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灭清!
第420章 灭清!
博尔济吉特氏和杏贞闻言,表情仍有些疑虑。
但最终还是都默默点头,表示了认同。
当然,她们不认同也没别的办法。
以当前的局势,她们其实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趁着唐军还在路上,提前北逃,前往更北边的吉林和黑龙江躲避唐军兵锋。
要么,就是固守盛京,等待庆祥率西征大军回援。
但只要仔细分析一下,便会发现,现在的清军其实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固守盛京,以待援兵。
因为,现如今的吉林和黑龙江,可不是历史上清末闯关东之后的吉林和黑龙江。
那是真正的老林子加北大荒。
宁古塔都算是人烟稠密的地方。
清廷如果真的往吉林和黑龙江跑,当地的粮食产量,根本不足以养活清廷上下。
到时候,清军是要饿肚子的!
一但军队饿了肚子,后果将会相当严重。
……
六月二十七日,走水路北伐的唐军终于浩浩荡荡来到了盛京城外。
一门门火炮,一箱箱军械辎重被从船上卸了下来。
唐军开始着手布置起攻城事宜。
李以文站在盛京城外,看着眼前的这座不算宏伟的城池,心中泛起思量。
此战,大概率便是大唐对满清的最后一战了。
这一战过后,大唐改朝换代的大业,便将彻底完成!
一旁的杨辅清则是在向李以文介绍着此战唐军的兵力布置。
“按照预定计划,此战我军将从盛京城南发起主攻,其余三面城墙则为佯攻。”
“预计将在一日之内,使用重炮轰塌盛京城墙,然后大军入城展开巷战!”
李以文闻言,有些好奇的询问道。
“巷战?”
“难道清军还有能力同我大军打巷战?”
杨辅清十分老实的说道。
“应该没有。”
“但这里毕竟是盛京,清军方面指不定就会爆发一下。”
“提前做好打算总不会有错!”
李以文闻言,点头表示认可。
“尽快展开攻势吧!”
“最新消息,承德那边的战事已经结束。”
“冯帅率军直接打垮了东清的西征大军,拿下了承德。”
“我们这边,也不能落后太多啊!”
杨辅清闻言,当即点头道。
“大帅所言甚是。”
……
盛京!
崇政殿!
博尔济吉特氏终于接到了来自西边的消息。
这其中,有两则好消息,一则坏消息。
第一则好消息是桂良率军攻克承德,剿灭了西清的叛乱。
第二则好消息是,在东清大军攻入承德后,庆祥兵变成功,顺利杀了桂良,消除了他们这边发动政变的隐患。
而坏消息则是,唐军自张家口发兵,突袭承德。
一战过后,大清西征大军全军覆没。
在得知这则消息之后,整个满清朝堂上都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之中。
一张张脸上,是肉眼可见的绝望和灰败。
“西征大军完了……”
博尔济吉特氏仍有些不敢置信,坐在原位喃喃道。
一旁的杏贞也是面色发白,张嘴欲言,但却喉咙干涩到完全说不出话来。
她心中不禁绝望!
大清,真的还有未来可言吗?
如果大清就这么完了,那自己搞的这政变,究竟是图什么?
博尔济吉特氏深吸一口气,声音惨然的询问道。
“王卿,我大清,如今还有突围的可能吗?”
博尔济吉特氏如今有些悔不当初。
若早知西征大军会全军覆没,那么当初唐军沿大辽河西进的消息传来之时,她便早该下令清军提前弃城北撤的。
若大清提前北撤,如今又岂会沦落至如此境地?
只是,事已至此,博尔济吉特氏即便再怎么后悔,也无法改变什么。
现在博尔济吉特氏唯一能寄予希望的,也就只有突围一事。
只是可惜,唐军重兵围城,清军能否突围,却也是一个未知数。
王勉闻言,脸上露出一个迟疑的表情,但还是说道。
“如今的盛京城,四面均已经被唐军围困,想要突围,只怕并非易事。”
“但太皇太后放心,奴才定全力施为。”
“一定护送您突围成功!”
只是,就在这时候,外边响起了轰隆一声炮击声。
紧接着,一声声炮击声连成一片。
轰隆!轰隆隆!
