神,赶乱岁。
腊月二十六。
有猪的宰猪,有鸡的宰鸡。没有养猪养鸡的人家则拿出积蓄,忍痛买肉过年。
腊月二十七。
全家洗浴。
腊月二十八。
题写桃符。
姜玄是行思书院的弟子,而且刚“得到”祖宗庇佑,也正是因为姜玄,张家村的青壮们才会去王家村推倒了桑年神的神庙,最后全村都得到了来自朝廷的奖励。
这一天来找姜玄提写桃符的村民很多。
刚开始只是没有读过书的姜氏弟子,后来一些村中的非姜姓村民,特别是曾经参与过去王家村冲击桑娘神庙的人家也逐渐上门来请姜玄提写桃符。
姜玄一律来者不拒。
腊月二十九。
上供请祖。
在欢庆与期待之中,大年三十很快就到来了。
大雪之后是连日的晴天,在太阳连续十余天的照射下,原本将整个大地都覆盖的积雪大多都消融了,只有山顶位置或者很难被阳光照射到的山沟之间会有许些白雪残存。
太阳已经高高升起,温和的阳光普照着大地。
姜玄家的院子之中,以厨房为源头,香气不断飘散了出来,姜芸和姜明这两个小伙不时在厨房门口进进出出,他两的小脸红扑扑的,都满是笑容,身上则穿着龚氏前两天刚缝制好的新衣服。
距离厨房约两丈开外,姜玄微笑着摇了摇头。
君子远庖厨。
姜玄虽然还不是君子,但同样也得远离厨房。
即使现在是在准备年夜饭。
香气继续从书房中冒出,姜芸与姜玄这两个分别只有十二岁与十岁的小家伙笑声朗朗,其中姜明手中还不时会出现已经煮好了鸡鸭鱼肉。
每当看到自己那只能站在厨房外的大哥时,姜明圆乎乎的脸上总会浮现出得意的笑容。不知为何,姜明总是觉得他那大病痊愈后的兄长比以前更加可亲了。
“十岁乃幼学之年,小弟也是时候得读书了。”
“最好是送去行思书院进学。”
姜玄正为那朝着自己得意大笑的圆脸小家伙的考虑。
虽然姜家时代书香,就算不去行思数月读书,族内的弟子许多同样也能够识文断字,但想要学到更多的学问,特别是成为士人,进入安阳城中的行思学院就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十八岁举贯生。
二十岁举秀才,同年可参加州中的州试,德才兼备者可举“士”。
这是大乾如今最最基础的举士渠道。
对于安阳县境内所有大户豪族以及庶人而言,这几乎是唯一的进入士人阶层的渠道。
想要成为贯生就必须先得到县里的行思书院进学,并在学院的大考中,即在“县试”中得到学院夫子们的认可与举荐。成为贯生之后则去郡中就学,而后在郡里学院的大考中,即在“郡试”被郡中学院里的夫子认可方能被举为秀才。
如此才有资格去州里参加秋天的州试。
从州试中脱颖而出者即可被举为“士”。
其中年过二十三或三次县试而不被举为贯生者不得继续参加县试,年过二十五或三次郡试而不被举为秀才者不得继续参加郡试,年过三十或者三次州试而不被举为“士”者不得继续参加州试。
根据州里以及郡中各学院夫子对“德”与“才”的评估,从通过秋考的“士”可分为六等:九品秀士、八品游士、七品智士、六品察士、五品弘士、四品贤士。
其中八九品为下品,六七品为中品,四五品为上品。
所谓德:即品德、门第。
所谓才:即才华。
德在前。
才在后。
“虽然小弟的内运之为白色,但文气可养命,也可养运,他日后未尝没有成为士的可能。”
“就算不能举士,至少也能开智。”
姜玄心中暗暗思量。
姜明只是家中的二子,如果姜玄不死,他日后最多能成姜家的一族老。
“而且也得收几个仆人了。”
姜玄看着在厨房中的龚氏。
姜家世代书香,而且姜玄一脉历代都是姜家嫡系,有田数百亩。
姜玄父亲姜弘在世时,他家自然是有仆人的。
不过节俭方能持家。
姜弘死后,龚氏一妇人当家,姜玄和姜明兄弟年幼,为了避免来自族长姜营和其他其他族老族们的闲话和压力,龚氏迫于压力将家中的仆人都遣散了。
“不过这一切都得等学院大考之后才说。”
姜玄低声喃语道。
姜玄是姜家嫡长子且拥有术士实力,姜营以及其他族老已经无法对他产生致命的威胁了。要是他在来年三月的县试中成为贯生,拥有去郡中就学的资格,姜营以及姜家族老对他指手画脚的能力甚至都要丢掉大半。
时间一点点过去。
夜里,吃完年夜饭之后,姜家的院子里燃起了一堆篝火。
随着手臂一抛。
一截小臂般大小的竹子被姜明扔进了火堆的中央。
数分钟后。
“砰!”
