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干燥的戈壁上,几个骑着阿拉伯马的骑士飞快的奔跑,在地面上待起一团团烟尘。
那些骑士身上裹得严严实实,一张盖着包头巾的脸上露出鹰隼般的锐利目光。
这些骑士一边的马鞍上挂着椭圆的盾牌,另一边的皮质插槽里装着几只半长的刺矛。
他们飞快的在戈壁上跑过,时不时的回头向身后看看,似乎在观察是否有人在跟踪他们。
地平线上的丘陵在戈壁的尽头照上了一片阴影,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那片阴影似乎成了人间乐园。
他们飞快地向着那里奔跑,但终于要接近山脚下的时候,看着山坳里一小片葱郁的绿色,那些人发出了喜悦的呼声。
绿洲在这样的地方就是天堂,有时候一个在戈壁深处的一小块绿洲就如同把人们从地狱里拯救出来的奇迹。
这些趋势已经口干舌燥全身乏力,一路上的奔跑让他们疲惫不堪,这个时候他们只想喝足了水,然后躺在阴凉里好好的睡上一觉。
在几个世纪前,这里还不是这个样子,传说就是在这片干涸的戈壁上,曾经有一座很大的城市。
有几条环绕城市的人工开凿的河流,让这座城市成为了通往内陆深处的一块福地。
只是随着风沙的侵蚀,气候的变迁,还有人为的战争祸乱,那座城市如今已经消失在了漫漫沙土之下,除了有时候幸运的人能够偶尔经过发现一些残垣断壁,因而推测当初的辉煌,就再也找不出任何一点往日的情景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片土地没有人光顾,相反,就在不久前,就在这片戈壁的深处,就爆发了一场规模庞大异常激烈的战斗。
这几个骑士正是交战双方其中一方的斥候,虽然那场战斗已经过去的几天,但是双方依旧侦骑四出,寻找对方的踪迹破绽,试图再次决一死战。
获胜者希望借此机会一劳永逸的消灭对手,失败者则不不甘心惨败试图重振军威,扭转败局。
双方在这片远离位于奥斯曼帝国东南的戈壁上摆开阵势,都准备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除来自边界另一边的威胁。
这场战斗规模虽然很大,却是双方第一次正式交手,所以虽然暂时取得了胜利,但是取胜者却并没有掉以轻心。
年轻的伊斯马仪是这场战斗的胜利者,他的敌人是一位来自奥斯曼东南边境的总督。
这位总督因为被高权重手中拥有庞大的兵力,而深受远在君子坦丁堡的塞利姆的信任和器重,而最关键的是,在和他的兄弟迈哈迈德的争位之中,这位总督很是鲜明的站在了塞利姆一边。
这让塞利姆很是感动,甚至称其为“诸帕夏中的最高位者”,这个称号不能不说是足见塞利姆对他的恩宠。
只是这位总督倒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被哄骗的,他虽然很干脆的站在赛利姆一边,可是却绝不轻易离开自己的地盘,而且隐隐有要自治的迹象,为此他甚至还为自己的儿子求了一个“穆吉鲁图”的称号。
穆吉鲁图在奥斯曼语中有很多种解释,既可以被认为是高位者的副手,也可以被看作是某人的继承人。
这样的一个称号无疑袒露了总督的心思,只是塞利姆这个时候与迈哈迈德的争斗正酣,根本抽不出空来对付这个不识抬举的权臣。
不过当听说在东南边境的波斯人有试图向奥斯曼边境入侵的迹象后,塞利姆立刻下令让总督讨伐那些胆大妄为的波斯部落。
同时塞利姆也给附近的一些地方的部落下达了命令,要他们如果必须谨守各自的领地,防止波斯人可能的袭击。
那些部落当然乐于遵从这个命令,他们约束住自己领地内的民众一边小心翼翼的戒备可能出现的波斯人,一边冷眼看着波斯人和那位总督之间的战斗。
战争就是在这样一种往往是战场外的麻烦要比战场上更复杂的局面下开始的,或者说塞利姆从开始就根本并没有把那个据说如今才15岁的小屁孩放在眼里。
让那些萨法维波斯人和总督去相互消耗,这对塞利姆来说简直就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而且他也不相信萨法维会对自己造成什么真正的威胁。
他捉摸着等他对付忘了迈哈迈德腾出手来之后,他就可以干脆一劳永逸的把那两个猎物都一网打尽了。
小屁孩儿有时候是乖孩子,不过绝大多数是熊孩子,而一个手里有钱,身边有人,还恰好得到了一大批最新式的火器武器的小屁孩,就可能会折腾出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伊斯玛仪就是这样一个小屁孩。
就在半年前,他彻底击败了母亲的祖国白羊王朝的土库曼人之后,在经过半年时间种种手段的分裂与吞并,他已经掌握了土库曼人的很大一部分部落。
所以在感觉羽翼丰满之后,伊斯马伊第一次开始认真的考虑是否应该向奥斯曼人发起挑战。
