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本来嘛g。”对方虽然大咧咧地承认知音这个词,但又仿佛轻描淡写。女人的心不可捉摸,女汉子的心,更不好理解。对于小石来说,大方地像男人一样地承认,更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办法。
进则可接近两人亲近感。退则只承认,是兄弟同学般纯洁的友谊。
要问男女之间是否有纯友谊,这一点,小熊没有考虑过。凭自己的经验及体会,他不承认男女之间有这种超越性别的关系。但是,对于石小珊来说,她认为,有可能是有的。毕竟自己读大学期间,就有一些哥们,对自己不错,但确实没有发生过爱情,连偶尔的单相思,偶尔的小心思,都没有产生过。
其实,内里有一种深刻的自卑:小石长得一般。自己喜欢的男生,当然入不了他们的法眼。而一大堆冒充哥们的所谓示好者,大都是捡漏充饥的货色。小石知道,那不是爱情。
身边的男生,自己没动过心,但别人是否真的动过心,她就不知道了。
在理工类学校,男女比例出奇地不协调。在小石就读的大学里,总体比例大约是三比一,但是,这是加上什么经管学院、会计学院之类过后的综合比例。在她们机电学院,这个比例可以达到五比一。
以至于,在大学刚开学时,机电学院院长,在给新生作开学动员时,安慰以男生为主的新生时,说出了这样的话。
“你们知不知道?你们考入咱们学院,有一个不幸,有一个幸运。不幸的是,咱们男生太多,女生太少,有人立志上大学要完成的三个任务,恐怕有一个很困难。”
下面有学生居然还不知道三大任务是什么,但大学生也有社会人,悄悄在底下传开了。所谓大学三大任务是:谈一个恋爱,交一群朋友,学一个专业。而对于血气方刚的青年男女来说,第一个任务,吸引力最为强大。
一般来说,青春期从初中开始,到高中进入荷尔蒙的成熟期。为了高考,为了所谓的前途与命运,在老师的监管下、家长的压迫下,他们不敢乱来。像小熊那种,敢于渺视这些压力的人,要么是疯了,要么是狂了。更多的有一种可能,是傻了。毕竟,如果你高考失败,你所追求的,基本都要失败。
早就有中学老师,以为科学与理性可以战胜头脑发昏的青年。摆出的统计数字是:中学时期的爱情,能够成功的,没有百分之一,为了千分之几的概率,而放弃对于你们命运来说是百分之百的高考,那是真正的傻瓜。
老师们总喜欢假定理性科学是有效的,但是,同学们中,却并不认同。因为,爱情,要的不是结果,要的是尝试。那异性身上发出的味道,如同大自然中春天的召唤,你冬眠再长,也会醒来。
世界进化出哺乳动物以来,异性的吸引力,是物种繁衍的基本动力。如果没有这种强大的引力,物种就该灭绝了。所以,身体自然的需要,如此强大,可以定义为生命的基本牲。所有与其对抗的力量,除了大自然,其余的,都是不行的。
这就像,一个人,企图用自己的理性与感情,来压抑自己生命的本能,就像想拉起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扯离地面,是根本做不到的。违反底层逻辑的事,就是个笑话。
如果有这种人,那他就不是人。比如,柳下惠,他是追求当圣人的,所谓圣人,神人,跟超人一样,就不是人。还有许多追求出世哲学的圣者们,他们也用理性与情感,屏蔽了异性的需求,但是,他们追求的不仅不是人的境界。他们甚至不追求生命,他们想要不死,所以追求不生。哲学上是讲得通的,但是,在实践上,他们已经超越人的范畴。当你的学生,你的孩子,从根本上厌恶或者远离异性,他是想成为圣人,还是追求不死不生?还是他另有追求?同性?恐怕,这是老师与家长,更不敢面对的情况吧。
让大家努力压抑这种本能的冲动,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没有这种压抑,很可能会影响学习与理性的成长。
原始动能,只是基础,但它长期处于道德压抑的鄙视链之上,所以,人们不敢公开谈论。哪怕偷偷看一眼苍老师的动作片,虽然看时很爽,但是,却会产生严重的负罪感。人性被扭曲成这个样子,可能是社会发展的过程或者阶段吧。当然,如果人类在某天,可以公开谈论,可以公开进行这类活动,并不感到羞耻时,恐怕,那时候,这种吸引力,也就变得很低了。
处处是黄金,黄金便不再宝贵。
人们要追求某种事情,喜欢给它某种伪装。身体冲动,在情感伪装的保护下,就登台了。我们是因为爱情,这是多么大的理由啊。
其实,所谓情感,大致上,是生理需求与自然,与社会,共同协调,长期形成的心理反映。比如有人一看见白脸的人物出现在戏剧舞台上,就觉得讨厌,因为,它表示奸诈,比如曹操就是白脸。但是,这种设定是人为的,制造者,是整个社会参与的机制。
再比如,《红楼梦》里所描写的,富家小姐最害怕的丈夫:麻面多须郎。其实这种相貌本身并不天然恐怖,也许对方还是一个好人。但是,麻面让人联想到不干净,不干净让人联想到疾病与死亡,暴力与阴谋,一切与死亡有关的联想,让你感到厌恶。而多须,联想到扎人,联想到不修边幅的粗野,你就害怕了。
但是,这些联想,是完全没道理的吗?
