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看着甘兴霸跃跃欲试的样子,道,“接下来一个月便给你的部队进行培训!”
“培训?”甘兴霸一愣道,“大人放心,在下麾下锦帆绝对是豪勇之士,哥哥不惧生死!”
“我知道,但他们不是全部都能在黑夜里面看见吧!”李适看着甘兴霸说道。
“大人说个是夜盲症?!”甘兴霸听到李适的话,带着几分怀疑的说道,“大人能治?”
“嗯!”李适点头道,“既然准备了偷袭,那自然是要晚上行动。而晚上行动,那自然不能让你的麾下有夜盲症,否则偷袭了进去,结果两眼摸黑,这还怎么接下来的战斗。”
“真能治夜盲症?”甘兴霸搓搓手,倒感觉李适的军队跟自己想象的有些不一样。
李适说道:“夜盲症的成因就算是跟你解释,你怕也不是很懂。
但你只要知道这段时间我会让医疗营把他们的夜盲症给养好。
顺便趁着这段时间,你来让锦帆熟悉下攀城的道具。”
因为巴郡一侧有着巴水作为防御,那侧防御算是最松懈的。
在李适手上的确拥有能在水上走的士兵,但能在水上行走不代表能在水上进攻城池。
所以,最好办法就是自己大军正面吸引注意力,甘兴霸带领他的锦帆突袭几乎没什么人防御的靠水一侧的城门,然后让已经改成脚步稳固天赋的大军直接冲进去!
当然,在战术理论上整个计划是如此规划,但真正执行下来,还是要做好每一分准备。
比如说,甘兴霸的锦帆需要熟练的使用由工匠营研究出来的攀城勾爪,身上带着小巧的弩箭,最重要的是甘兴霸麾下的夜盲症一定要治好,否则整个计划也无从谈起。
而且,随着夜盲症的治疗,至少夜间交手,自己这边肯定占据了大优势。
至于治疗夜盲阵,说实话,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基本上是缺少营养造成的。
只要多吃动物肝脏,把身体养得壮实起来,就算不喝松针汤,多少也都能在夜间视物。
在淳于紫苑亲自带领的医疗营的照顾下,锦帆一个两个还真就做到在夜间视物。
甘兴霸见到这幕,切实感受到李适对自己锦帆军的重视,自然更加刻苦的锻炼起来。
而李适除了帮助甘兴霸的部队进行整备,同时也对着大军进行改编着天赋,让大军能力调整成稳固脚步,因为屯田兵修改的多了,所以这六万人改成这天赋对李适来说并不困难。
而且对比起军队? 现在最大的问题? 还是粮食的问题。
从长安到汉中,几乎是翻阅了整个秦岭? 虽然随着并州边境安静下来? 粮食支出已经下降很多,尤其随着神洛地区的重新开发? 以及并州对河套平原的劫掠,至少让这一两年的时间? 并州粮食已经不需要从郑国渠与新郑渠来输血。
从而让双郑渠区域所提供的粮食能源源不断的运送到汉中来。
只不过? 哪怕走较为宽敞的陈仓道,或者从天水走嘉陵江的分支水路,想要把粮食运送到汉中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般上一份粮食送到,在路上很可能会消耗十份? 甚至更多粮食。
说实话? 如果李适能早一步开发青海,那送到汉中的粮食压力就能减轻很多。
因为青海的河湟谷地,是黄河与湟水流域肥沃的三角地带,更是青海最重要的产粮区。
这里开发出来粮食绝对足够整个西凉所用,到那时候便有两条粮食供给线? 甚至能靠嘉陵江直接把粮食运输到汉中来,而不像是现在只能翻越秦岭来运送粮食。
不过既已经这样了? 那自己所能够做得也就是尽可能的打好自己的基础,然后一鼓作气进攻巴郡? 然后顺江水而下拿下江州,那蜀地大门也算彻底敞开了。
所以? 李适虽然来到汉中? 但并没早早发动对巴蜀的攻击。
而是一边安排士兵屯田? 一边修补兵甲,最重要得,还是等待着工匠营的工匠们过来。
随着标准化在李适的内政中得以普及,这所带来的不仅是刀剑等武器生产效率变高。
更重要得是,能把很多武器模块化,标准化,零件化。
不再是,那种师父带徒弟,尺寸全靠摸的时代了。
尤其投石车这项攻城武器,对其他诸侯来说,他们能做得是带着会制作的投石车的匠人们就地砍伐树木,制作些简单攻城器械,然后对城市发动攻击,甚至制作出来的投石车都未必能够用几下就报废了。
但对李适来说,所有攻城武器早在长安的工业区都建造出来兵经过试验。
然后把这些攻城武器给踩成零件向汉中这边运输过来,甚至能到达战场进行重新搭建。
