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动了,开动了!”
一阵激动的呐喊声在龙墩口村的打谷场上响起来,紧接着,哔哔啪啪的爆竹声也响起来了,硝烟弥漫之间,大人孩子的脸上都绽放着兴奋的笑容,像是年节一般。
在打谷场的正中,搭着一个竹棚,竹棚里摆放着一台机器。一条精壮的汉子,正把一根毛竹塞进机器的一端,机器轻轻地响着,缓缓地把毛竹吸进去,再从另一端吐出一根根光洁细腻的竹篾。
“真薄啊!”
“一点也不扎手!”
“这么好的篾条,用来编竹篓真是太可惜了!”
“这当然不是用来编竹篓的,井南来的老板不是说了吗,东南亚那边特别流行竹编的家具和工艺品,咱们以后就要做出口生意了。”
“哈哈,根福爷,你不是总说你年轻的时候用篾条做过整套的家具吗,现在你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
村民们传看着那些工艺品一般的竹篾,议论纷纷,言语间透着喜悦和希望。
“大家别忘了,这台破篾机,是水娣第一个学会操作的,以后恩平哥和月花嫂都要享水娣的福了!”
有人大声地提醒道,众人这才把目光从篾条上收回来,齐齐地看向了机器旁一位身材颀长的瘦弱姑娘。
十六岁的杨水娣正在紧张地控制着机器的手柄,盯着仪表盘的几个数据,随时准备进行调整。感觉到周边的异样,她抬起头来,正迎上了无数充满欣赏、羡慕和祝福的目光,她的脸蓦然地红了,旋即便觉出了眼眶里的湿意。
她清晰地记得,那一天,当来自于东叶省的于阿姨对她说,她能够学会操作这种机床,她将因此而改变命运的时候,她是何等地震惊,又涌起了何等的希望。没想到,这一切真的实现了。
水娣是龙墩口少有的几个上过高中的孩子之一,在女孩子里更是唯一的一个。只可惜,她的高中生涯只持续了一年,就因为父亲杨恩平生病而不得不中断了。
龙墩口村是峰西省的一个贫困村,国家有相应的扶贫政策,但也仅限于帮助村民摆脱贫困。杨恩平的治疗费用是由政府支付的,但病后恢复所需要的营养费支出,就不在扶贫的范围之内了,只能由家里人去赚取。
水娣含着泪辍学回家,一边帮着母亲耕种家里的责任田,一边如村里的许多人一样,做一些传统的竹篾编织业务,赚取一些微薄的副业收入,补贴家用。她的学业显然是无法再维持下去的。
就在水娣放弃了求学希望的时候,村里来了一群陌生的客人,为首的是一位姓于的阿姨,旁人都称她为于总工。
这位于总工阿姨是带着一个团队来考察贫困山区的副业发展要求的,她看到龙墩口村的农民还在用篾刀加工毛竹的时候,便声称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专用的破篾机床,这样大家就能够从破篾条的繁琐劳动中解脱出来,专注于篾制品的编制,而这将使龙墩口村的篾制口生产效率提高十倍以上,篾制品的档次也将提升一个很大的台阶。
于总工阿姨带来的的破篾机床,是专门为山区农民开发的,操作和维护都尽可能地进行了简化。而饶是如此,许多村民还是弄不懂其中的道道,操作起来手忙脚乱,出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再至于说机器如果出现了故障,就更没人知道如何排除,这成为这种机床推广的一大障碍。
也不知道是谁向于总工阿姨提起来,说水娣是上过高中的,有文化,而且心灵手巧,没准能够学会机床的操作。于总工阿姨于是来到了水娣家里,看到了躺在床上养病的水娣父亲,以及水娣房间里摆得整整齐齐的高中课本。
那一天,于总工阿姨把水娣叫到村外,先说了她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她说,她也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她的父亲也常年卧病在家,她很小时候就在厂子里的劳动服务公司做小工,赚点小钱补贴家用。
后来,她遇到了一位唐叔叔,还有一位肖姐姐,还有胖子叔叔,这些好心人帮助她勤工俭学,鼓励她立志,辅导她学习,然后她考上了清华大学,读了博士,成了一名工程师,再后来就成了一家大型机床集团公司的总工程师。
于总工阿姨告诉水娣,贫困不仅仅是一种磨难,也是一笔财富。只要她心中有志向,总有云开月明的那天。
随后的一些日子里,于总工阿姨亲自教水娣如何操作破篾机,教她如何做机器的维护。龙墩口村所在的镇子里有几十个自然村,都用上了类似的机床,但镇子里却没有能够做机床维护的人员。
水娣是学过物理的,能够理解一些机械原理。于总工阿姨讲课很清晰,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她,这让她很快就掌握了几种不同类型机床的基本维护。
镇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告诉她,她将被聘为扶贫办的专职机床技术员,可以拿到一份成年人的工资。这笔工资比她全家目前的总收入还高出两倍,有了这笔收入,她的家庭经济状况将大为好转,她甚至可以存下一些钱,等到父亲病愈,她还可以继续自己的学业。
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这是于总工阿姨临走的时候对她说的话。这句话,其实她早在几年前就从学校的老师那里听到过,但此时,她才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这句话的份量。
“真看不出来,水娣一个女孩子,居然能够有这样的出息。”
“她读过高中,当然懂得比我们多。”
“唉,还是恩平两口子有远见,舍得花钱让水娣去读书,我怎么就没这个见识。”
“你就拉倒吧,你家那两个小子,是读书的材料吗?”
