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米氏也是暗暗的观察谭家两房人。
几个月下来,米氏觉得,两家都是极好的人,老实憨厚,还不占便宜,从给他们工钱之后,就经常会主动买些东西回来贴补伙食,就算米氏说了好机会,他们还是如此,而且,平日里主动帮着米氏做针线什么的,从来不惜力。
这样的人,米氏也是喜欢的,左右自己家里也要有人帮着,找外人,还不如找亲戚。
谭大嫂其实都有这样的心思,之前,谭家两家人也说起过,要是过完年能继续留在这里帮工就好了。金县那地方,现在简直没活路了,上头的人心黑歹毒,下面的人为了投其所好,也只能对寻常百姓开刀。
只是,这话到底不好说出来,现在米氏说出来,哪里有不同意的?
“如此,以后还要叨扰嫂子照顾了。不瞒着嫂子,我们早就说,要是能留下来自是最好的。”
“况儿的意思,过了年要修酒楼,到时候要的人肯定更多,这些活你们也算做惯了,留下来也能帮不少忙。”
“都是嫂子不嫌弃。”
“都是亲戚,嫌弃什么,你这话说的外道。”
“嫂子,要是留下来,我们也不能总在您家里叨扰。我想着,等过完年在城里租个房子住着,不过,城里我们到底不熟悉,只怕还要您帮忙。”
祝家能收留他们这几个月时间,已经是恩情了,那时候是想着还要回去,所以没有租房子,要是长留,那就要单住。
“行,等过完年我也托人帮你们打听着,总有合适的。”
“兰县到底比我们金县好些。”谭大嫂叹气,要是能选择,谁愿意背井离乡的?可对比下,兰县的人日子过的就是比金县的人好的多。
别的不说,光是过年前卖肉,就能看出来,兰县的人很多人都在买肉,而且,都不是一斤两斤的,最少也有四五斤,多些的人家甚至买了十来斤的肉,在金县,除了有钱的几户人家,其他的人家能有一两斤肉吃,都是条件好的。
他们家业就是在祝况这里,才算吃到肉了,之前,一年半载的都不见荤腥。
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儿子和女儿都眼见的长高了。
“那你们就留在兰县,以后一家子人好好干活挣钱,日子肯定也能红红火火的。”米氏安慰爽快的笑着:“何况,朝廷肯定不能容那样的官长久,金县的日子也会好过的。”
“盼着能这样吧。”
这个时代的经济发展缓慢,过年的时候,年货能买一些,但很多都要自己操心去做,比如祝家今年人多,到了腊月二十五的时候,米氏说起今年家里自己做豆腐,做完了,还能给其他人家送一些去,得到了家里其他人的赞同。
祝况想起来,除了可以做豆腐,还可以做豆腐皮,豆腐干这些,在食材匮乏的时候,也算添菜了。
“娘,我还有些新鲜的方子,等明天一起试试,不一定还能做出其他新鲜的菜来。另外,我看家里绿豆、扁豆和黄豆都有,正好发些豆芽。”
四五天的时间,到了过年,正好。
最后,祝家不光做了豆腐,按照祝况说的,还做了些豆腐皮、豆腐干、素鸡等,豆芽也发上了,这个年准备的可真是充足的很。
“况哥儿这脑子长的就是和别人的不一样。”谭大嫂笑道,咋别人都想不出来的,他都能想出来?
祝况汗颜,这也不是他想出来的。
“豆腐皮这些在其他的地方已经有了,只是咱们这里没有,并不是我想出来的。正好这两天天气冷,要是再下一场雪,将豆腐埋在雪里头,还能做成冻豆腐,味道又不一样。”
这么多的菜,过年的时候,可以吃火锅了。
想到火锅,祝况是真的馋了,这么长的时间没吃了,只可惜,现在,他手里的辣椒还不足以支撑他发展这些产业。
等明年吧。
祝况决定,等到了明年酒楼开张的时候,一定要加上辣椒这道菜,如果有可能,也要加上火锅。
祝家准备这么多的年货,一家子人也吃不完,到了腊月二十九的时候,祝况打发谭家的几个男娃去给各家送菜。
向家肯定是有一份的,谈和平家里有一份,祝云家里有一份,这份等着明日早上去给他爹爹上坟的时候一并带过去就行了。
倒是杨大人这里就算送过去,杨大人自己估计也没办法做饭,不如请杨大人和杜师爷过来家里一起吃年夜饭?
