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雷的爆炸声已经蔓延为连续不断的爆竹,后面的大船紧跟着前面的船被水中激起的巨浪冲垮。后方旗舰上的郭子仪看到了这一幕,自然明白这是遭受了暗算,连忙大喊着让人下令,所有降下风帆倒划浆,并且在江中转舵。
船速太快想要让它停下来是不太可能的,就算原地转向掉头,也需要下降到最低速度。唐军水师本来位于长江上游这是他们的优势,但这优势却因为船速太快,成为了无法挽回的劣势。
一颗颗栓在麻绳上的水雷,在长江形成了数百道严密的大网,将冲上来唐军战船一艘艘地炸沉,一时间大唐水师损失过半,剩下的战船不是掉头返回,就是无奈搁浅到了江滩上。
郭子仪本来给予厚望,兵力雄厚的长江水军,在这一战之中彻底垮败了。李嗣业怎么可能放弃这个痛打落水狗的好机会,立刻调动炮舰北上追击,要将唐军一网打尽。
郭令公率领残存的战舰折返回来,在江面上与雍军展开殊死战斗,可他们的胆魄和勇气,都被江面上的水雷给炸没了,反观雍军这边火炮轰鸣气势如虹。唐军的战船要么投降,要么连续向后撤退。
但在惨败之中还是有忠义之士,有六艘唐军大黄龙战船挂上风帆调整船舶,凭着必死的决心朝着敌军炮舰撞去。其中有一艘瞄准了雍王李嗣业乘坐的旗舰,士卒们快速划桨朝着敌方冲来。
李嗣业吓得连忙给各炮舰下令,要他们集火打沉这艘战船,连番的炮火在江面上炸出朵朵浪花,唐军的大黄龙就在这浪花中如鱼儿般穿行,火炮炸中了船身,火焰在江风中肆虐。将士们忍受着火焰的炙烤,继续用船桨击打着水花前进。更多的炮弹击打在船身上,只可惜大黄龙在撞上敌军旗舰之前,缓缓地在水中沉没了。
郭子仪率领剩下的船撤退到赤壁水寨,决定弃掉水寨和船只坚守鄂州城池,但是这些东西也不能留给雍军,他们索性凿沉剩下的战船,防一把火烧掉了水寨。
但在此战中大概有六十多艘大黄龙刻意搁浅在江边,或者直接投降了雍军,李嗣业大军还缴获了唐军的其他小型战船,水师的实力瞬间扩大了一倍,更重大的意义是雍军拥有了长江水道的直接控制权,战略上拥有了更多选择。
他因此做出了更为大胆直接的作战计划,将现有的大黄龙战舰全部装上火炮改装成炮舰,大量建造运兵船,不再按部就班地沿着江夏进攻江州,饶州,丹阳,而是顺着江水直下到达采石矶,进攻江对岸的健康城。
他因此准备了近两个月,组建了一支大概有六百多艘大船,小船五百多艘的船队,装载着十二万名兵卒,浩浩荡荡地朝着长江下游而去。
这时唐军在长江下游还有不少的兵力,京口和芜湖有郭子仪的旧将仆固怀恩驻守的大军,也有规模不小的水军。
李嗣业挟炮舰之利,手中又有水雷这个利器,自然无惧下游的唐军水师。两日之内长江水师已经到达了芜湖附近。仆固怀恩派水军将领李延年出战,李嗣业从上游向下投放重量更加轻便的木箱水雷,以十五到二十颗为一串,遇到敌船撞击后爆炸,一时间炸沉了唐军的不少战船。
等到雍军的炮舰顺流而下,唐军的少数战船立即成为了俘虏或者江面上的碎木。
坐在建康的皇帝李豫大惊失色,一面派人前往鄂州去见郭子仪,请他迅速回建康主持占据,一方面给驻守在京口的仆固怀恩下令,命他调集水军前来守卫建康。
仆固怀恩既知李嗣业的雍军战胜郭子仪之后,实力已经无敌与长江水域,但他依旧调集了两百多艘战船向西救援建康,双方在长江江面上激战片刻,炮火肆虐之下,仆固怀恩退守到建康城外的长江滩头,并且凿沉了大量装满石头的船舶,并在上面打上木桩做成人工暗礁,意图阻止雍军登岸。
建康下游处就是对岸的扬州,李嗣业曾派大将白孝德在此地率五六万人驻守,城中的府库中储藏了大量的弹药和粮食。
李嗣业有这样的后勤基地,自然可以大打一场舰炮攻城战。他一面派出水鬼潜入到水下将所谓的人工暗礁拆毁,一面将炮舰横排在江面上,对着建康城头上进行连番炮轰。
