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行远有宇宙锋,倒不必特意去找“鱼肠”之类的匕首,宇宙锋在死后的虚拟界,能大能小,能现能隐,实在是杀人越货的利器。
吴王伯虞哪里提防,被宇宙锋一剑看,当即就卸下了一条膀子。他像杀猪般大叫来,叶行远不耐烦,运八方刀轮神通,一剑切了他的咽喉,这才止住了他的尖声大叫。
这时候宫禁卫才反应过来,呼喝着扑了上来,叶行远脸上微微一笑,身子一扭,遁地而去。
脱身之法,他早就想好了,这里没有指地成钢的法师,他从高华君处学来的土遁之法,是最好不过的逃命手段。
安姬身上溅满了鲜血,面色苍白,眼睁睁瞧着叶行远消失在眼前,要是一般女子大概早就尖叫惊呼,但她不愧是史上留名的狠辣女子,知道现在是危急存亡之秋,不可有丝毫怠慢。
便厉声喝道:“关闭宫门,太子谋反,快招禁军统领仲求进宫,出兵平叛!”
但这时候已来不及了,只听宫门外一阵喧哗,太子带着一众老臣呼啦入宫,围在吴王伯虞的尸体面前,太子抚尸痛哭,就有人大叫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太子立刻登基,以正国本!”
当即就有人附和:“请太子登基!”
如果吴王伯虞不死,大部分朝臣是墙头草,得看安姬的脸色,但如今伯虞已死,安姬之子尚未成年,太子仁厚,怎么看都是立他为君。这样一来,原本许多摇摆的臣子全都站在太子这一边,更何况太子配合迅速,打了安姬一个措手不及,登基之事,就这样板上钉钉。
安姬面若死灰,知道大势已去,就算仲求赶来,凭他区区一万禁军,在大势面前,也翻不了天了。
果然众臣扶持太子登基,立刻就收了仲求的兵权,太子另派亲信掌控禁军,封闭宫门内外,城也戒严数日,吴国这才安定下来。
安姬及其子暂时仍住在宫,但没了伯虞的宠爱,也再没有翻身的机会。太子为吴王,第一件事便是释放了钟家父子,仍然令钟宁为令尹,主持国事。
但钟宁却辞而不受,他满面颓丧,叹道:“老臣乃弑君之人,安可为一国令尹?”
吴王大惊道:“何出此言,父王被刺客所杀,老大人当时尚在天牢,怎么可能?”
满朝武都知道是钟奇刺君,但这是为太子立功,都是默契的没有一个人提。可惜钟宁是个精细人,也曾执政二十年,稍稍一问,哪里能不清楚内里?他又是犟脾气,他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
便垂泪道:“大王厚爱,老臣心领,只是老臣教出不忠之子弑君,便与老臣弑君无异。后史书,都当记述‘钟宁弑君’。”
吴王再度发愣,招来史官一看记录,果然是写着“钟宁弑君”。吴王大急,赶紧让他改,史官却不肯,又道:“这是老令尹吩咐,言之有理,我既为史笔,便不可动摇,若是轻易改之,安有信史?”
钟宁固执,史官也是个硬骨头,吴王无奈,想去找叶行远商量。叶行远这时候却已经自闭在家,再不出门。
这时候朝已经有许多人议论,要定叶行远的弑君之罪。
这事叶行远也知道,哭笑不得。他只是在适逢其会的时候,做了一个自己本心的选择,倒没想到便宜老爹会将弑君这个罪名扛了下去,如今钟家几人都辞官不就,父兄郁郁寡欢,看上去他们家的情况倒没比以前好多少。
不过至少太子即位,吴国应该不至于衰落下去,叶行远觉得自己没做错。
如今风口浪尖之上,他当然也不能招摇过市,朝议论纷纷,他干脆躲进小楼成一统,读圣贤书,忘窗外音,也是乐得自在。
此后数年,吴王几次想要征辟叶行远出来做官,都被朝大臣尽力阻止。不管叶行远是为了什么,他终究是个弑君之人,又有哪个人敢用他?
钟宁年纪大了,在天牢原本就落下了病根,心又憋闷,没几年就寿终正寝。钟平的身体不好,也随父而去,临死之前抓着叶行远的手道:“弑君之事,亦有大义,我只会感激兄弟相救之恩......”
