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天气晴朗,微风吹拂,开封郊外,踏青的人们,流连于阡陌连天之中。
春天郊游,再正常不过,开封城常住人口越来越多,郊游时的场面自然也是热闹非凡。
人们三五成群,流连于汴水旁,看着眼前田园风光。
遍布青苗的农田,将大地染成绿色,举目望去,如同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
今年,开封一带种植的是春小麦,所以当种子发芽、长成青苗后,大地一片翠绿。
期间,却有一辆辆马车,在长长的轨道上奔驰,驶向开封城,亦或是离开开封。
郊游的人们,看着这一条横贯东西的轨道,及其上那外形颇为特别、车轮明显小了许多的马车车厢,议论纷纷。
两根长长的铁轨,枕在枕木上,就成了一条铁制轨道,又名“铁道”。
但一条铁道如同独木桥,只能走单向,而眼前的铁道,其实是两条,为“复线”,对向前进的四轮马车,不会迎头撞上。
这些四轮马车行驶在铁道上,走得很平稳,不颠簸,而拉车的马,能拉更重的车,所以轨道马车的运载量比同尺寸的一般马车要大。
饶州鄱阳、徐州寒山,之前就已经有“铁道”,所以开封地区新通车的铁道,并不是新奇之物。
所以,刚来开封不久的一群鄱阳人,见当地人围着铁道看热闹看得津津有味,只觉奇怪:
“开封可是行在呀,怎么这么多人没见过世面?”
“还是鄱阳好,早许多年,就什么都有了。”
“开封也没比鄱阳热闹多少嘛,就是没有山,空荡荡的....”
说话的人,都是一些十一、二岁的小娘子,身着统一样式的青衣,梳着总角发髻,说着一口旁人听不懂的鄱阳话,如同一群麻雀般叽叽喳喳叫着。
当众,身着蓝色衣服的年长女子,看着这些半大不大的孩子,见对方各种看不起开封、说鄱阳好,只觉得无奈:
夏虫不可语冰。
不过,来自帝乡的人,自傲一些,也属正常,毕竟鄱阳确实繁华。
作为宫中的管教女使,在这群麻雀...新任宫女面前,有着如同鹰隼般的威严,不过今日出来郊游,她们不想管得太多,否则这帮小丫头又会想家了。
鄱阳好,我才不稀罕来开封呢!
这就是小丫头们想家想到哭起来时,常说的一句话。
然而契约一签,想随便就走那是不行的,按规矩,“签约”宫女们要在宫里工作满四年,才能回去。
十一、二岁入宫,四年后回家,也赶得及嫁人。
而且,入过宫的宫女,因为在宫里学了规矩,长了见识,又学读书写字算数,具备了一个内当家的技能,回到家乡嫁人,可不愁嫁。
皇帝是鄱阳人,念着家乡的好,加上有提携乡亲的意思,开封行在的宫女,过半都是从鄱阳招募。
大部分女子在宫里就待四年,回去后“身价倍增”。
所以,每年年底时,有司在鄱阳招募宫女,报名的人总是络绎不绝。
而“离任”回家乡的宫女们,成了媒人哄抢的“抢手货”。
次年元宵节后,入选的预备宫女们,先在鄱阳进行“培训”,学会基本的规矩后,便抵达开封行在,开始“实习”。
实习期半年,根据表现,再分派到各个岗位上。
而这半年实习期,是最难熬的,许多小丫头想家,晚上总是蜷缩在被窝里偷偷哭,连带着同宿舍的舍友也哭,搞得管教们十分郁闷。
所以今日郊游,只要没有严重违纪,管教们懒得管那么多。
任由这群“麻雀”叽叽喳喳,议论着“开封也没比鄱阳热闹多少”。
旁边,微服出巡的李笠,听着家乡的孩子们叽叽喳喳,看着眼前繁忙的铁道,颇为高兴。
这条铁道,前不久正式“全线通车”,连接着开封和洛阳,如此一来,东南(包括江南)地区的物资,经由运渎运抵开封后,可以走铁道前往洛阳。
将来,洛阳就有了低运输成本(相对而言)的物资保障。
当然,那时的国都洛阳,是新洛阳,位于汉魏洛阳城以西,同样是在洛水畔,南面正对伊阙。
现在,因为天下还未统一,新洛阳虽然完成了选址和“建筑设计”,却依旧只存在于图纸之上。
所以,这条连接洛阳(现在的洛阳)和开封的铁道,更直接的作用,是承担起接下来灭周之战的军需物资输送工作。
旁边,冯小怜左右手各自拿着个如同怀表大小的机械计数器,对铁道上来往的马车进行计数。
脖子上又挂着一个怀表,作为计时。
一个小时时间到,冯小怜将手中计数器上的数字记下来,惊叹:“这么多车呀!”