这显然是一个很冒险的举动,很多人对他挑战那个庞大的巨人并不看好,即便据说从一些欧洲人手里得到了很多犀利的先进武器,可是挑战奥斯曼帝国依旧被视为是一种疯狂的举动。
而伊斯玛仪想要撼动奥斯曼这个巨人也有着他自己的想法。
他知道自己根基尚浅,甚至即便是吞并了整个土库曼人的白羊王朝的领地,可一旦发现他可能带来威胁,或许奥斯曼人就会把他扼杀在萌芽之中。
所以他决定先下手为强,在奥斯曼人还根本没有把它放在眼里的时候,狠狠的在那个巨人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这样即便将来奥斯曼人可能会报复,他也只需要吐出吞掉的地盘,就可以和奥斯曼人讨价还价。
伊斯玛仪是个想到就要做到的小屁孩,当听说奥斯曼帝国发生了争位战争时,他觉得这是个机会,而且立刻付诸的实施。
而让伊斯玛仪没想到的是,他面对的敌人并没有如同想的那样如何强大,或者说,奥斯曼人从开始并没有出动足以能令他感到足够压力的兵力。
一场大规模战斗的胜利给了伊斯玛仪足够的信心,他开始频繁的派出斥候主动寻找敌人,在他看来,趁着奥斯曼人还没有意识到他的实力之前狠狠打击一下这个对手,显然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让伊斯玛仪很意外的是那些由那个叫欧康妮的女人给他送来的那些火器。
犀利的火枪和威力巨大的火炮让伊斯玛仪眼界大开,他立刻把这些武器安排给了他亲信的部队,很快一支由他的萨法维教团红头兵组成的火器部队就在这块土地上活跃了起来。
虽然累得不行,但是那几个骑士却坚持着只是喝完水之后稍事休息就匆匆上马继续赶路。
当他们越过丘陵地带,进入连绵山区之后,他们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这几个人是伊斯玛仪派出去打听消息的斥候兵,他们在戈壁深处与奥斯曼人遭遇,在好不容易摆脱了追兵之后,他们连夜赶路急着把打听到的消息向沙赫报告。
伊斯玛仪如今正在这片山区里,他有一只大约不到7000人的军队,这支军队绝大多数都是他的萨法维教团的信众,这就确保了军队对他的忠诚,而其余的不足2000人这是来自那些被他征服的部落。
伊斯玛仪知道那些部落对他显然有着各自的心思,他们或许想要把宝押在他的身上,但是却又看看他的成色如何,所以这场战争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在击败了奥斯曼的总督之后,伊斯玛仪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拒绝了手下将领们要求立刻发起新的进攻的建议,而是把军队重新带进山区隐蔽起来,然后等待着可以趁机狠狠教训奥斯曼人的机会。
几个斥候的到来让伊斯玛仪觉得也许他的机会来了,所以他破例让已经准备侍寝的妃子退下,然后立刻召见了那几个斥候。
可是那些人给伊斯玛仪带来的,却是个让他意外之余,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做的好消息。
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的儿子,有着正义者之称的巴耶塞特二世,在君士坦丁堡去世了。
这个消息存到东南边境的时候,据巴耶塞特二世去世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月。
这其中除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有大多数时间是因为塞利一直严密的封锁着巴耶塞特二世去世的消息。
如果不是宰牲节的临近,因为邀请苏丹参加仪式的呼声越来越高再也无法掩饰,塞利姆对巴耶塞特二世的的死讯或许还会继续封锁下去。
这个消息一传开,奥斯曼帝国内部就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在宣布巴耶塞特二世驾崩的同时,塞利姆宣布自己是父亲临终指定的继承人,他命令所有地方的总督和部落酋长齐聚君士坦丁堡准备参加他那盛大的登基仪式,同时他下令赦免他的兄弟迈哈迈德,甚至还大方的封迈哈迈德为埃及大维齐尔。
迈哈迈德当然不会接受这种所谓封号,更不承认塞利姆的地位。
他不但否认塞利姆的继承权,更是公开质疑他们的父亲巴耶塞特二世的去世是否与塞利姆有关。
双方原本已经形同分裂的局面随着巴耶塞特二世的死讯的公开,终于彻底变成了一场真正的内战。
伊斯玛仪没有想到他等来的会是这样一个消息,他开始甚至怀疑这个消息可能是奥斯曼人为了迷惑他而制造的假情报。
可随后他就意识到,奥斯曼人不可能用这种事情来诓骗他,那么这一切就是真的了?