震耳欲聋的炮击声,几乎响彻整个盛京。
唐军,开始对盛京城展开了炮击。
一发发炮弹,尽情向着盛京的城墙倾泻。
……
炮击持续了大半天。
爆炸声就没有停过。
唐军一口气打出去数千发炮弹。
终于,轰的一声巨响,盛京的城墙上被火炮轰出一个缺口。
城墙哗啦啦的垮塌下来,砖石四处飞溅。
唐军士卒沿着城墙上火炮轰出的缺口,浩浩荡荡向着盛京城内冲去。
城中的清军本就因为忽如其来的政变人心惶惶,如今唐军杀来,他们几乎是望风而降。
“杀啊!杀鞑子!”
“大唐万胜!”
“……”
唐军肆无忌惮的在盛京城内的街道上横冲直撞。
不多时,唐军前锋便杀出一条血路,一路杀入了盛京皇宫之中。
博尔济吉特氏等人在御前侍卫的护卫下企图突围,但才刚出皇宫,迎面便遇到了一队唐军士兵。
一阵啪啪的火枪射击声之后,博尔济吉特氏等人身边的御前侍卫被击毙大半。
剩下的人见此,也是不再敢反抗,纷纷选择投降。
博尔济吉特氏等人,皆被唐军所俘获。杏贞与奕的那个孽种,同样也在其中。
……
大唐开泰元年七月初。
身处京城的李奕前后接到了来自辽东和草原方向的捷报。
唐军北伐进展的相当顺利。
如今,已经成功消灭掉了东西两清,彻底覆灭了满清政权。
自明末起,肆虐天下二百年的满清,被李奕亲手划上了休止符。
“哈哈哈哈!”
“满清终于灭了!”
此时的李奕,心情那叫一个舒爽。
6=9+
在他看来,如今的他虽暂时还未能带着中华民族重新走向世界之巅。
但是,光凭提前灭掉满清,让中华大地少受几十年荼毒的这一点,他这次穿越就不算白穿。
合上前线送回来的军报,李奕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然后对一旁的张之洞吩咐道。
“孝达,传朕命令。”
“着令江南总督范希元,代朕跑一趟南京,祭奠明孝陵。”
“我大唐攻灭满清,重现驱除鞑虏之伟业,自然得向明太祖他老人家汇报一下。”
“好叫他老人家知道,他老人家,也算后继有人了!”
李奕当年起兵时,打的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
而这个旗号,则是来源于老朱。
李奕如今既然成功取了天下,自然得去孝陵祭拜一下。
算是有始有终!
若非从北京到南京跑一趟实在太远。
李奕甚至琢磨着要亲自跑一趟南京,去老朱坟头显摆显摆的。
但想了想,李奕便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
他现在是皇帝,皇帝出行,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大工程。
随行禁卫,百官,妃嫔,宫女内侍等,少说也得数万人。
沿途官府都得提前准备接待。
一来一回,少说也得百来万块银元的费。
实在太过劳民伤财!
有他出行所耗费的这些人力物力,李奕不如琢磨着多修几段铁路,多造几艘军舰。
深吸一口气,李奕又下令道。
“传令内阁的诸位大臣,前来朕这里议事,准备商讨辽东开发事项。”
既然覆灭了满清,那么,开发辽东关外的事情,也就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怎么说,受益于红薯,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传入,有清一朝,中国的人口几乎到达了巅峰。
就目前大唐人口普查查出来的数据,哪怕是在经历了数年的战乱之后,当前大唐的在册人口都达到了三亿多近四亿人。
这实在是一个过于惊人的数字!