当然,最好的选择还是让工匠营在在汉中这里建设一个工厂。
虽然比较起成本肯定是比长安工业区要大得多,但汉中除了是进攻蜀地的桥头堡,就算将来顺着汉水进攻荆州时,汉中一样会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前沿阵地。
当然,这一两年的时间,李适也不指望这个建设起来的工厂有多么完善。
但只要能做到,攻城器械若出现损坏,这里的工厂能生产替换的零件也就足够了。
而杨易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负责人。
实际上,对李适进攻蜀地,像是杨易,曲汉谋,李春等等原本就是从蜀地出来的人,倒是挺支持的。
因为在李适的整个体系中,出身益州的人实际上并不少,但他们对比起长安,西凉,或者神洛的人,更像无根之萍。
所以,这次李适进攻益州,这群人的积极性相当高。
比如杨易,在知道李适准备在汉中这里建立个前线工业区,便自告奋勇的过来接。
而这对李适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某种程度来说,杨易算是一路跟着自己的老人了。
由他亲自来这里负责这个工业区的建设,不说能够制造出多么强的武器,但是至少能够把零件与流水线给弄出来,从而源源不断的支援前线的战争,而实际上,在前线能够有这么一个辅助性质的兵工厂,所带来的收益,可能未必会比医疗营来得小。
李适来到汉中,虽然还没开始进攻蜀地,但在李适的筹谋下,整个蜀地清晰感受到李适到来所带来的强大压力,所有人都知道,决定益州命运的战争即将到来。
这时候,贾龙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但乾坤峰向来置身事外,而这次李适麾下战将张公义,还是从乾坤峰出来的,甚至只要麾下将士想要加入西凉的都愿意大开方便之门。
至于白萧李三家秦朝势力与贾龙原本斗争便是相当的严重,此刻能够作壁上观,贾龙都已经谢天谢地,想要他们与自己联手,贾龙想是想,然而真做不到啊。
这时候,贾龙对麾下王咸和李权道:“如今李适亲自坐镇汉中,整顿兵马,怕不日便会氾我益州,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李权站出来说道:“白水一线有吴兰驻守,巴郡有严颜坐镇,我等依靠川蜀地形,死死拖住李适,使得他不得寸进,等到粮食耗尽,自然便是会退兵而去。”
“如此实在是太过被动了!”贾龙思索一下,道:“可否有救援之法?”
“那便只有前去求援了!”王咸道,“若能请王景升,逆汉水而上威胁汉中,李适若进攻时,想来便会退兵而去,其次便招募些巴西賨民,共击李适!”
“不错!不错!”贾龙听到王咸的话,摸摸胡子,道:“既然如此,李权,你便前去永安驻守,等听到李适入川的消息,便直接经江陵,入荆州,向王景升求援。”
贾龙对王咸说道,“我知你与賨民关系甚好,还请帮我走一趟,请賨民出山。”
“賨民从未有过教化,一个个怕是无利不早起,还请将军给我准备好三千金,我定然把賨民给请来!”王咸对贾龙陈恳道。
“我给你五千金!”贾龙道,“若退不了李适,金银再多,也不过给西凉徒做嫁衣。”
贾龙开始准备起来,总之合纵连横,竭心尽力,要把李适给抵挡住。
而李适一样在等待锦帆军的营养调整,汉中工厂建设,以及部队大规模军团天赋得改变。
这些哪怕西凉尽可能的赶工,也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把目标给调整出来。
随着李适把事情安排下去后,李适来到益州的文华中心,乾坤峰。
这里是兵家三大圣地之一。
但与定军山这个纯粹由兵家建立的学府,以及太公苑这个有儒道两家建立的学府有所不同,乾坤峰是诸子百家的遗留物。
基本上只要不是儒道两家的诸子百家,都在乾坤峰设立了学堂,作为诸子百家的传承。
而李适,随着把手头上事情处理的七七八八,便是抽了一个时间,正式拜访乾坤峰。
对李适的这次拜访,乾坤峰院主易黎亲自出面迎接李适,陪着李适一步步进入到学府中。
“培训?”甘兴霸一愣道,“大人放心,在下麾下锦帆绝对是豪勇之士,哥哥不惧生死!”
