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接下来的讲述,则基本证实了于无谓此前的猜测。
按韩志所言,刘家的刘侍郎,确实如同于无谓猜测的那样,是属于大将军盟友阵营里。
而滦阳县中最大商行的主人,石大善人,则和韩志本人一样,直接依附于大将军府,其从大将军府中拿到种种特许权,然后再将部分利益输送回大将军府。
类似石大善人这样的,依附于大将军府的商人还有很多。或者说,整个吴越国的大型商会,几乎都是朝中某些大员的白手套。
在商贸发达的吴越国,这样的事情一点也不奇怪,几乎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一种被大家默认许可的规则。
就连儒门诸公,对这样的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虽然他们看不上倒买倒卖的商人们,可各地物产风俗不同,又有山水阻隔,路途遥远,必须要依靠这些商人们,才能使不同地域的物产合理流通。
既然必须要用,那还不如将之掌控在自己手里,将一部分利润回收,投入到其他地方,取之于民,归之于民。
于无谓本身对这种所谓“两全其美”的方案是不以为然的,因为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什么两全其美。利益的链条,每增加一环,就会多一分损耗。
商人们的钱被朝堂诸公拿走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却一分也不能减少,他们被拿走了多少,就要再多拿多少回来。
这个钱他们当然不可能去问朝堂诸公要,那承受这个负担转移的,自然就是那些最底层,没有任何选择权力,反抗能力的普通百姓罢了。
韩志本人知道的东西不少,可对于无谓有用的不多,而且大部分都能和花缤听到的那些传言对应上。
甚至于朝堂上的形势,他也没比花缤多了解多少,按他自己所说,他的官帽子还是太小了,别看县守在滦阳县中管着十几万人,手下有兵有人,能说一不二,几乎和一个小朝廷一样,可到了余杭城中,就是青楼花魁,也看不上他这个一方主宰。
不过有一点他倒是比花缤知道的更清楚些,那就是在吴越国中,大将军的权势确实很大,绝不仅仅是有个天家国舅的虚名而已。
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说出来以后,韩志似乎也放松了不少,或许他觉得自己已经投诚,算是和花缤一伙的了,又或者他见于无谓等没有把他扔下飞舟的迹象,所以安心了不少。
总之,他从蜷缩的状态舒展开来,扶着飞舟的船舷站了起来,似乎连高空上的大风,也没有原先那么冷,他深吸了一口气,转身朝下方的陆地看去。
只见黯淡的陆地中,一条银色的大河,仿佛玉带一般,从南向北奔涌,倒映着满天的星辰,就连月亮,都在其中,随之翻涌起伏。
似乎是被这样的景色打动,又或许近日的经历触动了韩志的心弦,他叹了一口气,引用了一段前人的名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等豪气的句子,从韩志这种胆怯小人身上说出来,实在是有点玷污亵渎之感。
花缤就忍不住讥讽道:“不管沉浮谁主,大约也轮不上韩县守你。”
可是于无谓的心思一贯容易发散出去,他就忍不住想,这句子,由主掌乾坤之人说出来,固然是豪气冲霄,可若从沉沦失意之人口中说出,岂不也充满了无奈与绝望,同样应景么?
甚至更进一步地想,那些因为朝堂争权夺势,而误信邪神,又因为自己和九迎风与翠玉仙子的斗法,而被殃及池鱼,受了无妄之灾的滦阳百姓,一生沉浮都被人主宰着,犹自茫然不知,岂不更加可悲可怜?
一词三重意,由此观之,写出此句那位前贤,胸中之沟壑,其深度与广度,实非寻常人可比。
再联想到自己,又想要成为、将会成为三种人中的哪一种?
