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瓶有二,每个酒瓶内有酒八两(盛满)。酒杯一个,满杯只盛三两,现如何将两酒瓶内一斤六两酒平分给四人喝,且每人四两。不得使用其他酒具!”
胡飞喃喃地读着此题,心下有些惊愕,也有些慨然,这孙公子果然是与众不同。就是出些考验的题目,也是如此的不拘一格,且难度深广。别人是怎么答这题的胡飞不知道,但他此刻已经开始挠头苦思了。这道题目却是难了些,竟完全出乎自己所料。
其实这道题目是孙平步抄袭自现代的一个经典的mba试题,在现代管理界流传甚广。据说,能给出答案者可获年薪20万的职位。
就孙平步来看这道题目,也确实觉得这个题目不简单的很,它是考验一个人的管理支配甚至是思考策划能力的一个不错的测试题目,因此便毫不客气地抄袭了过来,反正又不在一个时空,他倒是也不用担心什么侵权之类的事情。
在胡飞为这第一题胡思冥想之时,此刻正在他头顶的楼层上的孙平步也是愁肠百结,为着那一道来得非常不是时候的‘特旨’在愁苦地抓头发。去与不去?孙平步仔细思量下来,觉得都是各有好处和坏处,当官是他的目的,发展是他的根基,两样都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尤其是他手底下没有一个和他是同级别的管理人才。更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穿越人士的超前眼光,这个时代是不会有除他之外的人能具备的。
楼上的孙平步深思熟虑之后有了自己的决定,楼下的胡飞也在苦思冥想之后将第一题的解题之法想了出来。
暗暗地抹了把额头冒出的细汗,胡飞稍稍松了一口气,这第一题答得可真不容易,在他答题的这段时间里,这个宽阔的考场之中又陆陆续续的进来了十几个服饰各异的人,前来应聘,这些人里,有文人,有武夫,更有一些掌柜的打扮的人一脸献媚笑容地和那油盐不进、满脸威严的管家商量着什么事情。
胡飞虽在专注地答题,但他是个文人的同时,还是一个武艺不俗的武人,自小练武使得他耳目通明,可说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后面陆续进来的人胡飞都一个个的注意到了,这也让他更感到了些莫名的压力,心说“这孙府的名头,果然不小,据说这什么招贤榜在两月前便已经贴在公告栏上了,时间过去了足足两月有余了,这前来应聘的各种各样的人还是络绎不绝!”由此可见,这孙公子之前的所作所为已经深入人心了,并且已经获得了人们的信任。
想到这里,胡飞更是有了一种势在必得的迫切愿望。这世道要找个好的东家效力,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像孙平步这样要文采有文采,要银子有银子,而且还是个乐善好施的知名大善人的东家,那更是难上加难。这样一个几乎可以说是必定会前途无量的人物,只要不是傻子的,或者想自己单干的,基本上都会奔到孙府来碰碰运气,过不了也就算了,但是如若好运地被孙大公子看上了眼,那之后的前程可就有了奔头了……
这个世界上,真正半点名利之心也无的人,那是绝对不存在的。人活一世总是要有个目标,有个念想的,
胡飞之前的人生目标就是登得皇榜,一举成名天下知。奈何天不从人愿,考了十几年最终不过是落得个名落孙山的下场,心中难免多了些怀才不遇,世无伯乐之感。待得那白须老者一番点拨之下,胡飞幡然醒悟到自己走差了道路,自己的目标是登得皇榜没错,但是最终的目的也不过是让自己的妻子风光点儿,生活的也更好点儿而已。但是他十几年赶考下来,却是将这个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难也没有多难的最终目的给遗忘了。
现如今他已经是幡然悔悟,明白了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便想到了到这如今正发展的热火朝天的孙府来谋份差事养家糊口。
这些念头转的虽多,却是并没有用去胡飞多少时间,在他脑中胡思乱想的空当,这试卷上的第二题已经被他审完。
这第二题出得更有意思,胡飞仔细审了几遍后觉得这题应该考验一个人的计算能力,题目是这样的:
说是小明的爷爷那了一块传家玉佩让小明拿到市场上去卖,并且告诉小明这块玉佩只卖50两银子,于是小明便拿了玉佩到市场上去卖,结果有甲乙丙三个人同时看中了这块玉佩,且都想要买下它,这下小明有些为难了,玉佩只有一块,但是却有三个人想要买它,这让小明不知道卖给谁好了。最后还是三个想要买玉佩的人想了一个办法,办法是甲乙丙三人一人给小明二十两银子总计六十两纹银将这块玉佩买下,小明拿了银子走人,至于剩下的事情由甲乙丙三人再行讨论。
小明觉得这个办法不错,而且还可以多拿十两银子,于是便愉快地接受了三人的建议,拿过了甲乙丙三人各递过来的二十两纹银,三人总计六十两银子,将玉佩交给三人后便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可是小明回家将这事儿跟爷爷说了以后,反而挨了爷爷的揍。小明爷爷说做人要有诚信,既然说了是五十两,那就要五十两卖出去,小明的爷爷留下了五十两银子后,将多余出来的十两银子拿出来给了小明,要他给甲乙丙三人退回去,小明无奈,只有怏怏而去。
回去退钱的路上,小明自个想了一下,他发现如果把十两银子平均退还给甲乙丙的话,却是怎么也退不平均的。
一两银子就是一贯钱,而一贯钱呢有等于一千钱,十两银子那就是一万钱,若果平均退还给甲乙丙三人的话,那就是没人三千三百三十三钱三厘三毫钱,十两银子平均退还给三个人是不可能的,结果小明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冲这十两银子之中拿出了四两银子给爷爷买了一壶好酒。这样的话十两银子去掉四两便只剩下六两银子了,甲乙丙三人正好一人退二两银子。
让自己为难的问题被自己的办法解决,小明便跑去找了甲乙丙三人,每人退还给他们二两银子,甲乙丙每人原先给了小明二十两银子,如今小明每人又退还了他们二两银子,这样算来他们也就是相当于每人用了十八两银子来买这玉佩。
但是事情到了这里,问题也就出来了。如果甲乙丙三个人,每人是用了十八两银子去买玉佩的话,那么三个十八两加起来就是五十四两银子,再加上小明买那壶好酒用掉的四两银子的话,五十四两加上四两,就是五十八两。但是,甲乙丙三人可是总共给了小明六十两银子的,而现在算来却是只有五十八两银子,那少掉的二两银子,跑哪去了呢?