而这三亿多近四亿人,绝大部分都生活在关内的汉地十八省。
这也就使得,关内的人口承载力,早已到达了上限。
这也是为什么李奕起兵后,能够一呼百应,短短几年便打的天下遍地烽火的原因。
因为,关内人口实在太多,而资源又十分有限,太多的人,都已经要活不下去了。
都要活不下去了,只要有人挑头,那便是一场大乱。
之前,这个问题自然是满清的。
但是,在大唐入主京城之后,这个问题,顺理成章变成了李奕的。
而李奕对此给出的解决方案则是工商,基建,战争,移民四管齐下。
首先就是工商,通过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来创造就业岗位,吸收消化农业承载不了的多余人口。
基建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大规模基建,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战争也是同样的道理,战争一但开打,就算是打不赢,那也能产生大量的工作岗位。
比如说为大军转运后勤,比如说生产军械武器,军用物资,这都是需要人手的。
还有就是,只要战争能打赢,那么拿回来的战争红利,便足以缓解相当程度的社会矛盾。
这三者其实有共通之处,说白了,也就是挽救失业率。
人只要有了工作,有了收入来源,才能安稳的下来。
如果底下人都没有收入来源,那么,即便上面再怎么高压统治,也压不住。
迟早要出事。
满清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而移民则是将汉地消化不了的人口,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比如说南洋,比如说关外。
同样也是缓解社会矛盾的办法之一。
这正是李奕目前准备要做的事情。
大唐之前有在对外进行移民没错,但移民的重点是南洋。
主要是往大唐刚收复的广南进行移民。
针对的目标人群,主要是南方人。
原因嘛,则是因为环境和气候问题!
南洋气候湿热,瘴痢遍地,北方人适应不了南方的气候。
李奕如果真的坚持从北方往南洋移民,路上死一半都是轻的。
李奕真要是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权力强推,地方上百分百得烽烟遍地。
所以,移民南洋,只能是以南方人为主。
比如说两广福建,一则是两广福建的气候与南洋相近,当地人移民之后,更容易适应环境。
二则是两广福建在很早以前,就有了下南洋的传统。
李奕组织百姓下南洋闯荡,不至于有太多的抗拒。
至于说马尼拉和巴达维亚方面,这两个地方大唐虽也有移民,但数量不多。
因为,马尼拉和巴达维亚目前还是荷兰和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大唐在马尼拉和巴达维亚,也就仅仅只是插进去一只脚。
小规模移民没问题。
但如果想大规模移民,则必须得先把荷兰和西班牙给清理出局才行。
而北方人想要移民的,辽东则是更好的选择。
所以,在大军收复辽东之后,李奕第一时间便下令召集群臣,商议推动汉地百姓移民辽东的事宜。
北大荒,是时候该开发出来了!
……
ps:这一卷写到这里,也就算是结束了。
至于说下一卷该怎么写,作者得好好琢磨琢磨。
加更的一章今天没了,明天继续加吧。
嗯,最后,卷末再求一下月票。
(本章完)
博尔济吉特氏和杏贞闻言,表情仍有些疑虑。
但最终还是都默默点头,表示了认同。
当然,她们不认同也没别的办法。
以当前的局势,她们其实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趁着唐军还在路上,提前北逃,前往更北边的吉林和黑龙江躲避唐军兵锋。
要么,就是固守盛京,等待庆祥率西征大军回援。
但只要仔细分析一下,便会发现,现在的清军其实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固守盛京,以待援兵。
因为,现如今的吉林和黑龙江,可不是历史上清末闯关东之后的吉林和黑龙江。
那是真正的老林子加北大荒。
宁古塔都算是人烟稠密的地方。
清廷如果真的往吉林和黑龙江跑,当地的粮食产量,根本不足以养活清廷上下。
到时候,清军是要饿肚子的!
一但军队饿了肚子,后果将会相当严重。
……
六月二十七日,走水路北伐的唐军终于浩浩荡荡来到了盛京城外。
一门门火炮,一箱箱军械辎重被从船上卸了下来。
唐军开始着手布置起攻城事宜。
李以文站在盛京城外,看着眼前的这座不算宏伟的城池,心中泛起思量。
此战,大概率便是大唐对满清的最后一战了。
这一战过后,大唐改朝换代的大业,便将彻底完成!
一旁的杨辅清则是在向李以文介绍着此战唐军的兵力布置。
“按照预定计划,此战我军将从盛京城南发起主攻,其余三面城墙则为佯攻。”
“预计将在一日之内,使用重炮轰塌盛京城墙,然后大军入城展开巷战!”
李以文闻言,有些好奇的询问道。
“巷战?”
“难道清军还有能力同我大军打巷战?”
杨辅清十分老实的说道。
“应该没有。”
“但这里毕竟是盛京,清军方面指不定就会爆发一下。”
“提前做好打算总不会有错!”
李以文闻言,点头表示认可。
“尽快展开攻势吧!”
