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李叶的担心是非常正确的,捉了几天后,小山坡上的蝎子明显少了。原先两天就能捉一小坛子,后来四天才能捉一坛子。
卖蝎子的钱有了二百文后,李叶决定不捉了,不能涸泽而渔啊!
因为前一天李叶已经跟高标说了,捉了这次以后,就不捉蝎子了,她准备试着做凉皮卖。所以今日到县里卖蝎子时高标也跟来了。
因为吴三公子说了,要高标时刻监督着李叶的行动,尤其是她的行动有变化的时候。
卖蝎子一共卖了二百零三文钱,李叶想先买上五斤面做一次试试。她计算过了,一斤白面六文钱,五斤面30文,还要再买些醋、花椒、辣椒、芝麻、花生、菜油等调料,好在这些都需要得不多,先少买一些,估计有个三四十文也就足够了。
还有就是,如今才五月初,夏天的菜还没有下来,所以并没有黄瓜卖,李叶决定买点绿豆芽,配到凉皮里。
她观察过,这里是有豆芽卖的,第一次先买豆芽,以后,她打算买些绿豆,自己生豆芽,这样也能节省些成本。
唯一麻烦的是,家中并没有圆圆的、薄薄的平盘子,所以李叶还得到铁匠铺去问问,打一个需要多少钱。
李叶与李善地还有高标,三人到了铁匠铺,李叶把自己想要的东西仔细地与铁匠说了,问他能不能做。
铁匠拍着胸脯说:“客官放心,我一天就能给你打出来。看客官也是实在人,我给您说个实在数,只要您180文。”
“180文!”李叶险些叫了出来,她一共才二百零三文钱,如果做凉皮箩就要180文,那她就只剩下二十三文钱了,怎么买其他材料啊?
“掌柜的,能不能便宜些?我实在是没有这么多钱啊!”
“不行,不行,”铁匠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你这东西虽然用铁不多,但是格外费工夫,考验功力,你到别处去问问,看他们谁能做出这活儿来?”
李叶并不懂打铁的门道,怕被他忽悠了,所以就想到别处去看看。高标说道:“我有些累了,先在这儿歇一会儿,一会儿你们再来找我。”
李叶与哥哥一起,又找了两个铁匠铺子,说了要做的东西的样子后,两家都表示做不了。李叶没法子,只好又返回了原来的铺子。
刚才不买,现在又回来了,李叶也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李叶还是厚着脸皮又问了掌柜的一句,能不能便宜,虽然她已经不抱希望了。
可是掌柜的这次却像变了个人似的,十分好说话,“好吧,看在你一个姑娘家,也不容易的份上,给你算一百文得了。”
“啊!”一下子便宜了八十文,李叶惊得有些说不上话来了。她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高标,问道:“高公子,是你跟他说什么了吗?”
高标微微一笑,“高某并没有与他说过什么。”只不过是给了他八分碎银子而已。
虽然他没有承认,李叶也明白,除了他没有别人,不由得眼圈一热,一抱拳说道:“算我借你的,以后还你。”
高标看着李叶,依然笑着说:“我并没有借给你钱,还什么?”
李叶没再说话,只是又拱了拱手,表示了自己的谢意。
李叶数出了一百文钱给铁匠,说好了明日一早来拿。
接下来,李叶又买了白面和各种调料,因为钱还有些富余,所以又买了几斤绿豆。
回家后,李叶就开始准备做凉皮。
以前她曾经自己试着做过,大概步骤还记着。她先和好了面,拿一个小褥子盖了起来,放到太阳底下,醒了一个多时辰,然后就倒了一盆水,开始洗面。
李善地跟父亲,带着弟弟去地里干活了,家中只有王氏。
王氏一边做针线活,一边看着李叶洗面,只觉惊奇得不行。
“小叶,你这把面都洗到水里,都成面糊了,这是干什么呀?”
