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告诉本宫怎么赚钱,本宫怎么参与,万一是你这个狗东西坑本宫的钱呢?”
朱厚照真的学精了,他已经会分析市场了:
“朝廷有了《邸报》,就算你办的报纸添加了你说的什么社会新闻,可是,这有什么用呢?普通百姓又不识字,而且纸张那么贵,普通百姓怎么买得起,这不是纯亏钱吗?”
朱厚照分析的很在理,在大明,普通百姓基本上不识字,也买不起报纸,只有读书人和官吏勋贵们才识字,可读书人需要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加上读书人群体本来就小,而官吏勋贵们可以看《邸报》,如此一来,李兆同办的报纸,根本就没多少受众啊!
但是,这个问题,在李兆同这里,已经有解决方案了。
李兆同反问道:
“殿下,你忘了简体字和汉语拼音了吗?”
“简体字和汉语拼音?”
朱厚照还是不大理解李兆同的用意,这简体字和汉语拼音,也没几个人认识啊!
李兆同看朱厚照一头雾水的模样,就知道朱厚照陷入了死胡同,于是,他解释道:
“殿下,你虽然才高八斗,但是,你学会汉语拼音,只花了半个时辰不到,普通百姓比你笨很多,但是,也不至于花很长时间学会吧!
只要,我们在每一个简体字上面标注汉语拼音,普通百姓根据汉语拼音,不就能识字了吗?”
“这倒不失为是一个好办法!”
朱厚照眼神微亮,他还有犹疑:
“可是,普通百姓也买不起报纸啊,纸张那么贵,你卖便宜了,纯亏本,卖贵了,普通百姓买不起,这怎么赚钱?”
“所以臣就说这个报纸是先亏本,然后赚大钱的生意。”
“怎么赚?”
李兆同赚钱的办法,当然是广告收费,可是,广告收费这种生意,是前无古人的,所以,朱厚照当然想不到。
他又不是真的天下才共一石,他独占八斗。
“广告收费。”
李兆同说出了广告收费这个词语,然后,他解释道:
“殿下,广告宣传的效果,之前你体验过几次,你感觉应该不错吧?”
“是很可以。”
广告宣传所带来的的效果,朱厚照自然不否认,他知道这一招很厉害,
“可是你怎么收费?”
“很简单啊,我们的报纸不止刊登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我们也刊登广告啊,别人来我们报纸上打广告,我们就要收钱,以此盈利。”
李兆同知道朱厚照还会再追问的,所以,他干脆一次性解释清楚:
“我们的报纸,将走低价路线,就定为一文钱一张,争取让百姓们都买得起。
当我们的报纸销量低的时候,广告效果可能不怎么好,所以,广告收费低,这肯定会亏本;
可是,当我们报纸销量很大,大到几乎人手一份的时候,殿下你想想,这个广告效果该多恐怖,而这个时候,我们收取的广告费,当然是一个天价!
我们,就利用广告费来盈利!”
“有道理!”
李兆同给出的解释,又不是什么晦涩难懂的内容,所以,朱厚照很快就理解了。
他的眼睛,开始越来越亮!
最后,这个家伙,突然跳起来一拍巴掌,道:
“李二,这个生意,本宫参与了!”
“那殿下准备占多少股份?”
李兆同是希望朱厚照多拿出点钱来,占据大股东的地位的,这样,这份报纸,才能够安稳地办下去,他李兆同,也能安心!
毕竟,舆论宣传可是一把利刃!
“那当然是老规矩,七成啊!”
朱厚照可不懂得客气是什么东西,他毫不犹豫地就选择占据大股东的地位。
“那殿下你出七万两占七成股份,臣吃点亏,出主意、人手和三万两,占三成股份,你看可行。”
“行!”
朱厚照现在富得流油,区区七万两银子,他还真不看在眼里。
“对了,这份报纸,你准备叫什么名字?不会就叫《报纸》吧?”
