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能以一听政者,乐君臣,和远近,说黔首,合宗亲。”————————【吕氏春秋·大乐】
宗正、逯乡侯刘松因中风瘫痪,不能视事,由其子代为上疏请辞,被皇帝允准。刘松是孝灵皇帝的老师、太尉刘宽之子,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影响力并不比黄琬等人要弱,只是他多年低调,行事常居于幕后,这才鲜有人知。
刘虞记得他当年与刘松际会,代皇帝接见宗亲,对方的心思确实叵测,不过无论如何,眼下人已去了,皇帝也不用再多忌惮,而整个宗亲当中,也只剩他刘虞能执牛耳,与杨氏、曹操等人分庭抗礼了。
有了曹操的示好与承诺,并州刺史刘邈果然接任了宗正,刘虞自是志得意满,接下来的日子,关东的局势渐生混乱,虽然济南国叛乱顺利被镇压,王太子刘开继任为王,但河北、泰山等地仍出现了零星叛乱,在河南尹甚至渐渐传唱童谣,大体是讥讽皇帝为了守护自己的祖茔,而让天下人抛弃他们的祖茔。
这种童谣往往是变乱之兆,持节留守雒阳的司徒杨彪不敢小觑,他下定了决心,不再左右摇摆,坚定地上疏请求皇帝派直指绣衣使者王越,赴关东清查流言,以禁宵小。
司徒长史法正知道这个事后也是深感震惊,他向杨彪提出疑惑,对方却叹道:“我固知此事难以两全,如今既已选择了你的建言,便只能继续往下走,不然半途而废,老夫岂不是会失去的更多?”
“明公高见。”法正赞了一声,对方虽然一开始是半被迫的逼上了路,但一旦开始,就没有后悔的道理,既然保全不了所有人,那就只能尽量保全杨氏和他的亲朋故友们。这是很合乎情理的选择,法正只一瞬便明白了杨彪屈服的原因,想到当时黄琬其实也是同样,只是黄琬过于有主见,与皇帝多有抵牾而已:“在下听闻朝中有不少人劾奏明公,皆报称失实,可见明公在国家心中仍是信重依旧,只是这刘公……”
“他过于急切了。”杨彪笑了笑,没有再理会这个话题,手上拿着一份东郡传来的军报,忽然道:“刘玄德这几日倒是踏实、勤勉。”
“自高皇帝开国,四百年以降,宗亲如绵绵瓜瓞,遍及四海,几经世乱,散佚良多,宗正也常为此事而繁复。据说,宗正曾上疏提议,将宗室分为亲、疏、远、近四类,远支为高皇帝以下宗亲,近支为光武皇帝以下宗亲,疏支则为光武皇帝以下、有王侯爵称者,亲支则是国家诸子孙。”法正说了一圈,终于说回正题:“不过这说来说去,一国之中,一家之内,永远都只能有一个大宗,而刘氏的大宗……只能是天子。”
杨彪笑呵呵的,没有答话,这个道理他懂得,所以在他得知刘虞有意要针对他时,丝毫不显慌乱:“刘氏宗亲,居二千石者就有不下十人,余者不知凡几,看似强盛,实则散乱——也正是因其散乱,虽不可小觑,但也不致为遗患。”
“太尉虽享天下名望,宗亲之翘首,但除了新宗正刘邈,不是所有人都甘心听服。”法正一针见血的说道:“太尉总是把事情想得太好,办的太糟。”
这时敲门声响起,有苍头在门外恭敬说道:“主公,河南尹刘公谒见。”
杨彪讶然的看向法正,见对方的神情同样意外,不免眉头微皱,道:“快请。”
很快,刘备便在苍头的引见下走入堂下,与众人见礼后,他这才说道:“司徒,刚才传来解难督于禁的军报,其称:青州刺史杜公率兵攻下城池,斩首黄巾贼徐和等人。”
杨彪看着军报,还未看完,眉梢便不由自主的挑了起来,青州兵祸既平,诸州郡皆有兵马镇压,事情不日就将回归正轨,自己办完了迁豪雒阳的差事后,马上就能回朝廷安心做他的‘录尚书事’了。