他素来沉默寡言,心里倒是个明白人,叶行远心一松,也觉得至少自己没白来一场。
此后为父兄守孝,又是三年。这三年,吴国国势不好不坏,太子治国不差,但也未见得有多高明。尤其是他重视民生,却不重武备,到了第七年的时候,终于还是越国入寇,发生了战争。
叶行远这七年一直在府不出,勉强也可以算是被软禁了,与钟奇历史上的情况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只是如今吴国的国力比之以前强了不少,应该不至于出现历史上那种一边倒的情况。
只是前线节节败退,还是让人心焦。
叶行远关心着前线的邸报,每见吴国一处新败,都只能苦笑叹气,“这或许便是历史大势,越国崛,便是吴国换了国君,还是无用。”
如今越军甲士凶猛,作战勇敢,数十人便可战好逸恶劳的吴军数百人,以一当十,这仗自然打得顺风顺水。
之前的太子,如今的吴王在宫坐不住了,他看遍朝,没有一个可以商量的人。想少年时的好友,回忆当时他行事的果决,决心微服私访,再到钟府来讨主意。
他先派人去与叶行远知会一声,叶行远听了,淡淡笑道:“臣不便出府入宫,便请大王今夜亥时,来钟府书房,共商国策吧。”
七年之前,也正是在钟府书房,叶行远告知太子要刺杀吴王伯虞。吴王回想当日情形,唏嘘感慨,便依着叶行远之言,微服在亥时入了钟府。
一见面,吴王便热泪盈眶道:“七年不见兄长,孤心愧甚。孤能登基,多亏兄长死力。”
叶行远对这种场面话不感冒,吴王若是当真感恩,也不至于七年对他都不闻不问。就算是朝有压力,大王想要一意孤行做个什么事,还容易得很。
最是无情帝王家,叶行远心里明白得很,只淡淡道:“臣只是尽本分而已,大王不必如此。今日此来,不知又为何事?”
他这是明知故问,吴王却病急乱投医道:“如今越军侵略我吴国,他们军将厉害,咱们抵挡不住。还要请兄长挂帅,御敌于国门之外!”
叶行远翻了个白眼,平时荣华富贵想不到自己,这会儿要玩命了就又想到自己了?这位吴王仍然是个不靠谱的,他摇头叹道:“如今吴国的士兵,三个才勉强挡得住越国士兵一个。吴国的武器,三件才抵得上越国一件。
更何况吴国的将领,贪慕荣华安逸,久疏战阵,早就忘了怎么打仗。这样怎么可能是越国的对手?就算臣拼死也不过一人而已,怎能挡得住越国数万大军?”
吴王听叶行远都说没办法,呆若木鸡道:“这...这可如何是好?难道祖宗基业,就要在我手上断送了么?”
叶行远对他鄙视不已,笑道:“大王莫急,如今越国私自兴兵,攻打友邦,已经违了诸侯之礼。此时尚有周天子,何不前往朝廷,请天子主持公道?”
“周天子?”吴王发愣。
如今春秋乱,诸侯互相攻伐,哪里还顾得上尊奉天子?尤其是对于吴越这样的南方邦国来说,周天子几乎只是一个符号,除了祭祀的时候,谁还记得他?
叶行远却知道,这时候虽然不是周天子最强势的时期,但是如今天子的威严,也有一种回光返照的迹象。
因为这个上,与原本的春秋战国不同,出了一个神通盖的圣人。
圣人截取天机,承载天命,以无上神通,为周天子支撑着最后的尊严。他如今在天子朝任大司空之职,掌管数千天子亲兵,虽然数量极少,但在这乱之,仍然是极为强大的战斗力。
在未来的数十年,叶行远知道圣人曾经征伐四方,狠狠教训了暴秦强齐等刺头儿,让他们重新遵循进贡天子之礼,就连远在南方的蛮邦楚国,也被圣人教训,不得不送上了包茅作贡品,为天子滤酒。
而圣人百战百胜的神威,正是从吴越一战开始。钟奇原本也正是靠着出使朝廷,搭上了圣人这条线,成为了圣人的弟子,后来才得大吉。
叶行远心里清楚得很,只要吴国主动向朝廷求救,圣人正愿意趁此时机,教训越国。不过除了他之外,别人都是不知道的。
在吴王心,周天子大概比现在的吴国还要孱弱一百倍,他就算调停,又有何用,听到叶行远提出这种无用的方案,不禁有些失望。
这位当年的天才少年,如今只怕是废了,在家关了七年,只知道死读书,哪里会有什么实务经验,更难提出真知灼见。自己真是昏了头,才会来此处询问。
他摇了摇头,无奈叹息道:“只怕是没什么用处,孤还是先回宫去,看看有什么办法,再从各地召集些勤王大军来,至少得保住都城不失......”