奥斯曼帝国发生了内战,这让伊斯玛仪一时间觉得简直是他每天没日没夜的祷告终于得到了回应,他当时就抛下那几个送信儿的斥候,跑到帐篷外对着天房的方向跪下,然后在经过一番繁杂的祈祷仪式后,他下令连夜召集所有将领。
伊斯玛仪认为这是对他的一个启示,如果枉顾这个启示他是会遭到惩罚的。
伊斯马伊的坚决果断给他自己创造了一个在事后都没有想象到的奇迹。
公元1502年的6月,萨法维波斯帝国的军队从东南方向入侵奥斯曼边境,在首次胜利之后,萨法维波斯的沙赫伊斯玛仪一世果断带领他的军队想着方遭败绩的奥斯曼人发起了进攻。
这是一场对奥斯曼人来说并不公平的战争,或者说对东南边境总督来说是不公平的。
在他独立支撑着与入侵的波斯军队熬战时,那些各地的部落贵族却冷眼旁观,他们不但不派出援军,甚至有时候另应该承担的军需后勤物资都肆意断截,这就让总督的军队经常是在饥一顿饱一顿的情况下与敌人交战。
而这个时候恰恰传来了巴耶塞特二世驾崩的噩耗。
所有人的心在这个时候都动了起来,无数双眼睛盯着君士坦丁堡和埃及,他们知道两头雄狮将要进行一场残酷的搏杀,而谁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现在看来还不得而知。
这让绝大多数奥斯曼帝国的部落贵族们决定暂时看看形势再说,而这对于正在和萨法维波斯交战的东南边境总督来说,则是一场灾难。
总督不得不在与敌人交战还是确保实力这两个难题之间作出选择,他很清楚不论选择哪一点对他来说都是利弊难料。
而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最终战胜敌人的念头占了上风。
总不会选择这么做,并非是对塞利姆的忠诚,而是他把整个西南边境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无法忍受萨法维波斯蚕食所以他的领地,所以他唯一一能做的就是消灭或是赶走入侵的敌人。
只是总督依旧小看了那个小屁孩。
1502年7月初,在奥斯曼帝国东南方的穆勒什高原,双方爆发了一场对双方来说都至关重要的大战。
穆勒什之战的结果,以伊斯玛仪付出了将近1400人的伤亡代价,一举歼灭了奥斯曼东南边境总督的大军。
在这场战斗中,伊斯马伊手下装备着新式火枪的红头民兵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们利用强大的火力对奥斯曼人展开了屠杀般的进攻。
整个战斗在傍晚的时候进入了最激烈的时刻,因为过于投入以至并没有随着天黑而告一段落当,所以当第2天天亮时萨法维波斯帝国的士兵才发现,他们的面前除了血流成河的大片尸体,已经没有了活着的人。
西南边境总督在这场战斗中失踪,即便是在之后打扫战场也没有人发现他的踪迹。
不过现在伊斯玛仪已经不再关心那个人的下落了,他一边让他身边的人给那个叫欧康妮的女人写信,告诉她自己需要她送来更多的火器,一边急匆匆的向周边的那些部落派出使者。
然后他的目光不由自主的向着奥斯曼帝国那广袤无垠的内陆投去。
这个野心勃勃的小屁孩已经不满足于只是在巨人的身上咬下一块肉,他看中了奥斯曼的土地,他要把那个以往看上去令人生畏的巨人彻底掀翻。
亚历山大接到巴耶塞特二世死讯是要到8月末了,也就是在那一天,他同样接到了关于斐迪南下落的报告。
斐迪南带着他的一对外孙终于回到了萨拉戈萨。
不过亚历山大认为这已经不能改变什么了。
乌利乌悄悄离开巴比亚里多德已经有些日子,他带走了足够多的人手,同时也给堤埃戈带去了一封信。
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一直留在塞维利亚,这让不论是卡斯蒂利亚还是阿拉贡的教会都多少觉得很不舒服。
