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当确立了这个修史的“班子”之后,作为总裁的房玄龄首先要进行一次开会。虽然房玄龄不会亲自具体负责,可是这个第一次搭建班子自然要过来开会,所有不管是不是真正负责的,也都要过来开会。时不凡也都被叫去开会,尤其是商讨这个修史应该怎么修,应该怎么分工。不过这个修史可是非常枯燥的,大家在商讨修史的时候,却明显遇到了一个问题。颜师古这个口无遮拦的家伙直接开喷了。
“哼,我辈修史,可是有几个人愿意去看?我们不过是糊弄人罢了!”颜师古这么讽刺了一句。
大家无语,颜师古这个家伙,果然是快要退休了,什么话都敢说了。这个其实和后世一样,古今同理的,一个人没有了前途,年龄大了快要退休了,反而会变得“口无遮拦”起来了。因为他们做的再多也都没有前途了。颜师古非常清楚自己已经没有了前途,虽然现在是中书侍郎,可是实权并不大了。如果中书侍郎无法得到皇帝信任,那其实权力并不大。中书省其实很大程度上也就是皇帝的秘书机构,一个秘书如果无法获得领导的信任,哪里有什么权力可言。现在李世民把他打发过来修史,显然是让他“退休”了,不过是没有让他“****“而已,算是给了他一些颜面,算是退二线。
所以颜师古知道自己未来前途已经到头了,什么话都敢说,什么都口无遮拦了。直接把“修史”和糊弄人联系在了一起。
“颜阁老,您这样有些偏颇了吧?我等修史,那可是为往圣继绝学,岂能说是毫无意义呢?这话可是时不凡你所说的。”房玄龄说。
时不凡心里破口大骂,这个房玄龄拉上自己干什么,其实作为一个史学学者出身的时不凡,也都清楚有几个人会有心思去研究历史?除了那些真正的爱后者之外,别人都没有几个会去看那些历史书的。单纯的历史书是非常枯燥的,这样也是一个问题。绝大部分百姓爱看的“历史”,也就是三国演义隋唐演义那种影视剧,经过了不知道多少人的改编,各种东西改编的面目全非的东西。当然,不可否认,这种三国演义和各种演义的东西,更能“接地气”,能够让普通百姓真正的去了解这些东西。至于那些单纯枯燥的历史书,确实没有几个人喜欢去看,甚至包括时不凡自己。时不凡其实在后世也都不爱看那些翻阅纸质的枯燥的历史书籍,他更是依赖于网络了。
可是房玄龄这次直接找自己的话题,这样让时不凡非常郁闷。他只是来挂名的,你找我晦气干什么,把我扯进去搞什么?
“我赞同颜阁老所言,普通人确实很少人会去认真看历史,尤其是这些历史确实非常枯燥,很少有人会去看。可是我以为既然修撰历史,为什么要采用过去那种枯燥的方式呢?当年司马公一本《史记》开创了纪传体修史的方法,从此之后我们也都是采用了纪传体的修史。可是这样做虽然让历史变得没有那么枯燥,可是却同样还是不适合普通百姓去阅读。我想我们其实为何不能进一步,继续去让百姓接受呢?”时不凡说。dudu1();
令狐德棻却有了一些兴趣,主动问:“时曹长,如何让百姓更容易接受呢?我们修史之人,虽然清贵,可是同样也都是有些无奈,因为我们修史普通人都看不到。我们只是在一代代的传承,可是我们却同样面临大众无法所知。这样让我等有些无奈,请问时曹长有何办法,让百姓喜欢阅读史书呢?”
时不凡很快给出了意见,说:“其实我们可以把史书弄得趣味一些,这样很多普通人,甚至只是粗通文墨的人都会可以看得懂,有兴趣看,主动去看,这样不是很好了吗?不然那些纪传体通史,恐怕除了真正的爱好史书之人,谁会去看?我们不如把史书弄得趣味一些,这样我们让粗通文墨之人都可以去看看。从小让他们对史学有兴趣,那我们不就是成功了吗?”