“娘,就是要洗成面糊糊才能做凉皮呀。等我做出来,您就明白了。”李叶一边洗,一边高兴地说。
“你这都从哪儿学来的啊?”王氏问道。
“从书上啊,爷爷留了那么多书,这都是我从书上看的。”
“哦,会念书就是好。”
王氏不识字,李叶说是从书上看的,她就信了。李叶暗暗庆幸,多亏不是哥哥,要是他,一定会问,是从什么书上看来的。
李叶一直将面团揉搓到只剩下面筋,虽然手累得酸疼,心中却是快乐的。
她将洗出来的面浆盖上盖子,放置一晚上,只等明早再用。
第二天,李善地起了个大早,到县里取了凉皮箩来。
昨晚的面浆放置了一晚上,已经形成了两层,李叶将上面的清水倒了出来,只留下较稠的部分。
王氏帮忙烧了一大锅水,李叶将面浆搅拌均匀,在凉皮箩上刷了一层油,倒了一勺,摊平,放入开水锅中蒸了约一分钟,然后放入一旁的凉水中,一张凉皮就算是做好了。
不知是第一次手生的原因,还是凉皮箩第一次用,不太光滑,第一、二张凉皮都没有完整地揭下来,都有些碎,不过后面的都很完整光滑。
李叶将那两张碎的凉皮切成条,放了少许盐和醋,又将昨天炒好的芝麻、花生碎,还有辣椒油拌上,又将李善地今早刚买回来的绿豆芽用开水烫了,放了一些,搅拌均匀后,让家人品尝。
刚才李叶拌的时候,那香味已经勾起了一家人的味蕾。等到每人分到一些后,都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起来。李善地恨不得将自己的舌头都吞进肚子里,李善时吃完后辣得伸着舌头直哈气,却是嚷着还要吃,说自己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比过年吃的饺子还要好吃一百倍。
这时李善地看李叶的眼光已经有些不对劲儿了,大妹妹怎么知道的越来越多了,都让他怀疑她还是自己的妹妹吗?
李叶这一次买了五斤面,一共做出了25张凉皮,除了吃了的两张,还剩下23张,加上各种调料还有碗筷,一共装了两个筐子。
李善地帮李叶挑了,兄妹二人一起赶到县城。
到了县里,正好是吃中午饭的时候,李叶找了一个地方,摆好了摊子,就开始吆喝起来:“陇西凉皮,又香又辣,好吃得停不了口啊!”
很快就有人围了过来,很好奇地问,什么是凉皮。
李叶就现切了一张,拌好了,每个人让免费尝一口。
本来她是想分成小份的,可惜没有那么多碗,好在人们并不在乎大家共用一个碗,一人一口尝了起来。
吃过的人表示好吃的很,很快就有人问多少钱一碗。
李叶说:“五文钱一碗。”
将乐县是大县,来县里采买东西、办事的人不少,听说只要五文钱,所以买的人很多。
李叶的凉皮很快就卖完了,除去给人尝的那一张,22张凉皮,一共卖了110文。
李叶拿这些全部买了白面,一共18斤3两。
回去的路上,李叶很兴奋地给哥哥算着帐,一斤白面大概能做出5张凉皮,一张凉皮卖5文钱,五五二十五,白面6文钱一斤,加上调料算一文,一斤面能赚18文。每天做10斤面的话,一天就能赚180文钱。
李善地在一旁应和着,等李叶说完,他才问道:“小叶,你这都是从哪儿学的?你怎么知道这么多东西?”
李叶顿了一下。刚刚还沉浸在赚钱的幸福中,突然被问到,她有些措手不及。
好在,昨天母亲问她这个问题时,她就想到了哥哥肯定也会问。她就把爷爷的书又翻了一遍,记得其中有一本书叫《京华风物考》的,她大概看了一下,知道是有关各地风俗与见闻的。
李叶看过这本书,却只看了前面一小部分。每天都有活儿干,晚上又没有灯,她实在是没时间看。所以她并不知道后面有没有关于凉皮的事,她就随口说了这本书。
“这书的哪一页?上面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李善地问。
“哪一页我也不记得了,就是有一次偶尔翻到了,看见陇西有一种小吃叫凉皮,我就记住了。这书我也没看完。”
反正李善地也没多少工夫看书,等他看完了,要是侥幸找到凉皮更好,要是没有,自己就说是记错了,再说一本别的书。
李叶的打算就是糊弄。
回家后,王氏和李老实见卖凉皮真的能赚钱,也都很支持。第二天,李叶在王氏的帮助下,做了十斤面的,50张凉皮,与李善地一起,赶到县里卖。
还是昨天的地儿。旁边卖烧饼的很是欢迎她们,因为李叶的凉皮,他昨天多卖出去好几个烧饼。
卖烧饼的是一对老夫妻,老大娘悄悄地告诉李叶,在这条街上做买卖得拜山头,每个月交一定的钱,不然就不让卖。昨天收钱的人没来,是李叶她们运气好。
李叶早就料到,会有人收钱,听老妇人提起,就赶紧问:“是官府的人收?还是街面上人的收?”