面对花缤的讥笑,韩志没有回应,九迎风对此似乎也不敢兴趣。于是飞舟上便彻底安静下来,只有吹过耳畔的风,还在呼呼地响。
翠玉已死,可祂随身携带的玉叶和翠练都落到了于无谓手里,而且到了如今这种情况,于无谓当然也就不怕会惊动一个已死之人,因此通过玉叶和翠练,于无谓很容易便推算出了翠玉仙子老巢、或者说祂的神国的位置。
翠玉仙子的神国就在荥台山深处,而且占据了很广大的一块地盘。
现在想来,于无谓初到滦阳城市,那个车夫马大为他讲的那些有关荥台山的传说,恐怕也没有那么简单。
老虎吃人未必是真,五阴汇聚之地,也多半是掩人耳目的托词,那些上山游玩的人,抑或在山上结庐修行的,恐怕都是被翠玉仙子手下的妖物们残害的吧。
再往深处想一些的话,那个所谓余杭来的上师,会不会也是翠玉仙子的同伙,或者是翠玉仙子同伙请来的托?
尽管此间出了不少变故,可于无谓并没有改变原定行程的想法,之后他还是要去余杭的。
或者说一句不太好听,甚至对普通百姓相当残酷的话,如果吴越国真的在各方修行者的参合之下乱了起来,那对于无谓来说反而是机缘所在。
所谓机缘,就是在事物变化的过程中,才会产生。恒定不变,一团死水的世道的话,就没有什么机缘可言了。而变化越剧烈,机缘自然也就更多,更大,只是相应的,危险性也更大。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这个曾经来余杭看风水的上师,或许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人。
于是在距离翠玉仙子神国不远的地方,于无谓开口向韩志和花缤道:“我听说前段时间余杭来了个高功,打算在荥台山上结庐修行,最后却说说荥台山是五阴汇聚之地,修行不易,然后便回去了。这个人的来历底细,你们可知道?”
花缤和韩志对视一眼,都表示有这么一回事,但那人和他们并无关系,花缤的想法和于无谓一样,都觉得这人可能是翠玉或者其盟友请来的托。
倒是韩志想了一会儿,想起来那人好像说是在余杭葛岭观中修行。
按韩志所言,刘家的刘侍郎,确实如同于无谓猜测的那样,是属于大将军盟友阵营里。
而滦阳县中最大商行的主人,石大善人,则和韩志本人一样,直接依附于大将军府,其从大将军府中拿到种种特许权,然后再将部分利益输送回大将军府。
类似石大善人这样的,依附于大将军府的商人还有很多。或者说,整个吴越国的大型商会,几乎都是朝中某些大员的白手套。
在商贸发达的吴越国,这样的事情一点也不奇怪,几乎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一种被大家默认许可的规则。
就连儒门诸公,对这样的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虽然他们看不上倒买倒卖的商人们,可各地物产风俗不同,又有山水阻隔,路途遥远,必须要依靠这些商人们,才能使不同地域的物产合理流通。
既然必须要用,那还不如将之掌控在自己手里,将一部分利润回收,投入到其他地方,取之于民,归之于民。
于无谓本身对这种所谓“两全其美”的方案是不以为然的,因为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什么两全其美。利益的链条,每增加一环,就会多一分损耗。
商人们的钱被朝堂诸公拿走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却一分也不能减少,他们被拿走了多少,就要再多拿多少回来。
这个钱他们当然不可能去问朝堂诸公要,那承受这个负担转移的,自然就是那些最底层,没有任何选择权力,反抗能力的普通百姓罢了。
韩志本人知道的东西不少,可对于无谓有用的不多,而且大部分都能和花缤听到的那些传言对应上。
甚至于朝堂上的形势,他也没比花缤多了解多少,按他自己所说,他的官帽子还是太小了,别看县守在滦阳县中管着十几万人,手下有兵有人,能说一不二,几乎和一个小朝廷一样,可到了余杭城中,就是青楼花魁,也看不上他这个一方主宰。