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奇迹已经够多了,他们不希望看到塞维利亚成为新的一处圣地。
同时隐约从梵蒂冈传来的各种各样的流言,也已经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教会里流传开。
亚历山大六世同样也听说了这些流言,他很愤怒,却由于时间没有别的办法。
如今的他被放逐出了梵蒂冈,虽然依旧空有一个叫皇的头衔,可是所有人都知道他已经被流放,大概再也没有机会重新见到西斯廷教堂那标志性的罗马穹顶了。
现在唯一维持他尊严的是他毕竟依旧有着那个显赫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让所有人都不能忽视其意志的女婿。
很多人曾经猜想亚历山大会如何安排他的这位老丈人,甚至连教皇身边的那些随从也暗暗担心可能要跟着这个倒霉教皇一起四处流浪了。
直到乌利乌的到来。
9月初的一天,亚历山大六世正无所事事的站在一株金桔树下盯着被风吹得摇摇晃晃的果实发呆。
忽然,一个随从快步走来向他报告:“殿下的御前官正在外面等着觐见。”
在那一刻,老教皇微微动了动已经有些驼了背,在摆手示意随从去把乌利乌叫进来之后,他有些费力的抬起手,从眼前被果实坠得已经垂到眼前的枝杈上很用力的揪下个红彤彤的金桔。
在又费力的剥开橘皮,从里面取出果实塞进嘴里咀嚼了一阵后,亚历山大六世才对已经走到面前安静的等着他开口的摩尔人笑着说:“很好吃,已经熟了。”
那些骑士身上裹得严严实实,一张盖着包头巾的脸上露出鹰隼般的锐利目光。
这些骑士一边的马鞍上挂着椭圆的盾牌,另一边的皮质插槽里装着几只半长的刺矛。
他们飞快的在戈壁上跑过,时不时的回头向身后看看,似乎在观察是否有人在跟踪他们。
地平线上的丘陵在戈壁的尽头照上了一片阴影,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那片阴影似乎成了人间乐园。
他们飞快地向着那里奔跑,但终于要接近山脚下的时候,看着山坳里一小片葱郁的绿色,那些人发出了喜悦的呼声。
绿洲在这样的地方就是天堂,有时候一个在戈壁深处的一小块绿洲就如同把人们从地狱里拯救出来的奇迹。
这些趋势已经口干舌燥全身乏力,一路上的奔跑让他们疲惫不堪,这个时候他们只想喝足了水,然后躺在阴凉里好好的睡上一觉。
在几个世纪前,这里还不是这个样子,传说就是在这片干涸的戈壁上,曾经有一座很大的城市。
有几条环绕城市的人工开凿的河流,让这座城市成为了通往内陆深处的一块福地。
只是随着风沙的侵蚀,气候的变迁,还有人为的战争祸乱,那座城市如今已经消失在了漫漫沙土之下,除了有时候幸运的人能够偶尔经过发现一些残垣断壁,因而推测当初的辉煌,就再也找不出任何一点往日的情景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片土地没有人光顾,相反,就在不久前,就在这片戈壁的深处,就爆发了一场规模庞大异常激烈的战斗。
这几个骑士正是交战双方其中一方的斥候,虽然那场战斗已经过去的几天,但是双方依旧侦骑四出,寻找对方的踪迹破绽,试图再次决一死战。
获胜者希望借此机会一劳永逸的消灭对手,失败者则不不甘心惨败试图重振军威,扭转败局。
双方在这片远离位于奥斯曼帝国东南的戈壁上摆开阵势,都准备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除来自边界另一边的威胁。