怎么敢这么轻视情感?情感自从产生以来,是人类记忆力与智力的积累体现,它保护着人类种族的发展壮大,它在相当程度上,成了人类智慧的体现。
首先,情感是人类生存经验的积累。如果人类没有记忆力,没有这种将记忆转化为本能情感反应的能力,人类与一条鱼的智力水平,恐怕差不太多。人类正是因为把生存经验转化为情感,造成人的本能直觉的判断,才使人类拥有了最原始的智力。可以这样说,最早产生的智力形式,一定是表达在情感上的,而不是后来更为复杂的语言知识与形而上的理性。
所有的理性,都是以语言概念及比较而产生的抽象概念。但是,人类文明在漫长的几十万年时间里,最多表达的,却是情感,具象而生动,直接影响你的判断。
我们在远古人类的壁画中,就可以知道情感的重要性。人类自从拿起笔有意识地作画开始,就意味着智力已经发达了,已经不是简单的动物,而形成了完整的人。所以,人类最早的智力表达,体现在绘画上。艺术,是直接诉诸情感的智慧。在那个时代,智慧与情感,是相通的。
远古人类的壁画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写实,作者总是想尽量真实地画出他们所看到的具体事物,具象,是艺术的最基本特征。当然,今天所流行的抽象的、变形的所谓艺术门类,只不过是情感的反向表达,其实也是情感的一类。
第二是直接表达情感。比如狩猎场面的恐惧感,收获食物的快乐感,面对火堆的沸腾感。所有原始部落所展现出的绘画情感,基本保持了一致的情感表达方式,这说明,它是普遍的,是有规律的,是正确的。
比如与生存有关的,也就是生命的危险与安全,直接表达出的情感是恐惧与希望。黑暗表达恐惧,只是因为在夜晚,人类所面临的危险程度非常高,死亡率太高,所以恐惧。当白天来临,阳光普照,人类的视野及自我防备的能力提高,危险程度下降,所以感受到的是希望。并且,在人类学会使用与控制火以后,人类拥有了战胜猛兽的武器,所以,火所带来的光明与热量,也在情感上,表达出希望与激情的意思。
比如与体验有关的,也就是身体的舒适与痛苦,直接表达快乐与悲伤。有关男女之事,因为人体本能召唤,所表达的,就是快乐,甚至,因为繁衍的伟大,所以,也表达出崇高的情感。所以,至今,有人在歌颂爱情。
当然,肮脏的,饥饿的,疾病的,都表达出痛苦或者厌恶的情感来,甚至悲伤,那也是这类情感的延续表达。
你不能看不起情感,情感在塑造我们的本能,让我们逃避一切不利于生存,不利于幸福的因素。
比如有人把畏高,看成了恐高症。那得看程度。一般人畏高,这种情感反应,潜藏于每个人心中,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生存礼物,不要轻视它,更没资格嘲笑它。
毕竟,在那个危险的悬崖上,你如果不恐高,还要继续尝试那些在平地上的动作,你摔死的机率会大增,结果,就是灭亡。
有些文化人,喜欢乱用之乎者也吓唬老百姓,说什么“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其实跟提醒要恐高差不多,只是生存的需要。这貌似高大上的理性,只不过是对长期积累的生存记忆,蹩脚的抄袭,根本抵不上感情,因为感情,起码还有点真诚。
再次回到石小珊的回忆,当年她的院长提出了本院女生少的困难后,为拯救男生的希望,又说出了好的一面。
“但是,我们学院的男生们,又是幸运的。比他们材料学院、汽车学院的男生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我们隔壁,就是师大啊。意味着什么?师大女生多得不得了,我不鼓励大家翻墙,但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什么意思?你懂得?”