老妇人一看李叶什么都不懂,热心地给她解释道:“像我们这样,有铺面的,每个月要向官中交一些钱,像你们这样,没有铺面的,不用交官中的,但是陈二爷会叫人来收钱。收多少看他老人家高兴,像我们家儿子认识陈二爷手下的一个兄弟,每月就只用交80个钱。”
“哦,我明白了,多谢妈妈。”李叶谢过老妇人,心想,看来这个也是要讲关系,看面子的。
老妇人一个月80,一天合下来,也就是不到3个钱。自己没关系,多交一点儿,一天5个钱,最多10个,也还是能接受的。
李叶今天的生意开张的也不错,由于她的凉皮是整个将乐县独一份,价钱便宜,味道又好吃,所以买的人不少,还来了不少昨天的回头客。
很快就卖了20多张。
正在这时,街面上来了四个身穿黑衣短打的人,手中都拿着家伙,横排成一排走了过来,几乎把街面都堵住了。
走到李叶摊子前,站住了。
李叶一看来者不善,知道这是收保护费的来了,忙迎了上去。
“几位爷要不要尝尝我的凉皮,又爽口,又好吃。”
为首的一个,头上带了帽子,背着一个棍子,打量了李叶一眼,拉长了声音说道:“听说街上新来了一个卖凉皮的,怎么,不懂规矩是吧?”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李叶忙点头哈腰,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大.爷您见谅,我一个乡下丫头,刚刚才听说要去找陈二爷拜山头的,可是,我两眼一抺黑,也不知道到哪儿去找啊。这样吧,您说怎么办,我都照办。”
那黑衣混混儿没想到李叶还挺会说话,一拍手,嘿嘿一笑道:“好!爽快!那你就一天交50个钱吧。可别说我欺负你,这可是最少的了。”
“啥?50个钱?”李叶眼前一黑,她一天才能赚几个钱啊?
卖蝎子的钱有了二百文后,李叶决定不捉了,不能涸泽而渔啊!
因为前一天李叶已经跟高标说了,捉了这次以后,就不捉蝎子了,她准备试着做凉皮卖。所以今日到县里卖蝎子时高标也跟来了。
因为吴三公子说了,要高标时刻监督着李叶的行动,尤其是她的行动有变化的时候。
卖蝎子一共卖了二百零三文钱,李叶想先买上五斤面做一次试试。她计算过了,一斤白面六文钱,五斤面30文,还要再买些醋、花椒、辣椒、芝麻、花生、菜油等调料,好在这些都需要得不多,先少买一些,估计有个三四十文也就足够了。
还有就是,如今才五月初,夏天的菜还没有下来,所以并没有黄瓜卖,李叶决定买点绿豆芽,配到凉皮里。
她观察过,这里是有豆芽卖的,第一次先买豆芽,以后,她打算买些绿豆,自己生豆芽,这样也能节省些成本。
唯一麻烦的是,家中并没有圆圆的、薄薄的平盘子,所以李叶还得到铁匠铺去问问,打一个需要多少钱。
李叶与李善地还有高标,三人到了铁匠铺,李叶把自己想要的东西仔细地与铁匠说了,问他能不能做。
铁匠拍着胸脯说:“客官放心,我一天就能给你打出来。看客官也是实在人,我给您说个实在数,只要您180文。”
“180文!”李叶险些叫了出来,她一共才二百零三文钱,如果做凉皮箩就要180文,那她就只剩下二十三文钱了,怎么买其他材料啊?
“掌柜的,能不能便宜些?我实在是没有这么多钱啊!”
“不行,不行,”铁匠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你这东西虽然用铁不多,但是格外费工夫,考验功力,你到别处去问问,看他们谁能做出这活儿来?”
