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伦并没有可以推动这一切,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大明政府的专家看到了,他们出台了政策给与扶持,这是一个正常政府应该做的,大明政府这一套也不是独创,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西方人一直在这么干,日本人也学会了,大明没道理学不会。
一开始是几家比较低端的草编作坊开始采用电力机器,草编就是用草来编织各种工艺品和实用品,算不得什么高端产品,草帽、草鞋、斗笠、蓑衣都可以算作草编,中国来百姓当作日常用品,西方人图个新鲜当作收藏品,当然只是普通中产阶级的收藏品,富豪还是喜欢那些官窑瓷器、珊瑚象牙工艺品之类的高端产品,主要还是中国老百姓消费,因此这种手工产品销路极广。
可是草编工艺复杂,往往只能手工制作,用机器目前还很难处理不够标准化的茅草之类的纤维,倒是听说有人搞出了蒸汽制席机,但需要的原料十分严格,而且质量不够好,没能推广开来。
蒸汽机不好推广,小作坊用不起,即便是大作坊也不太好应用,因为让一个作坊,安装了蒸汽机,然后要经常性的进口煤炭,维护机器,对文化水平较低的手艺人来说,实在是太过困难。
但电动机就不一样了,不需要专门的采购卖炭,运作机器,通上电,转动开关就行了,不用了直接关掉。虽然不可能带动什么复杂机器生产,但手工生产中还是有大量的简单动作可以用机器的。比如草编中的原料加工阶段,需要晒草、碾草,枯燥而无聊,就可以用机器来加工。用电动机带动碾子碾压稻草,显然比用人或者牲口省事多了。
于是电动机慢慢在草编工艺中推广开来,第一个形成规模的,是东莞的厚街,这里的草编作坊极多,引入机器之后,甚至出现了更复杂的分工合作,有的作坊不在直接加工草编,而是通过粗加工原材料卖给其他作坊生产赚钱,他们转型成了加工原料的原材料工厂。
将当地特有的莞草从农村收上来,进行碾压、晾晒、规整之后,卖给其他手工作坊。甚至带动的农村将莞草都当成一种经济作物种植了,而在之前,这可都是野生野收,没人会专门照看的。
同样的例子还有竹制品,从文人用的笔筒,到学生用的毛笔,百姓用的斗笠、竹席,各种竹筐等等,既是工艺品也是日用品,用蒸汽机加工不方便,但用电动机还是有可能的,用机器带动传统工具,分割竹条、竹枝,显然比手工效率高多了。
还有皮革业,陶瓷业等等,除了工匠们已经自行开发的一些粗陋工具之外,到底还能有多少种行业可以利用电力,政府都说不好。
他们出台的政策是,一方面鼓励机械企业发明生产一些小型机械,一方面鼓励作坊采购使用这些小机器,美国战争之后,工部就得到了每年一百万两的专项资金,用于推动这项工作,目前他们已经推动了一千家示范作坊,涵盖了八十多个较大的手工行业。
同时经过宣传,利用电力机器提高效率,已经成为作坊主们开始讨论的一种热议了。
将来这种传统行业,有多少可以通过新技术做大,从一千万家手工作坊中能否诞生出几百万家小型工厂,从几百万家小型工厂中,又能诞生出几十万中型工厂,从这几十万家中型工厂中又会诞生出几万家大型工厂,这就是传统国家工业化的理想道路。
而且这种道路真的有人走成了,那就是德国。
德国工业发展,并不是大工业消灭了手工业,而是手工业转向了大工业。
最著名的例子,还是克虏伯,这家家族企业上百年来始终都是一家手工作坊而已,但是工业革命后,通过引入新技术,扩大规模,慢慢转变成了一个工业巨头。可即便到了现在,已经拥有了数万名工人,手工成分其实还是保留了很多,没有完成彻底的资本化。美国卡内基就发现,生产同样的钢铁,他的公司只需要克虏伯四成左右的工人。显然在效率上,克虏伯的工厂还比不上纯粹资本化运作的卡内基钢铁公司。
不过光靠在传统领域引入新技术,显然只能拉近跟先进国家的差距,不可能超越对方,德国能够在19世纪末超越英法等先进国家,靠的绝不仅仅是在传统领域中采用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使老行业焕发青春。
德国能超越英国和法国,靠的更多的是开发新领域,创造新的产业。