火炮的威慑力是惊人的,不但可以摧毁工事,也可以大量杀伤敌人,李豫坐在建康城的宫殿中,都能够隐隐听见城头上的闷雷声,心中的胆怯可想而知。
他连忙将宰相元载和王缙请来,希望两人能给他出谋划策。元载似乎早就预料到建康城不能久存,所以早在暗地里往杭州转移财产,同时也暗中向北方朝廷李嗣业通书信,以脚踏两只船。等待将来唐朝这座船沉没的时候,他好继续到新朝当官。
很不幸王缙心中也存在这样的想法,只是他出身太原王氏这样的高门大兴,还不至于露骨地出现这样的想法,但也多半对投降之事没有忌讳。
李豫忧虑地向两人问道:“如今叛军就在长江的江面上开炮。建康城危在旦夕,朕将何去何从,两位爱卿请给朕指点迷津。”
元载为人精明,自然不肯轻易地表露出自己的态度,但他也不想把自己的性命陪同皇帝一起葬送在这建康城内。他立刻向李豫提出建议:“叛贼兵势汹涌,恐建康有失,陛下您才是国之根本。不如暂时率文武百官暂时避退至余杭,等诸军守住建康击败雍军之后,再率众官回到建康。”
李豫也想撤走,但心中也有忧虑,疑心地问道:“现在城内外我大唐士卒一心抗敌,正是需要朕激励士气的时候,这个时候我若弃城而走,会不会使得士卒士气不振,使得建康失守。“
元载给王缙使了一个眼色,王缙也只好颇不情愿地上前说道:“陛下撤离建康,虽使军心有一定的不稳,但如今大敌当前建康危急,但一城一地的得失如何能比得上陛下作为社稷之本,所以臣也斗胆建议,陛下先撤出建康前往余杭躲避兵灾,只有陛下尚在,军心才不会有失。”
李豫一时间也没有了主意,他心底里实在是不愿意抛弃建康逃跑的,因为建康的意义不同于别处,自古以来便是东南首府。过去他的祖父和父亲两次逃离长安,才致使大唐今日的半壁河山,如今再弃建康,整个天下便再无他的容身之地了。
他认为不应该只听文官的意见,也得听听武将的想法,只是武将都征战在外,郭子仪速度再快,也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
他只得摆摆手说道:“迁都事关重大,朕要慢慢考虑。”
两位宰相还要说话,被李豫摆摆手赶了出去。
船速太快想要让它停下来是不太可能的,就算原地转向掉头,也需要下降到最低速度。唐军水师本来位于长江上游这是他们的优势,但这优势却因为船速太快,成为了无法挽回的劣势。
一颗颗栓在麻绳上的水雷,在长江形成了数百道严密的大网,将冲上来唐军战船一艘艘地炸沉,一时间大唐水师损失过半,剩下的战船不是掉头返回,就是无奈搁浅到了江滩上。
郭子仪本来给予厚望,兵力雄厚的长江水军,在这一战之中彻底垮败了。李嗣业怎么可能放弃这个痛打落水狗的好机会,立刻调动炮舰北上追击,要将唐军一网打尽。
郭令公率领残存的战舰折返回来,在江面上与雍军展开殊死战斗,可他们的胆魄和勇气,都被江面上的水雷给炸没了,反观雍军这边火炮轰鸣气势如虹。唐军的战船要么投降,要么连续向后撤退。
但在惨败之中还是有忠义之士,有六艘唐军大黄龙战船挂上风帆调整船舶,凭着必死的决心朝着敌军炮舰撞去。其中有一艘瞄准了雍王李嗣业乘坐的旗舰,士卒们快速划桨朝着敌方冲来。
李嗣业吓得连忙给各炮舰下令,要他们集火打沉这艘战船,连番的炮火在江面上炸出朵朵浪花,唐军的大黄龙就在这浪花中如鱼儿般穿行,火炮炸中了船身,火焰在江风中肆虐。将士们忍受着火焰的炙烤,继续用船桨击打着水花前进。更多的炮弹击打在船身上,只可惜大黄龙在撞上敌军旗舰之前,缓缓地在水中沉没了。
郭子仪率领剩下的船撤退到赤壁水寨,决定弃掉水寨和船只坚守鄂州城池,但是这些东西也不能留给雍军,他们索性凿沉剩下的战船,防一把火烧掉了水寨。
但在此战中大概有六十多艘大黄龙刻意搁浅在江边,或者直接投降了雍军,李嗣业大军还缴获了唐军的其他小型战船,水师的实力瞬间扩大了一倍,更重大的意义是雍军拥有了长江水道的直接控制权,战略上拥有了更多选择。
