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凤至的父亲曾经救过张作霖的命,张作霖无以为报,正好听一个算命先生说,救命恩人的女儿福泽深厚,凤命,她正好又叫于凤至。立刻就给儿子订了亲。
    凤命虎子,张作霖很是满意,何况这女孩又美,又知书达理。爱新觉罗·溥杰见了她,曾经惊叹:容貌如雨后清荷。可见于凤至外表清丽。
    于凤至比张学良大三岁,在那个时代,这也是个吉利的数字。
    于凤至家世好,美貌,有文化有思想,又具备女子的美德,和婆婆形同母女,整个帅府后院多少女人,独独她得到上上下下的敬重。连张作霖都对她高看一眼,对这个儿媳妇非常满意。他平时脾气不好,发起脾气没有人敢上前,但是于凤至轻柔一劝,他马上就消气。
    张学良在外面花天酒地,红粉不断,于凤至充耳不闻,照常照料家人,对上有敬,对下有威。她用自己的方式,赢回了张学良的心。
    宋美龄精于权术外交,1930年她和蒋介石为了拉拢张学良,要宋美龄的母亲倪夫人认于凤至为干女儿。也从侧面证实了,拉拢张学良的最好办法,就是讨好于凤至。她举止端庄,出席任何正式外交场合,张学良都会带着她。无论真情假意,宋氏姐妹与她结拜,并将友谊持续一生之久。宋子文,孔祥熙,无一不尊敬她。
    旧时的男人,妻与妾是分得很清的,在夫权至上的年代,妻是嫡,夫主外,妻主内,协助襄理丈夫,在一定程度上与丈夫是可以并排的,妾就是玩物,所以素质要求不高,“好玩”最好。于凤至大家闺秀,人格高贵,娴淑智慧,温婉刚毅,自然会赢得张学良的尊重,作为正式的唯一的夫人,非于凤至莫属。至于赵四,如果不是西安事变,对于性素风流的少帅,也就是逢场作戏罢了。
    当年于凤至在美国四处奔走,想要张学良获得自由。她对传媒发表多次谈话,乃至在美国对参众两院议员发起救张呼吁攻势。蒋介石始终认为只要于凤至还在美国,张、于两人亲生的几个子女还在美国,那么张学良的心始终会向往美国。这无疑是张学良将来的一条后路。而身体状况始终不如意的蒋介石,当然不能不顾忌到他百年以后不想看到的事实:“东北虎”有朝一日飞出台湾,飞到美国后再前往中国大陆……
    于是,赵四与当局联手逼迫张于二人离婚,张于二人没有了夫妻关系,张学良自然没有去美国的理由,于是当局可以继续禁锢张,赵四则独霸了这个男人,哪有什么美好的恋情,都是扯淡。
    可恶的是,网上至今还流传着一封号称是于凤至写给赵四的信,内容很琼瑶,大概是回忆妹妹你当年如何如何对汉卿好,我这些年一直没能陪伴他受苦,心里有愧主动让贤之类的,当真是小瞧了于凤至的高贵和脾气。
    赵四后来去照顾幽居的张学良,也并非她自己完全情愿。第一是戴笠让她去,她怎么敢不去。第二她连姨太太身份都没有,张被幽禁,她自己能否有经济条件独立生活也是个问题,演变到后来居然就成了爱情传奇,可叹于凤至苦苦等待的半生。
    摘自于凤至回忆录:
