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叶臣临终之前写下的文书,鳌拜的手不停的哆嗦,他这个镶黄旗二等甲喇章京,因为支持豪格,尔后支持皇上、不屈服不臣服于摄政王多尔衮,屡屡遭受打压,这么多年来过得战战兢兢,此次入关作战,也是跟随豪格前来,本来是打算上战场厮杀,立下赫赫战功,希望能够改变当下险恶的处境,谁知道入关来到京城,就被直接留下,根本没有办法跟随大军出去征伐,不能够参与作战,就无法立下战功,就谈不上改变险恶的处境。
鳌拜只能干着急,整个的大清国都在多尔衮的掌控之中,他这个镶黄旗的二等甲喇章京,压根就没有反抗和发言的资格,人家多尔衮不故意找茬就不错了。
不管处于什么情况之下,鳌拜都不会屈服于多尔衮,哪怕被多尔衮砍下脑袋,因为他鳌拜是正黄旗之人,是皇上的臣子,与鳌拜处境差不多的是正黄旗一等侍卫索尼,同样是不屈服于多尔衮,同样遭受打压,现如今已经被打发去给先皇守灵了。
鳌拜与索尼的顽强,也成为了正黄旗与镶黄旗的骄傲,毕竟大清国的皇帝才有资格成为正黄旗和镶黄旗的旗主,多尔衮不管如何的嚣张,也无法真正的掌控正黄旗和镶黄旗。
正黄旗与镶黄旗不少的军官军士,在鳌拜与索尼等人的影响之下,绝对忠心于皇上,唯皇上之命令是从,不会听从多尔衮的任何命令,这就导致正黄旗与镶黄旗之中那些忠心于多尔衮之人,无法真正的调遣大军,也不敢做的太过分。
得知景州之战惨败,豪格与叶臣阵亡,五千正红旗将士全军覆没,其中还有九十五白甲兵军士,鳌拜流下了几滴眼泪,不管怎么说,他都是跟随豪格往关内来征伐的,兔死狐悲,身为亲王的豪格都无法抵御多尔衮的权威,他这个二等甲喇章京,今后的日子怕是更难过。
鳌拜认为,发生的这一切,都是多尔衮决策的失误,才导致了大清国如此惨重的损失,要知道豪格是大清国的一员骁将,作战的勇猛丝毫不亚于多尔衮与多铎等人,排开豪格与多尔衮之间的矛盾,若是赋予豪格率领大军作战的权力,豪格一定能够获取很多的胜利。
任何满人都要以大清国的利益为重,这是不容置疑的。
皇宫里面没有任何的消息,豪格是从景州逃回来的两名斥候嘴里得知消息,这说明多尔衮压制了消息,短时间之内不会对外头里。
最为关键的是,豪格拿到了叶臣临死之前写下的文书。
这份文书太关键了,叶臣在文书里面,毫不留情的指出了朝廷与多尔衮的失误,几乎将景州之战惨败的责任归咎到多尔衮的身上。
有了这份文书,多尔衮难辞其咎,其在朝中的地位一定会动摇,如果运筹得当,多尔衮甚至可能失去摄政王的职衔,被关进宗人府。
鳌拜丝毫没有犹豫,马上命令身边的亲兵,将两名逃回来禀报情况的斥候护卫起来,他叮嘱亲兵,不让任何人接近两名斥候,更不要将消息泄露出去。
仅仅思索了半个时辰,鳌拜就做出了决定,他亲笔写下了文书,令自己的心腹马上出发前往沈阳,将文书直接交给第一摄政王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绝对支持和忠心于皇上,因为多尔衮的算计和强势,济尔哈朗选择了退避三舍,拱手交出了权力,不过鳌拜相信,只要有机会,济尔哈朗一定不会放过多尔衮。
不少的满人权贵都在担心多尔衮,因为多尔衮不仅仅表现出来强势,还表现出来对于皇位的觊觎,如果不是议政会的存在,以及满人权贵之中不少人对于皇上的忠心,多尔衮怕是早就废掉了皇上,自己登基成为大清国的皇帝了。
正白旗与镶白旗的实力越来越强,早已经超过了其余的六旗,更加要命的是,多尔衮已经让武英郡王阿济格插手正蓝旗的诸多事宜,明显是想着让阿济格成为正蓝旗旗主,如果让多尔衮完全掌控了正蓝旗,其就真的有与皇上与皇太后叫板的资格,到时候多尔衮想着强行称帝,恐怕没有谁能够阻拦。
现如今,鳌拜手中的这份文书,可能发挥出来令人难以置信的重大作用。
鳌拜很清楚,凭着自己的力量,根本搬不动多尔衮,就算是手里有了叶臣的这份文书,也无济于事,自己人轻言微,多尔衮随便找一个理由,就能够搪塞过去,要知道豪格与叶臣阵亡、五千正红旗将士阵亡,主要还是因为吴三桂的反叛。
