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隋炀帝杨广造成的隋末天下大乱导致全国人口锐减,至唐高祖武德年间仅200余万户,李唐统一全国后户口开始逐步恢复。唐太宗贞观十三年,户数恢复至304万,人口达1235万,又获塞外归附人口120余万。[211213]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全国有户380万。[214]武则天神龙元年(705年)全国有户615万,约3714万人。[215]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户数9619254,口数52880488,为官方户口统计的峰值。[216]安史之乱后,因藩镇割据及户籍统计和管理混乱废弛,户口数不符合实际情况,据学者分析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至少有4600万到4700万左右,晚唐人口峰值达六千万左右。[217][166]
    现代学者们普遍认为唐朝的人口峰值出现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至十四年间(754年755年),因学者考虑到佃农、隐户、奴仆、士兵、僧道、外族等不纳入户口统计的人而对唐朝人口峰值有不同看法。[218219]唐朝史学家杜佑认为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一千三四百万户;现代学者赵文林、谢淑君认为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顶峰6300万;现代学者冻国栋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大约14301540万户约为74758050万人;现代学者王育民认为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8050万;葛剑雄认为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左右的人口峰值在80009000万之间;现代学者陈旭麓提出唐朝人口峰值是9254万人;日本学者日野开三郎更认为唐朝人口最高峰时2000万户,人口达1.4亿人。[21][23][217][220222]
    唐代户口统计表
    年份
    户数
    口数
    备注
    隋末唐初
    2000000
    出自《册府元龟·卷四百八十六》[223]及《通典·卷第七》[224]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
    3041871
    12351681
    根据《旧唐书·地理志》诸州县户口统计而来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
    3800000
    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214]
    武曌神龙元年(705年)615614137140000出自《旧唐书·卷八十八》[215]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706956541419712出自《旧唐书·本纪第八》[225]及《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三》[226]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
    7861236
    45431265
    出自《旧唐书·本纪第八》[227]及《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三》[228]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841287148143609出自《旧唐书·卷三十八》[229]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
    8525763
    48909800
    出自《旧唐书·本纪第九》[230]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897363459975543根据《新唐书·地理志》诸州县户口数统计而来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
    19619254
    29069154
    39187548
    152880488
    252880488
    352881280
    1号数据出自《旧唐书·本纪第九》[216]
    2号数据出自《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231]
    3号数据根据《旧唐书·玄宗纪》天宝十三载课与不课户口分计数统计而成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
    8914790
    52919390
    出自《通典·食货七》[232]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8018710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233]及《册府元龟·卷四百八十六》[234]
    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
    1933134
    16990386
    出自《通典·食货七》[235]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2933125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236]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3855076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237]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237540015760000出自《旧唐书·本纪第十六》[238]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4996752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239]
    唐武宗会昌五年(844年)4955151出自《新唐书·卷五十二》[240]
    资料来源:《隋书》、《旧唐书》、《新唐书》、《通典》、《唐会要》、《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
    文化编辑
    文学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在唐朝,分别为公元622年的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和781年的三元状元。
    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7张)
    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谓是唐诗,自唐初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位代表诗人。这些诗人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生动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边塞诗,亦有沉郁厚重的“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律诗和古诗的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全唐诗》收录数量最多的大城市为洛阳、长安、金陵。[241242]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几乎全部承袭隋朝,唐朝的李家皇亲和隋朝的杨家皇亲更有亲戚关系,唐朝在一定程度上是隋朝的伸展,故历代史学家常把隋朝和唐朝合并称为“隋唐”。