“最新消息,承德那边的战事已经结束。”
“冯帅率军直接打垮了东清的西征大军,拿下了承德。”
“我们这边,也不能落后太多啊!”
杨辅清闻言,当即点头道。
“大帅所言甚是。”
……
盛京!
崇政殿!
博尔济吉特氏终于接到了来自西边的消息。
这其中,有两则好消息,一则坏消息。
第一则好消息是桂良率军攻克承德,剿灭了西清的叛乱。
第二则好消息是,在东清大军攻入承德后,庆祥兵变成功,顺利杀了桂良,消除了他们这边发动政变的隐患。
而坏消息则是,唐军自张家口发兵,突袭承德。
一战过后,大清西征大军全军覆没。
在得知这则消息之后,整个满清朝堂上都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之中。
一张张脸上,是肉眼可见的绝望和灰败。
“西征大军完了……”
博尔济吉特氏仍有些不敢置信,坐在原位喃喃道。
一旁的杏贞也是面色发白,张嘴欲言,但却喉咙干涩到完全说不出话来。
她心中不禁绝望!
大清,真的还有未来可言吗?
如果大清就这么完了,那自己搞的这政变,究竟是图什么?
博尔济吉特氏深吸一口气,声音惨然的询问道。
“王卿,我大清,如今还有突围的可能吗?”
博尔济吉特氏如今有些悔不当初。
若早知西征大军会全军覆没,那么当初唐军沿大辽河西进的消息传来之时,她便早该下令清军提前弃城北撤的。
若大清提前北撤,如今又岂会沦落至如此境地?
只是,事已至此,博尔济吉特氏即便再怎么后悔,也无法改变什么。
现在博尔济吉特氏唯一能寄予希望的,也就只有突围一事。
只是可惜,唐军重兵围城,清军能否突围,却也是一个未知数。
王勉闻言,脸上露出一个迟疑的表情,但还是说道。
“如今的盛京城,四面均已经被唐军围困,想要突围,只怕并非易事。”
“但太皇太后放心,奴才定全力施为。”
“一定护送您突围成功!”
只是,就在这时候,外边响起了轰隆一声炮击声。
紧接着,一声声炮击声连成一片。
轰隆!轰隆隆!
震耳欲聋的炮击声,几乎响彻整个盛京。
唐军,开始对盛京城展开了炮击。
一发发炮弹,尽情向着盛京的城墙倾泻。
……
炮击持续了大半天。
爆炸声就没有停过。
唐军一口气打出去数千发炮弹。
终于,轰的一声巨响,盛京的城墙上被火炮轰出一个缺口。
城墙哗啦啦的垮塌下来,砖石四处飞溅。
唐军士卒沿着城墙上火炮轰出的缺口,浩浩荡荡向着盛京城内冲去。
城中的清军本就因为忽如其来的政变人心惶惶,如今唐军杀来,他们几乎是望风而降。
“杀啊!杀鞑子!”
“大唐万胜!”
“……”
唐军肆无忌惮的在盛京城内的街道上横冲直撞。
不多时,唐军前锋便杀出一条血路,一路杀入了盛京皇宫之中。
博尔济吉特氏等人在御前侍卫的护卫下企图突围,但才刚出皇宫,迎面便遇到了一队唐军士兵。
一阵啪啪的火枪射击声之后,博尔济吉特氏等人身边的御前侍卫被击毙大半。
剩下的人见此,也是不再敢反抗,纷纷选择投降。
博尔济吉特氏等人,皆被唐军所俘获。杏贞与奕的那个孽种,同样也在其中。
……
大唐开泰元年七月初。
身处京城的李奕前后接到了来自辽东和草原方向的捷报。
唐军北伐进展的相当顺利。
如今,已经成功消灭掉了东西两清,彻底覆灭了满清政权。
自明末起,肆虐天下二百年的满清,被李奕亲手划上了休止符。
“哈哈哈哈!”
“满清终于灭了!”
