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一看王安的表情就火大:“你的护卫出自行伍,哪个做过盗匪,哪个做过刺客?你的庄丁都没见过血,也就吓吓小毛贼,在悍匪面前不堪一击。”你最厉害好了吧,王安起身施礼:“多谢女侠仗义出手,王某铭记在心。”
少女开心一笑:“这才像个样子,这几个悍匪在南郡兄名赫赫,现在他们被你杀死了,其他盗匪就要考虑考虑了。”
“王某想知道女侠为何要出手相助?”
“第一,那些想要对付你的人不相信本姑娘的武艺,不光找了本姑娘,还找了另外两伙人。第二,他们只给本姑娘十枚金饼,而给这两伙人各三十枚,本姑娘再次受到了伤害,杀了他们也只能弥补一部分。第三,本姑娘觉得你应该值更多金饼,等他们的开价合适了,本姑娘再动手不迟。所以你要好好活着,不要随便被人杀了,本姑娘还等着大财。”
“受人之托,终人之事,半途而废不是本姑娘的风格,本姑娘再去打听打听,看谁还不开眼?”说完一挥手把蜡烛击灭,一眨眼就不见了。
“不知道跟崔老先生谁的功夫高?”
果然,几天之后,南郡太守萧育上书皇帝,举荐王安为当阳长,理由是不顾危险,以身作饵,击杀悍匪,有勇有谋,可堪大任。朝中之人的反应王安可顾不上了。
“这萧育是不是与王家有仇啊?”王安现在心烦意乱,只好玩掷壶游戏打时间。
大丫答道:“萧育与王家无仇有亲,郎君的四伯父娶的是他的侄女。现在只是举荐,朝廷是否征召郎君还看陛下之意。”
“希望陛下能没注意到我这无名小卒。”
想是这样想,但是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王安召集众人商议当王安不得不出仕为官,王家庄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先就是杜诗,杜诗离开河内郡已经几年,今年该回去成亲了。至于成亲之后,杜诗打算与家人商量之后再做决定。
申屠臣则打算趁此机会随王安前往长安,见见自己的父亲。毕竟与自己的父亲有段日子没见面,经后如何安排也需要与父亲商量商量。毕竟有些事在信里说不清楚。但是申屠臣不会留在长安,他打算回到王家庄。
魏宣是王莽派来的,他的去留要由王莽决定。王安和魏宣都做不了主。
孔洵想去长安看看,不过这只是他的想法,能不能去要问问他家大人。
最后,王安打算把王家庄交给田大郎和二丫打理,他们二人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开始独挡一面,这是他们进一步证明自己的机会。他们二人会在王安前往长安前完婚,以此来祝王安好运。
王安决定带大丫前往长安,看看能否见到大丫的家人。
新都侯府,夫人王氏也知道了萧育举荐王安出仕的消息,与王莽商量办法:“侯爷能否上书朝廷,拒绝征召?”
王莽摇摇头:“本侯已经几次拒绝朝廷征召长孙,若再拒绝征召叔孙,会落人口实,他们会说,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朝廷不拘一格启用人才,新都侯却不愿自家儿子出来为朝廷效力,致朝廷于何地,致太皇太后于何地,一顶大帽子扣下来,本侯百口莫辩,叔孙则再难出仕。”
夫人着急道:“能否上书朝廷,就说三郎体弱多病,不能参加智谋将帅科,请求参加贤良方正科,如何?”
王莽苦笑道:“你觉得你那个要么下地,要么看工坊,每天看书不到一个时辰的儿子,考得过那些寒窗苦读的名士?考不上,有人会说,当初叔孙为何不拒绝征召,浪费他人的机会;考上了,有人会说,叔孙怎么比得上那些名士,肯定有人为了讨好王家而录取叔孙。总之贤良方正科叔孙无论如何是不能参加的,还是留出名额让给寒门士子为好。王家不缺为官之人,缺的是名声。”
夫人大感失望:“这可如何是好?”
王莽安慰夫人道:“南郡也只是盗匪多而已,只要小心行事就可平安无事,安然度过几年任期。当年冯野王不就很快离开了当阳吗?”
“也只好如此了。”
皇帝接到萧育的奏章,显得很高兴,他找来石寿:“石公公,你出的主意不错,如今大臣们都忙着为自家子侄正夺好处,顾不上立储之事。”皇帝拍拍奏折,“南郡之事可是公公安排?”
石寿否认:“前些时日,有人以新都侯之子王安的名义两次将几名南郡通缉要犯的级送到南阳太守府,故而萧育记住了王安的名字。第二次时还曾召见过领赏之人。”
“此事可曾查清?”
石寿躬身行礼:“前些时日,王家庄及其附近的村子都加强了戒备,见到生人就抓。据说,是因为有人报信说,王安有危险,故而加强巡查。”
皇帝斜靠在榻上:“也就是说,有人要对王安不利,结果王安将计就计,把那些刺客给杀了,并且将级送到南郡,对盗匪进行警告。是不是这样?”
“诺”。
“石公公,朕应该征召此人吗?”
“陛下决心已定,何必问老奴。”
吴章将萧育的奏章抄下来,拿给王莽的嫡长子自己的徒弟王宇王长孙看,王宇看完道:“这能说明什么?”吴章对王宇的表现很无语,我都教了个什么徒弟。吴章耐心的解释道:“叔孙就要出仕了。”王宇道:“怎么可能,叔孙才刚加冠,朝廷怎么能征召他,我家大人也会反对的。”
“你错了,君侯不会给人留下把柄,他会上表支持,理由很简单,为君分忧。”
“陛下应该反对吧。”
吴章道:“陛下乐见其成。因为这是王家下一代相互争夺的开始。”
王宇这才感到紧张:“老师,弟子该如何做?”