说得男生们群情激昂,仿佛已经将恋爱拿捏得死死的一般。其实,结局当然也是不乐观的。区区几公里的距离,哪里能够挡得住荷尔蒙发达的其它学院的男生们,大量理工男涌入师大流窜,让自以为地利的机电学院男生们,往往坠落入看客的境地,甚至不如离得远些,眼不见心不烦。
难过的周六,让男生们只好沉溺于打游戏打篮球,基本断了念想的人,做事就比较偏激。他们有一套理论,说是清心寡欲有利于身心健康。其实,就是给无可奈何找安慰的借口。
一般而言,如同小石这种女生,有可能会受到大熊猫般的宠爱。其实不是。由于自认为奇货可居,所以,在大一时,就有些骄傲。结果,就无形中坠入了大学恋爱中,女生最常见的怪圈。
“大一傲大二俏,大三没时间,大四没人要。”大一的骄傲,是因为没经历过,无法正确判断形势。总是想找个自己特别喜欢的。长期在中学时代压抑的情感,在大学后,机会释放出来,就有了过高的期望值。比如,要有运动员的身材,要有演员的面孔,要有温柔礼貌的作派,要有宠我如公证的态度,要有请我吃饭喝咖啡的能力,要有只看我一个不看其他人的决心。
当然是不现实。大一,在这种猜测与比较中,迷糊地过了。到了大二,有些沉不住气的家伙,蠢蠢欲动,双方意愿都比较强烈,所以成功的机率看似很高。有需求,就有市场。因为供需不平衡,对于女生来说,用一个俏字来形容,不为过。但是,对于小石来说,还残存着伟大的希望,阻碍了她对身边男生的判断。
为什么说是残存的伟大希望呢?一般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女生,进入优秀大学,已经是她们多年努力,多年压抑自己的情感及身体所带来的最好结果。她们依靠惯性就想着,努力可以得到回报。她们喜欢把学习上的成功模式移置到感情世界里来,总觉得守身如玉等待那个驾着祥云而来的大圣,可以拯救自己。谁没有一个公主梦呢?
这就像当年小袁,不理解,以他优秀的条件,不追求灵魂的契合,退而求其次,追求厂妹,都那么难。因为长期受苦的厂妹,内心中追求幸福的希望,只有求助于爱情了。她们对爱情想象得极为美好,所以哪怕是有人虚幻地向她们展示假的美好,她们都是喜欢的。而像小袁这种有一定硬实力的人,反正没有浪漫与奇迹的特点,被无视。那些人知道,要拯救自己,只能靠爱情的奇迹。但小袁这种人,不像是有奇迹发生。
对于小石来说,她是感情上,从来没有优秀的,或者说她以为优秀的男生来垂青,所以,对自己感情生活,也有一种奇迹般的甚至宿命般的想法。整个大二,她混迹于男生堆里,做他们的朋友,想发现并且期待奇迹的诞生。结果,兄弟交了一大帮,却没有收获一个恋人。
大三,当然是最忙的时候。因为,大学里大部分课程,都要在大三结业,而且都是最难的专业课。英语四级早过了,但为了增加自己毕业后找工作的筹码,就要过六级,还想要一个比较高的分数。英语这东西,是一个思维及语言环境的问题,需要的是时间,是数量,是精力。并且,还要考各种证,以便于在选择职业时,有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大三,是最忙的,根本没时间。即使你有时间,男生们也没有时间了。
大四没人要,当然,付出那么多追求你,时间精力与金钱,结果,两人一起的时间,不足半年,费效比就划不来。都是重点大学的学生了,理工科的人,喜欢把一切事情拿来计量分析。他们有一种奇怪的科学精神副产品,他们误以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可计量的,也就是可数字化的。
因为所有科学的分析基础,就是数学。如果不能数字计量,那就没办法分析了。本来是掌握工具的人,结果成了工具的奴隶。
当然,大四的下半年,除了通过论文外,就是找工作了。找工作,在地域行业上的不可预测性,导致毕业季也成了分手季,所以,按一般概率,大学恋人成功走入婚姻的,也不足一成。
付出过高而成功率过低,也是他们望而却步的原因。