    生离死别将临,多少夜二人不能成眠,边谈边泣,商议两人如何面对未来。议及我有可能不治,我要抓紧时间安置好子女在外省的生活,不要回到蒋统治区。汉卿应允我,任何情况下决不自杀,还特别明确指出:永远不会认罪,因为自己没有罪,并且是尽了力报效国家了。汉卿说:“赵四要来了,她会照料我,但是戴笠让她来,就是说明戴能控制她,对这点我们要清醒。”
    我和汉卿电话中说此事,他说:“我们永远是我们,这事由你决定如何应付,我还是每天唱《四郎探母》。”
    为了保护汉卿的安全,我给这个独裁者签字,但我也要向世人说明,我不承认强加给我的、非法的所谓离婚、结婚。汉卿的话“我们永远是我们”,够了,我们两人不承认它。宋美龄每年和我都互寄圣诞、新年贺卡。这年,她信封上仍然是写张夫人收。以后每年都如此。
    赵四不顾当年的誓言,说永远感激我对她的恩德,说一辈子做汉卿的秘书,决不要任何名分等,今天如此,我不怪她。但是,她明知这是堵塞了汉卿可以得到自由的路,这是无可原谅的。
    深感这个女人真是生错了性别,跟张学良调换一下最好,她极具政治头脑,处事决断干练,对于赵四要和张学良结婚这一点,她首先忧虑的是张学良的后路问题,这是何等大气的女人,只有她是真的爱张学良的。相比于赵四为了能得个名分,而不考虑到张学良的境况之举,赵四那种还好意思称作爱情?或许当时赵四是国民党那方逼迫的,但她的顺从也不过证实了她根本不会为张的利益考虑,张学良脑子是不怎么样,谁真的对他好都分不清,不过他也只是个孬种,只要保住命就啥都没关系了,宋美龄这种典型把他卖了的,他还可以帮忙数钱,把人家视作恩人,蠢得要死。
    张学良从来没想过和于离婚,年轻时他分得很清楚,其他女人在外面玩,家里只能有一个于凤至,甚至在赵四无家可归,并跟着他生了一个儿子之后(也是张学良唯一一个私生子),他仍然什么名分都不给。当时张学良的政治地位如日中天,不受任何人管辖,想给生了儿子的情人一个侧室名分再正常不过,但他没给。除了对结发妻子的尊重,没有其他任何解释。
    张学良早年有一个随军的如夫人(如夫人=小妾),谷瑞玉。当时张作霖尚在,于凤至得知后大闹,张作霖更是大怒,张学良万般解释,说于凤至是少夫人,得留在府上,而自己南征北战需要人照顾,张作霖才算接受,但就是不许谷瑞玉进门。后来张作霖死后,障碍消失,张学良仍然拒绝她进门,后来因为一些矛盾干脆休了这个侧室。张学良晚年回忆起自己的女人们,对此人只字不提。
    以前看的写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书真是写得又传奇又感人一度心存幻想,历史的东西被粉饰太多了。
    赵四认识张学良的时候,张已是全国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实权人物,家有贤妻,子女众多,无后顾之忧,时常在外面乱七八糟,对小姑娘来讲魅力超凡。而赵年方二八,青春可爱,二人一拍即合,一番云雨,完事之后张学良回到妻子儿女身边,赵四也有中意的婚配对象。如果不是赵老太爷的儿子为了一些见不得人的小伎俩到处撺掇,搞出登报启事脱离父女关系,弄得赵四无家可归,哪有后来这些事?