“只要我们能编写一些有兴趣的史书,那这样百姓从小都有兴趣,那他们大了之后自然会去翻阅那些更复杂的史书。兴趣是可以培育的,从小让他们有了这个熏陶,那他们长大了才能够真正的去学习。”
“那应该如何编纂有趣味的史书?”令狐德棻问。
时不凡首先说:“其实我认为我们既然要让百姓主动去看,那我们不如应该主动顺应万民的需求。我们必须要先弄清楚,百姓想要什么,不同的人想要什么东西,这样我们对症下药才是真正的根本。比如说有些百姓年幼之时也许会有指挥千军万马的想法,他们希望能够指挥千军万马在战场上挥斥方遒,这样他们必然对于古代名将都有非常巨大的兴趣。那我们不如迎合他们的兴趣,然后编纂一本我们华夏历代名将的册子。”
“至于说喜欢文官的,可以编纂一本名相的册子。同理,别的有很多,包括各种需求。而不是统一的把一本书里面编纂太多东西。喜欢古代官职变迁的,可以进行专门的编纂。甚至喜欢了解古代有什么著名的发明家,包括鲁班,甚至包括后来的蔡伦等等,都可以以他们所的创新格物为基础,编入一本格物史,你们以为如何?”
“甚至我们还可以作为一个综合排名,从我们华夏有史以来,对于我们华夏历史进程有着突出贡献之人。选出一百个,不局限于君王和臣子将领,总之对于我们华夏历史进程有着突出贡献之人,那也都可以编纂进来做一个大概的排名,让真正的获得百姓了解这些人有何功绩。并非是单纯的在史书里面编写一个传记,这样谁知道他们是哪根葱啊?”dudu2();
时不凡这个说法,立马让大家也都纷纷议论了起来。时不凡这个方法,其实也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一个提高历史趣味性的方法。比如说很多男人年幼的时候都有指挥千军万马在战场上挥斥方遒的想法,那自然会非常喜欢那些名将的历史。既然他们有这个需求,那干脆也就把那些名将的历史都专门拿出一些名将作为编写,这样让他们去看到这个名将的历史之后可以去针对学习。甚至别的文官宰相,甚至包括各种发明家,各种身份的人都可以酌情考虑写进去。
还有一个方法,那也就是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历史贡献做出一个排名。这种情况其实是很多都有的一种“评选”,后世有一本书叫做《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个人》,在后世是一个畅销书。这里面列出了关于对于人类历史进程贡献的排名,包括了中国人。不过这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居然包括了隋文帝,而没有唐太宗李世民。当然,其实在制度建设隋文帝其实比起李世民更有创新,李世民只是沿用了隋文帝的制度然后发挥到了顶峰而已。包括隋文帝时期开始首创的科举制,这个倒是真正的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历史进程。虽然刚开始的科举制不算完美,甚至漏洞颇多,可是并不能因此否认他这个首创者。任何东西都是从首创时候不完美,然后才真正改变。甚至外国人对于科举制也都大加赞扬,被称之为“第五大发明”,甚至是影响力一点不亚于那四大发明。
这样的方法其实是为了迎合那些读者的需要,迎合读者的需要可以去让他们去研读这个史书里面是否有自己想要的。不同身份的人,是不同需求的阅读需求。哪怕是史书,也都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分,根据不同爱好者去阅读不同的人。而不是强行灌输,把一个史书编纂成为各种书籍,而不去进行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划分,这样肯定会让读者非常不满。你一群文官武将帝王将相的大杂烩进入一本书里。这样看起来虽然庞大,可是其实大而不精。
大而不精是很多事情的问题根源,因为看起来庞大,可是没有一个真正的专精。那些有需求的人很难从这里找到合适的东西,如此庞大的东西,最后却没有一个是真正的精通的,那其实不如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分类,包括网络小说不也是分了玄幻都市历史科幻吗?
