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哑然失笑,以煤炭火车的尿性,不关窗户,里面的人,估计要变成黑色的。
拍拍李泰,李承乾道:“待会儿吃饭的时候,记得给舅舅赔罪一下,不管怎么说,他也是咱们舅舅,闹得太僵不好。”
李泰鄙夷道:“在科研院的经费上,一直卡我的就是这家伙。每次我往上递奏折,都被他直接扣下来了,连房相面前都到不了,更别说到您面前了。如果换个人,您觉得他敢卡着我的奏折?还舅舅呢,谁愿意认这样的舅舅。”
李承乾苦笑道:“走个过场而已,你以为我不烦他?当初如果不是父皇重新委任给他兵权,接管云州边防,哥哥想大手大脚的给边军持续供应都做不到。再忍忍,再忍忍,过段时间,哥就把他弄到尚书省去当仆射。
独孤博接管户部这段时间,从没出现过大错,再不升官,恐怕他没几年就要致仕了。辛苦一辈子,连个尚书都混不到,也太惨了。”
李泰惊讶道:“皇兄啊,父皇不在,您主持朝政的时候,怎么任命都没关系,如今父皇已经回来了,虽然还是您主持朝政,但是官员调配这种事情,您还是别跟父皇抢了吧。”
李承乾无奈道:“操心还轮不到你操心,放心吧,这段时间,我对朝局的变动,父皇都会同意的。”
说完,看向李治,李承乾道:“雉奴,听父皇说,你想要到学院当一个先生?”
李治没想到自己的梦想就这么被透露出去了,红着脸点点头说:“是啊皇兄,教书育人,本来也是好事儿。文院毕业以后,我实在是找不到有什么事儿可以做的。以前还想着帮青雀皇兄,但是他那些东西我根本不明白。思前想后,或许只有当学院的先生,既能排忧解闷,又能获得朝野的赞颂,好事儿啊。”
虽然李治这么说,但李承乾还是更愿意相信他这是兴趣使然。
“当先生没什么不好的,既然你这么想,那副院长的位置,就给你来做吧。实话说,哥哥这个副院长,挂名的时候更多。”
李治惊讶道:“这怎么行?皇兄,我只当一个普通的先生就行啊,怎么能跟您抢位置?”
李泰一个脑瓜崩弹在李治的脑门上:“笨啊,你成了副院长,皇兄不久成了正院长了?”
听到这个,李治才觉得释然,拱手道:“谢谢皇兄。”
李承乾笑着点头说:“那就这么定了,走,咱们回两仪殿吧。”
兄弟三个结伴而行,离开了太极殿。
接任文院正院长的事情,是皇帝特意叮嘱的。这是通过接任正院长,给外界一个模糊的信号,那就是太子离正式即位,已经不远了。如此一来,李承乾对朝中的一些变动,也不被反抗的太剧烈。
正月十四的这一天,阿史那雪给李承乾又添了一个儿子,因为临近上元节,所以李承乾毫不犹豫的给孩子取了“李梦霄”的名字。给孩子取名字,确实是个力气活儿,尤其是孩子多了更是如此。既要好听,又要有寓意。所以当武媚也怀上孩子后,李承乾只觉得头都要秃了。
上元节以后,朝廷恢复正常的秩序。同时,太仆寺的变动,最先确定。
废除内地牧监,仅在草原设立一处,不再养马,只负责在草原甄选合适的马种,委任牧民放养,成战马后,再次挑选,送由兵部分配。驾部职权作废,不再登记天下马匹,仅监督是否有人大量豢养战马,有谋反的嫌疑。
如此安排,太仆寺立刻裁了大量的官员,地位大降。
同时,府兵制度的变革,也有了结果。
废除卫尉寺,卫尉寺相关职权,归拢到兵部。天下军州,定为:江南越州、岭南高州、剑南嵩州和益州、陇右松州廓州和沙洲、关内丰州、河东代州、河北幽州一共十个。解除各州都督的职权,仅赋予募兵权。
十个军州,招收常备兵力,一切训练日常所耗,皆由兵部供应,为天下将士发放俸禄。常备部队除了日常训练以外,还有抢险救灾、帮助修建道路的责任。
同时,为了避免新制度出现问题,暂时不彻底废除府兵制,边境开战,依然征兵。而民间府兵的装备,待到新的兵制万无一失的时候,再行征缴。
....
朝堂之上,房玄龄将最终整理出来的新兵制念了出来。
待到房玄龄念完,李承乾询问道:“还有哪位卿家有补充的吗?”