青年男女把爱情神圣化,主要原因并不是高大上的哲学决定的。其实是生理心理与情感的纠葛,加之现实条件的巧合,各种因素促成。因为影响爱情成功的因素太多,变得不容易量化和分析,所以,人们给爱情披上了神秘主义的外衣,认为它是不可预测的,甚至是神圣的,这其实是假象。
这就像解一个多元多次方程组,也许看起来复杂,但经过统计学的计算,也是有规律的。
有人就专门做过此类研究。比如,在相似条件的男女中,平均喜欢上对方的机率是七分之一。从大学同学中,如果家庭出身或者兴趣爱好大致相似的男女中,如果你接触了七个以上的此类异性,大致有可能喜欢上其中一个。反之亦然。
不是说,七个男生七个女生在一起时,这十四个人,要成功一对,只是说有这个可能。从数学表达中,概率统计不是加法计算的,而是乘法计算。
结论:在相似条件的男女中,互相都爱上对方的可能性,是七七四十九分之一。
用这个结论来解释某些现象,就有趣了。比如在高中,一个班大约是四五十个人,分别有二十几个男生和二十几个女生。结果就有这种现象发生:如果你没有喜欢上本班的某们,那隔壁班某位,就是你喜欢的人。两个班的异性,加起来,差不多有四十九个人。这就是中学单相思的数学规律。
但是,这两个互相喜欢的人,总在单相思的层面中,家长学校的压力,让你们羞于表达,或者中学沉重的课程让你们没时间表达,所以,没成。
但这两个相互喜欢的人,哪怕是曾经互相表达过,甚至牵手过,最后为什么总是无果而终呢?因为后来,条件变了。你们后来因为大学的不同,城市的不同,职业的不同,各类不同,造成你们成了条件并不相似的人。你们不是一类人,就超过了数学统计的范围了。
有人总把爱情与婚姻联系到一块,其实是个误解。这里有三个阶梯,总是要攀越的。爱情,性,婚姻。爱情是感情问题,性是身体问题,而婚姻,是法律经济与社会的问题。具备其中一个条件,并不构成一定会达到另外的要求。
就是前两个的关系,也可以分解为四种情况,有爱有性,有爱无性,有性无爱,无性无爱。那解释爱情与婚姻的关系,也有四种情况:有爱的婚姻,无爱的婚姻,无婚姻的爱,无爱无婚姻。
所以,爱情与婚姻同时具备的情况,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况,是大量可能性中的一种,极为珍贵。
感情与身体与人类长期的生存体验积累有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生存痕迹,而婚姻是现代社会的经济与法律制度,这二者产生的时间与机理不同,造成的后果不同。它们的结合,当然是一种偶然。
对于小石来说,有一种天然的悲剧心态。自己如此努力,为了争取更好的生活,努力学习与拼搏,得到了职位与收入,得到了社会的地位。但是,有一种东西,却是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得到的,那就是爱情。
不是说,没有爱她。过去有大学的某些同学,也对自己有过短暂的追求,到了厂里后,也有些同事对自己表达过好感。但这种追求,在冷静的小石分析起来,都不是真诚的,至少不是百分之百的真诚。因为,他们在自己面前,既没表现出傻冒,也没表现出慌张。
好学的小石,已经在理论上,算是爱情科学大师了。她读过大量的心理的爱情的甚至某些不可言说的秘密图考,她明白,如果一个男生,在你面前没有自惭形秽,那种追求,并不纯粹。。。
进则可接近两人亲近感。退则只承认,是兄弟同学般纯洁的友谊。
要问男女之间是否有纯友谊,这一点,小熊没有考虑过。凭自己的经验及体会,他不承认男女之间有这种超越性别的关系。但是,对于石小珊来说,她认为,有可能是有的。毕竟自己读大学期间,就有一些哥们,对自己不错,但确实没有发生过爱情,连偶尔的单相思,偶尔的小心思,都没有产生过。
其实,内里有一种深刻的自卑:小石长得一般。自己喜欢的男生,当然入不了他们的法眼。而一大堆冒充哥们的所谓示好者,大都是捡漏充饥的货色。小石知道,那不是爱情。
身边的男生,自己没动过心,但别人是否真的动过心,她就不知道了。
