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在得到全柔造反的消息之后,立即备马从吴县中连夜而出。
为了着急赶路,他连亲兵都来不及召集,只带了府中几个族人一起赶来庐陵。
在周瑜出发的时候,他得到的消息是孙翊还在豫章郡内。
在他快接近庐陵郡时,得到的消息是孙翊正在往西昌进发。
为了节省时间,周瑜就驾马朝着西昌县直接而来。
秋风萧瑟,临近冬天,夜晚的风已经颇为寒冷,甚至天上已经下起了雨。
雨水由小变大,渐渐浸满了周瑜几骑的身体。
这让这几骑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在受这等冰冷刺骨的寒意的侵袭下,周瑜的心中却一片火热。
周瑜的手掌已经冻僵,虽然手掌已经不如往常灵活,但此刻周瑜紧紧用冻僵的手掌握着缰绳,坚定的驾马直往西昌县而来。
在快子时时,周瑜终于来到了西昌城门下。
临近深夜,西昌城门早已紧闭,城内也实行了宵禁。
整个偌大的西昌城寂静无声,就像一只隐藏在幽深夜幕中的巨兽一般,从远处观之,甚是骇人。
随着雨势渐大,豆大的雨点及嘈杂的雨声,掩盖住了城外的大多事物与声响。
但周瑜几骑来到城下的动静,还是被城楼上的士卒所惊觉。
一声驱使马蹄停下的“吁”声,及马匹在巨大冲势之下而被强制止住,所引起的马匹的高昂的嘶鸣声,引起了城楼上守夜士卒的注意。
西昌城的守夜士卒方才在不远处,凭借着城楼上的些许火光,就隐约看见了城外有几骑正在行进。
但因为夜幕与雨势,他们看不清这几骑行进的具体方向。
往常中也有夜间赶路,经过西昌城的游侠或士子,因此他们不曾在意。
但现在这几骑就这样驻足在西昌城下,这就让守夜的西昌兵不能坐视不理了。
领头的一位司马朝城下喊道,“来者何人!”
司马的声音虽大,但因为有雨声的影响,这声喊声还没传到城墙下,就很快被吞进了越来越大的雨声之中。
司马接连喊了几声,却总是不能传入城墙之下。
今日全柔反叛的消息已经传遍了西昌城,守夜的司马觉得底下的可能是前来报讯的同袍,因此不敢随便放箭驱逐。
但他几声询问身份的声音,始终没有得到回应,这让他不禁急切起来。
在这位守夜司马还要再喊一声的时候,雨幕中突然一丝微光闪过,从城墙下射来了一支利箭。
这支利箭呼啸而至,但却不是随着守夜司马而来,而是钉在了城墙的土墙之中。
离墙头,仅有些许之隔。
突然出现的箭矢吓了守夜司马一跳。
但他见这支箭矢只是钉在了墙头之上,便又放下心来。
他借助着城楼中的火盆散发出的光亮,看到了这支钉在城头的利箭,它末端似乎挂着一个物件。
他知道这是城下人,证明身份的物件了。
他伸手取下箭矢上的物件,快速跑进城楼之中。
这个物件被软布包裹着,在城楼内守夜司马取出了软布中的物件。
待取出后,守夜司马发现这物件是一块玺印。
借助着城楼中的火光,上过几年蒙学的守夜司马,看清了玺印底部刻着的字,
“建威中郎将周”
待看清这几个字后,守夜司马大惊,竟是这人来了!
早年江东传唱着一句话:孙郎舞兵,周郎设谋。
这句话中的周郎指的便是那建威中郎将,周瑜。
...
孙翊正在房中酣睡,却突然得到亲卫禀报,说是周建威在外求见。
刚被叫醒的孙翊,听到是周瑜的名字后,初时只以为还在梦中。
周瑜正在吴县中,怎么会突然来到这千里之外的西昌城呢。
但下一刻,还在迷糊中的孙翊瞬间惊醒。
难道吴县出事了?
惊醒之后的孙翊,马上从床上起身。
他随便披上了一件皮裘御寒,穿上了鞋履之后,他就马上来到了郡府中的政厅之中。
在孙翊来到政厅之后,看到了那立于政厅之中,正凝神等待自己的周瑜。
在初见到周瑜之时,孙翊脸上浮现惊异。
周瑜往常给他的印象永远都是风姿卓越,气度不凡的,但今夜他所见到的周瑜却宛如另一个人。
周瑜穿戴红色盔甲,外披白色战袍。
但因为冒雨前来,周瑜整个人已经被雨淋透,白色披风因为湿皱,紧紧地收缩在周瑜的身上。
而周瑜的青丝散乱,青丝末端还在不断滴着水珠,再加上周瑜因为日夜兼程的赶路,从背后看去,周瑜的形态颇为憔悴。
看到周瑜这副模样,孙翊情不自禁的问周瑜道,“公瑾何以在此,是吴县发生大事了吗?”