朱厚照问道。
“就叫《环球邮报》吧!这份报纸的编辑部,也就是负责出版发行这份报纸的商行,我准备挂在环球书院名下,所以以环球为名,至于邮报,殿下你就当这个词语是为了区别去邸报吧!”
“《环球邮报》?行!名字勉勉强强。”
朱厚照也没有深究。
至于李兆同,他为什么会选择让这份报纸叫邮报,那是因为,现在想要将报纸做到日报发行,是不可能的,至于时报,更不现实。
所以,他想了想,就叫邮报好了!
因为他计划将来在这份报纸火起来之后,选择各地的驿站作为自己的发行渠道。
而驿站,其实有一定的邮政局功能。
所以,李兆同最终选择的是叫邮报。
……
京城至天津卫的官道上,一支大型商队行驶在道路上,路上遇到的行人,纷纷躲避,因为这一支商队,威势惊人,每一个护卫,都带着锋利的长刀!
“这是谁家的商队,这么庞大?”
“应该是山西晋商的吧,你看他们,运的都是粮食。”
“我看是徽商,晋商虽强,但是他们的实力不可能这么强大!”
“徽商也不行了,前段时间,徽商囤积居奇,引得陛下震怒,受到了重创!”
“我猜是寿王前去藩地就藩的车队。”
……
弘治年间,山西晋商才刚刚冒头,实力是有,但还不算很强,以这支商队人人佩有一把精钢打造的长刀来看,晋商还没有这么强大的实力。
至于徽商,实力是强,可确确实实刚刚受到重创,可不敢这么高调!
因而,遇到这支车队百姓,开始怀疑,这支车队,是寿王朱祐榰前去藩地就藩的车队。
因为寿王朱祐榰今年十七岁,已经到了就藩的年纪了。
然而,这些人,都猜错了,这支车队,既不是晋商,也不是徽商,更不是朱祐榰前往藩地就藩的车队,而是,天子微服出巡的车队。
有关飞天的谣言愈演愈烈,前往三角淀的勋贵也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是还赖在那不走了,本就动心的弘治皇帝,也终于坐不住了。
于是,他带着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位阁老,以及英国公张懋,微服出巡,准备前往三角淀一探究竟。
朱厚照真的学精了,他已经会分析市场了:
“朝廷有了《邸报》,就算你办的报纸添加了你说的什么社会新闻,可是,这有什么用呢?普通百姓又不识字,而且纸张那么贵,普通百姓怎么买得起,这不是纯亏钱吗?”
朱厚照分析的很在理,在大明,普通百姓基本上不识字,也买不起报纸,只有读书人和官吏勋贵们才识字,可读书人需要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加上读书人群体本来就小,而官吏勋贵们可以看《邸报》,如此一来,李兆同办的报纸,根本就没多少受众啊!
但是,这个问题,在李兆同这里,已经有解决方案了。
李兆同反问道:
“殿下,你忘了简体字和汉语拼音了吗?”
“简体字和汉语拼音?”
朱厚照还是不大理解李兆同的用意,这简体字和汉语拼音,也没几个人认识啊!
李兆同看朱厚照一头雾水的模样,就知道朱厚照陷入了死胡同,于是,他解释道:
“殿下,你虽然才高八斗,但是,你学会汉语拼音,只花了半个时辰不到,普通百姓比你笨很多,但是,也不至于花很长时间学会吧!
只要,我们在每一个简体字上面标注汉语拼音,普通百姓根据汉语拼音,不就能识字了吗?”
“这倒不失为是一个好办法!”
朱厚照眼神微亮,他还有犹疑:
“可是,普通百姓也买不起报纸啊,纸张那么贵,你卖便宜了,纯亏本,卖贵了,普通百姓买不起,这怎么赚钱?”
“所以臣就说这个报纸是先亏本,然后赚大钱的生意。”
“怎么赚?”
李兆同赚钱的办法,当然是广告收费,可是,广告收费这种生意,是前无古人的,所以,朱厚照当然想不到。
他又不是真的天下才共一石,他独占八斗。
“广告收费。”
李兆同说出了广告收费这个词语,然后,他解释道:
“殿下,广告宣传的效果,之前你体验过几次,你感觉应该不错吧?”