“这个方法……”令狐德棻不知道如何形容。
在场很多人也都不知道怎么形容这个方法,时不凡这个方法其实也就是根据行业来进行划分,根据不同行业的贡献。包括武将,文官等等,甚至包括各种工匠也都被写入了史书里面。这样的分门别类的编纂,迎合了很多不同出身不同职业需求的人的需求。甚至迎合了很多百姓从小的梦想,还有那个编纂影响华夏历史进程的的人的排名评选,这样可是要真正的打破头了。因为这个影响华夏历史进程的人物评选,这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这种一百个人的评选,其实甚至后来都是非常流行的。什么建国有贡献的一百个人评选,还有那些什么建国后建设祖国有贡献的一百个人等等。这个可是一个重要的评选,足以让很多人也都打破头了。因为这个很多都是自己的祖先,谁也不希望自己被祖先被别人压了一头。dudu3();
不过,不可否认,这样的方法,确实有助于增加趣味性,这样的方法趣味性很强大,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帮助百姓提高对历史的了解,对于历史的兴趣的东西。以后百姓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去从小爱好历史,去真正的培育对于历史的兴趣,长大之后才有兴趣去看那些真正的历史书籍。
“各位,如果从小你们被迫看那些枯燥的历史典籍,你们会有兴趣看吗?将心比心,你们如果从小被迫看那些编年史还有各种的纪传体史书,你们其实也都没有多少兴趣去看的。如果不是被硬逼着去看,你们会有兴趣去阅读吗?可能一个没有,所以我想我们还是要真正的去认真对症下药,百姓想要看什么,我们也就编纂什么。这样我们可以改变过去的那种一锅烩的方法,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编纂,多想些办法来编纂,这样提高趣味性。”
“当然,像是过去那种纪传体的史书和编年史也可以保留,不过这个是给正式的史学学者看的。而那些普通百姓,可以去看那些比较有趣味的史书,根据历史上的各种人物的子夜来进分门别类的编撰,有助于提高百姓的爱好历史的想法。这样我们可以好好的去让百姓去爱好历史,将来长大了之后更有兴趣去看别的历史典籍。”
“甚至我们可以把老子、孔子、包括各种春秋时期的人物,都列入思想家一栏,全部进行集中编纂。这样也算是为往圣继承绝学,让百姓真正的去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之时的鼎盛,算是为往圣继承绝学。”
在场不少人也都有了点头,因为这样的方法其实是不错的,能提高历史的趣味性,不那么枯燥,让大家都有兴趣去研读历史书。不然过去那种枯燥的史书,确实没有几个人会喜欢去阅读,大家编纂出来了没有人爱看。一个作者最悲哀的也就是自己写出来的书籍没有人看,甚至一个读者都没有。这些史书编写也就是这样,读者太少,编纂出来也都没有人看,那他们当然感觉不舒服了。
如果读者多,他们才能够依靠编纂历史而获得名声,获得更大的利益。
“我反对,我坚决反对这样编纂历史,这样编纂历史那是对于古人的亵渎,是万分不尊敬古人。所以我反对,我坚决反对如此编纂历史。”褚遂良突然喊道。
(未完待续。)
...
“哼,我辈修史,可是有几个人愿意去看?我们不过是糊弄人罢了!”颜师古这么讽刺了一句。
大家无语,颜师古这个家伙,果然是快要退休了,什么话都敢说了。这个其实和后世一样,古今同理的,一个人没有了前途,年龄大了快要退休了,反而会变得“口无遮拦”起来了。因为他们做的再多也都没有前途了。颜师古非常清楚自己已经没有了前途,虽然现在是中书侍郎,可是实权并不大了。如果中书侍郎无法得到皇帝信任,那其实权力并不大。中书省其实很大程度上也就是皇帝的秘书机构,一个秘书如果无法获得领导的信任,哪里有什么权力可言。现在李世民把他打发过来修史,显然是让他“退休”了,不过是没有让他“****“而已,算是给了他一些颜面,算是退二线。
所以颜师古知道自己未来前途已经到头了,什么话都敢说,什么都口无遮拦了。直接把“修史”和糊弄人联系在了一起。
“颜阁老,您这样有些偏颇了吧?我等修史,那可是为往圣继绝学,岂能说是毫无意义呢?这话可是时不凡你所说的。”房玄龄说。
时不凡心里破口大骂,这个房玄龄拉上自己干什么,其实作为一个史学学者出身的时不凡,也都清楚有几个人会有心思去研究历史?除了那些真正的爱后者之外,别人都没有几个会去看那些历史书的。单纯的历史书是非常枯燥的,这样也是一个问题。绝大部分百姓爱看的“历史”,也就是三国演义隋唐演义那种影视剧,经过了不知道多少人的改编,各种东西改编的面目全非的东西。当然,不可否认,这种三国演义和各种演义的东西,更能“接地气”,能够让普通百姓真正的去了解这些东西。至于那些单纯枯燥的历史书,确实没有几个人喜欢去看,甚至包括时不凡自己。时不凡其实在后世也都不爱看那些翻阅纸质的枯燥的历史书籍,他更是依赖于网络了。
可是房玄龄这次直接找自己的话题,这样让时不凡非常郁闷。他只是来挂名的,你找我晦气干什么,把我扯进去搞什么?