只是刘备又接着道:“但记室桓范在军报中又提及一事,齐国郎中令臧霸在泰山群山中追剿余贼时,发现了其贼与淳于氏交往甚为密切……”
“济南淳于氏?”杨彪面色顿时有些微妙了,他拿着军报反复看了看,直到看见末尾,他神色大变,在席榻边站亦不稳,坐又难安。
法正没见到军报,又不见刘备继续往下说,故而不清楚杨彪究竟是怎么了,他接口道:“济南淳于公虽曾为司空,但谄附王允,自被免后,国家从未有过恩诏,彼等数百年青州望族,如今眼看要泯然于众,这才铤而走险。明公。”他看了看刘备,又看向杨彪,似乎在劝他下定决心,不要再因当年同事之情而有所心软:“朝廷几次申明国法,重振纲纪,若罪证属实,恐怕……幸而这次赴济南治丧的有廷尉正程昱,也不用明公多费心。”
刘备静静的等法正说完,这才开口道:“孝直误会了,杨司徒并不是为的这事。”
法正奇怪的‘喔’了一声,只见杨彪将手中的军报抬起递给了他,法正双手接过,一目十行的浏览了一遍,脸色逐渐变得精彩起来。
原来徐和等黄巾贼被击败是好几天前的事情,军报上除了记载了这个,还有廷尉正程昱抵达济南后,不顾国内才安定不久,立即开始了雷厉风行的缉捕,很快以淳于氏为中心揪出了大批参与谋叛的豪强,并且牵扯出了一个看似无辜的人。
“琅邪王欲造反?”法正不敢相信到这个时候还会有藩王干傻事,他反复看了两遍后,确认无误,脑海里突然又联系起什么来。
“是臧霸向程昱出首,提及他当年为寇,琅邪王曾派心腹萧建与其游说,臧霸虽不曾与之谋事,但与其同行者昌豨、孙观等人却参与其中。”刘备曾经在徐州做过一段时间的刺史,对于这个琅邪王刘熙的印象仅止于文弱,没想到背后还有如此隐秘。
“这是许多年前的事,怎么现在拿出来提?”杨彪说了一声,继而又自答道:“是了,济南与琅邪看似远不相及,其实也只隔着一个泰山。”
法正兀自思索着,一时没有答话,他觉得杨彪的解释太过浅薄,或许对方心里想到了什么,但不肯说,总之,臧霸突然将这个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事迹袒露出来,所图的绝不只是一个琅邪王。
他脑中忽然灵光一闪,紧紧盯向刘备,如果事情真如他所想的那样,那么这个素来以忠厚待人的河南尹,今天来这里的意图又是什么?
宗正、逯乡侯刘松因中风瘫痪,不能视事,由其子代为上疏请辞,被皇帝允准。刘松是孝灵皇帝的老师、太尉刘宽之子,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影响力并不比黄琬等人要弱,只是他多年低调,行事常居于幕后,这才鲜有人知。
刘虞记得他当年与刘松际会,代皇帝接见宗亲,对方的心思确实叵测,不过无论如何,眼下人已去了,皇帝也不用再多忌惮,而整个宗亲当中,也只剩他刘虞能执牛耳,与杨氏、曹操等人分庭抗礼了。
有了曹操的示好与承诺,并州刺史刘邈果然接任了宗正,刘虞自是志得意满,接下来的日子,关东的局势渐生混乱,虽然济南国叛乱顺利被镇压,王太子刘开继任为王,但河北、泰山等地仍出现了零星叛乱,在河南尹甚至渐渐传唱童谣,大体是讥讽皇帝为了守护自己的祖茔,而让天下人抛弃他们的祖茔。
这种童谣往往是变乱之兆,持节留守雒阳的司徒杨彪不敢小觑,他下定了决心,不再左右摇摆,坚定地上疏请求皇帝派直指绣衣使者王越,赴关东清查流言,以禁宵小。
司徒长史法正知道这个事后也是深感震惊,他向杨彪提出疑惑,对方却叹道:“我固知此事难以两全,如今既已选择了你的建言,便只能继续往下走,不然半途而废,老夫岂不是会失去的更多?”