这场战斗规模虽然很大,却是双方第一次正式交手,所以虽然暂时取得了胜利,但是取胜者却并没有掉以轻心。
年轻的伊斯马仪是这场战斗的胜利者,他的敌人是一位来自奥斯曼东南边境的总督。
这位总督因为被高权重手中拥有庞大的兵力,而深受远在君子坦丁堡的塞利姆的信任和器重,而最关键的是,在和他的兄弟迈哈迈德的争位之中,这位总督很是鲜明的站在了塞利姆一边。
这让塞利姆很是感动,甚至称其为“诸帕夏中的最高位者”,这个称号不能不说是足见塞利姆对他的恩宠。
只是这位总督倒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被哄骗的,他虽然很干脆的站在赛利姆一边,可是却绝不轻易离开自己的地盘,而且隐隐有要自治的迹象,为此他甚至还为自己的儿子求了一个“穆吉鲁图”的称号。
穆吉鲁图在奥斯曼语中有很多种解释,既可以被认为是高位者的副手,也可以被看作是某人的继承人。
这样的一个称号无疑袒露了总督的心思,只是塞利姆这个时候与迈哈迈德的争斗正酣,根本抽不出空来对付这个不识抬举的权臣。
不过当听说在东南边境的波斯人有试图向奥斯曼边境入侵的迹象后,塞利姆立刻下令让总督讨伐那些胆大妄为的波斯部落。
同时塞利姆也给附近的一些地方的部落下达了命令,要他们如果必须谨守各自的领地,防止波斯人可能的袭击。
那些部落当然乐于遵从这个命令,他们约束住自己领地内的民众一边小心翼翼的戒备可能出现的波斯人,一边冷眼看着波斯人和那位总督之间的战斗。
战争就是在这样一种往往是战场外的麻烦要比战场上更复杂的局面下开始的,或者说塞利姆从开始就根本并没有把那个据说如今才15岁的小屁孩放在眼里。
让那些萨法维波斯人和总督去相互消耗,这对塞利姆来说简直就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而且他也不相信萨法维会对自己造成什么真正的威胁。
他捉摸着等他对付忘了迈哈迈德腾出手来之后,他就可以干脆一劳永逸的把那两个猎物都一网打尽了。
小屁孩儿有时候是乖孩子,不过绝大多数是熊孩子,而一个手里有钱,身边有人,还恰好得到了一大批最新式的火器武器的小屁孩,就可能会折腾出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伊斯玛仪就是这样一个小屁孩。
就在半年前,他彻底击败了母亲的祖国白羊王朝的土库曼人之后,在经过半年时间种种手段的分裂与吞并,他已经掌握了土库曼人的很大一部分部落。
所以在感觉羽翼丰满之后,伊斯马伊第一次开始认真的考虑是否应该向奥斯曼人发起挑战。
这显然是一个很冒险的举动,很多人对他挑战那个庞大的巨人并不看好,即便据说从一些欧洲人手里得到了很多犀利的先进武器,可是挑战奥斯曼帝国依旧被视为是一种疯狂的举动。
而伊斯玛仪想要撼动奥斯曼这个巨人也有着他自己的想法。
他知道自己根基尚浅,甚至即便是吞并了整个土库曼人的白羊王朝的领地,可一旦发现他可能带来威胁,或许奥斯曼人就会把他扼杀在萌芽之中。
所以他决定先下手为强,在奥斯曼人还根本没有把它放在眼里的时候,狠狠的在那个巨人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这样即便将来奥斯曼人可能会报复,他也只需要吐出吞掉的地盘,就可以和奥斯曼人讨价还价。
伊斯玛仪是个想到就要做到的小屁孩,当听说奥斯曼帝国发生了争位战争时,他觉得这是个机会,而且立刻付诸的实施。
而让伊斯玛仪没想到的是,他面对的敌人并没有如同想的那样如何强大,或者说,奥斯曼人从开始并没有出动足以能令他感到足够压力的兵力。