在理工类学校,男女比例出奇地不协调。在小石就读的大学里,总体比例大约是三比一,但是,这是加上什么经管学院、会计学院之类过后的综合比例。在她们机电学院,这个比例可以达到五比一。
以至于,在大学刚开学时,机电学院院长,在给新生作开学动员时,安慰以男生为主的新生时,说出了这样的话。
“你们知不知道?你们考入咱们学院,有一个不幸,有一个幸运。不幸的是,咱们男生太多,女生太少,有人立志上大学要完成的三个任务,恐怕有一个很困难。”
下面有学生居然还不知道三大任务是什么,但大学生也有社会人,悄悄在底下传开了。所谓大学三大任务是:谈一个恋爱,交一群朋友,学一个专业。而对于血气方刚的青年男女来说,第一个任务,吸引力最为强大。
一般来说,青春期从初中开始,到高中进入荷尔蒙的成熟期。为了高考,为了所谓的前途与命运,在老师的监管下、家长的压迫下,他们不敢乱来。像小熊那种,敢于渺视这些压力的人,要么是疯了,要么是狂了。更多的有一种可能,是傻了。毕竟,如果你高考失败,你所追求的,基本都要失败。
早就有中学老师,以为科学与理性可以战胜头脑发昏的青年。摆出的统计数字是:中学时期的爱情,能够成功的,没有百分之一,为了千分之几的概率,而放弃对于你们命运来说是百分之百的高考,那是真正的傻瓜。
老师们总喜欢假定理性科学是有效的,但是,同学们中,却并不认同。因为,爱情,要的不是结果,要的是尝试。那异性身上发出的味道,如同大自然中春天的召唤,你冬眠再长,也会醒来。
世界进化出哺乳动物以来,异性的吸引力,是物种繁衍的基本动力。如果没有这种强大的引力,物种就该灭绝了。所以,身体自然的需要,如此强大,可以定义为生命的基本牲。所有与其对抗的力量,除了大自然,其余的,都是不行的。
这就像,一个人,企图用自己的理性与感情,来压抑自己生命的本能,就像想拉起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扯离地面,是根本做不到的。违反底层逻辑的事,就是个笑话。
如果有这种人,那他就不是人。比如,柳下惠,他是追求当圣人的,所谓圣人,神人,跟超人一样,就不是人。还有许多追求出世哲学的圣者们,他们也用理性与情感,屏蔽了异性的需求,但是,他们追求的不仅不是人的境界。他们甚至不追求生命,他们想要不死,所以追求不生。哲学上是讲得通的,但是,在实践上,他们已经超越人的范畴。当你的学生,你的孩子,从根本上厌恶或者远离异性,他是想成为圣人,还是追求不死不生?还是他另有追求?同性?恐怕,这是老师与家长,更不敢面对的情况吧。
让大家努力压抑这种本能的冲动,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没有这种压抑,很可能会影响学习与理性的成长。
原始动能,只是基础,但它长期处于道德压抑的鄙视链之上,所以,人们不敢公开谈论。哪怕偷偷看一眼苍老师的动作片,虽然看时很爽,但是,却会产生严重的负罪感。人性被扭曲成这个样子,可能是社会发展的过程或者阶段吧。当然,如果人类在某天,可以公开谈论,可以公开进行这类活动,并不感到羞耻时,恐怕,那时候,这种吸引力,也就变得很低了。
处处是黄金,黄金便不再宝贵。
人们要追求某种事情,喜欢给它某种伪装。身体冲动,在情感伪装的保护下,就登台了。我们是因为爱情,这是多么大的理由啊。
其实,所谓情感,大致上,是生理需求与自然,与社会,共同协调,长期形成的心理反映。比如有人一看见白脸的人物出现在戏剧舞台上,就觉得讨厌,因为,它表示奸诈,比如曹操就是白脸。但是,这种设定是人为的,制造者,是整个社会参与的机制。
再比如,《红楼梦》里所描写的,富家小姐最害怕的丈夫:麻面多须郎。其实这种相貌本身并不天然恐怖,也许对方还是一个好人。但是,麻面让人联想到不干净,不干净让人联想到疾病与死亡,暴力与阴谋,一切与死亡有关的联想,让你感到厌恶。而多须,联想到扎人,联想到不修边幅的粗野,你就害怕了。
但是,这些联想,是完全没道理的吗?