李笠点点头:“当然多,因为物流需求大,不然为何特意修铁道?”
“若无铁道,来来往往的马车、牛车,反复走在相同的道路上,会把地面压出一道深深的车辙,也就是轨道。”
“只不过,这条轨道是内凹,而不是铁道这种外凸轨道。”
冯小怜得了机会陪皇帝出游,哪里会轻易放过,赶紧没话找话:
“三郎,始皇帝统一天下后的‘车同轨’,那个‘轨’,是不是指车辙?”
李笠回答:“对,不同宽度的一对车轮,在地上留下的车辙不一样,而实际上许多主要官道都会有明显的车辙,同样轮距的车子,可以轻松走在车辙里。”
“但轮距不同的车,走这种官道就会很麻烦,因为时不时会有一边车轮陷入车辙中,所以‘车同轨’的意义十分重大。”
他一边说,一边接过冯小怜交来的纸条,上面写着方才一小时内,往返这段铁道的车辆数。
“修铁道,耗铁很多,成本高昂,所以没法大规模修,只能用在刀刃上。”
“连接开封和洛阳的这条铁道,就很重要,即便是将来天下统一后,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冯小怜极力在寻找话题,她发现皇帝对风花雪月不是很关注,所以只能用自己根本就不擅长的“国计民生”找话说:
“三郎,将来,是不是开封也要与众不同呢?”
“什么是与众不同?”李笠的注意力果然被拉过来,冯小怜赶紧说:“譬如,三郎可以经常到开封暂住,不一定成日里待在洛阳。”
“你是说,把开封行在保留?”
“对呀,三郎不是总说,物资从开封送往洛阳,会额外增加不少消耗,那还不如定期在开封暂住,如此,想来能省很多成本。”
李笠下意识回答:“这么一来,开封就会成为实际的国都,长期存在的行在,时间一久,和国都没区别,但开封位于平原,四周无险可守,可不好。”
“北方,幽燕一旦出事,骑兵大规模南下,黄河未必挡得住,他们数日便可突进到开封附近。”
冯小怜绞尽脑汁讨好皇帝,想起自己看过的历史故事,又说:“可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
这下,李笠有些诧异的看着对方。
开封好?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
你北宋来的?
这不可能,李笠很快想到了这句话的出处:魏武侯与吴起论江山之固。
而不是北宋初年,赵官家兄弟关于是否迁都洛阳的议论。
“说说看,你的看法。”李笠来了兴致,冯小怜见状心中欣喜:果然和陛下说国计民生更能引起关注啊!
她其实说不了太多大道理,不过认为只须抓要点来说,就不会有错:
“三郎统一天下,以四方山川江海为屏障,中原定然太平,国都选在开封,有何不可?”
反正就是夸对方厉害,这准没错。
李笠笑起来:“你真会说话....”
“三郎就是厉害嘛...”冯小怜不失时机抓着李笠的手臂,摇起来:“三郎统一天下,必然名垂青史,又得名臣良将辅佐,江山永固....”
这一套连环拳打下来,确实让人心里舒坦。
奈何,在李笠这“千年老妖”面前,小狐狸的伎俩,起不了多少效果。
但看在小狐狸这么卖力的讨好份上,李笠还是很开心的笑着。
冯小怜一直能努力,和张丽华一样,两位小美人确实是尤物,让他的夜生活,美妙许多。
他看了看远处,那里聚集着一群人,却是皇太子召集行军参谋部的参谋,现场考察洛(阳)开(封)铁道的运输情况。
今年,必然要打仗,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战略进攻之前的物资集结,就要通过这条铁道实现。
至于将来...
李笠看着四周一片辽阔,再看看远处那为炮垒群拱卫的开封城,觉得有些唏嘘。
定都开封的那个王朝,留给后人的“记忆”,是屈辱,这样真的好么?