“我知道,但他们不是全部都能在黑夜里面看见吧!”李适看着甘兴霸说道。
“大人说个是夜盲症?!”甘兴霸听到李适的话,带着几分怀疑的说道,“大人能治?”
“嗯!”李适点头道,“既然准备了偷袭,那自然是要晚上行动。而晚上行动,那自然不能让你的麾下有夜盲症,否则偷袭了进去,结果两眼摸黑,这还怎么接下来的战斗。”
“真能治夜盲症?”甘兴霸搓搓手,倒感觉李适的军队跟自己想象的有些不一样。
李适说道:“夜盲症的成因就算是跟你解释,你怕也不是很懂。
但你只要知道这段时间我会让医疗营把他们的夜盲症给养好。
顺便趁着这段时间,你来让锦帆熟悉下攀城的道具。”
因为巴郡一侧有着巴水作为防御,那侧防御算是最松懈的。
在李适手上的确拥有能在水上走的士兵,但能在水上行走不代表能在水上进攻城池。
所以,最好办法就是自己大军正面吸引注意力,甘兴霸带领他的锦帆突袭几乎没什么人防御的靠水一侧的城门,然后让已经改成脚步稳固天赋的大军直接冲进去!
当然,在战术理论上整个计划是如此规划,但真正执行下来,还是要做好每一分准备。
比如说,甘兴霸的锦帆需要熟练的使用由工匠营研究出来的攀城勾爪,身上带着小巧的弩箭,最重要的是甘兴霸麾下的夜盲症一定要治好,否则整个计划也无从谈起。
而且,随着夜盲症的治疗,至少夜间交手,自己这边肯定占据了大优势。
至于治疗夜盲阵,说实话,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基本上是缺少营养造成的。
只要多吃动物肝脏,把身体养得壮实起来,就算不喝松针汤,多少也都能在夜间视物。
在淳于紫苑亲自带领的医疗营的照顾下,锦帆一个两个还真就做到在夜间视物。
甘兴霸见到这幕,切实感受到李适对自己锦帆军的重视,自然更加刻苦的锻炼起来。
而李适除了帮助甘兴霸的部队进行整备,同时也对着大军进行改编着天赋,让大军能力调整成稳固脚步,因为屯田兵修改的多了,所以这六万人改成这天赋对李适来说并不困难。
而且对比起军队? 现在最大的问题? 还是粮食的问题。
从长安到汉中,几乎是翻阅了整个秦岭? 虽然随着并州边境安静下来? 粮食支出已经下降很多,尤其随着神洛地区的重新开发? 以及并州对河套平原的劫掠,至少让这一两年的时间? 并州粮食已经不需要从郑国渠与新郑渠来输血。
从而让双郑渠区域所提供的粮食能源源不断的运送到汉中来。
只不过? 哪怕走较为宽敞的陈仓道,或者从天水走嘉陵江的分支水路,想要把粮食运送到汉中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般上一份粮食送到,在路上很可能会消耗十份? 甚至更多粮食。
说实话? 如果李适能早一步开发青海,那送到汉中的粮食压力就能减轻很多。
因为青海的河湟谷地,是黄河与湟水流域肥沃的三角地带,更是青海最重要的产粮区。
这里开发出来粮食绝对足够整个西凉所用,到那时候便有两条粮食供给线? 甚至能靠嘉陵江直接把粮食运输到汉中来,而不像是现在只能翻越秦岭来运送粮食。
不过既已经这样了? 那自己所能够做得也就是尽可能的打好自己的基础,然后一鼓作气进攻巴郡? 然后顺江水而下拿下江州,那蜀地大门也算彻底敞开了。
所以? 李适虽然来到汉中? 但并没早早发动对巴蜀的攻击。
而是一边安排士兵屯田? 一边修补兵甲,最重要得,还是等待着工匠营的工匠们过来。
随着标准化在李适的内政中得以普及,这所带来的不仅是刀剑等武器生产效率变高。
更重要得是,能把很多武器模块化,标准化,零件化。
不再是,那种师父带徒弟,尺寸全靠摸的时代了。
尤其投石车这项攻城武器,对其他诸侯来说,他们能做得是带着会制作的投石车的匠人们就地砍伐树木,制作些简单攻城器械,然后对城市发动攻击,甚至制作出来的投石车都未必能够用几下就报废了。
但对李适来说,所有攻城武器早在长安的工业区都建造出来兵经过试验。
然后把这些攻城武器给踩成零件向汉中这边运输过来,甚至能到达战场进行重新搭建。
当然,最好的选择还是让工匠营在在汉中这里建设一个工厂。