良久,兵部尚书赵子安站了出来:“启奏殿下,微臣以为,兵制变革,兵部的权力一下子多了许多,如此不妥。”
李承乾笑道:“怎么不妥了?莫非你觉得自己贫寒出身,跟兵部尚书的职位,不匹配了?得了吧,收起你这个想法,朝堂中要不得那些嫉贤妒能的人,你有能力,那就可以升官,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兵部的权力,确实变多了很多,所以孤想了一下,兵部只有一个兵部尚书,已经不妥了。所以,兵部左侍郎、右侍郎,跟兵部尚书之间,再无统辖关系。兵部尚书仅留参与朝政之权,具体职务,由左侍郎右侍郎分担。
同时,左右侍郎增加对政令的封驳之权,如此一来,任何政令的出台,也能稳妥许多。赵卿,你觉得如何?”
仅剩下参与朝政的权力?这不是完全架空了吗?
虽然惊讶,但赵子安还是立刻答应下来,他一介寒门出身,并不在乎权力被剥夺。答应的时候,他全然没有看到周围各部尚书对自己使的眼色。
见赵子安答应,李承乾立刻敲定道:“那就这么定了,退朝!”
说完,李承乾毫不犹豫的就离开了朝堂。
朝会结束,赵子安立刻就被李大亮等人围住了。
长孙无忌皱眉道:“你怎么就答应了?你难道看不出,这是太子的一个试探?今天是你被架空,明天就是老夫。参与朝政之权,虽然重要,但是具体的职权没有了,尚书之职还有什么用处?”
李大亮也说:“这就是提高了左右侍郎的地位,贬低了尚书的地位,权力分散,变成了三个人的,看样子太子有意在三省六部都推广这种做法啊,之前我还疑惑为什么太子敢把权力下放,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呢。”
赵子安惊讶道:“太子竟然是这样的想法?可是,这又跟咱们有什么关系呢?”
豆卢宽皱眉道:“我们做官做到这等程度,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能增加家族的影响力?如今尚书的职权要是削弱了,那咱们的尚书职位,岂不是跟侍郎一般无二了?两者之间的差别,一在青天一在地啊!”
豆卢宽话音才落,戴胄的声音就响了起来:“为官者,当大公无私,你们如此说法,还当个什么官?要老夫看,诸位现在所言,可有点德不配位了。”
见戴胄都这么说了,张亮连忙说:“我们也就发发牢骚,你当什么真啊!”
一群既得利益者中进入了一个另类和没得到过利益的,谈话也就没必要持续下去了。
叹息一声,众人就散伙了。
六部尚书中,只有长孙无忌并不是真的关心,因为,他马上就要去尚书省,担任仆射了,杨师道准备告老,朝中只有他是挂了仆射的名,轮也轮到他了。更何况,皇后回家省亲的时候,还专门跟他提过一嘴。
不管太子怎么折腾朝堂,他都支持。
接下来,正如李大亮预言的那样,很快,户部、吏部、礼部、刑部、工部,也进行了兵部一样的变动。伴随着变动,原本好多属于皇帝的权力,确实下发了,但是,却被一分为三,基本上就属于没什么变化了。
最令他们无奈的是,侍郎也开始了变动。之前的朝堂是流水的尚书、铁打的侍郎,但是现在变成了铁打的尚书、流水的侍郎。一部尚书,越来越像一个名誉职位了。
六部完成了改变,接下来就是九寺。九寺遇到的变动更狠,卫尉寺先前跟兵部合了,所有人都认为是应该的。但是谁知道这竟然是伏笔,光禄寺、太常寺、鸿胪寺跟礼部合了,大理寺跟刑部合了,太府寺跟户部合了。就剩下司农寺、宗正寺、太仆寺。九卿,直接变成了三卿。
而司农寺本就不怎么重要,伴随着农学院喜讯频出,司农寺越来越像是摆设了,某一天,它没有合,而是直接废除都不会让人疑惑。宗正寺,就是宗正府,本就是皇族的地方,而太仆寺,早在马政更改的时候,就已经被削弱了。
太子固然下放了权力,因此原本的尚书阶层,增加了人数。但是伴随着鸿胪寺等跟六部的融合,却也失去了大量的低级官位。一时间,朝中官员的品级,几乎都要整体上涨半级了。
尽管李承乾如此的改动,依然没人敢提出异议,只能老实接受。
因为,就在光禄寺跟礼部合体的时候,光禄寺卿王阔上书反对了一下,结果直接被贬官流放了。
这不是最大的问题,问题是,下达贬官流放命令的,是皇帝....
