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冯小韵加入50°灰的第四年。
这一年的一个小插曲是与组织同名的电影《五十度灰》上映,一段时间引为笑谈。以往搜索五十度灰关键词,总还偶尔有些论坛、留言里有关于组织里的活动事项痕迹,如今就铺天盖地都是影片相关内容。组织似乎并不介意这种混淆和掩盖,冯小韵觉得,主题曲《lovemelikeyoudo》挺好听,与影片风格并不相同。
虽然成员之间的接触不多,但待得时间久的人能感觉到,整个组织的同事轮换频率很高。唐桦半年前接盘了一个玉石店,开开心心转行去专心经营了。初识时候的许,二年前和一家私募谈得拢,过去做行政,据说很受器重。
冯小韵觉得干的挺开心。这样没多少人际,也不讲究背景,比较单纯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识来完成任务,接触的很多人都有类似观念基础,彼此容易接受。虽然收入不算高,但是想到有人能提供薪酬为社会服务,宣扬善意,自己的回报少一点也很值得。
本来也就打算如此持续,等到精力或兴趣淡下来,再学着唐桦那样过点轻松日子。然而这一年,又出现了变动。
像冯小韵这样不惊不扰,尽力完成任务的态度,哪个组织都是需要的。加上温婉的性格和知性的气质,在50°灰的人气和知名度也不断提高。很多成员接触时会谈起她,但即使背地里,也不会拿她开玩笑。
冯小韵被悄悄地提拔到了某个信息综合的部门,这是被成员们公认,松散的组织里一个非常核心、关键的部门。为工作准备、走动和接触人的时间减少了,但处理的具体事务内容大量增加。50°灰关注的信息范围之广,远远超出想象。所有信息在不同的部门分类,然后被某些繁杂的关联方式整合,得出一些预计性、判断性的结论。
宣扬、传播善的相关内容,也只是这些信息中的一部分。而涉及到一些暴力活动、宗教对立、发展不均衡造成的多极冲突,也有海量的信息。冯小韵脑海中有时候会出现想象,每一项内容的相关信息就如同一根轴条,无数轴条支撑着一个巨大的轮子在转动。自己只是因为接触到其中一根,就随着轮子转动慢慢前进,螺旋线一样卷进去,慢慢接近轮轴核心。
第一次意识到掌握着如此多的信息量,冯小韵的感觉是害怕。以她的性格,宁愿保持不知情,更便于维持自己的态度。实际上,冯小韵也很快采取了这样的方式,只是完成自己流程需要处理的操作,而刻意不关注信息本身的内容。
这样的方式很快获得了回应,冯小韵的薪酬很快翻了一倍。此前万万没想过,竟然会因为加薪而产生不安。更没想到的是,这些不安很快会转化成为担心和猜疑。
起因是一组数据。数量庞大,而且有明显规律。是一组逐日递减的数据,第一个日期接近600万个数据,第二天约300万个,第三天约150万个,第四天约75万,第五天约32万,第八天约16万,第九天约8万。
50°灰有自己的网络oa系统,但是使用的人很少。日常联系和任务传递,都是以人对人的方式交代,至于各自习惯,email、电话、短信、通讯软件,并不统一。这一组数据是通过电邮附件收到,同时附带着整理要求,虽然繁多但都可以用指令识别,不算很难处理。
引起注意之处,在于冯小韵恰好之前听到过这几组数字。那是时常以通讯软件传递任务的一个同事,前几天偶然抱怨起来:“上个月抓狂啦,我们那些平台,单日发布了600万条信息,第二天300万条,第三天150万条……到最后一天发了8万条。我这里要通知到几百个发布平台。”
发布平台,指的是50°灰一些对外传递信息的渠道,多数以网络模式为主,也会有手机短信。冯小韵自己也时常收到,一些宣扬善念的宣传什么的。由于没什么针对性和指向,看了之后也就删掉。
把这些数据关联起来的,是另一次偶然。
财务信息和账务往来,一直是50°灰里最保密的操作部分。即使共事几年,也不会知道整个组织的财务运转方式。但冯小韵有所不同,她的外貌、性情总是令人产生能够信任的感觉,负责账务的人主动和她接触并透露信息,并不奇怪。
财务操作人员炫耀了某一笔账务收入,这一笔交易可能数额不小,所以连操作流水的人员都有点小兴奋:“居然有接近8万个进账账号,据策划说是几乎达到100%了,说什么递减测试成功的话,可以使用很长时间。”
冯小韵礼貌地回应:“是什么项目那么好啊?”