怎么敢这么轻视情感?情感自从产生以来,是人类记忆力与智力的积累体现,它保护着人类种族的发展壮大,它在相当程度上,成了人类智慧的体现。
首先,情感是人类生存经验的积累。如果人类没有记忆力,没有这种将记忆转化为本能情感反应的能力,人类与一条鱼的智力水平,恐怕差不太多。人类正是因为把生存经验转化为情感,造成人的本能直觉的判断,才使人类拥有了最原始的智力。可以这样说,最早产生的智力形式,一定是表达在情感上的,而不是后来更为复杂的语言知识与形而上的理性。
所有的理性,都是以语言概念及比较而产生的抽象概念。但是,人类文明在漫长的几十万年时间里,最多表达的,却是情感,具象而生动,直接影响你的判断。
我们在远古人类的壁画中,就可以知道情感的重要性。人类自从拿起笔有意识地作画开始,就意味着智力已经发达了,已经不是简单的动物,而形成了完整的人。所以,人类最早的智力表达,体现在绘画上。艺术,是直接诉诸情感的智慧。在那个时代,智慧与情感,是相通的。
远古人类的壁画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写实,作者总是想尽量真实地画出他们所看到的具体事物,具象,是艺术的最基本特征。当然,今天所流行的抽象的、变形的所谓艺术门类,只不过是情感的反向表达,其实也是情感的一类。
第二是直接表达情感。比如狩猎场面的恐惧感,收获食物的快乐感,面对火堆的沸腾感。所有原始部落所展现出的绘画情感,基本保持了一致的情感表达方式,这说明,它是普遍的,是有规律的,是正确的。
比如与生存有关的,也就是生命的危险与安全,直接表达出的情感是恐惧与希望。黑暗表达恐惧,只是因为在夜晚,人类所面临的危险程度非常高,死亡率太高,所以恐惧。当白天来临,阳光普照,人类的视野及自我防备的能力提高,危险程度下降,所以感受到的是希望。并且,在人类学会使用与控制火以后,人类拥有了战胜猛兽的武器,所以,火所带来的光明与热量,也在情感上,表达出希望与激情的意思。
比如与体验有关的,也就是身体的舒适与痛苦,直接表达快乐与悲伤。有关男女之事,因为人体本能召唤,所表达的,就是快乐,甚至,因为繁衍的伟大,所以,也表达出崇高的情感。所以,至今,有人在歌颂爱情。
当然,肮脏的,饥饿的,疾病的,都表达出痛苦或者厌恶的情感来,甚至悲伤,那也是这类情感的延续表达。
你不能看不起情感,情感在塑造我们的本能,让我们逃避一切不利于生存,不利于幸福的因素。
比如有人把畏高,看成了恐高症。那得看程度。一般人畏高,这种情感反应,潜藏于每个人心中,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生存礼物,不要轻视它,更没资格嘲笑它。
毕竟,在那个危险的悬崖上,你如果不恐高,还要继续尝试那些在平地上的动作,你摔死的机率会大增,结果,就是灭亡。
有些文化人,喜欢乱用之乎者也吓唬老百姓,说什么“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其实跟提醒要恐高差不多,只是生存的需要。这貌似高大上的理性,只不过是对长期积累的生存记忆,蹩脚的抄袭,根本抵不上感情,因为感情,起码还有点真诚。
再次回到石小珊的回忆,当年她的院长提出了本院女生少的困难后,为拯救男生的希望,又说出了好的一面。
“但是,我们学院的男生们,又是幸运的。比他们材料学院、汽车学院的男生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我们隔壁,就是师大啊。意味着什么?师大女生多得不得了,我不鼓励大家翻墙,但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什么意思?你懂得?”