“是啊,那少掉的二两银子,到底跑哪里去了呢?”
胡飞看完题目也是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接着便将这个题目在仔仔细细地从第一个字看到了最后一个字,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还好胡飞也是学过算数的,接下来他又不死心地将将所有账目再次照着题目上的算法,仔细算了数遍,结果还是毫无问题,算来算去怎么都是少了二两银子,这可让他挠头了。
胡飞也没有过多的留意这些竞争者,自个儿这会儿已经开考了,而他们不过刚刚过来而已,不论他们应聘的职位是否和自己有冲突,至少自个儿已经先行一步了不是?看看试卷上费尽心机才答出的两道题目,胡飞心里稍稍有了些成就感。
孙平步举行这样的试题考验其实和科举的模式是差不多的,但,内容上就完全不同了。
“科举”从总体上来说,有利有弊。就华夏的历史上来说,从宋代开始,科举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政府选拔人材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
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的作用,明清两朝的进士之中,接近一半是祖上没有读书、或有读书但未作官的“寒门”出身。
但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千万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掌权的统治。
而且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灵性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举入士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
大概由宋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已经开始陷入僵化,几乎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就可通过。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
胡飞喃喃地读着此题,心下有些惊愕,也有些慨然,这孙公子果然是与众不同。就是出些考验的题目,也是如此的不拘一格,且难度深广。别人是怎么答这题的胡飞不知道,但他此刻已经开始挠头苦思了。这道题目却是难了些,竟完全出乎自己所料。
其实这道题目是孙平步抄袭自现代的一个经典的mba试题,在现代管理界流传甚广。据说,能给出答案者可获年薪20万的职位。
就孙平步来看这道题目,也确实觉得这个题目不简单的很,它是考验一个人的管理支配甚至是思考策划能力的一个不错的测试题目,因此便毫不客气地抄袭了过来,反正又不在一个时空,他倒是也不用担心什么侵权之类的事情。
在胡飞为这第一题胡思冥想之时,此刻正在他头顶的楼层上的孙平步也是愁肠百结,为着那一道来得非常不是时候的‘特旨’在愁苦地抓头发。去与不去?孙平步仔细思量下来,觉得都是各有好处和坏处,当官是他的目的,发展是他的根基,两样都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尤其是他手底下没有一个和他是同级别的管理人才。更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穿越人士的超前眼光,这个时代是不会有除他之外的人能具备的。
楼上的孙平步深思熟虑之后有了自己的决定,楼下的胡飞也在苦思冥想之后将第一题的解题之法想了出来。
暗暗地抹了把额头冒出的细汗,胡飞稍稍松了一口气,这第一题答得可真不容易,在他答题的这段时间里,这个宽阔的考场之中又陆陆续续的进来了十几个服饰各异的人,前来应聘,这些人里,有文人,有武夫,更有一些掌柜的打扮的人一脸献媚笑容地和那油盐不进、满脸威严的管家商量着什么事情。
胡飞虽在专注地答题,但他是个文人的同时,还是一个武艺不俗的武人,自小练武使得他耳目通明,可说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后面陆续进来的人胡飞都一个个的注意到了,这也让他更感到了些莫名的压力,心说“这孙府的名头,果然不小,据说这什么招贤榜在两月前便已经贴在公告栏上了,时间过去了足足两月有余了,这前来应聘的各种各样的人还是络绎不绝!”由此可见,这孙公子之前的所作所为已经深入人心了,并且已经获得了人们的信任。
想到这里,胡飞更是有了一种势在必得的迫切愿望。这世道要找个好的东家效力,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像孙平步这样要文采有文采,要银子有银子,而且还是个乐善好施的知名大善人的东家,那更是难上加难。这样一个几乎可以说是必定会前途无量的人物,只要不是傻子的,或者想自己单干的,基本上都会奔到孙府来碰碰运气,过不了也就算了,但是如若好运地被孙大公子看上了眼,那之后的前程可就有了奔头了……
这个世界上,真正半点名利之心也无的人,那是绝对不存在的。人活一世总是要有个目标,有个念想的,