“不清楚,据说是证券投资有关的,策划好像说起过,股民想发财都想疯了,一心只想投机,到处在找明灯。”
冯小韵突然间把几个事项关联在一起了。长期以来,冯小韵一直在提防戒备哈董模式形成的阴影,这时候,却突然好像切换进入了哈董思维模式。
2015年初,股民数量达到了1。2亿,实际操作用户接近6000万。600万,取了10%这个数量。
从600万到300万,会是什么原因?最简单的就是二选一,是与非。
是关于什么的是与非呢?某一项预测?某一项具体判断?某个个股的涨跌走势?
选中600万目标,一半发送涨的预测,一半发送跌的预测,正确率50%,有300万猜对。
第二轮,一半涨、一半跌,递减到150万,连续二轮猜对。
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对,没有第六日和第七日的数据,周末。
第六轮、第七轮,递减到8万,连续7轮猜对涨跌。
对于股民来说,无论数据来源源自何处,连续7轮引导出正确的预判,这已经是巨大的暴利投机诱惑。
冯小韵不知道,50°灰收取的8万个进账,具体是什么费用。恐怕只要不开天价,无论出售什么,在连续7轮应验正确的前提下,都容易形成交易。
冯小韵仿佛又看见哈董发觉别人浅薄时,那鄙夷不屑的表情。心里生出恐惧。
有了线索再去关注各类相关的信息,冯小韵很快能确认,这就是50°灰自身或者是被作为工具,利用庞大的样本数量进行的“欺诈”。但是令冯小韵苦恼的是,无论50°是否做出了合理的预测,确实有很大数量的股民从中受益,并且以缴费形式继续订购预测信息。
不知道唐桦当年所说到的投资,是否都是这样的类型。所谓的创业扶持、引导,又是怎样具体执行的?
;
这一年的一个小插曲是与组织同名的电影《五十度灰》上映,一段时间引为笑谈。以往搜索五十度灰关键词,总还偶尔有些论坛、留言里有关于组织里的活动事项痕迹,如今就铺天盖地都是影片相关内容。组织似乎并不介意这种混淆和掩盖,冯小韵觉得,主题曲《lovemelikeyoudo》挺好听,与影片风格并不相同。
虽然成员之间的接触不多,但待得时间久的人能感觉到,整个组织的同事轮换频率很高。唐桦半年前接盘了一个玉石店,开开心心转行去专心经营了。初识时候的许,二年前和一家私募谈得拢,过去做行政,据说很受器重。
冯小韵觉得干的挺开心。这样没多少人际,也不讲究背景,比较单纯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识来完成任务,接触的很多人都有类似观念基础,彼此容易接受。虽然收入不算高,但是想到有人能提供薪酬为社会服务,宣扬善意,自己的回报少一点也很值得。
本来也就打算如此持续,等到精力或兴趣淡下来,再学着唐桦那样过点轻松日子。然而这一年,又出现了变动。
像冯小韵这样不惊不扰,尽力完成任务的态度,哪个组织都是需要的。加上温婉的性格和知性的气质,在50°灰的人气和知名度也不断提高。很多成员接触时会谈起她,但即使背地里,也不会拿她开玩笑。
冯小韵被悄悄地提拔到了某个信息综合的部门,这是被成员们公认,松散的组织里一个非常核心、关键的部门。为工作准备、走动和接触人的时间减少了,但处理的具体事务内容大量增加。50°灰关注的信息范围之广,远远超出想象。所有信息在不同的部门分类,然后被某些繁杂的关联方式整合,得出一些预计性、判断性的结论。
宣扬、传播善的相关内容,也只是这些信息中的一部分。而涉及到一些暴力活动、宗教对立、发展不均衡造成的多极冲突,也有海量的信息。冯小韵脑海中有时候会出现想象,每一项内容的相关信息就如同一根轴条,无数轴条支撑着一个巨大的轮子在转动。自己只是因为接触到其中一根,就随着轮子转动慢慢前进,螺旋线一样卷进去,慢慢接近轮轴核心。