“是很可以。”
广告宣传所带来的的效果,朱厚照自然不否认,他知道这一招很厉害,
“可是你怎么收费?”
“很简单啊,我们的报纸不止刊登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我们也刊登广告啊,别人来我们报纸上打广告,我们就要收钱,以此盈利。”
李兆同知道朱厚照还会再追问的,所以,他干脆一次性解释清楚:
“我们的报纸,将走低价路线,就定为一文钱一张,争取让百姓们都买得起。
当我们的报纸销量低的时候,广告效果可能不怎么好,所以,广告收费低,这肯定会亏本;
可是,当我们报纸销量很大,大到几乎人手一份的时候,殿下你想想,这个广告效果该多恐怖,而这个时候,我们收取的广告费,当然是一个天价!
我们,就利用广告费来盈利!”
“有道理!”
李兆同给出的解释,又不是什么晦涩难懂的内容,所以,朱厚照很快就理解了。
他的眼睛,开始越来越亮!
最后,这个家伙,突然跳起来一拍巴掌,道:
“李二,这个生意,本宫参与了!”
“那殿下准备占多少股份?”
李兆同是希望朱厚照多拿出点钱来,占据大股东的地位的,这样,这份报纸,才能够安稳地办下去,他李兆同,也能安心!
毕竟,舆论宣传可是一把利刃!
“那当然是老规矩,七成啊!”
朱厚照可不懂得客气是什么东西,他毫不犹豫地就选择占据大股东的地位。
“那殿下你出七万两占七成股份,臣吃点亏,出主意、人手和三万两,占三成股份,你看可行。”
“行!”
朱厚照现在富得流油,区区七万两银子,他还真不看在眼里。
“对了,这份报纸,你准备叫什么名字?不会就叫《报纸》吧?”
朱厚照问道。
“就叫《环球邮报》吧!这份报纸的编辑部,也就是负责出版发行这份报纸的商行,我准备挂在环球书院名下,所以以环球为名,至于邮报,殿下你就当这个词语是为了区别去邸报吧!”
“《环球邮报》?行!名字勉勉强强。”
朱厚照也没有深究。
至于李兆同,他为什么会选择让这份报纸叫邮报,那是因为,现在想要将报纸做到日报发行,是不可能的,至于时报,更不现实。
所以,他想了想,就叫邮报好了!
因为他计划将来在这份报纸火起来之后,选择各地的驿站作为自己的发行渠道。
而驿站,其实有一定的邮政局功能。
所以,李兆同最终选择的是叫邮报。
……
京城至天津卫的官道上,一支大型商队行驶在道路上,路上遇到的行人,纷纷躲避,因为这一支商队,威势惊人,每一个护卫,都带着锋利的长刀!
“这是谁家的商队,这么庞大?”
“应该是山西晋商的吧,你看他们,运的都是粮食。”
“我看是徽商,晋商虽强,但是他们的实力不可能这么强大!”
“徽商也不行了,前段时间,徽商囤积居奇,引得陛下震怒,受到了重创!”
“我猜是寿王前去藩地就藩的车队。”
……
弘治年间,山西晋商才刚刚冒头,实力是有,但还不算很强,以这支商队人人佩有一把精钢打造的长刀来看,晋商还没有这么强大的实力。
至于徽商,实力是强,可确确实实刚刚受到重创,可不敢这么高调!
因而,遇到这支车队百姓,开始怀疑,这支车队,是寿王朱祐榰前去藩地就藩的车队。
因为寿王朱祐榰今年十七岁,已经到了就藩的年纪了。
然而,这些人,都猜错了,这支车队,既不是晋商,也不是徽商,更不是朱祐榰前往藩地就藩的车队,而是,天子微服出巡的车队。
有关飞天的谣言愈演愈烈,前往三角淀的勋贵也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是还赖在那不走了,本就动心的弘治皇帝,也终于坐不住了。
于是,他带着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位阁老,以及英国公张懋,微服出巡,准备前往三角淀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