    赵四本该是另一个蒋士云(即贝太太),与少帅早年暧昧不清,后嫁给另外的富豪人家,晚年少帅到纽约,与孀居的贝太太差点又搞出一场黄昏恋,称她是“最可爱的女友”。
    而种种阴差阳错,多年的共同禁闭生活,把两个人活活关成了“传奇爱情”,也把当年好玩的赵四小姐,变成了“最患难的妻子”“赵四对我最好”的一个贤妻。结果少帅刚一得到自由,马上把赵四撇在西岸,自己到纽约和贝太太出双入对的玩了好几个月。
    在众多历史人物里,张于凤至格外触动了我,不是因为她的凄苦(民国年代,最不缺的就是凄苦女子),不是因为她的优秀,或是她丈夫的显赫,实实在在是她一生的对手不是张学良,不是赵四,不是她自己,而是命运。
    张幼仪被迫离开了丈夫徐志摩,却从而得到真正的幸福,历史的轮盘上,她需要改变的,只是那个有名无实的混蛋丈夫。
    朱安一生苦守鲁迅,最终连一个圆房也没得到,她只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愚昧,稍做变通,也可以是个普通的有朴素幸福的女人。
    金岳霖挚爱林徽因,也得到了她的爱,“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该如何是好……,”但她已经有了一个梁思成,爱得更深,感情基础更厚重。如果他处在梁思成的位置,也许他就是林的丈夫。
    可于凤至这个受上苍眷顾,身份,地位,才智,子女……一切都有的女人,她所做的,一直都是一个聪慧有见识的女子所应该做的正确决定,她什么都没做错。
    历史的轮盘上,于凤至遇到的难题,最最难解。
    因为那个难题的名字叫命运。
    不知为什么,她经常让我想起历史上的长孙皇后。
    德才姿容,母仪天下,儿孙满堂,丈夫敬爱,任多少女人闪过,都动摇不了自己的位置,死后丈夫却被编排出各种传奇爱情,或者是历史上只留了一句话的妃嫔,或者是四十年没有名分的情妇。但张学良不是李世民,连一半都不如,才落得最后的下场。
    虎父犬子张学良,一生上对不起父亲,下对不起子女,对不起妻子,对不起东北父老乡亲,对不起把他扶上帅位的张作相等东北军元老,弃东北,丢热河,谋忠谋逆两无成,一谏足成千古恨。说到他的优点,大概也就是妻子对他的评价:“汉卿这个人,热情厚道,从不负人。”
    在阴冷苍白的政治舞台上,与其他处在如此高位的人相比,说张汉卿热情厚道,从不负人,大概也不为过。此外,他厌恶战争,反对父亲不断的内战,自己手握雄兵,却从未想过靠发动战争争取更大的利益,也确实是一种善良的体现。
    除了张于凤至,我个人还非常欣赏张幼仪。不靠男人,也一样可以取得成功。
    这些早已作古的民国人物,本与我辈几乎毫无关系,所谓欣赏与否,大概也就是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身上,是不是蕴含着美的价值。
    1964年,这对相守二十多年,结发五十年的夫妇,因父母之命结婚,因政治局势离婚,无一出自本心。张学良给了她苦难,也给了她舞台,尊重,孩子,以及原本可能实现的相守到老。
    除了最小的一个儿子,其他子女都是于凤至生的。而公认的他最爱的儿子闾琪,也确是于凤至所出,为了生这个孩子,于凤至差点没了命,之后也许是为了妻子健康考虑,反正三子一女也足够多了,正值盛年的张学良和于凤至停止了生育。
    老大因为西安事变后母亲陪父亲幽禁,得不到父母照顾,被德军轰炸吓出了脑部疾病,之后去世。
    老二因为继承了父亲的运动基因,在美国玩赛车,出事故去世。
    这三个儿子,都受到非常好的教育,个个不同凡响,老大在剑桥,老二去斯坦佛,而十二岁就被炸死的老三据说是兄弟姐妹里面最聪明的。
    唯一的女儿闾瑛,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精通多国语言,据说与母亲气质肖似。
    如果于凤至知道后来三个儿子都会早亡,是不是会后悔没有再多生几个?
    于凤至不生了,张学良也不跟别人生。的确奇怪以少帅那么花花公子的生活方式,除了后来赵四意外跟了他,他居然在婚外一个孩子都没造出来。
    徐志摩为了别的女人让自己老婆打胎,而张学良为了自己老婆让别的女人打胎,还有:徐志摩写诗写得好,就是只给别的女人写,不给自己老婆写。张学良诗写得烂,不过只给于凤至写,不给别的女人写。
    张学良和赵四的晚年,因为他活着的一子一女(闾瑛和闾琳)年纪都比较大了(即使闾瑛年纪不大,肯定也不愿意照顾赵四),主要是由他的侄女,张学森的长女闾蘅照顾。
    而这位张闾蘅,是香港著名音乐人黄大炜的继母。
    因为继母一直跟在张学良身边,如同亲女,黄大炜也一直管张学良叫外公。而他对外宣称的是:我的外公是张学良,我的外婆是于凤至。
    这个就比较有趣了。黄大炜与这两位女性都没有任何亲缘。当时于凤至已故,且已在法律上与张学良离婚。张学良法律上的太太是赵四,陪他生活的是赵四,张闾蘅照顾的也是赵四,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的外婆怎么会是于凤至?