来到京城的朝廷重臣,以及诸多满人权贵,几乎都是支持多尔衮的,这也是多尔衮聪明的地方,来到京城之后,首先稳住自身的根基,接着让皇上和皇太后迅速搬迁到京城来登基称帝,虽说皇上在京城登基称帝,能够彰显出来大清国对于天下的统治,不过皇上和皇太后也将再次被多尔衮完全掌控。
想要搬动多尔衮,鳌拜必须要借力,最佳人选就是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敕封郑亲王,与代善、多尔衮、多铎与豪格并列,为大清国的五大亲王之一,济尔哈朗掌控镶蓝旗,为镶蓝旗旗主,皇太极病逝之后,济尔哈朗是完全支持豪格的,更是绝对效忠于皇上的,经过议政会的商议,济尔哈朗为第一摄政王,只不过因为多尔衮的逼迫,逐渐淡出了朝廷,更加关键的是,济尔哈朗与礼亲王代善的关系很不错,正是因为代善与济尔哈朗联合,力挺皇太极的儿子成为大清国的皇帝,才让多尔衮不得不退让。
如果能够搬出济尔哈朗,那么动摇多尔衮权力地位的事情,就有了最大的希望。
遭受多年打压的鳌拜,已经变得很谨慎,做事情绝对不会莽撞了。
鳌拜还想着联系守卫昭陵的索尼,索尼虽然遭遇打压,被多尔衮派遣去守灵,不过其在正黄旗之中的影响力不一般,颇有些一呼百应的味道,如果得到了索尼的支持,必将影响到整个的正黄旗。
鳌拜最为痛恨的就是正黄旗的二等甲喇章京谭泰。
其实谭泰与鳌拜之间的关系还不错,两人都是正黄旗的二等甲喇章京,年龄悬殊也不大,当初谭泰也是忠心于皇上的,竭尽全力反对多尔衮成为大清国的皇帝,可惜的是,多尔衮掌控了大清国的权力之后,谭泰马上就变化了,死心塌地的跟随多尔衮,成为了多尔衮的心腹。
鳌拜曾经在谭泰的面前抱怨,说其内心还是支持豪格,看不惯多尔衮的嚣张,不曾想谭泰将鳌拜的话语告诉了多尔衮,正是因为谭泰的揭发,鳌拜遭遇多尔衮的惩戒,被关进大牢里面,判定了死罪,拿出来一大笔的钱财才保全了性命。
那个时候,豪格都是自身难保,也就不可能保全鳌拜了。
咳嗽了几声之后,鳌拜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自己手中的这份文书,很有可能击溃多尔衮,但也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鳌拜手持的这份文书,曝光之后彻底得罪了多尔衮,早有准备的多尔衮逃过一劫,依旧掌控大清国的实际权力,那他鳌拜恐怕就保不住性命了。
再次看向手中文书的时候,鳌拜眼神逐渐变得坚定,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清国,为了先皇,为了不让多尔衮篡夺皇位。
亲兵队长进入屋子的时候,鳌拜已经将文书藏到胸前。
“禀报大人,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鳌拜点点头,偌大的京城,他们能够信任之人寥寥无几,说起来也就是几个一直都跟随在身边的亲兵,这些亲兵跟随他出生入死,其中还有当年松山之战的六名白甲兵军士,他曾经率领这些白甲兵军士,战胜了两百多名明军,眼前的亲兵队长,就是当年的白甲兵军士。
“知道了,两名从景州回来的斥候,务必看牢了,决不能让他们暴露身份,更不能将他们回到京城的消息泄露出去。”
亲兵队长的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情。
“大人,两名斥候回到京城的时候,经过了右安门和宣武门,守卫城门的军士肯定是知道的,而且他们进入宣武门的时候,还表露了身份,如果想着完全保密,有些困难。”
鳌拜蓦地瞪大了眼睛,看向亲兵队长的时候,眼睛里面迸射一丝阴冷的光芒。
“我说过了,必须要保密,该怎么做,不需要我教你吧,还有半个时辰,右安门和宣武门守卫的军士就要换防了,一共才八个人,他们不过是五成兵马司所属的军士,就算是有什么意外,也不会引发多大的关注。”
亲兵队长对着鳌拜抱拳。
“大人,属下知道该怎么做了。”