这段日子,杨大人请了一个厨娘,给衙门里临时做饭,不过,隔三差五,他们还是要来祝况家吃饭。
祝况亲自去请的杨大人,谁知到了县衙里,才知道,昨日杨大人的家眷来了,杨夫人带着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一家四口人算是在兰县团聚了。
既然家眷已经到来,祝况也就不邀请杨大人去自己家过年了,只打算到了大年三十的时候,送一些菜过来。
至于杜鸿云,还是接受了祝况的邀请去了祝家吃饭。
让祝况没想到的是,等他回家的时候,才发现,肃王府居然送了年礼过来。
是肃王府的二管家送来的,那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虽然是王府的人,但说话做事很是客气,并没有对祝况摆架子。
饶是他随和,却也吓到祝况了。
肃王府现在管事的可是肃王妃,并不是世子。这位肃王妃虽然对朱赡焰经常来他们家不怎么管着,但到底应该也是看不上祝家这样小小的农户人家。
送年礼来,是什么意思?
祝况从来不觉得,两个不对等的人家相交是好事,肃王府如果不是朱赡焰这个人的话,他肯定也是不会相交。
但肃王府已经送了礼过来,总不能退回去,只能还礼。
好在,肃王府这份年礼倒是挺用心的,并没有放很多奢侈的物品,也就是些寻常过年能用的物件,最贵的不过两匹绸缎而已,这份礼,现在的祝家也能还得起。
与米氏商量之后,祝家也料理出了一份与肃王府相差不多的年礼,祝况亲自送去了肃王府。
几个月下来,米氏觉得,两家都是极好的人,老实憨厚,还不占便宜,从给他们工钱之后,就经常会主动买些东西回来贴补伙食,就算米氏说了好机会,他们还是如此,而且,平日里主动帮着米氏做针线什么的,从来不惜力。
这样的人,米氏也是喜欢的,左右自己家里也要有人帮着,找外人,还不如找亲戚。
谭大嫂其实都有这样的心思,之前,谭家两家人也说起过,要是过完年能继续留在这里帮工就好了。金县那地方,现在简直没活路了,上头的人心黑歹毒,下面的人为了投其所好,也只能对寻常百姓开刀。
只是,这话到底不好说出来,现在米氏说出来,哪里有不同意的?
“如此,以后还要叨扰嫂子照顾了。不瞒着嫂子,我们早就说,要是能留下来自是最好的。”
“况儿的意思,过了年要修酒楼,到时候要的人肯定更多,这些活你们也算做惯了,留下来也能帮不少忙。”
“都是嫂子不嫌弃。”
“都是亲戚,嫌弃什么,你这话说的外道。”
“嫂子,要是留下来,我们也不能总在您家里叨扰。我想着,等过完年在城里租个房子住着,不过,城里我们到底不熟悉,只怕还要您帮忙。”
祝家能收留他们这几个月时间,已经是恩情了,那时候是想着还要回去,所以没有租房子,要是长留,那就要单住。
“行,等过完年我也托人帮你们打听着,总有合适的。”
“兰县到底比我们金县好些。”谭大嫂叹气,要是能选择,谁愿意背井离乡的?可对比下,兰县的人日子过的就是比金县的人好的多。
别的不说,光是过年前卖肉,就能看出来,兰县的人很多人都在买肉,而且,都不是一斤两斤的,最少也有四五斤,多些的人家甚至买了十来斤的肉,在金县,除了有钱的几户人家,其他的人家能有一两斤肉吃,都是条件好的。
他们家业就是在祝况这里,才算吃到肉了,之前,一年半载的都不见荤腥。
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儿子和女儿都眼见的长高了。
