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大宋又要对辽用兵,还要我西朝也出兵,这……”细封常瞪眼看着孙途,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就在他即将启程返回西夏时,孙途竟又找到了他,并在那诸多苛刻的条件外增加了这么个更叫他心惊的要求来。这才消停几年工夫啊,大宋居然又要对辽用兵,他朝廷不是才刚刚起过乱子,就不怕穷兵黩武,反伤自身?
孙途则是一脸淡然地看着对方:“这有什么不妥吗?既然你西夏已愿意尊我大宋为主,我们的敌人不就是你们的敌人,出兵协助,共击辽国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细封常纠结了一下,还真不能说孙途的说辞有问题,毕竟作为属国,当宗主国下令时,确实不能推辞,不然人家说不定就要调头打你了,就连理由都是现成而正当的。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劝道:“可大宋两年前才连场大战,也夺回了心心念念的幽云十六州全境,实在没有理由再对辽用兵啊。何况,之前汴京城里还出现了这等叛乱,不是该选择与民休息,稳住现在的朝局吗?”
“朝局从来就不是稳下来的,而是打下来的。”孙途立刻反驳道:“只有彻底征服了辽国,才能让天下人知道我孙途与之前那些只知道夸夸其谈的家伙有多大的不同。至于对辽一事,我大宋一直都与辽国有深仇,哪怕如今已夺回了幽云十六州,可并不意味着当初的仇恨就到此终结。恰恰相反,两年前的战争已把宋辽两国推到了不死不休的对立位置,现在他国内又刚经战乱大变,正是最虚弱的时候,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
孙途的这番话其实早在前日拿定主意,在朝堂上提出来时就已说过了。本来,对此决议童沐等人还是有所担忧摇摆的,可随着他列出了这一系列的理由后,朝中人等也就接受了再次北伐的决定!
是啊,现在的辽国因为耶律大石和耶律延禧的那场君臣内战而伤亡惨重,城池破碎,元气大伤。倒是宋国这边则是一派欣欣向荣,北方幽州等地更是厉兵秣马足有两年之久,此时用兵,多了不敢说,七八成的胜算还是有的。
而更关键的是,随着把李纲宋江等一众官员抄家灭族,朝廷一下子又多出了好几百万贯的钱钞来,正好把出兵最后的一点不足都给补上了。所以孙途才敢再提北伐,誓要趁他病要他命,把辽国给彻底灭了!
就连童沐等大宋臣子都被孙途说服,细封常一个西夏使者自然不可能反对孙途的这一决定。在好一阵纠结后,他终于是点头应了下来:“此事我也会回报朝廷,但最终如何,还得由陛下决断。”
“是国主。”孙途突然提醒了他一句,这让细封常又是一阵别扭,但还是点头:“是,将由我家国主定夺。”
孙途这才笑了一下,但旋即又盯着对方道:“不过有一点你可一定要记得把话传到了,若你西夏在接下来的宋辽之战中依旧首鼠两端保持中立,妄图再从中获利的话,那我大宋便会在第一时间对你用兵。我想你也见识过我大宋如今最常用的那些破虏弹的威力了,却不知你们的铁鹞子和步跋子精兵能不能以血肉之躯挡住这等火器。”
“我……我记下了。”细封常一想到那日亲眼所见的,轰隆一声就把一大段城墙给炸塌的场景,心头就是一阵生寒。要是宋军真在与自家军马的战场上使出这等兵器来,只怕西朝大军的伤亡数字可就要比以往增加十倍不止了。再加上如今西朝国内资源短缺的问题,只怕真就离灭国不远了。
所以哪怕孙途的威胁是那么直接,他也只能认下,并将在回国后尽全力去说服自家皇帝——国主来配合宋人对被用兵。
“那就好,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我只希望你们党项一族是挑了个聪明人来当你们的国主,要不然……”直到这时 孙途才满意起身,只是在到了门前时,才又突然说了一句:“因为要对辽国用兵,所以接下来一段时日我会相当忙碌,你启程时我就不送你了。另外,代我跟结桑上师致意,告诉他西边之地的百姓都少不了他所弘扬的佛法,可不要懈怠了。”