李叶并不懂打铁的门道,怕被他忽悠了,所以就想到别处去看看。高标说道:“我有些累了,先在这儿歇一会儿,一会儿你们再来找我。”
李叶与哥哥一起,又找了两个铁匠铺子,说了要做的东西的样子后,两家都表示做不了。李叶没法子,只好又返回了原来的铺子。
刚才不买,现在又回来了,李叶也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李叶还是厚着脸皮又问了掌柜的一句,能不能便宜,虽然她已经不抱希望了。
可是掌柜的这次却像变了个人似的,十分好说话,“好吧,看在你一个姑娘家,也不容易的份上,给你算一百文得了。”
“啊!”一下子便宜了八十文,李叶惊得有些说不上话来了。她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高标,问道:“高公子,是你跟他说什么了吗?”
高标微微一笑,“高某并没有与他说过什么。”只不过是给了他八分碎银子而已。
虽然他没有承认,李叶也明白,除了他没有别人,不由得眼圈一热,一抱拳说道:“算我借你的,以后还你。”
高标看着李叶,依然笑着说:“我并没有借给你钱,还什么?”
李叶没再说话,只是又拱了拱手,表示了自己的谢意。
李叶数出了一百文钱给铁匠,说好了明日一早来拿。
接下来,李叶又买了白面和各种调料,因为钱还有些富余,所以又买了几斤绿豆。
回家后,李叶就开始准备做凉皮。
以前她曾经自己试着做过,大概步骤还记着。她先和好了面,拿一个小褥子盖了起来,放到太阳底下,醒了一个多时辰,然后就倒了一盆水,开始洗面。
李善地跟父亲,带着弟弟去地里干活了,家中只有王氏。
王氏一边做针线活,一边看着李叶洗面,只觉惊奇得不行。
“小叶,你这把面都洗到水里,都成面糊了,这是干什么呀?”
“娘,就是要洗成面糊糊才能做凉皮呀。等我做出来,您就明白了。”李叶一边洗,一边高兴地说。
“你这都从哪儿学来的啊?”王氏问道。
“从书上啊,爷爷留了那么多书,这都是我从书上看的。”
“哦,会念书就是好。”
王氏不识字,李叶说是从书上看的,她就信了。李叶暗暗庆幸,多亏不是哥哥,要是他,一定会问,是从什么书上看来的。
李叶一直将面团揉搓到只剩下面筋,虽然手累得酸疼,心中却是快乐的。
她将洗出来的面浆盖上盖子,放置一晚上,只等明早再用。
第二天,李善地起了个大早,到县里取了凉皮箩来。
昨晚的面浆放置了一晚上,已经形成了两层,李叶将上面的清水倒了出来,只留下较稠的部分。
王氏帮忙烧了一大锅水,李叶将面浆搅拌均匀,在凉皮箩上刷了一层油,倒了一勺,摊平,放入开水锅中蒸了约一分钟,然后放入一旁的凉水中,一张凉皮就算是做好了。
不知是第一次手生的原因,还是凉皮箩第一次用,不太光滑,第一、二张凉皮都没有完整地揭下来,都有些碎,不过后面的都很完整光滑。
李叶将那两张碎的凉皮切成条,放了少许盐和醋,又将昨天炒好的芝麻、花生碎,还有辣椒油拌上,又将李善地今早刚买回来的绿豆芽用开水烫了,放了一些,搅拌均匀后,让家人品尝。
刚才李叶拌的时候,那香味已经勾起了一家人的味蕾。等到每人分到一些后,都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起来。李善地恨不得将自己的舌头都吞进肚子里,李善时吃完后辣得伸着舌头直哈气,却是嚷着还要吃,说自己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比过年吃的饺子还要好吃一百倍。
这时李善地看李叶的眼光已经有些不对劲儿了,大妹妹怎么知道的越来越多了,都让他怀疑她还是自己的妹妹吗?
李叶这一次买了五斤面,一共做出了25张凉皮,除了吃了的两张,还剩下23张,加上各种调料还有碗筷,一共装了两个筐子。
李善地帮李叶挑了,兄妹二人一起赶到县城。
到了县里,正好是吃中午饭的时候,李叶找了一个地方,摆好了摊子,就开始吆喝起来:“陇西凉皮,又香又辣,好吃得停不了口啊!”