“不行,回去把他们打一顿,也得让他们好好学习,读了书就是不一样……”
村民们的议论渐渐转了方向,他们从机器以及水娣身上看到了一种不同的东西,那是知识的力量,是工业的力量。
另一头,一位来自于井南的张姓老板正在和镇扶贫办的干部以及龙墩口村的篾匠谈着出口订单的事情。
“这是我们从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找来的图样,和这一样的竹编工艺品,你们能不能做得出来?”张姓老板问道。
井南是全国民营经济发展最好的省份,与峰西省的对口扶贫也引入了民间力量。张姓老板自己就是做工艺品出口贸易的,早些年向东南亚一带出口木雕、竹编等工艺品,赚了不少钱。这些年,井南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而工艺品恰是劳动力密集的产品,工资水平的上升让他的出口贸易利润大幅度下降。
这一次,他响应政府扶贫部门的号召,来到峰西省,准备在峰西开办工艺品加工厂,既帮助当地农民脱贫,又为自己找到一个新的供货来源。
他考察了龙墩口等一些村落,发现当地农民都有传统的编篾手艺,能够做出各种美仑美奂的篾编器具和工艺品。他让人带了一些样品到东南亚一带去试水销售,结果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他于是决定专门做当地篾制品在海外的代理销售,而他面临的唯一障碍,就是当地编制篾制品的效率太低,难以为他提供足够的产出。
国资委组织的装备扶贫计划,为张姓老板带来了机会。临机集团开发的这种简易破篾机床,能够大幅度提高篾片加工的效率,而且加工出来的篾片品质上乘。当地的匠人只需使用现成的篾片进行制作,篾制品的产量能够有明显的提高。
“这样的一只篾编老虎,在印尼可以卖到5美元,合30元人民币。我只收10元钱,这里面包括了运费、包装费,销售费,余下20元全部留给你们,作为加工费。怎么样,我够意思吧!”
张姓老板豪爽地对当地的扶贫干部说道。
“有这么高的加工费!”一旁的篾编匠人发出了惊呼。
这种篾编老虎,对于龙墩口的篾匠来说,没有任何难度。但这东西一不能吃、二不能用,平日里大家也就是偶尔编一个哄哄孩子用,没想到居然能够卖出这么高的价格。编制这种东西本身费时不多,但因为是给孩子的玩具,所以篾片的加工需要非常精细,要打磨得没有一点毛刺,这是最费工的环节。
现在有了破篾机床,加工篾片的工作就被完全替代了,用现成的篾片来编一只老虎,一天编不出10只,你好意思说自己是龙墩口村的人吗?
一只20元的加工费,一天10只,那就是足足200元。支付掉篾片的成本之后,一天赚到150元应当是没问题的。乡下人也不讲究什么双休日啥的,一个月干足30天,就是4500元的收入,这个水平,差不多是过去一个劳动力一年的收入了。
“太好了,我们马上就可以签合同!张总,您放心,我们出的产品,质量绝对是不会出问题的!”