直到孙途离开后好一阵子,细封常才长长吐出了一口浊气来,感到身上的压力骤去。这次再与孙途相见,他感到这个往日的故人越来越是陌生,给自己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这让他不觉再度叹息,自己确实不该当来宋的使者啊,回到兴庆府后,都不知该如何与父亲和陛下交代了。
因为担心孙途会突然再提出更多苛刻的要求来,细封常不敢再在东京久留,次日一早,就上表朝廷,得到允准后,即刻启程。
而当他离开时,孙途还真就跟他自己说的那样,并未出面相送,只派了鸿胪寺的官员代朝廷把他们送出了东京了事。而此刻的孙途,则投入到了调兵遣将,制定全盘北伐之战的策略中去了。
因为朝中才刚刚平息乱事,再加上辽国现在今非昔比,实力大弱,孙途总算是接受了童沐他们的劝说,没有再贸然亲自北上带兵,而是把这场战事的兵权交到了种师道和董平等将领的手上。
这一点虽然让孙途有些不那么习惯,却又不得不接受并尝试着习惯。因为他现在的身份已经与以前大不相同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如此一来,孙途就不能老和以前那样总是冲杀在战场的第一线,留在京城,镇守全国才是他最该做的。
当然,不再轻易上前线就不代表孙途就彻底与战争无关了。恰恰相反,随着身份的转变,当战事再起时,他身上的责任反而更重,事务也变得越发忙碌。因为他要从全局考虑,为前线将士提供一个更为可靠充足的后方,无论是兵员粮草的补给,还是其他辎重后勤的补充,所有的一切也全压在了孙途这个当权者的肩上。
以往当孙途带兵冲杀在前线时,还不会去考虑这些后勤之事有多么的琐碎与繁难,到了今日,真接手时,他才发现当真是千头万绪,困难重重。
毕竟这可是征伐一国的大战役,所需要动用的资源就是个天大的数字,也需要调动大宋举国之力来加以满足,而这其中的种种细节和统筹安排可比寻常的排兵布阵或是带兵冲杀要困难得多了。
哪怕大宋朝廷为了这一战早已有了两年的准备,但依然需要从地方调取足够多的钱粮等物。若是由蔡京等人来做这些事情,他们自然不会感到太难,因为他们压根不会去在意老百姓的死活,地方官仓里的粮食一下被搬空了也无所谓,要是再不够,那就加重税赋就是了。
可孙途却不能这么干,对北用兵还不是为了让大宋百姓的日子更好过吗,岂能舍本逐末呢?所以哪怕是调集各地粮草,也必须为官仓留下一部分以为急用的粮食,然后再根据各地的贫富分别抽取钱粮北上。
可即便如此,再加上那些一早就从犯官手里抄没出来的钱粮,依然还是填不满几十大军所组成的这只吞金巨兽,为此,国库都差点被孙途给搬空了。
“都说大宋国富,胜过汉唐,远迈明清,可我怎么就一点都看不出来呢?”孙途在看着手中户部转运使等衙门送来的文书后又一次小声嘀咕了起来。
身旁的童沐没太听清楚他的话,但还是明白了他心中的困惑,便苦笑道:“国富不等于朝廷也有钱啊。更何况早在两年前,几次大战下来,朝中多年存下来的钱粮也都已花光了,这才两年工夫,当然不可能彻底被填满。”
孙途点头表示理解,同时又是一阵头疼。话说据他了解,别人打胜仗都是能赚钱的,怎么到了自己这儿,却是亏钱呢?比如说幽云十六州被打下后,两三年来几乎每年都要跟朝廷伸手要钱要粮,为的就是养马养兵。而到了真要出兵时,更需要举国出粮出钱……或许这就是前几十年大宋不敢轻开战端的重要原因之一了,除了怕打不过,就是实在太烧钱了。
好在童沐的后一句话又让他有了些信心:“倒是民间,因为商业繁盛,再加上最近税赋减轻的缘故,所以倒是真多了许多的钱财粮食,这才是真正的国富。”
孙途一听也笑了起来:“是啊,这不正是你我所希望看到的情景吗?唯有百姓富足了,整个国家才能强盛。只是现在,因为时间关系尚未到后一步,而我现在又亟须要来自这方面的财富,所以我打算……”
“太尉,你可别又回到原来那些人的做法,干出敲诈百姓,掠夺民财的勾当来啊。”童沐有些急切地提醒道。
孙途把头一摇:“我怎么会干出这样的事情来呢?我只是打算借用,以朝廷的名义借用。”
就在他即将启程返回西夏时,孙途竟又找到了他,并在那诸多苛刻的条件外增加了这么个更叫他心惊的要求来。这才消停几年工夫啊,大宋居然又要对辽用兵,他朝廷不是才刚刚起过乱子,就不怕穷兵黩武,反伤自身?