吴王伯虞哪里提防,被宇宙锋一剑看,当即就卸下了一条膀子。他像杀猪般大叫来,叶行远不耐烦,运八方刀轮神通,一剑切了他的咽喉,这才止住了他的尖声大叫。
这时候宫禁卫才反应过来,呼喝着扑了上来,叶行远脸上微微一笑,身子一扭,遁地而去。
脱身之法,他早就想好了,这里没有指地成钢的法师,他从高华君处学来的土遁之法,是最好不过的逃命手段。
安姬身上溅满了鲜血,面色苍白,眼睁睁瞧着叶行远消失在眼前,要是一般女子大概早就尖叫惊呼,但她不愧是史上留名的狠辣女子,知道现在是危急存亡之秋,不可有丝毫怠慢。
便厉声喝道:“关闭宫门,太子谋反,快招禁军统领仲求进宫,出兵平叛!”
但这时候已来不及了,只听宫门外一阵喧哗,太子带着一众老臣呼啦入宫,围在吴王伯虞的尸体面前,太子抚尸痛哭,就有人大叫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太子立刻登基,以正国本!”
当即就有人附和:“请太子登基!”
如果吴王伯虞不死,大部分朝臣是墙头草,得看安姬的脸色,但如今伯虞已死,安姬之子尚未成年,太子仁厚,怎么看都是立他为君。这样一来,原本许多摇摆的臣子全都站在太子这一边,更何况太子配合迅速,打了安姬一个措手不及,登基之事,就这样板上钉钉。
安姬面若死灰,知道大势已去,就算仲求赶来,凭他区区一万禁军,在大势面前,也翻不了天了。
果然众臣扶持太子登基,立刻就收了仲求的兵权,太子另派亲信掌控禁军,封闭宫门内外,城也戒严数日,吴国这才安定下来。
安姬及其子暂时仍住在宫,但没了伯虞的宠爱,也再没有翻身的机会。太子为吴王,第一件事便是释放了钟家父子,仍然令钟宁为令尹,主持国事。
但钟宁却辞而不受,他满面颓丧,叹道:“老臣乃弑君之人,安可为一国令尹?”
吴王大惊道:“何出此言,父王被刺客所杀,老大人当时尚在天牢,怎么可能?”
满朝武都知道是钟奇刺君,但这是为太子立功,都是默契的没有一个人提。可惜钟宁是个精细人,也曾执政二十年,稍稍一问,哪里能不清楚内里?他又是犟脾气,他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
便垂泪道:“大王厚爱,老臣心领,只是老臣教出不忠之子弑君,便与老臣弑君无异。后史书,都当记述‘钟宁弑君’。”
吴王再度发愣,招来史官一看记录,果然是写着“钟宁弑君”。吴王大急,赶紧让他改,史官却不肯,又道:“这是老令尹吩咐,言之有理,我既为史笔,便不可动摇,若是轻易改之,安有信史?”
钟宁固执,史官也是个硬骨头,吴王无奈,想去找叶行远商量。叶行远这时候却已经自闭在家,再不出门。
这时候朝已经有许多人议论,要定叶行远的弑君之罪。
这事叶行远也知道,哭笑不得。他只是在适逢其会的时候,做了一个自己本心的选择,倒没想到便宜老爹会将弑君这个罪名扛了下去,如今钟家几人都辞官不就,父兄郁郁寡欢,看上去他们家的情况倒没比以前好多少。
不过至少太子即位,吴国应该不至于衰落下去,叶行远觉得自己没做错。
如今风口浪尖之上,他当然也不能招摇过市,朝议论纷纷,他干脆躲进小楼成一统,读圣贤书,忘窗外音,也是乐得自在。
此后数年,吴王几次想要征辟叶行远出来做官,都被朝大臣尽力阻止。不管叶行远是为了什么,他终究是个弑君之人,又有哪个人敢用他?
钟宁年纪大了,在天牢原本就落下了病根,心又憋闷,没几年就寿终正寝。钟平的身体不好,也随父而去,临死之前抓着叶行远的手道:“弑君之事,亦有大义,我只会感激兄弟相救之恩......”