亲兵队长走出了屋子,鳌拜走过去关上门,再次从怀里掏出了叶臣写下的文书。
“多尔衮啊多尔衮,我看你还能够嚣张多长的时间,吴桥之战完败,你躲过了,这一次景州之战惨败,你还想着躲过去吗,没有那么容易,我发誓要扳倒你。。。”
鳌拜只能干着急,整个的大清国都在多尔衮的掌控之中,他这个镶黄旗的二等甲喇章京,压根就没有反抗和发言的资格,人家多尔衮不故意找茬就不错了。
不管处于什么情况之下,鳌拜都不会屈服于多尔衮,哪怕被多尔衮砍下脑袋,因为他鳌拜是正黄旗之人,是皇上的臣子,与鳌拜处境差不多的是正黄旗一等侍卫索尼,同样是不屈服于多尔衮,同样遭受打压,现如今已经被打发去给先皇守灵了。
鳌拜与索尼的顽强,也成为了正黄旗与镶黄旗的骄傲,毕竟大清国的皇帝才有资格成为正黄旗和镶黄旗的旗主,多尔衮不管如何的嚣张,也无法真正的掌控正黄旗和镶黄旗。
正黄旗与镶黄旗不少的军官军士,在鳌拜与索尼等人的影响之下,绝对忠心于皇上,唯皇上之命令是从,不会听从多尔衮的任何命令,这就导致正黄旗与镶黄旗之中那些忠心于多尔衮之人,无法真正的调遣大军,也不敢做的太过分。
得知景州之战惨败,豪格与叶臣阵亡,五千正红旗将士全军覆没,其中还有九十五白甲兵军士,鳌拜流下了几滴眼泪,不管怎么说,他都是跟随豪格往关内来征伐的,兔死狐悲,身为亲王的豪格都无法抵御多尔衮的权威,他这个二等甲喇章京,今后的日子怕是更难过。
鳌拜认为,发生的这一切,都是多尔衮决策的失误,才导致了大清国如此惨重的损失,要知道豪格是大清国的一员骁将,作战的勇猛丝毫不亚于多尔衮与多铎等人,排开豪格与多尔衮之间的矛盾,若是赋予豪格率领大军作战的权力,豪格一定能够获取很多的胜利。
任何满人都要以大清国的利益为重,这是不容置疑的。
皇宫里面没有任何的消息,豪格是从景州逃回来的两名斥候嘴里得知消息,这说明多尔衮压制了消息,短时间之内不会对外头里。
最为关键的是,豪格拿到了叶臣临死之前写下的文书。
这份文书太关键了,叶臣在文书里面,毫不留情的指出了朝廷与多尔衮的失误,几乎将景州之战惨败的责任归咎到多尔衮的身上。
有了这份文书,多尔衮难辞其咎,其在朝中的地位一定会动摇,如果运筹得当,多尔衮甚至可能失去摄政王的职衔,被关进宗人府。
鳌拜丝毫没有犹豫,马上命令身边的亲兵,将两名逃回来禀报情况的斥候护卫起来,他叮嘱亲兵,不让任何人接近两名斥候,更不要将消息泄露出去。
仅仅思索了半个时辰,鳌拜就做出了决定,他亲笔写下了文书,令自己的心腹马上出发前往沈阳,将文书直接交给第一摄政王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绝对支持和忠心于皇上,因为多尔衮的算计和强势,济尔哈朗选择了退避三舍,拱手交出了权力,不过鳌拜相信,只要有机会,济尔哈朗一定不会放过多尔衮。
不少的满人权贵都在担心多尔衮,因为多尔衮不仅仅表现出来强势,还表现出来对于皇位的觊觎,如果不是议政会的存在,以及满人权贵之中不少人对于皇上的忠心,多尔衮怕是早就废掉了皇上,自己登基成为大清国的皇帝了。
正白旗与镶白旗的实力越来越强,早已经超过了其余的六旗,更加要命的是,多尔衮已经让武英郡王阿济格插手正蓝旗的诸多事宜,明显是想着让阿济格成为正蓝旗旗主,如果让多尔衮完全掌控了正蓝旗,其就真的有与皇上与皇太后叫板的资格,到时候多尔衮想着强行称帝,恐怕没有谁能够阻拦。
现如今,鳌拜手中的这份文书,可能发挥出来令人难以置信的重大作用。
鳌拜很清楚,凭着自己的力量,根本搬不动多尔衮,就算是手里有了叶臣的这份文书,也无济于事,自己人轻言微,多尔衮随便找一个理由,就能够搪塞过去,要知道豪格与叶臣阵亡、五千正红旗将士阵亡,主要还是因为吴三桂的反叛。
来到京城的朝廷重臣,以及诸多满人权贵,几乎都是支持多尔衮的,这也是多尔衮聪明的地方,来到京城之后,首先稳住自身的根基,接着让皇上和皇太后迅速搬迁到京城来登基称帝,虽说皇上在京城登基称帝,能够彰显出来大清国对于天下的统治,不过皇上和皇太后也将再次被多尔衮完全掌控。