孙途则是一脸淡然地看着对方:“这有什么不妥吗?既然你西夏已愿意尊我大宋为主,我们的敌人不就是你们的敌人,出兵协助,共击辽国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细封常纠结了一下,还真不能说孙途的说辞有问题,毕竟作为属国,当宗主国下令时,确实不能推辞,不然人家说不定就要调头打你了,就连理由都是现成而正当的。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劝道:“可大宋两年前才连场大战,也夺回了心心念念的幽云十六州全境,实在没有理由再对辽用兵啊。何况,之前汴京城里还出现了这等叛乱,不是该选择与民休息,稳住现在的朝局吗?”
“朝局从来就不是稳下来的,而是打下来的。”孙途立刻反驳道:“只有彻底征服了辽国,才能让天下人知道我孙途与之前那些只知道夸夸其谈的家伙有多大的不同。至于对辽一事,我大宋一直都与辽国有深仇,哪怕如今已夺回了幽云十六州,可并不意味着当初的仇恨就到此终结。恰恰相反,两年前的战争已把宋辽两国推到了不死不休的对立位置,现在他国内又刚经战乱大变,正是最虚弱的时候,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
孙途的这番话其实早在前日拿定主意,在朝堂上提出来时就已说过了。本来,对此决议童沐等人还是有所担忧摇摆的,可随着他列出了这一系列的理由后,朝中人等也就接受了再次北伐的决定!
是啊,现在的辽国因为耶律大石和耶律延禧的那场君臣内战而伤亡惨重,城池破碎,元气大伤。倒是宋国这边则是一派欣欣向荣,北方幽州等地更是厉兵秣马足有两年之久,此时用兵,多了不敢说,七八成的胜算还是有的。
而更关键的是,随着把李纲宋江等一众官员抄家灭族,朝廷一下子又多出了好几百万贯的钱钞来,正好把出兵最后的一点不足都给补上了。所以孙途才敢再提北伐,誓要趁他病要他命,把辽国给彻底灭了!
就连童沐等大宋臣子都被孙途说服,细封常一个西夏使者自然不可能反对孙途的这一决定。在好一阵纠结后,他终于是点头应了下来:“此事我也会回报朝廷,但最终如何,还得由陛下决断。”
“是国主。”孙途突然提醒了他一句,这让细封常又是一阵别扭,但还是点头:“是,将由我家国主定夺。”
孙途这才笑了一下,但旋即又盯着对方道:“不过有一点你可一定要记得把话传到了,若你西夏在接下来的宋辽之战中依旧首鼠两端保持中立,妄图再从中获利的话,那我大宋便会在第一时间对你用兵。我想你也见识过我大宋如今最常用的那些破虏弹的威力了,却不知你们的铁鹞子和步跋子精兵能不能以血肉之躯挡住这等火器。”
“我……我记下了。”细封常一想到那日亲眼所见的,轰隆一声就把一大段城墙给炸塌的场景,心头就是一阵生寒。要是宋军真在与自家军马的战场上使出这等兵器来,只怕西朝大军的伤亡数字可就要比以往增加十倍不止了。再加上如今西朝国内资源短缺的问题,只怕真就离灭国不远了。
所以哪怕孙途的威胁是那么直接,他也只能认下,并将在回国后尽全力去说服自家皇帝——国主来配合宋人对被用兵。
“那就好,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我只希望你们党项一族是挑了个聪明人来当你们的国主,要不然……”直到这时 孙途才满意起身,只是在到了门前时,才又突然说了一句:“因为要对辽国用兵,所以接下来一段时日我会相当忙碌,你启程时我就不送你了。另外,代我跟结桑上师致意,告诉他西边之地的百姓都少不了他所弘扬的佛法,可不要懈怠了。”
直到孙途离开后好一阵子,细封常才长长吐出了一口浊气来,感到身上的压力骤去。这次再与孙途相见,他感到这个往日的故人越来越是陌生,给自己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这让他不觉再度叹息,自己确实不该当来宋的使者啊,回到兴庆府后,都不知该如何与父亲和陛下交代了。
