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十年代初的当下,能引起人们自发奔走相告进而呼朋唤友参加的活动,除了看电影、赶集之外,当属听报告会了。
广播、电影和电视虽然打开了通往外界的窗口,但在精神娱乐相对匮乏的年代背景下,都不及亲身坐在台下聆听来自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做一场面向公众的报告会。
上至国家层面的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和改革先锋,下到地方推介的致富能手、生活榜样和文艺标兵,他们都是时代的弄潮儿,也是公众的学习对象。
一场报告会下来,掌声雷动,听众们在精神上得到了一次升华,也知晓了更多外面的世界。
今天,即将返校的周逸,就应邀在八零一一厂所属的子弟学校,即远志中学操场做了一场报告大会。
题目就是“读书是走出大山的必由之路”,这是校长张国华亲自拟定的标题,由此可见他希望能通过周逸的榜样力量鼓励留在山里的孩子用心学习,争取早日走出山区。
耐不住小三线不断打报告申请,以及有关市领导亲自到皖南山区走访了一趟后目睹了漂泊在外管辖飞地的窘境。还有这样一群沪江人在大山深处默默工作奉献,座谈之中得知他们最大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市领导便特批了小三线子弟可以参加来年6月市里举行的中考,给了大家提前走出大山的希望。
以前只有高考读大学是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现在多了一条近路,凭实力中考就能到市里读书学习。
虽然有少数职工千方百计通过借读方式将小孩送到市里读书,但光明正大考试进去跟借读生在心态上可是有本质区别。
“讲什么,如何讲,自由发挥,但一定要紧扣主题。”
张国华笑眯眯说,大手一挥放心交给周逸自行处理。
师傅领进门,成才靠个人。
像周逸这样积极主动能力强的学生,给他条条框框反倒是束缚其发展。
本来以为只是面对远志中学的学生演讲,没想到源源不断的大巴车驶进了八零一一厂大门,从车上下来一群又一群脸上带着稚气的大大小小孩子。
在张国华的积极努力下,几乎将皖南小三线所有子弟学校的学生都汇聚一堂,熙熙攘攘人数过千,就连还在幼儿园喝奶的小朋友都一锅端了过来。
难怪报告会要放在下午1点钟举行,原来是要等隔壁市县子弟学校的学生坐车赶过来,如此阵仗也弄得也太大了吧。
就为了听一场周逸的报告,这样的大费周章值不值啊?
“值!
周逸可是我们小三线的少年天才,他在全市都鼎鼎有名,为我们大家脸上争了光。
希望听了他的报告后,大家都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东方人崇尚集体主义,自然需要有领路人指引,服从并迷信权威。好处是令行禁止,指哪打哪;坏处嘛,方向错的话需要改正过来难度加倍。
看着乌泱泱的人头,他们之中绝大多数都处于无忧无虑的年纪,跟随老师来这里更多是一种郊游玩耍的心态,剩下一小部分估计就是那些垫着尿布的懵懂儿童,就是跟来凑数啥也不知道。
不过他们跟自己有一个共同点,也是能产生身份共鸣的聚焦——小三线二代。
按照小三线7万多名职工家属计算的话,现场这上千名祖国花朵,几乎囊获了所有正在上学的职工子弟。
原本周逸准备的是一份分享自己学习技巧心得的讲稿,他希望能就此让山里的子弟能在中考时多考几分过线,但现在其决定临时换稿多讲讲自己在山外所见所闻的感想。
“下面让我们欢迎沪江市初中数学竞赛一等奖满分得主,也是我们小三线子弟学校走出的学习榜样——周逸同学,上台为大家做报告!”
在主持人的介绍下,伴随现场雷动的掌声,周逸快步走上了操场讲台,开启了自己的报告会。
不断进出的大巴,热热闹闹的学生,还吸引了八零一一厂没有上班的职工以及家属们前来旁听,大伙将整个操场挤得水泄不通,都想目睹一下众人口中少年天才的风采。
“大家好,我就是大家口中的少年天才——周逸。
说实话,其实我挺讨厌‘少年天才’四个字!
因为它,前些日子我吃不饱睡不好,谁见了我都‘神童’、‘天才’的唠叨,真是让人不胜其烦。
就好比一道你爱吃的菜,你爸妈天天做给你吃,总有一天能让你吃吐了。
再何况,我认为自己并不是什么少年天才!”