扶贫干部的眼睛里闪着光芒。
果然是无工不富,仅仅是做点这样的工艺品,收入都比搞种植业要高出许多倍,当地农民致富可以说是指日可待了。
一阵激动的呐喊声在龙墩口村的打谷场上响起来,紧接着,哔哔啪啪的爆竹声也响起来了,硝烟弥漫之间,大人孩子的脸上都绽放着兴奋的笑容,像是年节一般。
在打谷场的正中,搭着一个竹棚,竹棚里摆放着一台机器。一条精壮的汉子,正把一根毛竹塞进机器的一端,机器轻轻地响着,缓缓地把毛竹吸进去,再从另一端吐出一根根光洁细腻的竹篾。
“真薄啊!”
“一点也不扎手!”
“这么好的篾条,用来编竹篓真是太可惜了!”
“这当然不是用来编竹篓的,井南来的老板不是说了吗,东南亚那边特别流行竹编的家具和工艺品,咱们以后就要做出口生意了。”
“哈哈,根福爷,你不是总说你年轻的时候用篾条做过整套的家具吗,现在你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
村民们传看着那些工艺品一般的竹篾,议论纷纷,言语间透着喜悦和希望。
“大家别忘了,这台破篾机,是水娣第一个学会操作的,以后恩平哥和月花嫂都要享水娣的福了!”
有人大声地提醒道,众人这才把目光从篾条上收回来,齐齐地看向了机器旁一位身材颀长的瘦弱姑娘。
十六岁的杨水娣正在紧张地控制着机器的手柄,盯着仪表盘的几个数据,随时准备进行调整。感觉到周边的异样,她抬起头来,正迎上了无数充满欣赏、羡慕和祝福的目光,她的脸蓦然地红了,旋即便觉出了眼眶里的湿意。
她清晰地记得,那一天,当来自于东叶省的于阿姨对她说,她能够学会操作这种机床,她将因此而改变命运的时候,她是何等地震惊,又涌起了何等的希望。没想到,这一切真的实现了。
水娣是龙墩口少有的几个上过高中的孩子之一,在女孩子里更是唯一的一个。只可惜,她的高中生涯只持续了一年,就因为父亲杨恩平生病而不得不中断了。
龙墩口村是峰西省的一个贫困村,国家有相应的扶贫政策,但也仅限于帮助村民摆脱贫困。杨恩平的治疗费用是由政府支付的,但病后恢复所需要的营养费支出,就不在扶贫的范围之内了,只能由家里人去赚取。
水娣含着泪辍学回家,一边帮着母亲耕种家里的责任田,一边如村里的许多人一样,做一些传统的竹篾编织业务,赚取一些微薄的副业收入,补贴家用。她的学业显然是无法再维持下去的。
就在水娣放弃了求学希望的时候,村里来了一群陌生的客人,为首的是一位姓于的阿姨,旁人都称她为于总工。
这位于总工阿姨是带着一个团队来考察贫困山区的副业发展要求的,她看到龙墩口村的农民还在用篾刀加工毛竹的时候,便声称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专用的破篾机床,这样大家就能够从破篾条的繁琐劳动中解脱出来,专注于篾制品的编制,而这将使龙墩口村的篾制口生产效率提高十倍以上,篾制品的档次也将提升一个很大的台阶。
于总工阿姨带来的的破篾机床,是专门为山区农民开发的,操作和维护都尽可能地进行了简化。而饶是如此,许多村民还是弄不懂其中的道道,操作起来手忙脚乱,出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再至于说机器如果出现了故障,就更没人知道如何排除,这成为这种机床推广的一大障碍。
也不知道是谁向于总工阿姨提起来,说水娣是上过高中的,有文化,而且心灵手巧,没准能够学会机床的操作。于总工阿姨于是来到了水娣家里,看到了躺在床上养病的水娣父亲,以及水娣房间里摆得整整齐齐的高中课本。
那一天,于总工阿姨把水娣叫到村外,先说了她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她说,她也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她的父亲也常年卧病在家,她很小时候就在厂子里的劳动服务公司做小工,赚点小钱补贴家用。
后来,她遇到了一位唐叔叔,还有一位肖姐姐,还有胖子叔叔,这些好心人帮助她勤工俭学,鼓励她立志,辅导她学习,然后她考上了清华大学,读了博士,成了一名工程师,再后来就成了一家大型机床集团公司的总工程师。
于总工阿姨告诉水娣,贫困不仅仅是一种磨难,也是一笔财富。只要她心中有志向,总有云开月明的那天。
随后的一些日子里,于总工阿姨亲自教水娣如何操作破篾机,教她如何做机器的维护。龙墩口村所在的镇子里有几十个自然村,都用上了类似的机床,但镇子里却没有能够做机床维护的人员。
水娣是学过物理的,能够理解一些机械原理。于总工阿姨讲课很清晰,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她,这让她很快就掌握了几种不同类型机床的基本维护。
镇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告诉她,她将被聘为扶贫办的专职机床技术员,可以拿到一份成年人的工资。这笔工资比她全家目前的总收入还高出两倍,有了这笔收入,她的家庭经济状况将大为好转,她甚至可以存下一些钱,等到父亲病愈,她还可以继续自己的学业。
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这是于总工阿姨临走的时候对她说的话。这句话,其实她早在几年前就从学校的老师那里听到过,但此时,她才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这句话的份量。
“真看不出来,水娣一个女孩子,居然能够有这样的出息。”
“她读过高中,当然懂得比我们多。”
“唉,还是恩平两口子有远见,舍得花钱让水娣去读书,我怎么就没这个见识。”
“你就拉倒吧,你家那两个小子,是读书的材料吗?”