因为担心孙途会突然再提出更多苛刻的要求来,细封常不敢再在东京久留,次日一早,就上表朝廷,得到允准后,即刻启程。
而当他离开时,孙途还真就跟他自己说的那样,并未出面相送,只派了鸿胪寺的官员代朝廷把他们送出了东京了事。而此刻的孙途,则投入到了调兵遣将,制定全盘北伐之战的策略中去了。
因为朝中才刚刚平息乱事,再加上辽国现在今非昔比,实力大弱,孙途总算是接受了童沐他们的劝说,没有再贸然亲自北上带兵,而是把这场战事的兵权交到了种师道和董平等将领的手上。
这一点虽然让孙途有些不那么习惯,却又不得不接受并尝试着习惯。因为他现在的身份已经与以前大不相同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如此一来,孙途就不能老和以前那样总是冲杀在战场的第一线,留在京城,镇守全国才是他最该做的。
当然,不再轻易上前线就不代表孙途就彻底与战争无关了。恰恰相反,随着身份的转变,当战事再起时,他身上的责任反而更重,事务也变得越发忙碌。因为他要从全局考虑,为前线将士提供一个更为可靠充足的后方,无论是兵员粮草的补给,还是其他辎重后勤的补充,所有的一切也全压在了孙途这个当权者的肩上。
以往当孙途带兵冲杀在前线时,还不会去考虑这些后勤之事有多么的琐碎与繁难,到了今日,真接手时,他才发现当真是千头万绪,困难重重。
毕竟这可是征伐一国的大战役,所需要动用的资源就是个天大的数字,也需要调动大宋举国之力来加以满足,而这其中的种种细节和统筹安排可比寻常的排兵布阵或是带兵冲杀要困难得多了。
哪怕大宋朝廷为了这一战早已有了两年的准备,但依然需要从地方调取足够多的钱粮等物。若是由蔡京等人来做这些事情,他们自然不会感到太难,因为他们压根不会去在意老百姓的死活,地方官仓里的粮食一下被搬空了也无所谓,要是再不够,那就加重税赋就是了。
可孙途却不能这么干,对北用兵还不是为了让大宋百姓的日子更好过吗,岂能舍本逐末呢?所以哪怕是调集各地粮草,也必须为官仓留下一部分以为急用的粮食,然后再根据各地的贫富分别抽取钱粮北上。
可即便如此,再加上那些一早就从犯官手里抄没出来的钱粮,依然还是填不满几十大军所组成的这只吞金巨兽,为此,国库都差点被孙途给搬空了。
“都说大宋国富,胜过汉唐,远迈明清,可我怎么就一点都看不出来呢?”孙途在看着手中户部转运使等衙门送来的文书后又一次小声嘀咕了起来。
身旁的童沐没太听清楚他的话,但还是明白了他心中的困惑,便苦笑道:“国富不等于朝廷也有钱啊。更何况早在两年前,几次大战下来,朝中多年存下来的钱粮也都已花光了,这才两年工夫,当然不可能彻底被填满。”
孙途点头表示理解,同时又是一阵头疼。话说据他了解,别人打胜仗都是能赚钱的,怎么到了自己这儿,却是亏钱呢?比如说幽云十六州被打下后,两三年来几乎每年都要跟朝廷伸手要钱要粮,为的就是养马养兵。而到了真要出兵时,更需要举国出粮出钱……或许这就是前几十年大宋不敢轻开战端的重要原因之一了,除了怕打不过,就是实在太烧钱了。
好在童沐的后一句话又让他有了些信心:“倒是民间,因为商业繁盛,再加上最近税赋减轻的缘故,所以倒是真多了许多的钱财粮食,这才是真正的国富。”
孙途一听也笑了起来:“是啊,这不正是你我所希望看到的情景吗?唯有百姓富足了,整个国家才能强盛。只是现在,因为时间关系尚未到后一步,而我现在又亟须要来自这方面的财富,所以我打算……”
“太尉,你可别又回到原来那些人的做法,干出敲诈百姓,掠夺民财的勾当来啊。”童沐有些急切地提醒道。
孙途把头一摇:“我怎么会干出这样的事情来呢?我只是打算借用,以朝廷的名义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