秋天的深夜颇为寒冷,孙翊怕周瑜因此受了风寒,在问完周瑜之后,孙翊赶忙命人准备热水及干净保暖的衣物给周瑜。
背对着孙翊的周瑜在听到孙翊的话音后,连忙转身对着孙翊一拜,“臣参见君侯。”
孙翊见状快步上前,扶起周瑜后,解下自己的皮裘给周瑜披上。
孙翊的这个举动让周瑜心中感到一暖。
周瑜对孙翊说道,“君侯勿忧,吴县有夫人主持大局,并没事发生。”
周瑜的话让孙翊心中最大的担忧消散,吴县可是他的老巢,他还以为被偷家了呢。
见老巢无恙,孙翊看着周瑜的这副模样,语气有些责怪的说道,
“既是吴县无事,公瑾又何必冒雨寻孤,若是因此得了风寒,伤了身体如何是好。”
这时郡府中的下人拿着干燥的衣物及热水到来,孙翊让周瑜赶紧入偏房擦洗一下,换上干净的衣物再来寻他。
周瑜脸上有些犹疑,他此次千里寻君,乃是有要事。
现在见到孙翊了,周瑜只想赶紧与孙翊商议此等要事。
见到周瑜脸上的犹疑之色,孙翊知道周瑜在想什么,孙翊也知道周瑜这次会不远千里前来,肯定是有要事。
但就算被偷家了,此刻也已经木已成舟。
现在君臣已经见面,商议对策不急在这一时半会。
孙翊对周瑜说道,“风寒无情,公瑾是孤的肱骨,若是因风寒有所损伤,那对孤来说,便是最大的大事。
快去吧,莫让孤忧心。”
孙翊说这番话的时候,脸上一片肃穆。
周瑜听后暖心一笑,他对孙翊一拜后,就离开了政厅。
在周瑜走后,孙翊突然打了个哆嗦。
少了皮裘的他,才感觉这深秋的夜,是真的冷呀。
...
周瑜梳洗和换衣物完毕后,来到了政厅重新面见了孙翊。
孙翊这时也披上了新的皮裘。
暂时免去了受风寒威胁的君臣两人,终于可以谈起正事来。
周瑜率先对孙翊言道,“君侯应该是收到全柔反叛的消息了。”
孙翊点点头,“孤也是今日方才得到的消息。”
周瑜问孙翊道,“敢问君侯可有何应对之策。”
周瑜是他最信任的臣子之一,孙翊当即将陆逊所献的应对之策说给了周瑜听。
周瑜听后,沉思一番后,脸上浮现壮色,击掌赞叹道,
“陆伯言以文学名满江东,其虽被赞为谋俊,但吾竟没想到他心中有如此韬略,真乃一麒麟俊彦也。”
“臣贺君侯得此大才。”
周瑜虽然性格谦和,但其也是有傲骨的,江东中能凭才能被其称赞的可不多。
周瑜称赞陆逊,也是表明了他认为陆逊的这个平叛之策可行。
孙翊淡淡一笑,接下了周瑜的贺。
只是他还是好奇周瑜此番前来的目的,难道也是来献平叛之策的吗?
孙翊问周瑜道,“公瑾此番前来,莫不是也有平叛之策献上?”
“若是心中有良策,尽管言来。”
虽然陆逊已经有了平叛之策,但是周瑜也是大才,身为主君,孙翊只觉良策少,从来不会嫌良策多。
周瑜却摇摇头道,“瑜此番前来,非是为了献平定全柔之策,而是另有一要事要与君侯商议。”
在周瑜看来,陆逊的平叛之策已经很好了。
重要的是陆逊抓住了全柔反叛一事的关键点,只要这点关键点抓住了,全柔之乱不足为虑。
就算孙翊身边没有陆逊,依孙翊的智慧,他也能很快反应过来全柔反叛一事,不会像表面那么简单,从而想出办法应对的。
周瑜这次如此着急的来寻孙翊,乃是想借助全柔这件事背后的不简单,献上另一条良策。
周瑜对孙翊言道,“江东西有强邻,不可不早图之。”
“正如伯言所说,全柔敢反叛,或因其已经投诚刘表。
正因为有自信得到刘表的援助,他方才敢反叛。”
“今全柔以名士之身投诚刘表,刘表一向自诩为南州名士之君,他一定不会坐视不理。”
“再者,刘表此人素来忌惮吾江东君臣,在面对这等良机时,他一定会存着削弱吾江东实力的打算,命将领支援全柔。”
“荆州国力虽强,但兵马一向不善战,若是刘表要想救援全柔,其定会想着借助国力之优,发大兵以支援全柔。”
“欲救全柔,先破柴桑。
伯言无法断定刘表会从何处发兵,但吾认为,刘表一定会从江夏发兵。
何也?”