说得男生们群情激昂,仿佛已经将恋爱拿捏得死死的一般。其实,结局当然也是不乐观的。区区几公里的距离,哪里能够挡得住荷尔蒙发达的其它学院的男生们,大量理工男涌入师大流窜,让自以为地利的机电学院男生们,往往坠落入看客的境地,甚至不如离得远些,眼不见心不烦。
难过的周六,让男生们只好沉溺于打游戏打篮球,基本断了念想的人,做事就比较偏激。他们有一套理论,说是清心寡欲有利于身心健康。其实,就是给无可奈何找安慰的借口。
一般而言,如同小石这种女生,有可能会受到大熊猫般的宠爱。其实不是。由于自认为奇货可居,所以,在大一时,就有些骄傲。结果,就无形中坠入了大学恋爱中,女生最常见的怪圈。
“大一傲大二俏,大三没时间,大四没人要。”大一的骄傲,是因为没经历过,无法正确判断形势。总是想找个自己特别喜欢的。长期在中学时代压抑的情感,在大学后,机会释放出来,就有了过高的期望值。比如,要有运动员的身材,要有演员的面孔,要有温柔礼貌的作派,要有宠我如公证的态度,要有请我吃饭喝咖啡的能力,要有只看我一个不看其他人的决心。
当然是不现实。大一,在这种猜测与比较中,迷糊地过了。到了大二,有些沉不住气的家伙,蠢蠢欲动,双方意愿都比较强烈,所以成功的机率看似很高。有需求,就有市场。因为供需不平衡,对于女生来说,用一个俏字来形容,不为过。但是,对于小石来说,还残存着伟大的希望,阻碍了她对身边男生的判断。
为什么说是残存的伟大希望呢?一般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女生,进入优秀大学,已经是她们多年努力,多年压抑自己的情感及身体所带来的最好结果。她们依靠惯性就想着,努力可以得到回报。她们喜欢把学习上的成功模式移置到感情世界里来,总觉得守身如玉等待那个驾着祥云而来的大圣,可以拯救自己。谁没有一个公主梦呢?
这就像当年小袁,不理解,以他优秀的条件,不追求灵魂的契合,退而求其次,追求厂妹,都那么难。因为长期受苦的厂妹,内心中追求幸福的希望,只有求助于爱情了。她们对爱情想象得极为美好,所以哪怕是有人虚幻地向她们展示假的美好,她们都是喜欢的。而像小袁这种有一定硬实力的人,反正没有浪漫与奇迹的特点,被无视。那些人知道,要拯救自己,只能靠爱情的奇迹。但小袁这种人,不像是有奇迹发生。
对于小石来说,她是感情上,从来没有优秀的,或者说她以为优秀的男生来垂青,所以,对自己感情生活,也有一种奇迹般的甚至宿命般的想法。整个大二,她混迹于男生堆里,做他们的朋友,想发现并且期待奇迹的诞生。结果,兄弟交了一大帮,却没有收获一个恋人。
大三,当然是最忙的时候。因为,大学里大部分课程,都要在大三结业,而且都是最难的专业课。英语四级早过了,但为了增加自己毕业后找工作的筹码,就要过六级,还想要一个比较高的分数。英语这东西,是一个思维及语言环境的问题,需要的是时间,是数量,是精力。并且,还要考各种证,以便于在选择职业时,有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大三,是最忙的,根本没时间。即使你有时间,男生们也没有时间了。
大四没人要,当然,付出那么多追求你,时间精力与金钱,结果,两人一起的时间,不足半年,费效比就划不来。都是重点大学的学生了,理工科的人,喜欢把一切事情拿来计量分析。他们有一种奇怪的科学精神副产品,他们误以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可计量的,也就是可数字化的。
因为所有科学的分析基础,就是数学。如果不能数字计量,那就没办法分析了。本来是掌握工具的人,结果成了工具的奴隶。