不按套路出牌,一开场就是石破天惊的话,让底下这群原本打算带着耳朵来却放飞神游的学生们顿时回了魂。
其他学校的老师不由紧张地看了看东道主张国华,生怕这个周逸再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来,如此教育大会就变成副作用了。
可看着张国华气定神闲的姿态,大家紧张之余只好将忐忑不安收起,等待周逸的下文。
“实际上,我每天的学习时间超过16个小时,比你们在座99.9%的人都要多。
如果真要套上‘天才’两字的话,那我承认‘学习到第二天才睡觉’,就是我头上‘天才’光环的真实含义。
因此所谓的‘天才’到底有没有,可能有吧,但我却从来都没有亲眼见过!
所以,我其实和你们大家一样,都是普通人,只不过我将玩耍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之上,这就是我得以领先一步的真相。”
这段话确实是周逸的心里话,他真的认为自己不是天才。
越读书越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跟那些青史留名的人相比,他既不能在七岁时像骆宾王写出《咏鹅》,也不能在七岁时如司马光般聪明懂得砸缸,更不能在五六岁时效仿曹冲称象。
如果没有张国华夜奔火车站,说不定伤仲永就是其最理想的结局。
“哦,真正的天才我只在书里见过,像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以及骆宾王咏鹅,不满十岁的他们能做出千古传诵的壮举,可谓是真正的少年天才。
而我在他们这般年纪,只会到处疯跑和惦记着哪里有好吃的东西,连天才的屁股都摸不到。
所以我不是天才,跟你们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成长在皖南山区的工厂子弟。我能够做到的事情,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做到。
不过‘少年天才’这个强加给我的头衔也有一定好处,就像现在我可以坐在台上乱讲,而你们只能坐在台下认真听。
这说明在现实生活之中,有许多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那么不妨换一种角度思考看待,说不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习惯了说教式的宣讲,周逸如此直白又独辟蹊径的讲述,马上为他赢得了底下同龄人的阵阵喝彩。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是走出大山的必由之路’,这是张国华校长拟定的主题。
不过我不想就此罗列理由来证明其正确,而是简单从我自己在市里读书的所见所闻来讲一讲,到底结论如何交给你们自己评判。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考试是不是公平的?
或者直接以中考为例,沪江市中考到底是否公平?
觉得公平的举手!”
新奇的问答方式,惹来底下听众积极参与互动,哗啦啦一大片人都将手举了起来。
“你说一下为何觉得考试是公平的?”
指着前排的一位学生,周逸开口询问。
“呃——考试只看分数,谁分数高就录取谁,这很公平。”
被点到名的学生很快就将大家的心声说了出来,引来大家阵阵掌声以示支持。
“有人有不同意见吗?”
周逸连问了两次,都无人敢站起来应答。
“那我就谈谈自己的意见,那就是考试既公平,又不公平!
公平的理由就像刚才同学所说,那就是一视同仁以分数作为评判依据,择优录取。
大家一起参加考试,站在同样的考场,面对同样的试卷,最终只能依靠分数来评判优劣,统一标准下输的人心服口服。
这是一种广义上的公平,但在广义公平下却蕴含着狭义的不公平!”
整个操场鸦雀无声,所有听众都被周逸的话题吸引,就连带队老师们都纷纷驻足侧目,等待他来揭晓答案。
“狭义的不公平在于参加考试的人先天起点不一样,存在地区差异。虽然同样接受了九年教育,但有些人一路上都有名师相伴,并且掌握各种高效学习方法,知识量远远超过同龄人。
就好比我们山里远志中学的学生,去跟市区复旦附中的同龄人考试比赛,不出意外都会败下阵来,因为我们受各种客观因素限制,无法将课程学得深入。而对方却能利用客观条件的优势地位,在名师指导下学得深入浅出,领先我们一大截。
就算我们能跟他们同场竞技,但实际上差距在踏入考场之前就已经决定,看上去的公平其实早就已经处于不公平状态。
所以我们在山里,天生就已经比市区的竞争对手要处于不利地位,要想在考场上赢得公平,就必须比他们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来尽量填平这个差距,才能追求到所谓的公平。”
此番充满了辩证主义的话,竟然是从一个年仅13岁的少年口中说出来,着实让现场大人们大吃一惊,他们之中许多人对社会的认知竟然没有对方透彻。
俗话说三岁看老,周逸在台上侃侃而谈的姿态,已经有了小周厂长的做派,这让许多职工感叹周家光耀门庭,虎父无犬子。
“那我们要如何去做才能追求到公平呢?