    可黄大炜确确实实是这么认的。随便百度谷歌。
    如果出于炒作目的,谁都知道赵四比于凤至要出名得多。
    唯一的解释就是,包括张闾蘅在内的张家后人,心里认可的张学良夫人,永远只有一个张于凤至。
    赵四是真正的求仁得仁,她要的是爱情,即便其他方面几乎毫无建树,她也没什么好遗憾。
    于凤至的世俗生活却是非常成功的,晚年在纽约玩股票,在洛杉矶炒地产且不说,早年在东北建小学,在东北大学自己出资开设家政系,东北沦陷后,她与宋庆龄等一起出面组织华北妇女救国会,影响深重,直到晚年她孤身在美,还经常有在美的东北人长途跋涉,为了看一眼这位曾经母仪东三省的张夫人。
    九一八之后,尤其热河失守之后,张学良顿成众矢之的,赵四,乃至与张学良毫无感情关系的朱五与胡蝶也被牵扯进来,但没人敢说夫人一句。
    于凤至赴美前,已经病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国内多方辗转治疗,最后确定国内无药可医,张学良才不得不通过宋子文、宋美龄恳求允许妻子出国治病,不然人死定了。
    张学良喜爱运动,囚禁期间也喜欢在允许范围内游山玩水,于凤至生病的那段时间,他也不游玩了,日记都是空白的。
    后来总算把妻子送了出去,宋子文给张学良的电文里,一直汇报于凤至的身体和手术情况,说到于凤至不想手术,怕下不了手术台再见不到儿女,张学良急忙又通过宋子文致电妻子,让她赶紧手术不可耽误,都足见夫妻情深。
    卿名凤至不一般,
    凤至落到凤凰山。
    深山古刹多梵语,
    别有天地非人间。
    张学良写的时候,于凤至已经病得比较厉害了。除了心疼妻子,想不出从来不为女人写诗的少帅怎么会突然诗兴大发,搞了这么首烂诗出来。
    如果他们夫妻的三个儿子,哪怕只活着一个,结局或许也会很不一样。
    于凤至的儿子数量,在民国元配里,也算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这种情况下居然也能落得最后无子,不是造化弄人是什么?
    赵四儿子都生出来了,张学良却还是什么名分都不肯给。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表示这个儿子是bastard,就不用分嫡庶了,连庶都算不上。
    只能说张学良够狠,赵四小姐够痴。
    政府当局当年逼她们夫妇离婚,恐怕也有母凭子贵的意思,总不能让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做一辈子私生子吧。
    张闾琳应该庆幸他的三个哥哥都早逝,庆幸后来国内思想开放,不然他这位张公子的地位,怎么都不是名正言顺的。
    张学良晚年说,他不怎么追女人,基本都是女人追他,肯定是实话。
    所以对这么一个男人,元配能稳坐钓鱼台,走到哪儿带到哪儿,让老公在外面只睡不爱,有孩子不要,有名分不给,绝不仅仅一个“贤良淑德”就够的。
    与宋美龄不同,于凤至娘家只是偏居一隅的寻常富商,张作霖曾想给丈人大官做,被于凤至拒绝了。
    没有夫妻感情垫底,凭什么张学良能让生了孩子的赵四给他做近四十年的情妇?能给一个得了乳癌的中年女人写这么首烂诗?
    至于这感情是爱情还是什么,既然李世民的长孙皇后都能被人说成是第三者,一个守着空穴的于凤至,被人说成什么也都不奇怪了。

章节目录

民国百年婚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望社只为原作者柏轻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柏轻舟并收藏民国百年婚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