    (图册来源[243])
    美术
    捣练图
    捣练图[244]
    张萱绘《虢国夫人游春图》由于吸收了西域特征与宗教色彩,唐朝艺术与前后朝代都迥然不同。初唐的阎立本、阎立德兄弟擅画人物。吴道子则有“画圣”之称呼,他兼擅人物、山水,吸收了西域画派的技法,画面富于立体感,时有“吴带当风”之说。[245246]张萱和周昉以画侍女图为主,代表作品有《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和《簪花仕女图》等。诗人王维擅长水墨山水画,苏轼称他“画中有诗”。[247]
    唐朝的壁画事业特别发达。莫高窟与墓室壁画都是传世精品。唐朝的雕刻艺术同样出众。敦煌、龙门、麦积山和炳灵寺石窟都是在唐朝时期步入全盛。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和四川乐山大佛都令人赞叹。昭陵六骏、墓葬三彩陶俑都非常精美。其中雕刻家杨惠之被称为塑圣。[248]
    书法
    唐朝书法
    唐朝书法
    唐朝时期,书法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都是初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笔力严整,其名作有《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楷书字体柔圆。颜真卿和柳公权是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用笔肥厚,内含筋骨,劲健洒脱,其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字体劲健,代表作有《玄秘塔碑》,世人称颜柳二人书法为“颜筋柳骨”。张旭和怀素是唐朝草书大家。[249250]
    科技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医书;868年,《金刚经》的印制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技术。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251]
    宗教
    玄奘
    玄奘[252]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较为开放,中国传统两大宗教——道教和佛教都有较大发展。唐朝以道教为国教,王公贵族皆推崇道士,并以《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道教经典著作开科取士。唐初高僧玄奘在翻译佛教经典时期为了符合当时唐朝国情,大量吸收道教术语,佛教经典巨著的大量翻译以及中国僧人自身思想体系的逐渐成熟使得中国佛教在此时期得到了稳固的发展,中国佛教的各大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时期得以形成并发展成熟。其他宗教如***教、景教和祆教随着国际交往传入中国。唐武宗时对佛教采取高压政策,史称会昌灭佛,使得除禅宗等少数佛教宗派外,其他宗派从此一蹶不振。[242]
    外交编辑
    唐朝经济发达,社会、科技、文化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253]朝鲜、日本等附属国派来许多留学生到长安、洛阳学习。唐朝同阿拉伯地区的友好往来,绿宝石、胡椒、***教等传入中国。[242][254]
    唐朝对外交往主要路线图
    唐朝对外交往主要路线图
    突厥和吐谷浑
    突厥
    突厥[255]
    东突厥常年南下袭击汉地,唐初北方割据势力纷纷联笼突厥抗唐,是唐初的一大边害。唐高祖、唐太宗积极抵御,贞观三年(629年)遣李靖、李勣二将分路征讨,次年降服东突厥,小可汗突利可汗投降,大可汗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汗国覆亡。大量突厥人迁入唐朝,唐太宗将降众安置在灵武至幽州一带,设置羁縻府加以管辖。东突厥的灭亡与归顺震动了西突厥与西域各国,一些西域小国纷纷改投唐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西突厥西抵波斯,北并疏勒,控制了丝绸之路。640年,唐朝攻克高昌城(新疆吐鲁番),设安西都护府。647年,平定焉耆。648年,平定龟兹,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统管于阗、高昌、焉耆、龟兹四镇。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苏定方、萧嗣业大败西突厥。西突厥最终在唐军数次打击下覆亡,即唐与突厥的战争。西域至此成为唐朝的势力范围,期间唐军与大食开始交往。不过随着时间转移,天宝十载(751年),唐朝在与大食国阿拔斯王朝的怛罗斯战役中失败,安史之乱后,唐朝势力基本退出了中亚地区。[256]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55]
    东突厥灭亡后,常年臣服突厥的回纥又受到了薛延陀的控制。646年,唐联合回纥击溃薛延陀。唐高宗永淳二年(682年),阿史那骨咄禄在蒙古高原称汗,东突厥复国(史称后突厥),后契丹人也投诚后突厥并与其狼狈为奸,并把牙帐设在阴山一带。后突厥连年入侵北部边疆一直困扰武则天。武则天试图通过册封、和亲的手段试图改善突厥人与契丹人的关系,但是一直未能成功。[257]直到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唐与回纥联军灭亡后突厥,回纥建国。贞元五年(790年)唐朝将其更名为回鹘。回鹘与唐朝关系一直比较良好,但在安史之乱期间曾趁机敲诈唐朝,联合唐军攻入洛阳城之后,劫掠洛阳。九世纪中期,黠戛斯击破回鹘,黠戛斯入贡于唐朝。部分回鹘西迁,大批回鹘南迁。南迁的回鹘与唐朝发生冲突,唐朝张仲武、刘沔、石雄等数次大破回鹘,杀获十几万回鹘人,还俘获大批回鹘侯王贵族。[258262]西迁的回鹘到达甘州(甘州回鹘)、西州(高昌回鹘)、龟兹(龟兹回鹘)、葱岭融入葛逻禄(可汗王朝)。[257][263]
    吐谷浑乃慕容鲜卑支系,五胡十六国时期西迁至青藏高原东北端,并在329年立国,使用晋制,且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一直摇摆在与东晋、南朝和十六国时的西北强国之间。曾在隋大业五年(609年)被隋军占领,隋末战争时复国。吐谷浑因夹处于吐蕃和唐两大势力之间,又与吐蕃同处青藏高原这一特殊地缘上,早年慕容伏允采取亲蕃疏唐的外交政策。唐太宗几进召见未能成功,634年,开始派兵西征,次年,大将李靖击败吐谷浑,亲唐的慕容顺继位并对唐称臣。死后,慕容诺曷钵继位,唐遣送弘化公主和亲。663年,吐蕃灭吐谷浑,诺曷钵率众迁至唐安乐州(今宁夏中宁)。[264]
    日本
    倭国在武周时期改称日本,与唐朝往来密切。孝德天皇推行革新,效法唐制,走向中央集权。引入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落实户籍和记账制度,参考《唐令》写成《大宝令》法典,遵照洛阳布局规划平安、平城二京。日本先后派遣了数十次遣唐使,使团规模达数百人,团中除使臣、水手外,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医师、音声生、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等。[265]代表的来唐日本人有留学生吉备真备和阿倍仲麻吕与僧人空海和圆仁。空海著有《文镜秘府论》与日本第一部汉字字典《篆隶万象名义》。圆仁寻觅佛法而走遍唐朝多个道郡,带回日本大量佛学经文器具。百济艺僧味摩之将在唐学到的荆楚傩舞传至日本,时称吴伎乐。日本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也都是分别从中国的草书和楷书部首演变而来。[266]鉴真和尚应日本僧人之邀,曾经六次东渡回日,最后终于成功。

章节目录

我的称号有属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望社只为原作者说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说故并收藏我的称号有属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