当然,大四的下半年,除了通过论文外,就是找工作了。找工作,在地域行业上的不可预测性,导致毕业季也成了分手季,所以,按一般概率,大学恋人成功走入婚姻的,也不足一成。
付出过高而成功率过低,也是他们望而却步的原因。
青年男女把爱情神圣化,主要原因并不是高大上的哲学决定的。其实是生理心理与情感的纠葛,加之现实条件的巧合,各种因素促成。因为影响爱情成功的因素太多,变得不容易量化和分析,所以,人们给爱情披上了神秘主义的外衣,认为它是不可预测的,甚至是神圣的,这其实是假象。
这就像解一个多元多次方程组,也许看起来复杂,但经过统计学的计算,也是有规律的。
有人就专门做过此类研究。比如,在相似条件的男女中,平均喜欢上对方的机率是七分之一。从大学同学中,如果家庭出身或者兴趣爱好大致相似的男女中,如果你接触了七个以上的此类异性,大致有可能喜欢上其中一个。反之亦然。
不是说,七个男生七个女生在一起时,这十四个人,要成功一对,只是说有这个可能。从数学表达中,概率统计不是加法计算的,而是乘法计算。
结论:在相似条件的男女中,互相都爱上对方的可能性,是七七四十九分之一。
用这个结论来解释某些现象,就有趣了。比如在高中,一个班大约是四五十个人,分别有二十几个男生和二十几个女生。结果就有这种现象发生:如果你没有喜欢上本班的某们,那隔壁班某位,就是你喜欢的人。两个班的异性,加起来,差不多有四十九个人。这就是中学单相思的数学规律。
但是,这两个互相喜欢的人,总在单相思的层面中,家长学校的压力,让你们羞于表达,或者中学沉重的课程让你们没时间表达,所以,没成。
但这两个相互喜欢的人,哪怕是曾经互相表达过,甚至牵手过,最后为什么总是无果而终呢?因为后来,条件变了。你们后来因为大学的不同,城市的不同,职业的不同,各类不同,造成你们成了条件并不相似的人。你们不是一类人,就超过了数学统计的范围了。
有人总把爱情与婚姻联系到一块,其实是个误解。这里有三个阶梯,总是要攀越的。爱情,性,婚姻。爱情是感情问题,性是身体问题,而婚姻,是法律经济与社会的问题。具备其中一个条件,并不构成一定会达到另外的要求。
就是前两个的关系,也可以分解为四种情况,有爱有性,有爱无性,有性无爱,无性无爱。那解释爱情与婚姻的关系,也有四种情况:有爱的婚姻,无爱的婚姻,无婚姻的爱,无爱无婚姻。
所以,爱情与婚姻同时具备的情况,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况,是大量可能性中的一种,极为珍贵。
感情与身体与人类长期的生存体验积累有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生存痕迹,而婚姻是现代社会的经济与法律制度,这二者产生的时间与机理不同,造成的后果不同。它们的结合,当然是一种偶然。
对于小石来说,有一种天然的悲剧心态。自己如此努力,为了争取更好的生活,努力学习与拼搏,得到了职位与收入,得到了社会的地位。但是,有一种东西,却是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得到的,那就是爱情。
不是说,没有爱她。过去有大学的某些同学,也对自己有过短暂的追求,到了厂里后,也有些同事对自己表达过好感。但这种追求,在冷静的小石分析起来,都不是真诚的,至少不是百分之百的真诚。因为,他们在自己面前,既没表现出傻冒,也没表现出慌张。
好学的小石,已经在理论上,算是爱情科学大师了。她读过大量的心理的爱情的甚至某些不可言说的秘密图考,她明白,如果一个男生,在你面前没有自惭形秽,那种追求,并不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