“刘表外宽内忌,若从南郡发兵,则要在南郡中择一将领统率。
但南郡中有资历统率大军的,唯有蔡、张、蒯等数人。
这数人皆为刘表所忌者,刘表断不会令他们统兵。
既无大将统兵,南郡又怎么能发出大兵呢?”
“而江夏黄祖近年来,为了顽抗吾江东,数次像刘表讨要兵马粮草。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江夏兵马众盛,粮草丰足,江夏又距柴桑一地最近,从兵力、时间上来说,由江夏出大兵最为合适。”
周瑜说到现在,孙翊已经大约明白了,周瑜要献的良策是什么了。
他脸上浮现喜色道,“公瑾的意思莫不是?”
周瑜感慨孙翊聪慧,笑着说道,“然也。”
“江夏郡之所以难攻也,概其城内兵马甚多。
又沙羡城依水而立,若是平时君侯率军征讨,非集合江东军力不可下。
但所率兵马若多,沙羡地势险要,又依水设水寨为阻,吾江东大军无法施展开。
如此攻取甚为不易,就算攻下,死伤必定也甚众。”
“但若黄祖奉命支援全柔,出兵当在万数以上。
而且时间紧迫,黄祖为了快速救援全柔,必会出动江夏水军横渡长江直抵柴桑。”
“黄祖出兵万数以上,江夏兵力就会空虚。
黄祖调派江夏水军运输战兵,水寨防御就会薄弱。
这正是君侯攻略江夏之大好时机呀。”
“臣认为君侯可趁此良机,率大军浮江,昼夜驰上,急袭江夏,击其空虚。”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则江夏可下,黄祖可擒也!”
周瑜说完这句话后,孙翊只觉得一扇大门在他的面前徐徐展开。
那是孙策先前梦寐以求的,通向荆襄的大门!
孙翊站起身来,脸上浮动欣喜之色。
他激动的不停的握拳击掌,来回踱步的思考着此计的可行性。
他叫人取来了江东舆图,在江东舆图上,他用手指不停地在江夏、柴桑、庐江三地之间移动着。
最后,他笑道,“可行,可行!”
他来到周瑜身前,握着周瑜的手说道,“公瑾好计谋,好计谋!”
只要能拿下江夏,通往荆州的大门就会被打开,以后江东在对荆州的攻略中,就会彻底掌握主动地位。
而且黄祖是杀害孙坚的凶手,只要能擒拿黄祖,不但可以为孙坚报仇,还可以为孙翊带来巨大的政治影响。
承父之法统,报父之血仇,只要能做到这点,孙翊江东之主的位子,就会彻底变得牢不可破起来。
攻破江夏有这样的好处,又怎么不能让孙翊激动呢?