这说明,太子对朝堂的变动,是有皇帝为之站台的。
拍拍李泰,李承乾道:“待会儿吃饭的时候,记得给舅舅赔罪一下,不管怎么说,他也是咱们舅舅,闹得太僵不好。”
李泰鄙夷道:“在科研院的经费上,一直卡我的就是这家伙。每次我往上递奏折,都被他直接扣下来了,连房相面前都到不了,更别说到您面前了。如果换个人,您觉得他敢卡着我的奏折?还舅舅呢,谁愿意认这样的舅舅。”
李承乾苦笑道:“走个过场而已,你以为我不烦他?当初如果不是父皇重新委任给他兵权,接管云州边防,哥哥想大手大脚的给边军持续供应都做不到。再忍忍,再忍忍,过段时间,哥就把他弄到尚书省去当仆射。
独孤博接管户部这段时间,从没出现过大错,再不升官,恐怕他没几年就要致仕了。辛苦一辈子,连个尚书都混不到,也太惨了。”
李泰惊讶道:“皇兄啊,父皇不在,您主持朝政的时候,怎么任命都没关系,如今父皇已经回来了,虽然还是您主持朝政,但是官员调配这种事情,您还是别跟父皇抢了吧。”
李承乾无奈道:“操心还轮不到你操心,放心吧,这段时间,我对朝局的变动,父皇都会同意的。”
说完,看向李治,李承乾道:“雉奴,听父皇说,你想要到学院当一个先生?”
李治没想到自己的梦想就这么被透露出去了,红着脸点点头说:“是啊皇兄,教书育人,本来也是好事儿。文院毕业以后,我实在是找不到有什么事儿可以做的。以前还想着帮青雀皇兄,但是他那些东西我根本不明白。思前想后,或许只有当学院的先生,既能排忧解闷,又能获得朝野的赞颂,好事儿啊。”
虽然李治这么说,但李承乾还是更愿意相信他这是兴趣使然。
“当先生没什么不好的,既然你这么想,那副院长的位置,就给你来做吧。实话说,哥哥这个副院长,挂名的时候更多。”
李治惊讶道:“这怎么行?皇兄,我只当一个普通的先生就行啊,怎么能跟您抢位置?”
李泰一个脑瓜崩弹在李治的脑门上:“笨啊,你成了副院长,皇兄不久成了正院长了?”
听到这个,李治才觉得释然,拱手道:“谢谢皇兄。”
李承乾笑着点头说:“那就这么定了,走,咱们回两仪殿吧。”
兄弟三个结伴而行,离开了太极殿。
接任文院正院长的事情,是皇帝特意叮嘱的。这是通过接任正院长,给外界一个模糊的信号,那就是太子离正式即位,已经不远了。如此一来,李承乾对朝中的一些变动,也不被反抗的太剧烈。
正月十四的这一天,阿史那雪给李承乾又添了一个儿子,因为临近上元节,所以李承乾毫不犹豫的给孩子取了“李梦霄”的名字。给孩子取名字,确实是个力气活儿,尤其是孩子多了更是如此。既要好听,又要有寓意。所以当武媚也怀上孩子后,李承乾只觉得头都要秃了。
上元节以后,朝廷恢复正常的秩序。同时,太仆寺的变动,最先确定。
废除内地牧监,仅在草原设立一处,不再养马,只负责在草原甄选合适的马种,委任牧民放养,成战马后,再次挑选,送由兵部分配。驾部职权作废,不再登记天下马匹,仅监督是否有人大量豢养战马,有谋反的嫌疑。
如此安排,太仆寺立刻裁了大量的官员,地位大降。
同时,府兵制度的变革,也有了结果。
废除卫尉寺,卫尉寺相关职权,归拢到兵部。天下军州,定为:江南越州、岭南高州、剑南嵩州和益州、陇右松州廓州和沙洲、关内丰州、河东代州、河北幽州一共十个。解除各州都督的职权,仅赋予募兵权。
十个军州,招收常备兵力,一切训练日常所耗,皆由兵部供应,为天下将士发放俸禄。常备部队除了日常训练以外,还有抢险救灾、帮助修建道路的责任。
同时,为了避免新制度出现问题,暂时不彻底废除府兵制,边境开战,依然征兵。而民间府兵的装备,待到新的兵制万无一失的时候,再行征缴。
....
朝堂之上,房玄龄将最终整理出来的新兵制念了出来。
待到房玄龄念完,李承乾询问道:“还有哪位卿家有补充的吗?”