“不行,回去把他们打一顿,也得让他们好好学习,读了书就是不一样……”
村民们的议论渐渐转了方向,他们从机器以及水娣身上看到了一种不同的东西,那是知识的力量,是工业的力量。
另一头,一位来自于井南的张姓老板正在和镇扶贫办的干部以及龙墩口村的篾匠谈着出口订单的事情。
“这是我们从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找来的图样,和这一样的竹编工艺品,你们能不能做得出来?”张姓老板问道。
井南是全国民营经济发展最好的省份,与峰西省的对口扶贫也引入了民间力量。张姓老板自己就是做工艺品出口贸易的,早些年向东南亚一带出口木雕、竹编等工艺品,赚了不少钱。这些年,井南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而工艺品恰是劳动力密集的产品,工资水平的上升让他的出口贸易利润大幅度下降。
这一次,他响应政府扶贫部门的号召,来到峰西省,准备在峰西开办工艺品加工厂,既帮助当地农民脱贫,又为自己找到一个新的供货来源。
他考察了龙墩口等一些村落,发现当地农民都有传统的编篾手艺,能够做出各种美仑美奂的篾编器具和工艺品。他让人带了一些样品到东南亚一带去试水销售,结果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他于是决定专门做当地篾制品在海外的代理销售,而他面临的唯一障碍,就是当地编制篾制品的效率太低,难以为他提供足够的产出。
国资委组织的装备扶贫计划,为张姓老板带来了机会。临机集团开发的这种简易破篾机床,能够大幅度提高篾片加工的效率,而且加工出来的篾片品质上乘。当地的匠人只需使用现成的篾片进行制作,篾制品的产量能够有明显的提高。
“这样的一只篾编老虎,在印尼可以卖到5美元,合30元人民币。我只收10元钱,这里面包括了运费、包装费,销售费,余下20元全部留给你们,作为加工费。怎么样,我够意思吧!”
张姓老板豪爽地对当地的扶贫干部说道。
“有这么高的加工费!”一旁的篾编匠人发出了惊呼。
这种篾编老虎,对于龙墩口的篾匠来说,没有任何难度。但这东西一不能吃、二不能用,平日里大家也就是偶尔编一个哄哄孩子用,没想到居然能够卖出这么高的价格。编制这种东西本身费时不多,但因为是给孩子的玩具,所以篾片的加工需要非常精细,要打磨得没有一点毛刺,这是最费工的环节。
现在有了破篾机床,加工篾片的工作就被完全替代了,用现成的篾片来编一只老虎,一天编不出10只,你好意思说自己是龙墩口村的人吗?
一只20元的加工费,一天10只,那就是足足200元。支付掉篾片的成本之后,一天赚到150元应当是没问题的。乡下人也不讲究什么双休日啥的,一个月干足30天,就是4500元的收入,这个水平,差不多是过去一个劳动力一年的收入了。
“太好了,我们马上就可以签合同!张总,您放心,我们出的产品,质量绝对是不会出问题的!”
扶贫干部的眼睛里闪着光芒。
果然是无工不富,仅仅是做点这样的工艺品,收入都比搞种植业要高出许多倍,当地农民致富可以说是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