爆竹炸响。
张松的死惊动了整个村子,连他那身为安阳县六曹之一的叔父张生也在当天夜里便回到了村中。
张家村位于青石山以东,姜家村位于青石山以北。
两村相距接近十里。
张家村内部的压抑气氛没有对姜家村村民产生多大的影响,除了村正姜营的妻子张氏不时哀叹娘家弟子不幸早逝外,张松溺水而死的事情对姜家村众村民而言只能算是一个特别的谈资。
灶王爷照样得祭拜。
年同样得照过。
刚过去的一年不是灾年,姜家村没有出现有人饿死或是不得不将田卖给姜家以换取粮食的情况。而接下来的三年可以免除来自朝廷的田赋,其中数十户人家还能够种上一两亩来自姜玄名下的免税田。
姜家村的村民们无不欢喜,他们比以往的更期待新年的到来。
腊月二十四。
家家户户祭灶王。
腊月二十五。
各家各户都迎神,赶乱岁。
腊月二十六。
有猪的宰猪,有鸡的宰鸡。没有养猪养鸡的人家则拿出积蓄,忍痛买肉过年。
腊月二十七。
全家洗浴。
腊月二十八。
题写桃符。
姜玄是行思书院的弟子,而且刚“得到”祖宗庇佑,也正是因为姜玄,张家村的青壮们才会去王家村推倒了桑年神的神庙,最后全村都得到了来自朝廷的奖励。
这一天来找姜玄提写桃符的村民很多。
刚开始只是没有读过书的姜氏弟子,后来一些村中的非姜姓村民,特别是曾经参与过去王家村冲击桑娘神庙的人家也逐渐上门来请姜玄提写桃符。
姜玄一律来者不拒。
腊月二十九。
上供请祖。
在欢庆与期待之中,大年三十很快就到来了。
大雪之后是连日的晴天,在太阳连续十余天的照射下,原本将整个大地都覆盖的积雪大多都消融了,只有山顶位置或者很难被阳光照射到的山沟之间会有许些白雪残存。
太阳已经高高升起,温和的阳光普照着大地。
姜玄家的院子之中,以厨房为源头,香气不断飘散了出来,姜芸和姜明这两个小伙不时在厨房门口进进出出,他两的小脸红扑扑的,都满是笑容,身上则穿着龚氏前两天刚缝制好的新衣服。
距离厨房约两丈开外,姜玄微笑着摇了摇头。
君子远庖厨。
姜玄虽然还不是君子,但同样也得远离厨房。
即使现在是在准备年夜饭。
香气继续从书房中冒出,姜芸与姜玄这两个分别只有十二岁与十岁的小家伙笑声朗朗,其中姜明手中还不时会出现已经煮好了鸡鸭鱼肉。
每当看到自己那只能站在厨房外的大哥时,姜明圆乎乎的脸上总会浮现出得意的笑容。不知为何,姜明总是觉得他那大病痊愈后的兄长比以前更加可亲了。
“十岁乃幼学之年,小弟也是时候得读书了。”
“最好是送去行思书院进学。”
姜玄正为那朝着自己得意大笑的圆脸小家伙的考虑。
虽然姜家时代书香,就算不去行思数月读书,族内的弟子许多同样也能够识文断字,但想要学到更多的学问,特别是成为士人,进入安阳城中的行思学院就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十八岁举贯生。
二十岁举秀才,同年可参加州中的州试,德才兼备者可举“士”。
这是大乾如今最最基础的举士渠道。
对于安阳县境内所有大户豪族以及庶人而言,这几乎是唯一的进入士人阶层的渠道。
想要成为贯生就必须先得到县里的行思书院进学,并在学院的大考中,即在“县试”中得到学院夫子们的认可与举荐。成为贯生之后则去郡中就学,而后在郡里学院的大考中,即在“郡试”被郡中学院里的夫子认可方能被举为秀才。
如此才有资格去州里参加秋天的州试。
从州试中脱颖而出者即可被举为“士”。
其中年过二十三或三次县试而不被举为贯生者不得继续参加县试,年过二十五或三次郡试而不被举为秀才者不得继续参加郡试,年过三十或者三次州试而不被举为“士”者不得继续参加州试。
根据州里以及郡中各学院夫子对“德”与“才”的评估,从通过秋考的“士”可分为六等:九品秀士、八品游士、七品智士、六品察士、五品弘士、四品贤士。
其中八九品为下品,六七品为中品,四五品为上品。
所谓德:即品德、门第。
所谓才:即才华。
德在前。
才在后。
“虽然小弟的内运之为白色,但文气可养命,也可养运,他日后未尝没有成为士的可能。”
“就算不能举士,至少也能开智。”
姜玄心中暗暗思量。
姜明只是家中的二子,如果姜玄不死,他日后最多能成姜家的一族老。
“而且也得收几个仆人了。”
姜玄看着在厨房中的龚氏。
姜家世代书香,而且姜玄一脉历代都是姜家嫡系,有田数百亩。
姜玄父亲姜弘在世时,他家自然是有仆人的。
不过节俭方能持家。
姜弘死后,龚氏一妇人当家,姜玄和姜明兄弟年幼,为了避免来自族长姜营和其他其他族老族们的闲话和压力,龚氏迫于压力将家中的仆人都遣散了。
“不过这一切都得等学院大考之后才说。”
姜玄低声喃语道。
姜玄是姜家嫡长子且拥有术士实力,姜营以及其他族老已经无法对他产生致命的威胁了。要是他在来年三月的县试中成为贯生,拥有去郡中就学的资格,姜营以及姜家族老对他指手画脚的能力甚至都要丢掉大半。
时间一点点过去。
夜里,吃完年夜饭之后,姜家的院子里燃起了一堆篝火。
随着手臂一抛。
一截小臂般大小的竹子被姜明扔进了火堆的中央。
数分钟后。
“砰!”
爆竹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