比如积极创立发展电气、化工等新兴工业部门,新产业带来的爆炸性推动力,才最终使德国一跃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大明近几年来其实也在复制这种路线,电力工业开始蓬勃发展就是一个例子,但电力行业在大明的意义,只是在传统领域引入了新技术,犹如运输业中引入了铁路,是一种基础设施,算不上全新的产业。
在化工领域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火药工业推动出来的肥皂业,就是化工产业,尽管不是什么高附加值化工产业,但却开始培养出了第一代化工人才。
而在高附加值的化工领域,因为一次性投入高,投资回收周期长,但相对利润也较高,显然是一种资本和技术双密集产业,不是一般商人能玩得转的,有钱的没技术,有技术的未必有资金。因此这个起步格外难,第一家介入煤化工的,是一家肥皂工厂。
这家肥皂厂一开始只是生产肥皂,同时为诺贝尔公司提供甘油原材料,慢慢他开始直接生产硝化甘油给诺贝尔供货,这样就需要引进制造硝酸的工艺。一步步沿着产业链攀升,最后他们发现,他们加工硝石生产硝酸的设备,跟德国生产氮肥的设备很相似。于是通过调整工艺,他们试制成功了氮肥。
这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名字也很不显眼叫做白又净肥皂公司,通过生产日用肥皂攫取了第一桶金,慢慢摸爬滚打到了生产废料,才真正成了气候,走到这一步他们用了十年,那时候已经是1885年了。
大明和法国的战争,让粮食价格高涨,肥料的生意自然就好。几年时间,就赚取了第二桶金,迅速发展壮大。之后开始研发出了桑树专用的肥料,甘蔗专用的肥料等等。大明跟美国开战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一个化工巨头。并且切入了诺贝尔垄断的火药领域,从诺贝尔的供货商成长为了竞争者。
但白又净肥皂公司的主业并没有放在火药上,战争结束后,就结束了火药生产。利用战争期间新引进的设备,他们决定生产染料。
这又是一块利润很高的产业,全世界的化学染料都被德国垄断,连英国都只能给德国供应煤焦油,德国加工后返销给英国的纺织企业,大明的棉纺织工业也大量进口德国的染料。
战后白又净公司的染料迅速抢占德国染料的市场,而战后这波经济增长高峰,助推了他们的发展。
大明战后棉纺织市场,在棉纱产业上,依然大量进口英国和印度棉纱,但棉布产业已经占据了本国八成的市场份额,不但垄断了低端粗布,将美国粗布赶出了大明,还抢占了英国细布大量的市场,目前在城市中跟英国细布已经开始分庭抗礼。
纺织业的发展,让染料产业迅速膨胀起来,借助染料产业的发展,白又净肥皂公司,再次埋上一个新的台阶,跃升为千万两营业额的巨头公司,加上他们所拥有的技术优势,即便兵工厂这样的什么都想做的怪物,想抢他们的食吃,都下不了嘴。
引入新技术,开发新产业,大明在工业化道路上已经走上了正轨。
跟德国一样,化工产业的总值不高,连国民总值的一成都不到,只相当于百分之一的样子,但是这个产业的意义在于,他的附加值很高,他会带动新的机械设备行业,化工行业的附加值高,化工设备的附加值自然也就高,因此这种产业往往是一种产业升级意义的行业。
随着铁路、电力和化工三大工业化主力推动,大明结束对美战争之后,又获得大笔战争赔款经济体系中注入了大量资本,虽然统一北方给政府财政北上了沉重的包袱,可对民间企业来说,得到的是一个巨大的投资空间、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因此经济发展速度极为惊人。
短短三年时间,新开办企业就有一万多家,而工业增加资本翻了一番。犹如普法战争后的德国,经济如同嗑了猛药一般,以一种野蛮的劲头在增长。
任由这种势头增长十年,大明工业就将轻松超过法国,仅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并列第三。而这只是说工业,就像历史上大多数时间一样,中国的经济总量根本不敢算,真要算的话,恐怕现在已经跟美国差不多,甚至比美国都高了。
但这种平静总是那么的宝贵,1897年年底,法俄两国公开了双方早在1891年时候就签订的密约,这几年一直在大家猜测中的法俄同盟暴露在了世界面前,法俄通过此举向世界表明,法俄两国已经做好了应对一切公开挑战的可能。