春天郊游,再正常不过,开封城常住人口越来越多,郊游时的场面自然也是热闹非凡。
人们三五成群,流连于汴水旁,看着眼前田园风光。
遍布青苗的农田,将大地染成绿色,举目望去,如同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
今年,开封一带种植的是春小麦,所以当种子发芽、长成青苗后,大地一片翠绿。
期间,却有一辆辆马车,在长长的轨道上奔驰,驶向开封城,亦或是离开开封。
郊游的人们,看着这一条横贯东西的轨道,及其上那外形颇为特别、车轮明显小了许多的马车车厢,议论纷纷。
两根长长的铁轨,枕在枕木上,就成了一条铁制轨道,又名“铁道”。
但一条铁道如同独木桥,只能走单向,而眼前的铁道,其实是两条,为“复线”,对向前进的四轮马车,不会迎头撞上。
这些四轮马车行驶在铁道上,走得很平稳,不颠簸,而拉车的马,能拉更重的车,所以轨道马车的运载量比同尺寸的一般马车要大。
饶州鄱阳、徐州寒山,之前就已经有“铁道”,所以开封地区新通车的铁道,并不是新奇之物。
所以,刚来开封不久的一群鄱阳人,见当地人围着铁道看热闹看得津津有味,只觉奇怪:
“开封可是行在呀,怎么这么多人没见过世面?”
“还是鄱阳好,早许多年,就什么都有了。”
“开封也没比鄱阳热闹多少嘛,就是没有山,空荡荡的....”
说话的人,都是一些十一、二岁的小娘子,身着统一样式的青衣,梳着总角发髻,说着一口旁人听不懂的鄱阳话,如同一群麻雀般叽叽喳喳叫着。
当众,身着蓝色衣服的年长女子,看着这些半大不大的孩子,见对方各种看不起开封、说鄱阳好,只觉得无奈:
夏虫不可语冰。
不过,来自帝乡的人,自傲一些,也属正常,毕竟鄱阳确实繁华。
作为宫中的管教女使,在这群麻雀...新任宫女面前,有着如同鹰隼般的威严,不过今日出来郊游,她们不想管得太多,否则这帮小丫头又会想家了。
鄱阳好,我才不稀罕来开封呢!
这就是小丫头们想家想到哭起来时,常说的一句话。
然而契约一签,想随便就走那是不行的,按规矩,“签约”宫女们要在宫里工作满四年,才能回去。
十一、二岁入宫,四年后回家,也赶得及嫁人。
而且,入过宫的宫女,因为在宫里学了规矩,长了见识,又学读书写字算数,具备了一个内当家的技能,回到家乡嫁人,可不愁嫁。
皇帝是鄱阳人,念着家乡的好,加上有提携乡亲的意思,开封行在的宫女,过半都是从鄱阳招募。
大部分女子在宫里就待四年,回去后“身价倍增”。
所以,每年年底时,有司在鄱阳招募宫女,报名的人总是络绎不绝。
而“离任”回家乡的宫女们,成了媒人哄抢的“抢手货”。
次年元宵节后,入选的预备宫女们,先在鄱阳进行“培训”,学会基本的规矩后,便抵达开封行在,开始“实习”。
实习期半年,根据表现,再分派到各个岗位上。
而这半年实习期,是最难熬的,许多小丫头想家,晚上总是蜷缩在被窝里偷偷哭,连带着同宿舍的舍友也哭,搞得管教们十分郁闷。
所以今日郊游,只要没有严重违纪,管教们懒得管那么多。
任由这群“麻雀”叽叽喳喳,议论着“开封也没比鄱阳热闹多少”。
旁边,微服出巡的李笠,听着家乡的孩子们叽叽喳喳,看着眼前繁忙的铁道,颇为高兴。
这条铁道,前不久正式“全线通车”,连接着开封和洛阳,如此一来,东南(包括江南)地区的物资,经由运渎运抵开封后,可以走铁道前往洛阳。
将来,洛阳就有了低运输成本(相对而言)的物资保障。
当然,那时的国都洛阳,是新洛阳,位于汉魏洛阳城以西,同样是在洛水畔,南面正对伊阙。
现在,因为天下还未统一,新洛阳虽然完成了选址和“建筑设计”,却依旧只存在于图纸之上。
所以,这条连接洛阳(现在的洛阳)和开封的铁道,更直接的作用,是承担起接下来灭周之战的军需物资输送工作。
旁边,冯小怜左右手各自拿着个如同怀表大小的机械计数器,对铁道上来往的马车进行计数。
脖子上又挂着一个怀表,作为计时。
一个小时时间到,冯小怜将手中计数器上的数字记下来,惊叹:“这么多车呀!”