可是这时,周瑜却对孙翊言道,“在此时机,君侯不单可以拿下江夏一郡。”
孙翊闻言定睛看向周瑜,周瑜只是淡淡一笑。
他取起案上的毛笔,来到横挂起来的江东舆图前,用朱笔在舆图上的某处化了个大圆圈。
他转身对孙翊言道,“要想拿下此处,君侯只需要一信,一人就好。”
周瑜的语气很是淡然,但他这时说的话,在孙翊心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何信,何人?”这句话的语气充满期待。
“信为降信,人为在下。”这句话的语气充满自信。
政厅外的风雨越加猛烈,还时不时伴随着轰轰雷声。
这时一道闪电划天而过,照亮了整个天空,也照亮了政厅中的君臣二人。
电光照耀下的周瑜单手负背,白衣纶巾,青丝散肩的他精神奕奕,风度卓然。
此刻的他似一位润玉佳公子,翩然独立于浊世。
更似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正在用他高超的谋略艺术,正在为他的主人,执笔绘画着某种惊世之计。
为了着急赶路,他连亲兵都来不及召集,只带了府中几个族人一起赶来庐陵。
在周瑜出发的时候,他得到的消息是孙翊还在豫章郡内。
在他快接近庐陵郡时,得到的消息是孙翊正在往西昌进发。
为了节省时间,周瑜就驾马朝着西昌县直接而来。
秋风萧瑟,临近冬天,夜晚的风已经颇为寒冷,甚至天上已经下起了雨。
雨水由小变大,渐渐浸满了周瑜几骑的身体。
这让这几骑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在受这等冰冷刺骨的寒意的侵袭下,周瑜的心中却一片火热。
周瑜的手掌已经冻僵,虽然手掌已经不如往常灵活,但此刻周瑜紧紧用冻僵的手掌握着缰绳,坚定的驾马直往西昌县而来。
在快子时时,周瑜终于来到了西昌城门下。
临近深夜,西昌城门早已紧闭,城内也实行了宵禁。
整个偌大的西昌城寂静无声,就像一只隐藏在幽深夜幕中的巨兽一般,从远处观之,甚是骇人。
随着雨势渐大,豆大的雨点及嘈杂的雨声,掩盖住了城外的大多事物与声响。
但周瑜几骑来到城下的动静,还是被城楼上的士卒所惊觉。
一声驱使马蹄停下的“吁”声,及马匹在巨大冲势之下而被强制止住,所引起的马匹的高昂的嘶鸣声,引起了城楼上守夜士卒的注意。
西昌城的守夜士卒方才在不远处,凭借着城楼上的些许火光,就隐约看见了城外有几骑正在行进。
但因为夜幕与雨势,他们看不清这几骑行进的具体方向。
往常中也有夜间赶路,经过西昌城的游侠或士子,因此他们不曾在意。
但现在这几骑就这样驻足在西昌城下,这就让守夜的西昌兵不能坐视不理了。
领头的一位司马朝城下喊道,“来者何人!”
司马的声音虽大,但因为有雨声的影响,这声喊声还没传到城墙下,就很快被吞进了越来越大的雨声之中。
司马接连喊了几声,却总是不能传入城墙之下。
今日全柔反叛的消息已经传遍了西昌城,守夜的司马觉得底下的可能是前来报讯的同袍,因此不敢随便放箭驱逐。
但他几声询问身份的声音,始终没有得到回应,这让他不禁急切起来。
在这位守夜司马还要再喊一声的时候,雨幕中突然一丝微光闪过,从城墙下射来了一支利箭。
这支利箭呼啸而至,但却不是随着守夜司马而来,而是钉在了城墙的土墙之中。
离墙头,仅有些许之隔。
突然出现的箭矢吓了守夜司马一跳。
但他见这支箭矢只是钉在了墙头之上,便又放下心来。
他借助着城楼中的火盆散发出的光亮,看到了这支钉在城头的利箭,它末端似乎挂着一个物件。
他知道这是城下人,证明身份的物件了。
他伸手取下箭矢上的物件,快速跑进城楼之中。
这个物件被软布包裹着,在城楼内守夜司马取出了软布中的物件。
待取出后,守夜司马发现这物件是一块玺印。
借助着城楼中的火光,上过几年蒙学的守夜司马,看清了玺印底部刻着的字,
“建威中郎将周”
待看清这几个字后,守夜司马大惊,竟是这人来了!
早年江东传唱着一句话:孙郎舞兵,周郎设谋。
这句话中的周郎指的便是那建威中郎将,周瑜。
...
孙翊正在房中酣睡,却突然得到亲卫禀报,说是周建威在外求见。
刚被叫醒的孙翊,听到是周瑜的名字后,初时只以为还在梦中。
周瑜正在吴县中,怎么会突然来到这千里之外的西昌城呢。
但下一刻,还在迷糊中的孙翊瞬间惊醒。
难道吴县出事了?
惊醒之后的孙翊,马上从床上起身。
他随便披上了一件皮裘御寒,穿上了鞋履之后,他就马上来到了郡府中的政厅之中。
在孙翊来到政厅之后,看到了那立于政厅之中,正凝神等待自己的周瑜。
在初见到周瑜之时,孙翊脸上浮现惊异。
周瑜往常给他的印象永远都是风姿卓越,气度不凡的,但今夜他所见到的周瑜却宛如另一个人。
周瑜穿戴红色盔甲,外披白色战袍。
但因为冒雨前来,周瑜整个人已经被雨淋透,白色披风因为湿皱,紧紧地收缩在周瑜的身上。
而周瑜的青丝散乱,青丝末端还在不断滴着水珠,再加上周瑜因为日夜兼程的赶路,从背后看去,周瑜的形态颇为憔悴。
看到周瑜这副模样,孙翊情不自禁的问周瑜道,“公瑾何以在此,是吴县发生大事了吗?”
