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秦二世和赵高倒行逆施,眼看着全天下民不聊生,眼看着老百姓都已经对秦朝怨声载道,这个时候,兄弟们都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可是,刘邦就是不做决定,就是不提正式起兵造反的事。难道,他居然就打算在这荒芜的芒砀山中躲藏一辈子?

    这天,有兄弟终于沉不住气,略带抱怨地对刘邦说:“时候到了!”

    意思是:老大,我们继续这样在山里躲下去也不是办法,你不是要造反吗?现在是正式起兵的时候了。

    然而,刘邦还是一言不发。再问他,刘邦便把眉毛一瞪,呵斥道:“等待!有个圣人会在东南方向起兵的!”

    兄弟知道刘邦这个人的脾气:平时和兄弟们在一起打打闹闹,没有任何距离;可是,要是不高兴,那脾气也是吓人的。因此,就不敢再多说了。

    不管怎么样,兄弟是相信的:刘邦肯定有自己的打算。

    显然,尽管天下形势已危如累卵,刘邦却还是沉住气,想继续观察观察形势,等待别人来当出头鸟,打响反秦的第一枪。他并不想要这个“第一枪”的虚名,毕竟造反是要诛灭九族的,是世界上利润最大同时也风险最大的生意啊。

    他还要等等。

    那么,他又怎么知道会有“圣人”先自己在东南方向起兵呢?

    这个“圣人”又是谁?

    这个刘邦口中的“圣人”,就是陈胜。

    古往今来,天底下的人,没有几个是刘邦放在眼里的,更没有几个能够得到他高度的赞扬。

    “圣人”,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儒教的弟子们只肯用它来称呼学问渊博的宗师孔子,刘邦却用他来称呼泥腿子出身的陈胜。

    刘邦当然不是神仙,不可能未卜先知。因此,当手下劝他做第一个起兵反秦的人,他却甘愿等待,静候陈胜在东南方向起兵,说明他早就知道有陈胜这个人,并且还非常熟悉陈胜,知道陈胜早就在做造反的准备,而且比自己还迫不及待。

    换言之,在正式起兵造反之前,刘邦就和陈胜有过密切的联系。

    从后来的史书记载看,刘邦和陈胜的关系相当特殊,既像是非常疏远又像是特别亲近。说非常疏远,是因为刘邦起兵后,不像其他的造反队伍纷纷响应陈胜,而是拒绝打陈胜的旗号,可谓别树一帜;说特别亲近,是因为刘邦不仅称陈胜为圣人,而且在当了皇帝后,都给于陈胜非常高的评价,专门派兵给陈胜守墓。

    这揭示的秘密就是:刘邦在隐居芒砀山时,就已经和陈胜成为了反秦起义的同志,双方有过密切的沟通,以致刘邦对陈胜的动态了如指掌。

    那么,连刘邦都要尊称他为“圣人”的陈胜,究竟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不过是一个帮人种田的长工而已。

    陈胜,字涉。有名有姓还有字,说明他有一定的文化,或者他的爸爸曾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实际上,陈胜的祖上,其实有可能是陈国的贵族或者富人。只是,陈国后来灭亡,变成楚国的领地,而楚国灭亡之后,又变成大秦的领土。经历过这么多的变迁,家世早已经是面目全非,陈胜早已经成为满口楚语的楚人,同时也早已经沦为了替人打工种田的贫农。

    如果说,刘邦家里好歹还有几亩地,老爸和哥哥们都在辛勤耕种经营,起码算个中农家庭,那么,陈胜此时已经是真正的贫农,彻底的无产阶级。

    当然,也有专家不认可这种说法。但是,陈胜曾经非常贫穷而卑微,是毫无疑问的。他和别人一起给地主家种田,劳动任务非常繁重,以致累得他实在承受不了,无法干下去。

    和刘邦一样,他也是个好强而不肯向命运低头服输的人。他也要争口气,改变自己的困苦处境。

    刘邦当年改变自己命运的做法,是出国打工,回来后考公务员。陈胜比刘邦更贫穷,条件更艰苦,也许他家里连支持他出国的路费都没有,因此,虽然那时候当兵往往是九死一生,老百姓一听说去当兵就好像是要被拉去斩首一样,非常害怕,但秦朝规定战场上杀敌可以封爵授赏,所以,陈胜还是抓住机会,去当了兵。

    在部队里,他结识了好兄弟吴广。

    这两个一心想出人头地、改变命运的年轻人,肯定愿意比别人付出更多,加上他们确实具有相当的组织才能,因此,都当上了屯长。屯长在秦朝军队里的位阶,大致相当于现在部队里的连长。

    不过,虽然终于在部队里熬到了连长的职位,大小是个军官,陈胜、吴广却和刘邦一样,都产生了强烈的反秦思想。由于史料的匮乏,我们已经很难详尽地推理出陈胜反秦思想产生的过程,可以确定的是,陈胜反秦,是因为和刘邦一样,他已经对大秦帝国的穷兵黩武、横征暴敛、压榨百姓、官吏腐败等黑暗现象忍无可忍。

    作为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奴,他对百姓们所受的苦难更加有切身体会,因此,他急于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希望能够改变天下百姓的命运。

    他真的是个志向远大、敢作敢为、气概非凡的人,所以,他赢得了许多反秦义士的尊重,在大家心中有很高的威望。

    同为楚国人,又同为有心反秦的人,相距也不遥远,因此,刘邦和陈胜之间惺惺相惜。但是,他们之间又出现了巨大的分歧。这个分歧,首先就表现在对造反起兵时机的策略和时机的选择上。

    刘邦选择的策略,是耐心等待,精心准备,先在芒砀山集聚队伍,组建自己的骨干团队,尤其重要的是准备好“赤帝子杀白帝子”等一系列反秦理论,在民众中广泛宣传,为自己奠定造反起兵的群众基础和理论基础。

    他坚持要打有把握之仗,绝不轻易冒险。作为秦朝曾经的亭长,他去过首都咸阳,非常清楚秦朝的强大。在条件不成熟时贸然起兵,只会是自取灭亡。

    陈胜选择的策略,则是敢于暴动,立即行动。秦朝的暴政早已经压迫得他喘不过气来,更重要的是,他贫困得太久了、卑微得太久了,太想尽快改变自己的处境了。作为比刘邦更加身处社会底层的人,他比刘邦更了解底层百姓的反秦之心,知道天下百姓已经彻底活不下去、仇恨早已经如同干柴等待烈火。换言之,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于是,尽管在正式提出完整的反秦理论、正式与秦朝割裂上,陈胜其实稍后于刘邦,但抓住机会,他又超越了刘邦,成为了那个打响反秦第一枪的人,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造反的人。

    尽管陈胜在反秦起兵的策略上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但是,作为革命同志,刘邦对陈胜是认可的。特别是陈胜敢为天下先,愿意第一个正式起兵造反攻击暴秦的勇气,让刘邦衷心佩服,所以愿意称陈胜为“圣人”。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刘邦对陈胜的革命品德和才干是高度肯定的。

    47、刘邦和陈胜有哪些相同?

    ;

章节目录

狼狈不堪的历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望社只为原作者红掌清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红掌清波并收藏狼狈不堪的历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