“明公高见。”法正赞了一声,对方虽然一开始是半被迫的逼上了路,但一旦开始,就没有后悔的道理,既然保全不了所有人,那就只能尽量保全杨氏和他的亲朋故友们。这是很合乎情理的选择,法正只一瞬便明白了杨彪屈服的原因,想到当时黄琬其实也是同样,只是黄琬过于有主见,与皇帝多有抵牾而已:“在下听闻朝中有不少人劾奏明公,皆报称失实,可见明公在国家心中仍是信重依旧,只是这刘公……”
“他过于急切了。”杨彪笑了笑,没有再理会这个话题,手上拿着一份东郡传来的军报,忽然道:“刘玄德这几日倒是踏实、勤勉。”
“自高皇帝开国,四百年以降,宗亲如绵绵瓜瓞,遍及四海,几经世乱,散佚良多,宗正也常为此事而繁复。据说,宗正曾上疏提议,将宗室分为亲、疏、远、近四类,远支为高皇帝以下宗亲,近支为光武皇帝以下宗亲,疏支则为光武皇帝以下、有王侯爵称者,亲支则是国家诸子孙。”法正说了一圈,终于说回正题:“不过这说来说去,一国之中,一家之内,永远都只能有一个大宗,而刘氏的大宗……只能是天子。”
杨彪笑呵呵的,没有答话,这个道理他懂得,所以在他得知刘虞有意要针对他时,丝毫不显慌乱:“刘氏宗亲,居二千石者就有不下十人,余者不知凡几,看似强盛,实则散乱——也正是因其散乱,虽不可小觑,但也不致为遗患。”
“太尉虽享天下名望,宗亲之翘首,但除了新宗正刘邈,不是所有人都甘心听服。”法正一针见血的说道:“太尉总是把事情想得太好,办的太糟。”
这时敲门声响起,有苍头在门外恭敬说道:“主公,河南尹刘公谒见。”
杨彪讶然的看向法正,见对方的神情同样意外,不免眉头微皱,道:“快请。”
很快,刘备便在苍头的引见下走入堂下,与众人见礼后,他这才说道:“司徒,刚才传来解难督于禁的军报,其称:青州刺史杜公率兵攻下城池,斩首黄巾贼徐和等人。”
杨彪看着军报,还未看完,眉梢便不由自主的挑了起来,青州兵祸既平,诸州郡皆有兵马镇压,事情不日就将回归正轨,自己办完了迁豪雒阳的差事后,马上就能回朝廷安心做他的‘录尚书事’了。
只是刘备又接着道:“但记室桓范在军报中又提及一事,齐国郎中令臧霸在泰山群山中追剿余贼时,发现了其贼与淳于氏交往甚为密切……”
“济南淳于氏?”杨彪面色顿时有些微妙了,他拿着军报反复看了看,直到看见末尾,他神色大变,在席榻边站亦不稳,坐又难安。
法正没见到军报,又不见刘备继续往下说,故而不清楚杨彪究竟是怎么了,他接口道:“济南淳于公虽曾为司空,但谄附王允,自被免后,国家从未有过恩诏,彼等数百年青州望族,如今眼看要泯然于众,这才铤而走险。明公。”他看了看刘备,又看向杨彪,似乎在劝他下定决心,不要再因当年同事之情而有所心软:“朝廷几次申明国法,重振纲纪,若罪证属实,恐怕……幸而这次赴济南治丧的有廷尉正程昱,也不用明公多费心。”
刘备静静的等法正说完,这才开口道:“孝直误会了,杨司徒并不是为的这事。”
法正奇怪的‘喔’了一声,只见杨彪将手中的军报抬起递给了他,法正双手接过,一目十行的浏览了一遍,脸色逐渐变得精彩起来。
原来徐和等黄巾贼被击败是好几天前的事情,军报上除了记载了这个,还有廷尉正程昱抵达济南后,不顾国内才安定不久,立即开始了雷厉风行的缉捕,很快以淳于氏为中心揪出了大批参与谋叛的豪强,并且牵扯出了一个看似无辜的人。
“琅邪王欲造反?”法正不敢相信到这个时候还会有藩王干傻事,他反复看了两遍后,确认无误,脑海里突然又联系起什么来。
“是臧霸向程昱出首,提及他当年为寇,琅邪王曾派心腹萧建与其游说,臧霸虽不曾与之谋事,但与其同行者昌豨、孙观等人却参与其中。”刘备曾经在徐州做过一段时间的刺史,对于这个琅邪王刘熙的印象仅止于文弱,没想到背后还有如此隐秘。
“这是许多年前的事,怎么现在拿出来提?”杨彪说了一声,继而又自答道:“是了,济南与琅邪看似远不相及,其实也只隔着一个泰山。”
法正兀自思索着,一时没有答话,他觉得杨彪的解释太过浅薄,或许对方心里想到了什么,但不肯说,总之,臧霸突然将这个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事迹袒露出来,所图的绝不只是一个琅邪王。
他脑中忽然灵光一闪,紧紧盯向刘备,如果事情真如他所想的那样,那么这个素来以忠厚待人的河南尹,今天来这里的意图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