李笠点点头:“当然多,因为物流需求大,不然为何特意修铁道?”
“若无铁道,来来往往的马车、牛车,反复走在相同的道路上,会把地面压出一道深深的车辙,也就是轨道。”
“只不过,这条轨道是内凹,而不是铁道这种外凸轨道。”
冯小怜得了机会陪皇帝出游,哪里会轻易放过,赶紧没话找话:
“三郎,始皇帝统一天下后的‘车同轨’,那个‘轨’,是不是指车辙?”
李笠回答:“对,不同宽度的一对车轮,在地上留下的车辙不一样,而实际上许多主要官道都会有明显的车辙,同样轮距的车子,可以轻松走在车辙里。”
“但轮距不同的车,走这种官道就会很麻烦,因为时不时会有一边车轮陷入车辙中,所以‘车同轨’的意义十分重大。”
他一边说,一边接过冯小怜交来的纸条,上面写着方才一小时内,往返这段铁道的车辆数。
“修铁道,耗铁很多,成本高昂,所以没法大规模修,只能用在刀刃上。”
“连接开封和洛阳的这条铁道,就很重要,即便是将来天下统一后,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冯小怜极力在寻找话题,她发现皇帝对风花雪月不是很关注,所以只能用自己根本就不擅长的“国计民生”找话说:
“三郎,将来,是不是开封也要与众不同呢?”
“什么是与众不同?”李笠的注意力果然被拉过来,冯小怜赶紧说:“譬如,三郎可以经常到开封暂住,不一定成日里待在洛阳。”
“你是说,把开封行在保留?”
“对呀,三郎不是总说,物资从开封送往洛阳,会额外增加不少消耗,那还不如定期在开封暂住,如此,想来能省很多成本。”
李笠下意识回答:“这么一来,开封就会成为实际的国都,长期存在的行在,时间一久,和国都没区别,但开封位于平原,四周无险可守,可不好。”
“北方,幽燕一旦出事,骑兵大规模南下,黄河未必挡得住,他们数日便可突进到开封附近。”
冯小怜绞尽脑汁讨好皇帝,想起自己看过的历史故事,又说:“可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
这下,李笠有些诧异的看着对方。
开封好?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
你北宋来的?
这不可能,李笠很快想到了这句话的出处:魏武侯与吴起论江山之固。
而不是北宋初年,赵官家兄弟关于是否迁都洛阳的议论。
“说说看,你的看法。”李笠来了兴致,冯小怜见状心中欣喜:果然和陛下说国计民生更能引起关注啊!
她其实说不了太多大道理,不过认为只须抓要点来说,就不会有错:
“三郎统一天下,以四方山川江海为屏障,中原定然太平,国都选在开封,有何不可?”
反正就是夸对方厉害,这准没错。
李笠笑起来:“你真会说话....”
“三郎就是厉害嘛...”冯小怜不失时机抓着李笠的手臂,摇起来:“三郎统一天下,必然名垂青史,又得名臣良将辅佐,江山永固....”
这一套连环拳打下来,确实让人心里舒坦。
奈何,在李笠这“千年老妖”面前,小狐狸的伎俩,起不了多少效果。
但看在小狐狸这么卖力的讨好份上,李笠还是很开心的笑着。
冯小怜一直能努力,和张丽华一样,两位小美人确实是尤物,让他的夜生活,美妙许多。
他看了看远处,那里聚集着一群人,却是皇太子召集行军参谋部的参谋,现场考察洛(阳)开(封)铁道的运输情况。
今年,必然要打仗,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战略进攻之前的物资集结,就要通过这条铁道实现。
至于将来...
李笠看着四周一片辽阔,再看看远处那为炮垒群拱卫的开封城,觉得有些唏嘘。
定都开封的那个王朝,留给后人的“记忆”,是屈辱,这样真的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