“我赞同颜阁老所言,普通人确实很少人会去认真看历史,尤其是这些历史确实非常枯燥,很少有人会去看。可是我以为既然修撰历史,为什么要采用过去那种枯燥的方式呢?当年司马公一本《史记》开创了纪传体修史的方法,从此之后我们也都是采用了纪传体的修史。可是这样做虽然让历史变得没有那么枯燥,可是却同样还是不适合普通百姓去阅读。我想我们其实为何不能进一步,继续去让百姓接受呢?”时不凡说。dudu1();
令狐德棻却有了一些兴趣,主动问:“时曹长,如何让百姓更容易接受呢?我们修史之人,虽然清贵,可是同样也都是有些无奈,因为我们修史普通人都看不到。我们只是在一代代的传承,可是我们却同样面临大众无法所知。这样让我等有些无奈,请问时曹长有何办法,让百姓喜欢阅读史书呢?”
时不凡很快给出了意见,说:“其实我们可以把史书弄得趣味一些,这样很多普通人,甚至只是粗通文墨的人都会可以看得懂,有兴趣看,主动去看,这样不是很好了吗?不然那些纪传体通史,恐怕除了真正的爱好史书之人,谁会去看?我们不如把史书弄得趣味一些,这样我们让粗通文墨之人都可以去看看。从小让他们对史学有兴趣,那我们不就是成功了吗?”
“只要我们能编写一些有兴趣的史书,那这样百姓从小都有兴趣,那他们大了之后自然会去翻阅那些更复杂的史书。兴趣是可以培育的,从小让他们有了这个熏陶,那他们长大了才能够真正的去学习。”
“那应该如何编纂有趣味的史书?”令狐德棻问。
时不凡首先说:“其实我认为我们既然要让百姓主动去看,那我们不如应该主动顺应万民的需求。我们必须要先弄清楚,百姓想要什么,不同的人想要什么东西,这样我们对症下药才是真正的根本。比如说有些百姓年幼之时也许会有指挥千军万马的想法,他们希望能够指挥千军万马在战场上挥斥方遒,这样他们必然对于古代名将都有非常巨大的兴趣。那我们不如迎合他们的兴趣,然后编纂一本我们华夏历代名将的册子。”
“至于说喜欢文官的,可以编纂一本名相的册子。同理,别的有很多,包括各种需求。而不是统一的把一本书里面编纂太多东西。喜欢古代官职变迁的,可以进行专门的编纂。甚至喜欢了解古代有什么著名的发明家,包括鲁班,甚至包括后来的蔡伦等等,都可以以他们所的创新格物为基础,编入一本格物史,你们以为如何?”
“甚至我们还可以作为一个综合排名,从我们华夏有史以来,对于我们华夏历史进程有着突出贡献之人。选出一百个,不局限于君王和臣子将领,总之对于我们华夏历史进程有着突出贡献之人,那也都可以编纂进来做一个大概的排名,让真正的获得百姓了解这些人有何功绩。并非是单纯的在史书里面编写一个传记,这样谁知道他们是哪根葱啊?”dudu2();
时不凡这个说法,立马让大家也都纷纷议论了起来。时不凡这个方法,其实也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一个提高历史趣味性的方法。比如说很多男人年幼的时候都有指挥千军万马在战场上挥斥方遒的想法,那自然会非常喜欢那些名将的历史。既然他们有这个需求,那干脆也就把那些名将的历史都专门拿出一些名将作为编写,这样让他们去看到这个名将的历史之后可以去针对学习。甚至别的文官宰相,甚至包括各种发明家,各种身份的人都可以酌情考虑写进去。
还有一个方法,那也就是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历史贡献做出一个排名。这种情况其实是很多都有的一种“评选”,后世有一本书叫做《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个人》,在后世是一个畅销书。这里面列出了关于对于人类历史进程贡献的排名,包括了中国人。不过这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居然包括了隋文帝,而没有唐太宗李世民。当然,其实在制度建设隋文帝其实比起李世民更有创新,李世民只是沿用了隋文帝的制度然后发挥到了顶峰而已。包括隋文帝时期开始首创的科举制,这个倒是真正的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历史进程。虽然刚开始的科举制不算完美,甚至漏洞颇多,可是并不能因此否认他这个首创者。任何东西都是从首创时候不完美,然后才真正改变。甚至外国人对于科举制也都大加赞扬,被称之为“第五大发明”,甚至是影响力一点不亚于那四大发明。
这样的方法其实是为了迎合那些读者的需要,迎合读者的需要可以去让他们去研读这个史书里面是否有自己想要的。不同身份的人,是不同需求的阅读需求。哪怕是史书,也都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分,根据不同爱好者去阅读不同的人。而不是强行灌输,把一个史书编纂成为各种书籍,而不去进行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划分,这样肯定会让读者非常不满。你一群文官武将帝王将相的大杂烩进入一本书里。这样看起来虽然庞大,可是其实大而不精。
大而不精是很多事情的问题根源,因为看起来庞大,可是没有一个真正的专精。那些有需求的人很难从这里找到合适的东西,如此庞大的东西,最后却没有一个是真正的精通的,那其实不如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分类,包括网络小说不也是分了玄幻都市历史科幻吗?