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尽量将自己跟你的竞争对手处于同样的环境下,大家接受一样的教育方式,听从同一个老师教导,那么在踏入考场前就能最大程度保证大家都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之上。
……
我们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而言之就是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那么要想胜出的话,只需要跑得比你身边的竞争对手快,就能先占据有利位置抢占有限的资源。
……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努力走出大山,争取跟市区的同龄人同场竞技,才能不被时代抛下,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周逸所作的报告,震耳发聩,改变并影响了许多小三线子弟的人生,让他们早早为走出大山做足了准备。
广播、电影和电视虽然打开了通往外界的窗口,但在精神娱乐相对匮乏的年代背景下,都不及亲身坐在台下聆听来自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做一场面向公众的报告会。
上至国家层面的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和改革先锋,下到地方推介的致富能手、生活榜样和文艺标兵,他们都是时代的弄潮儿,也是公众的学习对象。
一场报告会下来,掌声雷动,听众们在精神上得到了一次升华,也知晓了更多外面的世界。
今天,即将返校的周逸,就应邀在八零一一厂所属的子弟学校,即远志中学操场做了一场报告大会。
题目就是“读书是走出大山的必由之路”,这是校长张国华亲自拟定的标题,由此可见他希望能通过周逸的榜样力量鼓励留在山里的孩子用心学习,争取早日走出山区。
耐不住小三线不断打报告申请,以及有关市领导亲自到皖南山区走访了一趟后目睹了漂泊在外管辖飞地的窘境。还有这样一群沪江人在大山深处默默工作奉献,座谈之中得知他们最大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市领导便特批了小三线子弟可以参加来年6月市里举行的中考,给了大家提前走出大山的希望。
以前只有高考读大学是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现在多了一条近路,凭实力中考就能到市里读书学习。
虽然有少数职工千方百计通过借读方式将小孩送到市里读书,但光明正大考试进去跟借读生在心态上可是有本质区别。
“讲什么,如何讲,自由发挥,但一定要紧扣主题。”
张国华笑眯眯说,大手一挥放心交给周逸自行处理。
师傅领进门,成才靠个人。
像周逸这样积极主动能力强的学生,给他条条框框反倒是束缚其发展。
本来以为只是面对远志中学的学生演讲,没想到源源不断的大巴车驶进了八零一一厂大门,从车上下来一群又一群脸上带着稚气的大大小小孩子。
在张国华的积极努力下,几乎将皖南小三线所有子弟学校的学生都汇聚一堂,熙熙攘攘人数过千,就连还在幼儿园喝奶的小朋友都一锅端了过来。
难怪报告会要放在下午1点钟举行,原来是要等隔壁市县子弟学校的学生坐车赶过来,如此阵仗也弄得也太大了吧。
就为了听一场周逸的报告,这样的大费周章值不值啊?
“值!
周逸可是我们小三线的少年天才,他在全市都鼎鼎有名,为我们大家脸上争了光。
希望听了他的报告后,大家都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东方人崇尚集体主义,自然需要有领路人指引,服从并迷信权威。好处是令行禁止,指哪打哪;坏处嘛,方向错的话需要改正过来难度加倍。
看着乌泱泱的人头,他们之中绝大多数都处于无忧无虑的年纪,跟随老师来这里更多是一种郊游玩耍的心态,剩下一小部分估计就是那些垫着尿布的懵懂儿童,就是跟来凑数啥也不知道。
不过他们跟自己有一个共同点,也是能产生身份共鸣的聚焦——小三线二代。
按照小三线7万多名职工家属计算的话,现场这上千名祖国花朵,几乎囊获了所有正在上学的职工子弟。
原本周逸准备的是一份分享自己学习技巧心得的讲稿,他希望能就此让山里的子弟能在中考时多考几分过线,但现在其决定临时换稿多讲讲自己在山外所见所闻的感想。
“下面让我们欢迎沪江市初中数学竞赛一等奖满分得主,也是我们小三线子弟学校走出的学习榜样——周逸同学,上台为大家做报告!”
在主持人的介绍下,伴随现场雷动的掌声,周逸快步走上了操场讲台,开启了自己的报告会。
不断进出的大巴,热热闹闹的学生,还吸引了八零一一厂没有上班的职工以及家属们前来旁听,大伙将整个操场挤得水泄不通,都想目睹一下众人口中少年天才的风采。
“大家好,我就是大家口中的少年天才——周逸。
说实话,其实我挺讨厌‘少年天才’四个字!
因为它,前些日子我吃不饱睡不好,谁见了我都‘神童’、‘天才’的唠叨,真是让人不胜其烦。
就好比一道你爱吃的菜,你爸妈天天做给你吃,总有一天能让你吃吐了。
再何况,我认为自己并不是什么少年天才!”
不按套路出牌,一开场就是石破天惊的话,让底下这群原本打算带着耳朵来却放飞神游的学生们顿时回了魂。
其他学校的老师不由紧张地看了看东道主张国华,生怕这个周逸再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来,如此教育大会就变成副作用了。
可看着张国华气定神闲的姿态,大家紧张之余只好将忐忑不安收起,等待周逸的下文。
“实际上,我每天的学习时间超过16个小时,比你们在座99.9%的人都要多。
如果真要套上‘天才’两字的话,那我承认‘学习到第二天才睡觉’,就是我头上‘天才’光环的真实含义。
因此所谓的‘天才’到底有没有,可能有吧,但我却从来都没有亲眼见过!