很快就有人围了过来,很好奇地问,什么是凉皮。
李叶就现切了一张,拌好了,每个人让免费尝一口。
本来她是想分成小份的,可惜没有那么多碗,好在人们并不在乎大家共用一个碗,一人一口尝了起来。
吃过的人表示好吃的很,很快就有人问多少钱一碗。
李叶说:“五文钱一碗。”
将乐县是大县,来县里采买东西、办事的人不少,听说只要五文钱,所以买的人很多。
李叶的凉皮很快就卖完了,除去给人尝的那一张,22张凉皮,一共卖了110文。
李叶拿这些全部买了白面,一共18斤3两。
回去的路上,李叶很兴奋地给哥哥算着帐,一斤白面大概能做出5张凉皮,一张凉皮卖5文钱,五五二十五,白面6文钱一斤,加上调料算一文,一斤面能赚18文。每天做10斤面的话,一天就能赚180文钱。
李善地在一旁应和着,等李叶说完,他才问道:“小叶,你这都是从哪儿学的?你怎么知道这么多东西?”
李叶顿了一下。刚刚还沉浸在赚钱的幸福中,突然被问到,她有些措手不及。
好在,昨天母亲问她这个问题时,她就想到了哥哥肯定也会问。她就把爷爷的书又翻了一遍,记得其中有一本书叫《京华风物考》的,她大概看了一下,知道是有关各地风俗与见闻的。
李叶看过这本书,却只看了前面一小部分。每天都有活儿干,晚上又没有灯,她实在是没时间看。所以她并不知道后面有没有关于凉皮的事,她就随口说了这本书。
“这书的哪一页?上面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李善地问。
“哪一页我也不记得了,就是有一次偶尔翻到了,看见陇西有一种小吃叫凉皮,我就记住了。这书我也没看完。”
反正李善地也没多少工夫看书,等他看完了,要是侥幸找到凉皮更好,要是没有,自己就说是记错了,再说一本别的书。
李叶的打算就是糊弄。
回家后,王氏和李老实见卖凉皮真的能赚钱,也都很支持。第二天,李叶在王氏的帮助下,做了十斤面的,50张凉皮,与李善地一起,赶到县里卖。
还是昨天的地儿。旁边卖烧饼的很是欢迎她们,因为李叶的凉皮,他昨天多卖出去好几个烧饼。
卖烧饼的是一对老夫妻,老大娘悄悄地告诉李叶,在这条街上做买卖得拜山头,每个月交一定的钱,不然就不让卖。昨天收钱的人没来,是李叶她们运气好。
李叶早就料到,会有人收钱,听老妇人提起,就赶紧问:“是官府的人收?还是街面上人的收?”
老妇人一看李叶什么都不懂,热心地给她解释道:“像我们这样,有铺面的,每个月要向官中交一些钱,像你们这样,没有铺面的,不用交官中的,但是陈二爷会叫人来收钱。收多少看他老人家高兴,像我们家儿子认识陈二爷手下的一个兄弟,每月就只用交80个钱。”
“哦,我明白了,多谢妈妈。”李叶谢过老妇人,心想,看来这个也是要讲关系,看面子的。
老妇人一个月80,一天合下来,也就是不到3个钱。自己没关系,多交一点儿,一天5个钱,最多10个,也还是能接受的。
李叶今天的生意开张的也不错,由于她的凉皮是整个将乐县独一份,价钱便宜,味道又好吃,所以买的人不少,还来了不少昨天的回头客。
很快就卖了20多张。
正在这时,街面上来了四个身穿黑衣短打的人,手中都拿着家伙,横排成一排走了过来,几乎把街面都堵住了。
走到李叶摊子前,站住了。
李叶一看来者不善,知道这是收保护费的来了,忙迎了上去。
“几位爷要不要尝尝我的凉皮,又爽口,又好吃。”
为首的一个,头上带了帽子,背着一个棍子,打量了李叶一眼,拉长了声音说道:“听说街上新来了一个卖凉皮的,怎么,不懂规矩是吧?”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李叶忙点头哈腰,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大.爷您见谅,我一个乡下丫头,刚刚才听说要去找陈二爷拜山头的,可是,我两眼一抺黑,也不知道到哪儿去找啊。这样吧,您说怎么办,我都照办。”
那黑衣混混儿没想到李叶还挺会说话,一拍手,嘿嘿一笑道:“好!爽快!那你就一天交50个钱吧。可别说我欺负你,这可是最少的了。”
“啥?50个钱?”李叶眼前一黑,她一天才能赚几个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