法俄同盟的公开,让本就紧张的世界局势更加紧张,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开始了,大明也概莫能外,因为与大明安全相关的日俄两国,都加入了这场军备竞赛之中,大明被迫应战。
一开始是几家比较低端的草编作坊开始采用电力机器,草编就是用草来编织各种工艺品和实用品,算不得什么高端产品,草帽、草鞋、斗笠、蓑衣都可以算作草编,中国来百姓当作日常用品,西方人图个新鲜当作收藏品,当然只是普通中产阶级的收藏品,富豪还是喜欢那些官窑瓷器、珊瑚象牙工艺品之类的高端产品,主要还是中国老百姓消费,因此这种手工产品销路极广。
可是草编工艺复杂,往往只能手工制作,用机器目前还很难处理不够标准化的茅草之类的纤维,倒是听说有人搞出了蒸汽制席机,但需要的原料十分严格,而且质量不够好,没能推广开来。
蒸汽机不好推广,小作坊用不起,即便是大作坊也不太好应用,因为让一个作坊,安装了蒸汽机,然后要经常性的进口煤炭,维护机器,对文化水平较低的手艺人来说,实在是太过困难。
但电动机就不一样了,不需要专门的采购卖炭,运作机器,通上电,转动开关就行了,不用了直接关掉。虽然不可能带动什么复杂机器生产,但手工生产中还是有大量的简单动作可以用机器的。比如草编中的原料加工阶段,需要晒草、碾草,枯燥而无聊,就可以用机器来加工。用电动机带动碾子碾压稻草,显然比用人或者牲口省事多了。
于是电动机慢慢在草编工艺中推广开来,第一个形成规模的,是东莞的厚街,这里的草编作坊极多,引入机器之后,甚至出现了更复杂的分工合作,有的作坊不在直接加工草编,而是通过粗加工原材料卖给其他作坊生产赚钱,他们转型成了加工原料的原材料工厂。
将当地特有的莞草从农村收上来,进行碾压、晾晒、规整之后,卖给其他手工作坊。甚至带动的农村将莞草都当成一种经济作物种植了,而在之前,这可都是野生野收,没人会专门照看的。
同样的例子还有竹制品,从文人用的笔筒,到学生用的毛笔,百姓用的斗笠、竹席,各种竹筐等等,既是工艺品也是日用品,用蒸汽机加工不方便,但用电动机还是有可能的,用机器带动传统工具,分割竹条、竹枝,显然比手工效率高多了。
还有皮革业,陶瓷业等等,除了工匠们已经自行开发的一些粗陋工具之外,到底还能有多少种行业可以利用电力,政府都说不好。
他们出台的政策是,一方面鼓励机械企业发明生产一些小型机械,一方面鼓励作坊采购使用这些小机器,美国战争之后,工部就得到了每年一百万两的专项资金,用于推动这项工作,目前他们已经推动了一千家示范作坊,涵盖了八十多个较大的手工行业。
同时经过宣传,利用电力机器提高效率,已经成为作坊主们开始讨论的一种热议了。
将来这种传统行业,有多少可以通过新技术做大,从一千万家手工作坊中能否诞生出几百万家小型工厂,从几百万家小型工厂中,又能诞生出几十万中型工厂,从这几十万家中型工厂中又会诞生出几万家大型工厂,这就是传统国家工业化的理想道路。
而且这种道路真的有人走成了,那就是德国。
德国工业发展,并不是大工业消灭了手工业,而是手工业转向了大工业。
最著名的例子,还是克虏伯,这家家族企业上百年来始终都是一家手工作坊而已,但是工业革命后,通过引入新技术,扩大规模,慢慢转变成了一个工业巨头。可即便到了现在,已经拥有了数万名工人,手工成分其实还是保留了很多,没有完成彻底的资本化。美国卡内基就发现,生产同样的钢铁,他的公司只需要克虏伯四成左右的工人。显然在效率上,克虏伯的工厂还比不上纯粹资本化运作的卡内基钢铁公司。
不过光靠在传统领域引入新技术,显然只能拉近跟先进国家的差距,不可能超越对方,德国能够在19世纪末超越英法等先进国家,靠的绝不仅仅是在传统领域中采用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使老行业焕发青春。
德国能超越英国和法国,靠的更多的是开发新领域,创造新的产业。
比如积极创立发展电气、化工等新兴工业部门,新产业带来的爆炸性推动力,才最终使德国一跃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大明近几年来其实也在复制这种路线,电力工业开始蓬勃发展就是一个例子,但电力行业在大明的意义,只是在传统领域引入了新技术,犹如运输业中引入了铁路,是一种基础设施,算不上全新的产业。