秋天的深夜颇为寒冷,孙翊怕周瑜因此受了风寒,在问完周瑜之后,孙翊赶忙命人准备热水及干净保暖的衣物给周瑜。
背对着孙翊的周瑜在听到孙翊的话音后,连忙转身对着孙翊一拜,“臣参见君侯。”
孙翊见状快步上前,扶起周瑜后,解下自己的皮裘给周瑜披上。
孙翊的这个举动让周瑜心中感到一暖。
周瑜对孙翊说道,“君侯勿忧,吴县有夫人主持大局,并没事发生。”
周瑜的话让孙翊心中最大的担忧消散,吴县可是他的老巢,他还以为被偷家了呢。
见老巢无恙,孙翊看着周瑜的这副模样,语气有些责怪的说道,
“既是吴县无事,公瑾又何必冒雨寻孤,若是因此得了风寒,伤了身体如何是好。”
这时郡府中的下人拿着干燥的衣物及热水到来,孙翊让周瑜赶紧入偏房擦洗一下,换上干净的衣物再来寻他。
周瑜脸上有些犹疑,他此次千里寻君,乃是有要事。
现在见到孙翊了,周瑜只想赶紧与孙翊商议此等要事。
见到周瑜脸上的犹疑之色,孙翊知道周瑜在想什么,孙翊也知道周瑜这次会不远千里前来,肯定是有要事。
但就算被偷家了,此刻也已经木已成舟。
现在君臣已经见面,商议对策不急在这一时半会。
孙翊对周瑜说道,“风寒无情,公瑾是孤的肱骨,若是因风寒有所损伤,那对孤来说,便是最大的大事。
快去吧,莫让孤忧心。”
孙翊说这番话的时候,脸上一片肃穆。
周瑜听后暖心一笑,他对孙翊一拜后,就离开了政厅。
在周瑜走后,孙翊突然打了个哆嗦。
少了皮裘的他,才感觉这深秋的夜,是真的冷呀。
...
周瑜梳洗和换衣物完毕后,来到了政厅重新面见了孙翊。
孙翊这时也披上了新的皮裘。
暂时免去了受风寒威胁的君臣两人,终于可以谈起正事来。
周瑜率先对孙翊言道,“君侯应该是收到全柔反叛的消息了。”
孙翊点点头,“孤也是今日方才得到的消息。”
周瑜问孙翊道,“敢问君侯可有何应对之策。”
周瑜是他最信任的臣子之一,孙翊当即将陆逊所献的应对之策说给了周瑜听。
周瑜听后,沉思一番后,脸上浮现壮色,击掌赞叹道,
“陆伯言以文学名满江东,其虽被赞为谋俊,但吾竟没想到他心中有如此韬略,真乃一麒麟俊彦也。”
“臣贺君侯得此大才。”
周瑜虽然性格谦和,但其也是有傲骨的,江东中能凭才能被其称赞的可不多。
周瑜称赞陆逊,也是表明了他认为陆逊的这个平叛之策可行。
孙翊淡淡一笑,接下了周瑜的贺。
只是他还是好奇周瑜此番前来的目的,难道也是来献平叛之策的吗?
孙翊问周瑜道,“公瑾此番前来,莫不是也有平叛之策献上?”
“若是心中有良策,尽管言来。”
虽然陆逊已经有了平叛之策,但是周瑜也是大才,身为主君,孙翊只觉良策少,从来不会嫌良策多。
周瑜却摇摇头道,“瑜此番前来,非是为了献平定全柔之策,而是另有一要事要与君侯商议。”
在周瑜看来,陆逊的平叛之策已经很好了。
重要的是陆逊抓住了全柔反叛一事的关键点,只要这点关键点抓住了,全柔之乱不足为虑。
就算孙翊身边没有陆逊,依孙翊的智慧,他也能很快反应过来全柔反叛一事,不会像表面那么简单,从而想出办法应对的。
周瑜这次如此着急的来寻孙翊,乃是想借助全柔这件事背后的不简单,献上另一条良策。
周瑜对孙翊言道,“江东西有强邻,不可不早图之。”
“正如伯言所说,全柔敢反叛,或因其已经投诚刘表。
正因为有自信得到刘表的援助,他方才敢反叛。”
“今全柔以名士之身投诚刘表,刘表一向自诩为南州名士之君,他一定不会坐视不理。”
“再者,刘表此人素来忌惮吾江东君臣,在面对这等良机时,他一定会存着削弱吾江东实力的打算,命将领支援全柔。”
“荆州国力虽强,但兵马一向不善战,若是刘表要想救援全柔,其定会想着借助国力之优,发大兵以支援全柔。”
“欲救全柔,先破柴桑。
伯言无法断定刘表会从何处发兵,但吾认为,刘表一定会从江夏发兵。
何也?”