一场大规模战斗的胜利给了伊斯玛仪足够的信心,他开始频繁的派出斥候主动寻找敌人,在他看来,趁着奥斯曼人还没有意识到他的实力之前狠狠打击一下这个对手,显然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让伊斯玛仪很意外的是那些由那个叫欧康妮的女人给他送来的那些火器。
犀利的火枪和威力巨大的火炮让伊斯玛仪眼界大开,他立刻把这些武器安排给了他亲信的部队,很快一支由他的萨法维教团红头兵组成的火器部队就在这块土地上活跃了起来。
虽然累得不行,但是那几个骑士却坚持着只是喝完水之后稍事休息就匆匆上马继续赶路。
当他们越过丘陵地带,进入连绵山区之后,他们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这几个人是伊斯玛仪派出去打听消息的斥候兵,他们在戈壁深处与奥斯曼人遭遇,在好不容易摆脱了追兵之后,他们连夜赶路急着把打听到的消息向沙赫报告。
伊斯玛仪如今正在这片山区里,他有一只大约不到7000人的军队,这支军队绝大多数都是他的萨法维教团的信众,这就确保了军队对他的忠诚,而其余的不足2000人这是来自那些被他征服的部落。
伊斯玛仪知道那些部落对他显然有着各自的心思,他们或许想要把宝押在他的身上,但是却又看看他的成色如何,所以这场战争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在击败了奥斯曼的总督之后,伊斯玛仪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拒绝了手下将领们要求立刻发起新的进攻的建议,而是把军队重新带进山区隐蔽起来,然后等待着可以趁机狠狠教训奥斯曼人的机会。
几个斥候的到来让伊斯玛仪觉得也许他的机会来了,所以他破例让已经准备侍寝的妃子退下,然后立刻召见了那几个斥候。
可是那些人给伊斯玛仪带来的,却是个让他意外之余,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做的好消息。
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的儿子,有着正义者之称的巴耶塞特二世,在君士坦丁堡去世了。
这个消息存到东南边境的时候,据巴耶塞特二世去世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月。
这其中除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有大多数时间是因为塞利一直严密的封锁着巴耶塞特二世去世的消息。
如果不是宰牲节的临近,因为邀请苏丹参加仪式的呼声越来越高再也无法掩饰,塞利姆对巴耶塞特二世的的死讯或许还会继续封锁下去。
这个消息一传开,奥斯曼帝国内部就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在宣布巴耶塞特二世驾崩的同时,塞利姆宣布自己是父亲临终指定的继承人,他命令所有地方的总督和部落酋长齐聚君士坦丁堡准备参加他那盛大的登基仪式,同时他下令赦免他的兄弟迈哈迈德,甚至还大方的封迈哈迈德为埃及大维齐尔。
迈哈迈德当然不会接受这种所谓封号,更不承认塞利姆的地位。
他不但否认塞利姆的继承权,更是公开质疑他们的父亲巴耶塞特二世的去世是否与塞利姆有关。
双方原本已经形同分裂的局面随着巴耶塞特二世的死讯的公开,终于彻底变成了一场真正的内战。
伊斯玛仪没有想到他等来的会是这样一个消息,他开始甚至怀疑这个消息可能是奥斯曼人为了迷惑他而制造的假情报。
可随后他就意识到,奥斯曼人不可能用这种事情来诓骗他,那么这一切就是真的了?