第一次意识到掌握着如此多的信息量,冯小韵的感觉是害怕。以她的性格,宁愿保持不知情,更便于维持自己的态度。实际上,冯小韵也很快采取了这样的方式,只是完成自己流程需要处理的操作,而刻意不关注信息本身的内容。
这样的方式很快获得了回应,冯小韵的薪酬很快翻了一倍。此前万万没想过,竟然会因为加薪而产生不安。更没想到的是,这些不安很快会转化成为担心和猜疑。
起因是一组数据。数量庞大,而且有明显规律。是一组逐日递减的数据,第一个日期接近600万个数据,第二天约300万个,第三天约150万个,第四天约75万,第五天约32万,第八天约16万,第九天约8万。
50°灰有自己的网络oa系统,但是使用的人很少。日常联系和任务传递,都是以人对人的方式交代,至于各自习惯,email、电话、短信、通讯软件,并不统一。这一组数据是通过电邮附件收到,同时附带着整理要求,虽然繁多但都可以用指令识别,不算很难处理。
引起注意之处,在于冯小韵恰好之前听到过这几组数字。那是时常以通讯软件传递任务的一个同事,前几天偶然抱怨起来:“上个月抓狂啦,我们那些平台,单日发布了600万条信息,第二天300万条,第三天150万条……到最后一天发了8万条。我这里要通知到几百个发布平台。”
发布平台,指的是50°灰一些对外传递信息的渠道,多数以网络模式为主,也会有手机短信。冯小韵自己也时常收到,一些宣扬善念的宣传什么的。由于没什么针对性和指向,看了之后也就删掉。
把这些数据关联起来的,是另一次偶然。
财务信息和账务往来,一直是50°灰里最保密的操作部分。即使共事几年,也不会知道整个组织的财务运转方式。但冯小韵有所不同,她的外貌、性情总是令人产生能够信任的感觉,负责账务的人主动和她接触并透露信息,并不奇怪。
财务操作人员炫耀了某一笔账务收入,这一笔交易可能数额不小,所以连操作流水的人员都有点小兴奋:“居然有接近8万个进账账号,据策划说是几乎达到100%了,说什么递减测试成功的话,可以使用很长时间。”
冯小韵礼貌地回应:“是什么项目那么好啊?”
“不清楚,据说是证券投资有关的,策划好像说起过,股民想发财都想疯了,一心只想投机,到处在找明灯。”
冯小韵突然间把几个事项关联在一起了。长期以来,冯小韵一直在提防戒备哈董模式形成的阴影,这时候,却突然好像切换进入了哈董思维模式。
2015年初,股民数量达到了1。2亿,实际操作用户接近6000万。600万,取了10%这个数量。
从600万到300万,会是什么原因?最简单的就是二选一,是与非。
是关于什么的是与非呢?某一项预测?某一项具体判断?某个个股的涨跌走势?
选中600万目标,一半发送涨的预测,一半发送跌的预测,正确率50%,有300万猜对。
第二轮,一半涨、一半跌,递减到150万,连续二轮猜对。
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对,没有第六日和第七日的数据,周末。
第六轮、第七轮,递减到8万,连续7轮猜对涨跌。
对于股民来说,无论数据来源源自何处,连续7轮引导出正确的预判,这已经是巨大的暴利投机诱惑。
冯小韵不知道,50°灰收取的8万个进账,具体是什么费用。恐怕只要不开天价,无论出售什么,在连续7轮应验正确的前提下,都容易形成交易。
冯小韵仿佛又看见哈董发觉别人浅薄时,那鄙夷不屑的表情。心里生出恐惧。
有了线索再去关注各类相关的信息,冯小韵很快能确认,这就是50°灰自身或者是被作为工具,利用庞大的样本数量进行的“欺诈”。但是令冯小韵苦恼的是,无论50°是否做出了合理的预测,确实有很大数量的股民从中受益,并且以缴费形式继续订购预测信息。
不知道唐桦当年所说到的投资,是否都是这样的类型。所谓的创业扶持、引导,又是怎样具体执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