在化工领域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火药工业推动出来的肥皂业,就是化工产业,尽管不是什么高附加值化工产业,但却开始培养出了第一代化工人才。
而在高附加值的化工领域,因为一次性投入高,投资回收周期长,但相对利润也较高,显然是一种资本和技术双密集产业,不是一般商人能玩得转的,有钱的没技术,有技术的未必有资金。因此这个起步格外难,第一家介入煤化工的,是一家肥皂工厂。
这家肥皂厂一开始只是生产肥皂,同时为诺贝尔公司提供甘油原材料,慢慢他开始直接生产硝化甘油给诺贝尔供货,这样就需要引进制造硝酸的工艺。一步步沿着产业链攀升,最后他们发现,他们加工硝石生产硝酸的设备,跟德国生产氮肥的设备很相似。于是通过调整工艺,他们试制成功了氮肥。
这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名字也很不显眼叫做白又净肥皂公司,通过生产日用肥皂攫取了第一桶金,慢慢摸爬滚打到了生产废料,才真正成了气候,走到这一步他们用了十年,那时候已经是1885年了。
大明和法国的战争,让粮食价格高涨,肥料的生意自然就好。几年时间,就赚取了第二桶金,迅速发展壮大。之后开始研发出了桑树专用的肥料,甘蔗专用的肥料等等。大明跟美国开战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一个化工巨头。并且切入了诺贝尔垄断的火药领域,从诺贝尔的供货商成长为了竞争者。
但白又净肥皂公司的主业并没有放在火药上,战争结束后,就结束了火药生产。利用战争期间新引进的设备,他们决定生产染料。
这又是一块利润很高的产业,全世界的化学染料都被德国垄断,连英国都只能给德国供应煤焦油,德国加工后返销给英国的纺织企业,大明的棉纺织工业也大量进口德国的染料。
战后白又净公司的染料迅速抢占德国染料的市场,而战后这波经济增长高峰,助推了他们的发展。
大明战后棉纺织市场,在棉纱产业上,依然大量进口英国和印度棉纱,但棉布产业已经占据了本国八成的市场份额,不但垄断了低端粗布,将美国粗布赶出了大明,还抢占了英国细布大量的市场,目前在城市中跟英国细布已经开始分庭抗礼。
纺织业的发展,让染料产业迅速膨胀起来,借助染料产业的发展,白又净肥皂公司,再次埋上一个新的台阶,跃升为千万两营业额的巨头公司,加上他们所拥有的技术优势,即便兵工厂这样的什么都想做的怪物,想抢他们的食吃,都下不了嘴。
引入新技术,开发新产业,大明在工业化道路上已经走上了正轨。
跟德国一样,化工产业的总值不高,连国民总值的一成都不到,只相当于百分之一的样子,但是这个产业的意义在于,他的附加值很高,他会带动新的机械设备行业,化工行业的附加值高,化工设备的附加值自然也就高,因此这种产业往往是一种产业升级意义的行业。
随着铁路、电力和化工三大工业化主力推动,大明结束对美战争之后,又获得大笔战争赔款经济体系中注入了大量资本,虽然统一北方给政府财政北上了沉重的包袱,可对民间企业来说,得到的是一个巨大的投资空间、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因此经济发展速度极为惊人。
短短三年时间,新开办企业就有一万多家,而工业增加资本翻了一番。犹如普法战争后的德国,经济如同嗑了猛药一般,以一种野蛮的劲头在增长。
任由这种势头增长十年,大明工业就将轻松超过法国,仅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并列第三。而这只是说工业,就像历史上大多数时间一样,中国的经济总量根本不敢算,真要算的话,恐怕现在已经跟美国差不多,甚至比美国都高了。
但这种平静总是那么的宝贵,1897年年底,法俄两国公开了双方早在1891年时候就签订的密约,这几年一直在大家猜测中的法俄同盟暴露在了世界面前,法俄通过此举向世界表明,法俄两国已经做好了应对一切公开挑战的可能。
法俄同盟的公开,让本就紧张的世界局势更加紧张,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开始了,大明也概莫能外,因为与大明安全相关的日俄两国,都加入了这场军备竞赛之中,大明被迫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