奥斯曼帝国发生了内战,这让伊斯玛仪一时间觉得简直是他每天没日没夜的祷告终于得到了回应,他当时就抛下那几个送信儿的斥候,跑到帐篷外对着天房的方向跪下,然后在经过一番繁杂的祈祷仪式后,他下令连夜召集所有将领。
伊斯玛仪认为这是对他的一个启示,如果枉顾这个启示他是会遭到惩罚的。
伊斯马伊的坚决果断给他自己创造了一个在事后都没有想象到的奇迹。
公元1502年的6月,萨法维波斯帝国的军队从东南方向入侵奥斯曼边境,在首次胜利之后,萨法维波斯的沙赫伊斯玛仪一世果断带领他的军队想着方遭败绩的奥斯曼人发起了进攻。
这是一场对奥斯曼人来说并不公平的战争,或者说对东南边境总督来说是不公平的。
在他独立支撑着与入侵的波斯军队熬战时,那些各地的部落贵族却冷眼旁观,他们不但不派出援军,甚至有时候另应该承担的军需后勤物资都肆意断截,这就让总督的军队经常是在饥一顿饱一顿的情况下与敌人交战。
而这个时候恰恰传来了巴耶塞特二世驾崩的噩耗。
所有人的心在这个时候都动了起来,无数双眼睛盯着君士坦丁堡和埃及,他们知道两头雄狮将要进行一场残酷的搏杀,而谁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现在看来还不得而知。
这让绝大多数奥斯曼帝国的部落贵族们决定暂时看看形势再说,而这对于正在和萨法维波斯交战的东南边境总督来说,则是一场灾难。
总督不得不在与敌人交战还是确保实力这两个难题之间作出选择,他很清楚不论选择哪一点对他来说都是利弊难料。
而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最终战胜敌人的念头占了上风。
总不会选择这么做,并非是对塞利姆的忠诚,而是他把整个西南边境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无法忍受萨法维波斯蚕食所以他的领地,所以他唯一一能做的就是消灭或是赶走入侵的敌人。
只是总督依旧小看了那个小屁孩。
1502年7月初,在奥斯曼帝国东南方的穆勒什高原,双方爆发了一场对双方来说都至关重要的大战。
穆勒什之战的结果,以伊斯玛仪付出了将近1400人的伤亡代价,一举歼灭了奥斯曼东南边境总督的大军。
在这场战斗中,伊斯马伊手下装备着新式火枪的红头民兵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们利用强大的火力对奥斯曼人展开了屠杀般的进攻。
整个战斗在傍晚的时候进入了最激烈的时刻,因为过于投入以至并没有随着天黑而告一段落当,所以当第2天天亮时萨法维波斯帝国的士兵才发现,他们的面前除了血流成河的大片尸体,已经没有了活着的人。
西南边境总督在这场战斗中失踪,即便是在之后打扫战场也没有人发现他的踪迹。
不过现在伊斯玛仪已经不再关心那个人的下落了,他一边让他身边的人给那个叫欧康妮的女人写信,告诉她自己需要她送来更多的火器,一边急匆匆的向周边的那些部落派出使者。
然后他的目光不由自主的向着奥斯曼帝国那广袤无垠的内陆投去。
这个野心勃勃的小屁孩已经不满足于只是在巨人的身上咬下一块肉,他看中了奥斯曼的土地,他要把那个以往看上去令人生畏的巨人彻底掀翻。
亚历山大接到巴耶塞特二世死讯是要到8月末了,也就是在那一天,他同样接到了关于斐迪南下落的报告。
斐迪南带着他的一对外孙终于回到了萨拉戈萨。
不过亚历山大认为这已经不能改变什么了。
乌利乌悄悄离开巴比亚里多德已经有些日子,他带走了足够多的人手,同时也给堤埃戈带去了一封信。
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一直留在塞维利亚,这让不论是卡斯蒂利亚还是阿拉贡的教会都多少觉得很不舒服。
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奇迹已经够多了,他们不希望看到塞维利亚成为新的一处圣地。
同时隐约从梵蒂冈传来的各种各样的流言,也已经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教会里流传开。
亚历山大六世同样也听说了这些流言,他很愤怒,却由于时间没有别的办法。
如今的他被放逐出了梵蒂冈,虽然依旧空有一个叫皇的头衔,可是所有人都知道他已经被流放,大概再也没有机会重新见到西斯廷教堂那标志性的罗马穹顶了。
现在唯一维持他尊严的是他毕竟依旧有着那个显赫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让所有人都不能忽视其意志的女婿。
很多人曾经猜想亚历山大会如何安排他的这位老丈人,甚至连教皇身边的那些随从也暗暗担心可能要跟着这个倒霉教皇一起四处流浪了。
直到乌利乌的到来。
9月初的一天,亚历山大六世正无所事事的站在一株金桔树下盯着被风吹得摇摇晃晃的果实发呆。
忽然,一个随从快步走来向他报告:“殿下的御前官正在外面等着觐见。”
在那一刻,老教皇微微动了动已经有些驼了背,在摆手示意随从去把乌利乌叫进来之后,他有些费力的抬起手,从眼前被果实坠得已经垂到眼前的枝杈上很用力的揪下个红彤彤的金桔。
在又费力的剥开橘皮,从里面取出果实塞进嘴里咀嚼了一阵后,亚历山大六世才对已经走到面前安静的等着他开口的摩尔人笑着说:“很好吃,已经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