吴章道:“这个时候你什么都不能做,该读书就读书,该访友就访友,朝廷的事千万不要掺和。”
少女开心一笑:“这才像个样子,这几个悍匪在南郡兄名赫赫,现在他们被你杀死了,其他盗匪就要考虑考虑了。”
“王某想知道女侠为何要出手相助?”
“第一,那些想要对付你的人不相信本姑娘的武艺,不光找了本姑娘,还找了另外两伙人。第二,他们只给本姑娘十枚金饼,而给这两伙人各三十枚,本姑娘再次受到了伤害,杀了他们也只能弥补一部分。第三,本姑娘觉得你应该值更多金饼,等他们的开价合适了,本姑娘再动手不迟。所以你要好好活着,不要随便被人杀了,本姑娘还等着大财。”
“受人之托,终人之事,半途而废不是本姑娘的风格,本姑娘再去打听打听,看谁还不开眼?”说完一挥手把蜡烛击灭,一眨眼就不见了。
“不知道跟崔老先生谁的功夫高?”
果然,几天之后,南郡太守萧育上书皇帝,举荐王安为当阳长,理由是不顾危险,以身作饵,击杀悍匪,有勇有谋,可堪大任。朝中之人的反应王安可顾不上了。
“这萧育是不是与王家有仇啊?”王安现在心烦意乱,只好玩掷壶游戏打时间。
大丫答道:“萧育与王家无仇有亲,郎君的四伯父娶的是他的侄女。现在只是举荐,朝廷是否征召郎君还看陛下之意。”
“希望陛下能没注意到我这无名小卒。”
想是这样想,但是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王安召集众人商议当王安不得不出仕为官,王家庄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先就是杜诗,杜诗离开河内郡已经几年,今年该回去成亲了。至于成亲之后,杜诗打算与家人商量之后再做决定。
申屠臣则打算趁此机会随王安前往长安,见见自己的父亲。毕竟与自己的父亲有段日子没见面,经后如何安排也需要与父亲商量商量。毕竟有些事在信里说不清楚。但是申屠臣不会留在长安,他打算回到王家庄。
魏宣是王莽派来的,他的去留要由王莽决定。王安和魏宣都做不了主。
孔洵想去长安看看,不过这只是他的想法,能不能去要问问他家大人。
最后,王安打算把王家庄交给田大郎和二丫打理,他们二人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开始独挡一面,这是他们进一步证明自己的机会。他们二人会在王安前往长安前完婚,以此来祝王安好运。
王安决定带大丫前往长安,看看能否见到大丫的家人。
新都侯府,夫人王氏也知道了萧育举荐王安出仕的消息,与王莽商量办法:“侯爷能否上书朝廷,拒绝征召?”
王莽摇摇头:“本侯已经几次拒绝朝廷征召长孙,若再拒绝征召叔孙,会落人口实,他们会说,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朝廷不拘一格启用人才,新都侯却不愿自家儿子出来为朝廷效力,致朝廷于何地,致太皇太后于何地,一顶大帽子扣下来,本侯百口莫辩,叔孙则再难出仕。”
夫人着急道:“能否上书朝廷,就说三郎体弱多病,不能参加智谋将帅科,请求参加贤良方正科,如何?”
王莽苦笑道:“你觉得你那个要么下地,要么看工坊,每天看书不到一个时辰的儿子,考得过那些寒窗苦读的名士?考不上,有人会说,当初叔孙为何不拒绝征召,浪费他人的机会;考上了,有人会说,叔孙怎么比得上那些名士,肯定有人为了讨好王家而录取叔孙。总之贤良方正科叔孙无论如何是不能参加的,还是留出名额让给寒门士子为好。王家不缺为官之人,缺的是名声。”
夫人大感失望:“这可如何是好?”
王莽安慰夫人道:“南郡也只是盗匪多而已,只要小心行事就可平安无事,安然度过几年任期。当年冯野王不就很快离开了当阳吗?”
“也只好如此了。”
皇帝接到萧育的奏章,显得很高兴,他找来石寿:“石公公,你出的主意不错,如今大臣们都忙着为自家子侄正夺好处,顾不上立储之事。”皇帝拍拍奏折,“南郡之事可是公公安排?”
石寿否认:“前些时日,有人以新都侯之子王安的名义两次将几名南郡通缉要犯的级送到南阳太守府,故而萧育记住了王安的名字。第二次时还曾召见过领赏之人。”
“此事可曾查清?”
石寿躬身行礼:“前些时日,王家庄及其附近的村子都加强了戒备,见到生人就抓。据说,是因为有人报信说,王安有危险,故而加强巡查。”
皇帝斜靠在榻上:“也就是说,有人要对王安不利,结果王安将计就计,把那些刺客给杀了,并且将级送到南郡,对盗匪进行警告。是不是这样?”
“诺”。
“石公公,朕应该征召此人吗?”
“陛下决心已定,何必问老奴。”
吴章将萧育的奏章抄下来,拿给王莽的嫡长子自己的徒弟王宇王长孙看,王宇看完道:“这能说明什么?”吴章对王宇的表现很无语,我都教了个什么徒弟。吴章耐心的解释道:“叔孙就要出仕了。”王宇道:“怎么可能,叔孙才刚加冠,朝廷怎么能征召他,我家大人也会反对的。”
“你错了,君侯不会给人留下把柄,他会上表支持,理由很简单,为君分忧。”
“陛下应该反对吧。”
吴章道:“陛下乐见其成。因为这是王家下一代相互争夺的开始。”
王宇这才感到紧张:“老师,弟子该如何做?”
吴章道:“这个时候你什么都不能做,该读书就读书,该访友就访友,朝廷的事千万不要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