虽然比较起成本肯定是比长安工业区要大得多,但汉中除了是进攻蜀地的桥头堡,就算将来顺着汉水进攻荆州时,汉中一样会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前沿阵地。
当然,这一两年的时间,李适也不指望这个建设起来的工厂有多么完善。
但只要能做到,攻城器械若出现损坏,这里的工厂能生产替换的零件也就足够了。
而杨易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负责人。
实际上,对李适进攻蜀地,像是杨易,曲汉谋,李春等等原本就是从蜀地出来的人,倒是挺支持的。
因为在李适的整个体系中,出身益州的人实际上并不少,但他们对比起长安,西凉,或者神洛的人,更像无根之萍。
所以,这次李适进攻益州,这群人的积极性相当高。
比如杨易,在知道李适准备在汉中这里建立个前线工业区,便自告奋勇的过来接。
而这对李适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某种程度来说,杨易算是一路跟着自己的老人了。
由他亲自来这里负责这个工业区的建设,不说能够制造出多么强的武器,但是至少能够把零件与流水线给弄出来,从而源源不断的支援前线的战争,而实际上,在前线能够有这么一个辅助性质的兵工厂,所带来的收益,可能未必会比医疗营来得小。
李适来到汉中,虽然还没开始进攻蜀地,但在李适的筹谋下,整个蜀地清晰感受到李适到来所带来的强大压力,所有人都知道,决定益州命运的战争即将到来。
这时候,贾龙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但乾坤峰向来置身事外,而这次李适麾下战将张公义,还是从乾坤峰出来的,甚至只要麾下将士想要加入西凉的都愿意大开方便之门。
至于白萧李三家秦朝势力与贾龙原本斗争便是相当的严重,此刻能够作壁上观,贾龙都已经谢天谢地,想要他们与自己联手,贾龙想是想,然而真做不到啊。
这时候,贾龙对麾下王咸和李权道:“如今李适亲自坐镇汉中,整顿兵马,怕不日便会氾我益州,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李权站出来说道:“白水一线有吴兰驻守,巴郡有严颜坐镇,我等依靠川蜀地形,死死拖住李适,使得他不得寸进,等到粮食耗尽,自然便是会退兵而去。”
“如此实在是太过被动了!”贾龙思索一下,道:“可否有救援之法?”
“那便只有前去求援了!”王咸道,“若能请王景升,逆汉水而上威胁汉中,李适若进攻时,想来便会退兵而去,其次便招募些巴西賨民,共击李适!”
“不错!不错!”贾龙听到王咸的话,摸摸胡子,道:“既然如此,李权,你便前去永安驻守,等听到李适入川的消息,便直接经江陵,入荆州,向王景升求援。”
贾龙对王咸说道,“我知你与賨民关系甚好,还请帮我走一趟,请賨民出山。”
“賨民从未有过教化,一个个怕是无利不早起,还请将军给我准备好三千金,我定然把賨民给请来!”王咸对贾龙陈恳道。
“我给你五千金!”贾龙道,“若退不了李适,金银再多,也不过给西凉徒做嫁衣。”
贾龙开始准备起来,总之合纵连横,竭心尽力,要把李适给抵挡住。
而李适一样在等待锦帆军的营养调整,汉中工厂建设,以及部队大规模军团天赋得改变。
这些哪怕西凉尽可能的赶工,也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把目标给调整出来。
随着李适把事情安排下去后,李适来到益州的文华中心,乾坤峰。
这里是兵家三大圣地之一。
但与定军山这个纯粹由兵家建立的学府,以及太公苑这个有儒道两家建立的学府有所不同,乾坤峰是诸子百家的遗留物。
基本上只要不是儒道两家的诸子百家,都在乾坤峰设立了学堂,作为诸子百家的传承。
而李适,随着把手头上事情处理的七七八八,便是抽了一个时间,正式拜访乾坤峰。
对李适的这次拜访,乾坤峰院主易黎亲自出面迎接李适,陪着李适一步步进入到学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