想要搬动多尔衮,鳌拜必须要借力,最佳人选就是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敕封郑亲王,与代善、多尔衮、多铎与豪格并列,为大清国的五大亲王之一,济尔哈朗掌控镶蓝旗,为镶蓝旗旗主,皇太极病逝之后,济尔哈朗是完全支持豪格的,更是绝对效忠于皇上的,经过议政会的商议,济尔哈朗为第一摄政王,只不过因为多尔衮的逼迫,逐渐淡出了朝廷,更加关键的是,济尔哈朗与礼亲王代善的关系很不错,正是因为代善与济尔哈朗联合,力挺皇太极的儿子成为大清国的皇帝,才让多尔衮不得不退让。
如果能够搬出济尔哈朗,那么动摇多尔衮权力地位的事情,就有了最大的希望。
遭受多年打压的鳌拜,已经变得很谨慎,做事情绝对不会莽撞了。
鳌拜还想着联系守卫昭陵的索尼,索尼虽然遭遇打压,被多尔衮派遣去守灵,不过其在正黄旗之中的影响力不一般,颇有些一呼百应的味道,如果得到了索尼的支持,必将影响到整个的正黄旗。
鳌拜最为痛恨的就是正黄旗的二等甲喇章京谭泰。
其实谭泰与鳌拜之间的关系还不错,两人都是正黄旗的二等甲喇章京,年龄悬殊也不大,当初谭泰也是忠心于皇上的,竭尽全力反对多尔衮成为大清国的皇帝,可惜的是,多尔衮掌控了大清国的权力之后,谭泰马上就变化了,死心塌地的跟随多尔衮,成为了多尔衮的心腹。
鳌拜曾经在谭泰的面前抱怨,说其内心还是支持豪格,看不惯多尔衮的嚣张,不曾想谭泰将鳌拜的话语告诉了多尔衮,正是因为谭泰的揭发,鳌拜遭遇多尔衮的惩戒,被关进大牢里面,判定了死罪,拿出来一大笔的钱财才保全了性命。
那个时候,豪格都是自身难保,也就不可能保全鳌拜了。
咳嗽了几声之后,鳌拜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自己手中的这份文书,很有可能击溃多尔衮,但也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鳌拜手持的这份文书,曝光之后彻底得罪了多尔衮,早有准备的多尔衮逃过一劫,依旧掌控大清国的实际权力,那他鳌拜恐怕就保不住性命了。
再次看向手中文书的时候,鳌拜眼神逐渐变得坚定,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清国,为了先皇,为了不让多尔衮篡夺皇位。
亲兵队长进入屋子的时候,鳌拜已经将文书藏到胸前。
“禀报大人,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鳌拜点点头,偌大的京城,他们能够信任之人寥寥无几,说起来也就是几个一直都跟随在身边的亲兵,这些亲兵跟随他出生入死,其中还有当年松山之战的六名白甲兵军士,他曾经率领这些白甲兵军士,战胜了两百多名明军,眼前的亲兵队长,就是当年的白甲兵军士。
“知道了,两名从景州回来的斥候,务必看牢了,决不能让他们暴露身份,更不能将他们回到京城的消息泄露出去。”
亲兵队长的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情。
“大人,两名斥候回到京城的时候,经过了右安门和宣武门,守卫城门的军士肯定是知道的,而且他们进入宣武门的时候,还表露了身份,如果想着完全保密,有些困难。”
鳌拜蓦地瞪大了眼睛,看向亲兵队长的时候,眼睛里面迸射一丝阴冷的光芒。
“我说过了,必须要保密,该怎么做,不需要我教你吧,还有半个时辰,右安门和宣武门守卫的军士就要换防了,一共才八个人,他们不过是五成兵马司所属的军士,就算是有什么意外,也不会引发多大的关注。”
亲兵队长对着鳌拜抱拳。
“大人,属下知道该怎么做了。”
亲兵队长走出了屋子,鳌拜走过去关上门,再次从怀里掏出了叶臣写下的文书。
“多尔衮啊多尔衮,我看你还能够嚣张多长的时间,吴桥之战完败,你躲过了,这一次景州之战惨败,你还想着躲过去吗,没有那么容易,我发誓要扳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