他因此做出了更为大胆直接的作战计划,将现有的大黄龙战舰全部装上火炮改装成炮舰,大量建造运兵船,不再按部就班地沿着江夏进攻江州,饶州,丹阳,而是顺着江水直下到达采石矶,进攻江对岸的健康城。
他因此准备了近两个月,组建了一支大概有六百多艘大船,小船五百多艘的船队,装载着十二万名兵卒,浩浩荡荡地朝着长江下游而去。
这时唐军在长江下游还有不少的兵力,京口和芜湖有郭子仪的旧将仆固怀恩驻守的大军,也有规模不小的水军。
李嗣业挟炮舰之利,手中又有水雷这个利器,自然无惧下游的唐军水师。两日之内长江水师已经到达了芜湖附近。仆固怀恩派水军将领李延年出战,李嗣业从上游向下投放重量更加轻便的木箱水雷,以十五到二十颗为一串,遇到敌船撞击后爆炸,一时间炸沉了唐军的不少战船。
等到雍军的炮舰顺流而下,唐军的少数战船立即成为了俘虏或者江面上的碎木。
坐在建康的皇帝李豫大惊失色,一面派人前往鄂州去见郭子仪,请他迅速回建康主持占据,一方面给驻守在京口的仆固怀恩下令,命他调集水军前来守卫建康。
仆固怀恩既知李嗣业的雍军战胜郭子仪之后,实力已经无敌与长江水域,但他依旧调集了两百多艘战船向西救援建康,双方在长江江面上激战片刻,炮火肆虐之下,仆固怀恩退守到建康城外的长江滩头,并且凿沉了大量装满石头的船舶,并在上面打上木桩做成人工暗礁,意图阻止雍军登岸。
建康下游处就是对岸的扬州,李嗣业曾派大将白孝德在此地率五六万人驻守,城中的府库中储藏了大量的弹药和粮食。
李嗣业有这样的后勤基地,自然可以大打一场舰炮攻城战。他一面派出水鬼潜入到水下将所谓的人工暗礁拆毁,一面将炮舰横排在江面上,对着建康城头上进行连番炮轰。
火炮的威慑力是惊人的,不但可以摧毁工事,也可以大量杀伤敌人,李豫坐在建康城的宫殿中,都能够隐隐听见城头上的闷雷声,心中的胆怯可想而知。
他连忙将宰相元载和王缙请来,希望两人能给他出谋划策。元载似乎早就预料到建康城不能久存,所以早在暗地里往杭州转移财产,同时也暗中向北方朝廷李嗣业通书信,以脚踏两只船。等待将来唐朝这座船沉没的时候,他好继续到新朝当官。
很不幸王缙心中也存在这样的想法,只是他出身太原王氏这样的高门大兴,还不至于露骨地出现这样的想法,但也多半对投降之事没有忌讳。
李豫忧虑地向两人问道:“如今叛军就在长江的江面上开炮。建康城危在旦夕,朕将何去何从,两位爱卿请给朕指点迷津。”
元载为人精明,自然不肯轻易地表露出自己的态度,但他也不想把自己的性命陪同皇帝一起葬送在这建康城内。他立刻向李豫提出建议:“叛贼兵势汹涌,恐建康有失,陛下您才是国之根本。不如暂时率文武百官暂时避退至余杭,等诸军守住建康击败雍军之后,再率众官回到建康。”
李豫也想撤走,但心中也有忧虑,疑心地问道:“现在城内外我大唐士卒一心抗敌,正是需要朕激励士气的时候,这个时候我若弃城而走,会不会使得士卒士气不振,使得建康失守。“
元载给王缙使了一个眼色,王缙也只好颇不情愿地上前说道:“陛下撤离建康,虽使军心有一定的不稳,但如今大敌当前建康危急,但一城一地的得失如何能比得上陛下作为社稷之本,所以臣也斗胆建议,陛下先撤出建康前往余杭躲避兵灾,只有陛下尚在,军心才不会有失。”
李豫一时间也没有了主意,他心底里实在是不愿意抛弃建康逃跑的,因为建康的意义不同于别处,自古以来便是东南首府。过去他的祖父和父亲两次逃离长安,才致使大唐今日的半壁河山,如今再弃建康,整个天下便再无他的容身之地了。
他认为不应该只听文官的意见,也得听听武将的想法,只是武将都征战在外,郭子仪速度再快,也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
他只得摆摆手说道:“迁都事关重大,朕要慢慢考虑。”
两位宰相还要说话,被李豫摆摆手赶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