不过有一点他倒是比花缤知道的更清楚些,那就是在吴越国中,大将军的权势确实很大,绝不仅仅是有个天家国舅的虚名而已。
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说出来以后,韩志似乎也放松了不少,或许他觉得自己已经投诚,算是和花缤一伙的了,又或者他见于无谓等没有把他扔下飞舟的迹象,所以安心了不少。
总之,他从蜷缩的状态舒展开来,扶着飞舟的船舷站了起来,似乎连高空上的大风,也没有原先那么冷,他深吸了一口气,转身朝下方的陆地看去。
只见黯淡的陆地中,一条银色的大河,仿佛玉带一般,从南向北奔涌,倒映着满天的星辰,就连月亮,都在其中,随之翻涌起伏。
似乎是被这样的景色打动,又或许近日的经历触动了韩志的心弦,他叹了一口气,引用了一段前人的名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等豪气的句子,从韩志这种胆怯小人身上说出来,实在是有点玷污亵渎之感。
花缤就忍不住讥讽道:“不管沉浮谁主,大约也轮不上韩县守你。”
可是于无谓的心思一贯容易发散出去,他就忍不住想,这句子,由主掌乾坤之人说出来,固然是豪气冲霄,可若从沉沦失意之人口中说出,岂不也充满了无奈与绝望,同样应景么?
甚至更进一步地想,那些因为朝堂争权夺势,而误信邪神,又因为自己和九迎风与翠玉仙子的斗法,而被殃及池鱼,受了无妄之灾的滦阳百姓,一生沉浮都被人主宰着,犹自茫然不知,岂不更加可悲可怜?
一词三重意,由此观之,写出此句那位前贤,胸中之沟壑,其深度与广度,实非寻常人可比。
再联想到自己,又想要成为、将会成为三种人中的哪一种?
面对花缤的讥笑,韩志没有回应,九迎风对此似乎也不敢兴趣。于是飞舟上便彻底安静下来,只有吹过耳畔的风,还在呼呼地响。
翠玉已死,可祂随身携带的玉叶和翠练都落到了于无谓手里,而且到了如今这种情况,于无谓当然也就不怕会惊动一个已死之人,因此通过玉叶和翠练,于无谓很容易便推算出了翠玉仙子老巢、或者说祂的神国的位置。
翠玉仙子的神国就在荥台山深处,而且占据了很广大的一块地盘。
现在想来,于无谓初到滦阳城市,那个车夫马大为他讲的那些有关荥台山的传说,恐怕也没有那么简单。
老虎吃人未必是真,五阴汇聚之地,也多半是掩人耳目的托词,那些上山游玩的人,抑或在山上结庐修行的,恐怕都是被翠玉仙子手下的妖物们残害的吧。
再往深处想一些的话,那个所谓余杭来的上师,会不会也是翠玉仙子的同伙,或者是翠玉仙子同伙请来的托?
尽管此间出了不少变故,可于无谓并没有改变原定行程的想法,之后他还是要去余杭的。
或者说一句不太好听,甚至对普通百姓相当残酷的话,如果吴越国真的在各方修行者的参合之下乱了起来,那对于无谓来说反而是机缘所在。
所谓机缘,就是在事物变化的过程中,才会产生。恒定不变,一团死水的世道的话,就没有什么机缘可言了。而变化越剧烈,机缘自然也就更多,更大,只是相应的,危险性也更大。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这个曾经来余杭看风水的上师,或许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人。
于是在距离翠玉仙子神国不远的地方,于无谓开口向韩志和花缤道:“我听说前段时间余杭来了个高功,打算在荥台山上结庐修行,最后却说说荥台山是五阴汇聚之地,修行不易,然后便回去了。这个人的来历底细,你们可知道?”
花缤和韩志对视一眼,都表示有这么一回事,但那人和他们并无关系,花缤的想法和于无谓一样,都觉得这人可能是翠玉或者其盟友请来的托。
倒是韩志想了一会儿,想起来那人好像说是在余杭葛岭观中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