“那你们就留在兰县,以后一家子人好好干活挣钱,日子肯定也能红红火火的。”米氏安慰爽快的笑着:“何况,朝廷肯定不能容那样的官长久,金县的日子也会好过的。”
“盼着能这样吧。”
这个时代的经济发展缓慢,过年的时候,年货能买一些,但很多都要自己操心去做,比如祝家今年人多,到了腊月二十五的时候,米氏说起今年家里自己做豆腐,做完了,还能给其他人家送一些去,得到了家里其他人的赞同。
祝况想起来,除了可以做豆腐,还可以做豆腐皮,豆腐干这些,在食材匮乏的时候,也算添菜了。
“娘,我还有些新鲜的方子,等明天一起试试,不一定还能做出其他新鲜的菜来。另外,我看家里绿豆、扁豆和黄豆都有,正好发些豆芽。”
四五天的时间,到了过年,正好。
最后,祝家不光做了豆腐,按照祝况说的,还做了些豆腐皮、豆腐干、素鸡等,豆芽也发上了,这个年准备的可真是充足的很。
“况哥儿这脑子长的就是和别人的不一样。”谭大嫂笑道,咋别人都想不出来的,他都能想出来?
祝况汗颜,这也不是他想出来的。
“豆腐皮这些在其他的地方已经有了,只是咱们这里没有,并不是我想出来的。正好这两天天气冷,要是再下一场雪,将豆腐埋在雪里头,还能做成冻豆腐,味道又不一样。”
这么多的菜,过年的时候,可以吃火锅了。
想到火锅,祝况是真的馋了,这么长的时间没吃了,只可惜,现在,他手里的辣椒还不足以支撑他发展这些产业。
等明年吧。
祝况决定,等到了明年酒楼开张的时候,一定要加上辣椒这道菜,如果有可能,也要加上火锅。
祝家准备这么多的年货,一家子人也吃不完,到了腊月二十九的时候,祝况打发谭家的几个男娃去给各家送菜。
向家肯定是有一份的,谈和平家里有一份,祝云家里有一份,这份等着明日早上去给他爹爹上坟的时候一并带过去就行了。
倒是杨大人这里就算送过去,杨大人自己估计也没办法做饭,不如请杨大人和杜师爷过来家里一起吃年夜饭?
这段日子,杨大人请了一个厨娘,给衙门里临时做饭,不过,隔三差五,他们还是要来祝况家吃饭。
祝况亲自去请的杨大人,谁知到了县衙里,才知道,昨日杨大人的家眷来了,杨夫人带着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一家四口人算是在兰县团聚了。
既然家眷已经到来,祝况也就不邀请杨大人去自己家过年了,只打算到了大年三十的时候,送一些菜过来。
至于杜鸿云,还是接受了祝况的邀请去了祝家吃饭。
让祝况没想到的是,等他回家的时候,才发现,肃王府居然送了年礼过来。
是肃王府的二管家送来的,那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虽然是王府的人,但说话做事很是客气,并没有对祝况摆架子。
饶是他随和,却也吓到祝况了。
肃王府现在管事的可是肃王妃,并不是世子。这位肃王妃虽然对朱赡焰经常来他们家不怎么管着,但到底应该也是看不上祝家这样小小的农户人家。
送年礼来,是什么意思?
祝况从来不觉得,两个不对等的人家相交是好事,肃王府如果不是朱赡焰这个人的话,他肯定也是不会相交。
但肃王府已经送了礼过来,总不能退回去,只能还礼。
好在,肃王府这份年礼倒是挺用心的,并没有放很多奢侈的物品,也就是些寻常过年能用的物件,最贵的不过两匹绸缎而已,这份礼,现在的祝家也能还得起。
与米氏商量之后,祝家也料理出了一份与肃王府相差不多的年礼,祝况亲自送去了肃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