所以,我其实和你们大家一样,都是普通人,只不过我将玩耍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之上,这就是我得以领先一步的真相。”
这段话确实是周逸的心里话,他真的认为自己不是天才。
越读书越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跟那些青史留名的人相比,他既不能在七岁时像骆宾王写出《咏鹅》,也不能在七岁时如司马光般聪明懂得砸缸,更不能在五六岁时效仿曹冲称象。
如果没有张国华夜奔火车站,说不定伤仲永就是其最理想的结局。
“哦,真正的天才我只在书里见过,像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以及骆宾王咏鹅,不满十岁的他们能做出千古传诵的壮举,可谓是真正的少年天才。
而我在他们这般年纪,只会到处疯跑和惦记着哪里有好吃的东西,连天才的屁股都摸不到。
所以我不是天才,跟你们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成长在皖南山区的工厂子弟。我能够做到的事情,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做到。
不过‘少年天才’这个强加给我的头衔也有一定好处,就像现在我可以坐在台上乱讲,而你们只能坐在台下认真听。
这说明在现实生活之中,有许多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那么不妨换一种角度思考看待,说不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习惯了说教式的宣讲,周逸如此直白又独辟蹊径的讲述,马上为他赢得了底下同龄人的阵阵喝彩。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是走出大山的必由之路’,这是张国华校长拟定的主题。
不过我不想就此罗列理由来证明其正确,而是简单从我自己在市里读书的所见所闻来讲一讲,到底结论如何交给你们自己评判。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考试是不是公平的?
或者直接以中考为例,沪江市中考到底是否公平?
觉得公平的举手!”
新奇的问答方式,惹来底下听众积极参与互动,哗啦啦一大片人都将手举了起来。
“你说一下为何觉得考试是公平的?”
指着前排的一位学生,周逸开口询问。
“呃——考试只看分数,谁分数高就录取谁,这很公平。”
被点到名的学生很快就将大家的心声说了出来,引来大家阵阵掌声以示支持。
“有人有不同意见吗?”
周逸连问了两次,都无人敢站起来应答。
“那我就谈谈自己的意见,那就是考试既公平,又不公平!
公平的理由就像刚才同学所说,那就是一视同仁以分数作为评判依据,择优录取。
大家一起参加考试,站在同样的考场,面对同样的试卷,最终只能依靠分数来评判优劣,统一标准下输的人心服口服。
这是一种广义上的公平,但在广义公平下却蕴含着狭义的不公平!”
整个操场鸦雀无声,所有听众都被周逸的话题吸引,就连带队老师们都纷纷驻足侧目,等待他来揭晓答案。
“狭义的不公平在于参加考试的人先天起点不一样,存在地区差异。虽然同样接受了九年教育,但有些人一路上都有名师相伴,并且掌握各种高效学习方法,知识量远远超过同龄人。
就好比我们山里远志中学的学生,去跟市区复旦附中的同龄人考试比赛,不出意外都会败下阵来,因为我们受各种客观因素限制,无法将课程学得深入。而对方却能利用客观条件的优势地位,在名师指导下学得深入浅出,领先我们一大截。
就算我们能跟他们同场竞技,但实际上差距在踏入考场之前就已经决定,看上去的公平其实早就已经处于不公平状态。
所以我们在山里,天生就已经比市区的竞争对手要处于不利地位,要想在考场上赢得公平,就必须比他们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来尽量填平这个差距,才能追求到所谓的公平。”
此番充满了辩证主义的话,竟然是从一个年仅13岁的少年口中说出来,着实让现场大人们大吃一惊,他们之中许多人对社会的认知竟然没有对方透彻。
俗话说三岁看老,周逸在台上侃侃而谈的姿态,已经有了小周厂长的做派,这让许多职工感叹周家光耀门庭,虎父无犬子。
“那我们要如何去做才能追求到公平呢?
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尽量将自己跟你的竞争对手处于同样的环境下,大家接受一样的教育方式,听从同一个老师教导,那么在踏入考场前就能最大程度保证大家都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之上。
……
我们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而言之就是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那么要想胜出的话,只需要跑得比你身边的竞争对手快,就能先占据有利位置抢占有限的资源。
……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努力走出大山,争取跟市区的同龄人同场竞技,才能不被时代抛下,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周逸所作的报告,震耳发聩,改变并影响了许多小三线子弟的人生,让他们早早为走出大山做足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