“这个方法……”令狐德棻不知道如何形容。
在场很多人也都不知道怎么形容这个方法,时不凡这个方法其实也就是根据行业来进行划分,根据不同行业的贡献。包括武将,文官等等,甚至包括各种工匠也都被写入了史书里面。这样的分门别类的编纂,迎合了很多不同出身不同职业需求的人的需求。甚至迎合了很多百姓从小的梦想,还有那个编纂影响华夏历史进程的的人的排名评选,这样可是要真正的打破头了。因为这个影响华夏历史进程的人物评选,这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这种一百个人的评选,其实甚至后来都是非常流行的。什么建国有贡献的一百个人评选,还有那些什么建国后建设祖国有贡献的一百个人等等。这个可是一个重要的评选,足以让很多人也都打破头了。因为这个很多都是自己的祖先,谁也不希望自己被祖先被别人压了一头。dudu3();
不过,不可否认,这样的方法,确实有助于增加趣味性,这样的方法趣味性很强大,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帮助百姓提高对历史的了解,对于历史的兴趣的东西。以后百姓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去从小爱好历史,去真正的培育对于历史的兴趣,长大之后才有兴趣去看那些真正的历史书籍。
“各位,如果从小你们被迫看那些枯燥的历史典籍,你们会有兴趣看吗?将心比心,你们如果从小被迫看那些编年史还有各种的纪传体史书,你们其实也都没有多少兴趣去看的。如果不是被硬逼着去看,你们会有兴趣去阅读吗?可能一个没有,所以我想我们还是要真正的去认真对症下药,百姓想要看什么,我们也就编纂什么。这样我们可以改变过去的那种一锅烩的方法,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编纂,多想些办法来编纂,这样提高趣味性。”
“当然,像是过去那种纪传体的史书和编年史也可以保留,不过这个是给正式的史学学者看的。而那些普通百姓,可以去看那些比较有趣味的史书,根据历史上的各种人物的子夜来进分门别类的编撰,有助于提高百姓的爱好历史的想法。这样我们可以好好的去让百姓去爱好历史,将来长大了之后更有兴趣去看别的历史典籍。”
“甚至我们可以把老子、孔子、包括各种春秋时期的人物,都列入思想家一栏,全部进行集中编纂。这样也算是为往圣继承绝学,让百姓真正的去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之时的鼎盛,算是为往圣继承绝学。”
在场不少人也都有了点头,因为这样的方法其实是不错的,能提高历史的趣味性,不那么枯燥,让大家都有兴趣去研读历史书。不然过去那种枯燥的史书,确实没有几个人会喜欢去阅读,大家编纂出来了没有人爱看。一个作者最悲哀的也就是自己写出来的书籍没有人看,甚至一个读者都没有。这些史书编写也就是这样,读者太少,编纂出来也都没有人看,那他们当然感觉不舒服了。
如果读者多,他们才能够依靠编纂历史而获得名声,获得更大的利益。
“我反对,我坚决反对这样编纂历史,这样编纂历史那是对于古人的亵渎,是万分不尊敬古人。所以我反对,我坚决反对如此编纂历史。”褚遂良突然喊道。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