“刘表外宽内忌,若从南郡发兵,则要在南郡中择一将领统率。
但南郡中有资历统率大军的,唯有蔡、张、蒯等数人。
这数人皆为刘表所忌者,刘表断不会令他们统兵。
既无大将统兵,南郡又怎么能发出大兵呢?”
“而江夏黄祖近年来,为了顽抗吾江东,数次像刘表讨要兵马粮草。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江夏兵马众盛,粮草丰足,江夏又距柴桑一地最近,从兵力、时间上来说,由江夏出大兵最为合适。”
周瑜说到现在,孙翊已经大约明白了,周瑜要献的良策是什么了。
他脸上浮现喜色道,“公瑾的意思莫不是?”
周瑜感慨孙翊聪慧,笑着说道,“然也。”
“江夏郡之所以难攻也,概其城内兵马甚多。
又沙羡城依水而立,若是平时君侯率军征讨,非集合江东军力不可下。
但所率兵马若多,沙羡地势险要,又依水设水寨为阻,吾江东大军无法施展开。
如此攻取甚为不易,就算攻下,死伤必定也甚众。”
“但若黄祖奉命支援全柔,出兵当在万数以上。
而且时间紧迫,黄祖为了快速救援全柔,必会出动江夏水军横渡长江直抵柴桑。”
“黄祖出兵万数以上,江夏兵力就会空虚。
黄祖调派江夏水军运输战兵,水寨防御就会薄弱。
这正是君侯攻略江夏之大好时机呀。”
“臣认为君侯可趁此良机,率大军浮江,昼夜驰上,急袭江夏,击其空虚。”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则江夏可下,黄祖可擒也!”
周瑜说完这句话后,孙翊只觉得一扇大门在他的面前徐徐展开。
那是孙策先前梦寐以求的,通向荆襄的大门!
孙翊站起身来,脸上浮动欣喜之色。
他激动的不停的握拳击掌,来回踱步的思考着此计的可行性。
他叫人取来了江东舆图,在江东舆图上,他用手指不停地在江夏、柴桑、庐江三地之间移动着。
最后,他笑道,“可行,可行!”
他来到周瑜身前,握着周瑜的手说道,“公瑾好计谋,好计谋!”
只要能拿下江夏,通往荆州的大门就会被打开,以后江东在对荆州的攻略中,就会彻底掌握主动地位。
而且黄祖是杀害孙坚的凶手,只要能擒拿黄祖,不但可以为孙坚报仇,还可以为孙翊带来巨大的政治影响。
承父之法统,报父之血仇,只要能做到这点,孙翊江东之主的位子,就会彻底变得牢不可破起来。
攻破江夏有这样的好处,又怎么不能让孙翊激动呢?
可是这时,周瑜却对孙翊言道,“在此时机,君侯不单可以拿下江夏一郡。”
孙翊闻言定睛看向周瑜,周瑜只是淡淡一笑。
他取起案上的毛笔,来到横挂起来的江东舆图前,用朱笔在舆图上的某处化了个大圆圈。
他转身对孙翊言道,“要想拿下此处,君侯只需要一信,一人就好。”
周瑜的语气很是淡然,但他这时说的话,在孙翊心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何信,何人?”这句话的语气充满期待。
“信为降信,人为在下。”这句话的语气充满自信。
政厅外的风雨越加猛烈,还时不时伴随着轰轰雷声。
这时一道闪电划天而过,照亮了整个天空,也照亮了政厅中的君臣二人。
电光照耀下的周瑜单手负背,白衣纶巾,青丝散肩的他精神奕奕,风度卓然。
此刻的他似一位润玉佳公子,翩然独立于浊世。
更似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正在用他高超的谋略艺术,正在为他的主人,执笔绘画着某种惊世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