良久,兵部尚书赵子安站了出来:“启奏殿下,微臣以为,兵制变革,兵部的权力一下子多了许多,如此不妥。”
李承乾笑道:“怎么不妥了?莫非你觉得自己贫寒出身,跟兵部尚书的职位,不匹配了?得了吧,收起你这个想法,朝堂中要不得那些嫉贤妒能的人,你有能力,那就可以升官,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兵部的权力,确实变多了很多,所以孤想了一下,兵部只有一个兵部尚书,已经不妥了。所以,兵部左侍郎、右侍郎,跟兵部尚书之间,再无统辖关系。兵部尚书仅留参与朝政之权,具体职务,由左侍郎右侍郎分担。
同时,左右侍郎增加对政令的封驳之权,如此一来,任何政令的出台,也能稳妥许多。赵卿,你觉得如何?”
仅剩下参与朝政的权力?这不是完全架空了吗?
虽然惊讶,但赵子安还是立刻答应下来,他一介寒门出身,并不在乎权力被剥夺。答应的时候,他全然没有看到周围各部尚书对自己使的眼色。
见赵子安答应,李承乾立刻敲定道:“那就这么定了,退朝!”
说完,李承乾毫不犹豫的就离开了朝堂。
朝会结束,赵子安立刻就被李大亮等人围住了。
长孙无忌皱眉道:“你怎么就答应了?你难道看不出,这是太子的一个试探?今天是你被架空,明天就是老夫。参与朝政之权,虽然重要,但是具体的职权没有了,尚书之职还有什么用处?”
李大亮也说:“这就是提高了左右侍郎的地位,贬低了尚书的地位,权力分散,变成了三个人的,看样子太子有意在三省六部都推广这种做法啊,之前我还疑惑为什么太子敢把权力下放,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呢。”
赵子安惊讶道:“太子竟然是这样的想法?可是,这又跟咱们有什么关系呢?”
豆卢宽皱眉道:“我们做官做到这等程度,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能增加家族的影响力?如今尚书的职权要是削弱了,那咱们的尚书职位,岂不是跟侍郎一般无二了?两者之间的差别,一在青天一在地啊!”
豆卢宽话音才落,戴胄的声音就响了起来:“为官者,当大公无私,你们如此说法,还当个什么官?要老夫看,诸位现在所言,可有点德不配位了。”
见戴胄都这么说了,张亮连忙说:“我们也就发发牢骚,你当什么真啊!”
一群既得利益者中进入了一个另类和没得到过利益的,谈话也就没必要持续下去了。
叹息一声,众人就散伙了。
六部尚书中,只有长孙无忌并不是真的关心,因为,他马上就要去尚书省,担任仆射了,杨师道准备告老,朝中只有他是挂了仆射的名,轮也轮到他了。更何况,皇后回家省亲的时候,还专门跟他提过一嘴。
不管太子怎么折腾朝堂,他都支持。
接下来,正如李大亮预言的那样,很快,户部、吏部、礼部、刑部、工部,也进行了兵部一样的变动。伴随着变动,原本好多属于皇帝的权力,确实下发了,但是,却被一分为三,基本上就属于没什么变化了。
最令他们无奈的是,侍郎也开始了变动。之前的朝堂是流水的尚书、铁打的侍郎,但是现在变成了铁打的尚书、流水的侍郎。一部尚书,越来越像一个名誉职位了。
六部完成了改变,接下来就是九寺。九寺遇到的变动更狠,卫尉寺先前跟兵部合了,所有人都认为是应该的。但是谁知道这竟然是伏笔,光禄寺、太常寺、鸿胪寺跟礼部合了,大理寺跟刑部合了,太府寺跟户部合了。就剩下司农寺、宗正寺、太仆寺。九卿,直接变成了三卿。
而司农寺本就不怎么重要,伴随着农学院喜讯频出,司农寺越来越像是摆设了,某一天,它没有合,而是直接废除都不会让人疑惑。宗正寺,就是宗正府,本就是皇族的地方,而太仆寺,早在马政更改的时候,就已经被削弱了。
太子固然下放了权力,因此原本的尚书阶层,增加了人数。但是伴随着鸿胪寺等跟六部的融合,却也失去了大量的低级官位。一时间,朝中官员的品级,几乎都要整体上涨半级了。
尽管李承乾如此的改动,依然没人敢提出异议,只能老实接受。
因为,就在光禄寺跟礼部合体的时候,光禄寺卿王阔上书反对了一下,结果直接被贬官流放了。
这不是最大的问题,问题是,下达贬官流放命令的,是皇帝....
这说明,太子对朝堂的变动,是有皇帝为之站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