他素来沉默寡言,心里倒是个明白人,叶行远心一松,也觉得至少自己没白来一场。
此后为父兄守孝,又是三年。这三年,吴国国势不好不坏,太子治国不差,但也未见得有多高明。尤其是他重视民生,却不重武备,到了第七年的时候,终于还是越国入寇,发生了战争。
叶行远这七年一直在府不出,勉强也可以算是被软禁了,与钟奇历史上的情况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只是如今吴国的国力比之以前强了不少,应该不至于出现历史上那种一边倒的情况。
只是前线节节败退,还是让人心焦。
叶行远关心着前线的邸报,每见吴国一处新败,都只能苦笑叹气,“这或许便是历史大势,越国崛,便是吴国换了国君,还是无用。”
如今越军甲士凶猛,作战勇敢,数十人便可战好逸恶劳的吴军数百人,以一当十,这仗自然打得顺风顺水。
之前的太子,如今的吴王在宫坐不住了,他看遍朝,没有一个可以商量的人。想少年时的好友,回忆当时他行事的果决,决心微服私访,再到钟府来讨主意。
他先派人去与叶行远知会一声,叶行远听了,淡淡笑道:“臣不便出府入宫,便请大王今夜亥时,来钟府书房,共商国策吧。”
七年之前,也正是在钟府书房,叶行远告知太子要刺杀吴王伯虞。吴王回想当日情形,唏嘘感慨,便依着叶行远之言,微服在亥时入了钟府。
一见面,吴王便热泪盈眶道:“七年不见兄长,孤心愧甚。孤能登基,多亏兄长死力。”
叶行远对这种场面话不感冒,吴王若是当真感恩,也不至于七年对他都不闻不问。就算是朝有压力,大王想要一意孤行做个什么事,还容易得很。
最是无情帝王家,叶行远心里明白得很,只淡淡道:“臣只是尽本分而已,大王不必如此。今日此来,不知又为何事?”
他这是明知故问,吴王却病急乱投医道:“如今越军侵略我吴国,他们军将厉害,咱们抵挡不住。还要请兄长挂帅,御敌于国门之外!”
叶行远翻了个白眼,平时荣华富贵想不到自己,这会儿要玩命了就又想到自己了?这位吴王仍然是个不靠谱的,他摇头叹道:“如今吴国的士兵,三个才勉强挡得住越国士兵一个。吴国的武器,三件才抵得上越国一件。
更何况吴国的将领,贪慕荣华安逸,久疏战阵,早就忘了怎么打仗。这样怎么可能是越国的对手?就算臣拼死也不过一人而已,怎能挡得住越国数万大军?”
吴王听叶行远都说没办法,呆若木鸡道:“这...这可如何是好?难道祖宗基业,就要在我手上断送了么?”
叶行远对他鄙视不已,笑道:“大王莫急,如今越国私自兴兵,攻打友邦,已经违了诸侯之礼。此时尚有周天子,何不前往朝廷,请天子主持公道?”
“周天子?”吴王发愣。
如今春秋乱,诸侯互相攻伐,哪里还顾得上尊奉天子?尤其是对于吴越这样的南方邦国来说,周天子几乎只是一个符号,除了祭祀的时候,谁还记得他?
叶行远却知道,这时候虽然不是周天子最强势的时期,但是如今天子的威严,也有一种回光返照的迹象。
因为这个上,与原本的春秋战国不同,出了一个神通盖的圣人。
圣人截取天机,承载天命,以无上神通,为周天子支撑着最后的尊严。他如今在天子朝任大司空之职,掌管数千天子亲兵,虽然数量极少,但在这乱之,仍然是极为强大的战斗力。
在未来的数十年,叶行远知道圣人曾经征伐四方,狠狠教训了暴秦强齐等刺头儿,让他们重新遵循进贡天子之礼,就连远在南方的蛮邦楚国,也被圣人教训,不得不送上了包茅作贡品,为天子滤酒。
而圣人百战百胜的神威,正是从吴越一战开始。钟奇原本也正是靠着出使朝廷,搭上了圣人这条线,成为了圣人的弟子,后来才得大吉。
叶行远心里清楚得很,只要吴国主动向朝廷求救,圣人正愿意趁此时机,教训越国。不过除了他之外,别人都是不知道的。
在吴王心,周天子大概比现在的吴国还要孱弱一百倍,他就算调停,又有何用,听到叶行远提出这种无用的方案,不禁有些失望。
这位当年的天才少年,如今只怕是废了,在家关了七年,只知道死读书,哪里会有什么实务经验,更难提出真知灼见。自己真是昏了头,才会来此处询问。
他摇了摇头,无奈叹息道:“只怕是没什么用处,孤还是先回宫去,看看有什么办法,再从各地召集些勤王大军来,至少得保住都城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