胡飞之前的人生目标就是登得皇榜,一举成名天下知。奈何天不从人愿,考了十几年最终不过是落得个名落孙山的下场,心中难免多了些怀才不遇,世无伯乐之感。待得那白须老者一番点拨之下,胡飞幡然醒悟到自己走差了道路,自己的目标是登得皇榜没错,但是最终的目的也不过是让自己的妻子风光点儿,生活的也更好点儿而已。但是他十几年赶考下来,却是将这个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难也没有多难的最终目的给遗忘了。
现如今他已经是幡然悔悟,明白了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便想到了到这如今正发展的热火朝天的孙府来谋份差事养家糊口。
这些念头转的虽多,却是并没有用去胡飞多少时间,在他脑中胡思乱想的空当,这试卷上的第二题已经被他审完。
这第二题出得更有意思,胡飞仔细审了几遍后觉得这题应该考验一个人的计算能力,题目是这样的:
说是小明的爷爷那了一块传家玉佩让小明拿到市场上去卖,并且告诉小明这块玉佩只卖50两银子,于是小明便拿了玉佩到市场上去卖,结果有甲乙丙三个人同时看中了这块玉佩,且都想要买下它,这下小明有些为难了,玉佩只有一块,但是却有三个人想要买它,这让小明不知道卖给谁好了。最后还是三个想要买玉佩的人想了一个办法,办法是甲乙丙三人一人给小明二十两银子总计六十两纹银将这块玉佩买下,小明拿了银子走人,至于剩下的事情由甲乙丙三人再行讨论。
小明觉得这个办法不错,而且还可以多拿十两银子,于是便愉快地接受了三人的建议,拿过了甲乙丙三人各递过来的二十两纹银,三人总计六十两银子,将玉佩交给三人后便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可是小明回家将这事儿跟爷爷说了以后,反而挨了爷爷的揍。小明爷爷说做人要有诚信,既然说了是五十两,那就要五十两卖出去,小明的爷爷留下了五十两银子后,将多余出来的十两银子拿出来给了小明,要他给甲乙丙三人退回去,小明无奈,只有怏怏而去。
回去退钱的路上,小明自个想了一下,他发现如果把十两银子平均退还给甲乙丙的话,却是怎么也退不平均的。
一两银子就是一贯钱,而一贯钱呢有等于一千钱,十两银子那就是一万钱,若果平均退还给甲乙丙三人的话,那就是没人三千三百三十三钱三厘三毫钱,十两银子平均退还给三个人是不可能的,结果小明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冲这十两银子之中拿出了四两银子给爷爷买了一壶好酒。这样的话十两银子去掉四两便只剩下六两银子了,甲乙丙三人正好一人退二两银子。
让自己为难的问题被自己的办法解决,小明便跑去找了甲乙丙三人,每人退还给他们二两银子,甲乙丙每人原先给了小明二十两银子,如今小明每人又退还了他们二两银子,这样算来他们也就是相当于每人用了十八两银子来买这玉佩。
但是事情到了这里,问题也就出来了。如果甲乙丙三个人,每人是用了十八两银子去买玉佩的话,那么三个十八两加起来就是五十四两银子,再加上小明买那壶好酒用掉的四两银子的话,五十四两加上四两,就是五十八两。但是,甲乙丙三人可是总共给了小明六十两银子的,而现在算来却是只有五十八两银子,那少掉的二两银子,跑哪去了呢?
“是啊,那少掉的二两银子,到底跑哪里去了呢?”
胡飞看完题目也是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接着便将这个题目在仔仔细细地从第一个字看到了最后一个字,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还好胡飞也是学过算数的,接下来他又不死心地将将所有账目再次照着题目上的算法,仔细算了数遍,结果还是毫无问题,算来算去怎么都是少了二两银子,这可让他挠头了。
胡飞也没有过多的留意这些竞争者,自个儿这会儿已经开考了,而他们不过刚刚过来而已,不论他们应聘的职位是否和自己有冲突,至少自个儿已经先行一步了不是?看看试卷上费尽心机才答出的两道题目,胡飞心里稍稍有了些成就感。
孙平步举行这样的试题考验其实和科举的模式是差不多的,但,内容上就完全不同了。
“科举”从总体上来说,有利有弊。就华夏的历史上来说,从宋代开始,科举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政府选拔人材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
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的作用,明清两朝的进士之中,接近一半是祖上没有读书、或有读书但未作官的“寒门”出身。
但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千万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掌权的统治。
而且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灵性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举入士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
大概由宋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已经开始陷入僵化,几乎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就可通过。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