此时的李奕,心情那叫一个舒爽。
6=9+
在他看来,如今的他虽暂时还未能带着中华民族重新走向世界之巅。
但是,光凭提前灭掉满清,让中华大地少受几十年荼毒的这一点,他这次穿越就不算白穿。
合上前线送回来的军报,李奕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然后对一旁的张之洞吩咐道。
“孝达,传朕命令。”
“着令江南总督范希元,代朕跑一趟南京,祭奠明孝陵。”
“我大唐攻灭满清,重现驱除鞑虏之伟业,自然得向明太祖他老人家汇报一下。”
“好叫他老人家知道,他老人家,也算后继有人了!”
李奕当年起兵时,打的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
而这个旗号,则是来源于老朱。
李奕如今既然成功取了天下,自然得去孝陵祭拜一下。
算是有始有终!
若非从北京到南京跑一趟实在太远。
李奕甚至琢磨着要亲自跑一趟南京,去老朱坟头显摆显摆的。
但想了想,李奕便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
他现在是皇帝,皇帝出行,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大工程。
随行禁卫,百官,妃嫔,宫女内侍等,少说也得数万人。
沿途官府都得提前准备接待。
一来一回,少说也得百来万块银元的费。
实在太过劳民伤财!
有他出行所耗费的这些人力物力,李奕不如琢磨着多修几段铁路,多造几艘军舰。
深吸一口气,李奕又下令道。
“传令内阁的诸位大臣,前来朕这里议事,准备商讨辽东开发事项。”
既然覆灭了满清,那么,开发辽东关外的事情,也就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怎么说,受益于红薯,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传入,有清一朝,中国的人口几乎到达了巅峰。
就目前大唐人口普查查出来的数据,哪怕是在经历了数年的战乱之后,当前大唐的在册人口都达到了三亿多近四亿人。
这实在是一个过于惊人的数字!
而这三亿多近四亿人,绝大部分都生活在关内的汉地十八省。
这也就使得,关内的人口承载力,早已到达了上限。
这也是为什么李奕起兵后,能够一呼百应,短短几年便打的天下遍地烽火的原因。
因为,关内人口实在太多,而资源又十分有限,太多的人,都已经要活不下去了。
都要活不下去了,只要有人挑头,那便是一场大乱。
之前,这个问题自然是满清的。
但是,在大唐入主京城之后,这个问题,顺理成章变成了李奕的。
而李奕对此给出的解决方案则是工商,基建,战争,移民四管齐下。
首先就是工商,通过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来创造就业岗位,吸收消化农业承载不了的多余人口。
基建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大规模基建,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战争也是同样的道理,战争一但开打,就算是打不赢,那也能产生大量的工作岗位。
比如说为大军转运后勤,比如说生产军械武器,军用物资,这都是需要人手的。
还有就是,只要战争能打赢,那么拿回来的战争红利,便足以缓解相当程度的社会矛盾。
这三者其实有共通之处,说白了,也就是挽救失业率。
人只要有了工作,有了收入来源,才能安稳的下来。
如果底下人都没有收入来源,那么,即便上面再怎么高压统治,也压不住。
迟早要出事。
满清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而移民则是将汉地消化不了的人口,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比如说南洋,比如说关外。
同样也是缓解社会矛盾的办法之一。
这正是李奕目前准备要做的事情。
大唐之前有在对外进行移民没错,但移民的重点是南洋。
主要是往大唐刚收复的广南进行移民。
针对的目标人群,主要是南方人。
原因嘛,则是因为环境和气候问题!
南洋气候湿热,瘴痢遍地,北方人适应不了南方的气候。
李奕如果真的坚持从北方往南洋移民,路上死一半都是轻的。
李奕真要是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权力强推,地方上百分百得烽烟遍地。
所以,移民南洋,只能是以南方人为主。
比如说两广福建,一则是两广福建的气候与南洋相近,当地人移民之后,更容易适应环境。
二则是两广福建在很早以前,就有了下南洋的传统。
李奕组织百姓下南洋闯荡,不至于有太多的抗拒。
至于说马尼拉和巴达维亚方面,这两个地方大唐虽也有移民,但数量不多。
因为,马尼拉和巴达维亚目前还是荷兰和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大唐在马尼拉和巴达维亚,也就仅仅只是插进去一只脚。
小规模移民没问题。
但如果想大规模移民,则必须得先把荷兰和西班牙给清理出局才行。
而北方人想要移民的,辽东则是更好的选择。
所以,在大军收复辽东之后,李奕第一时间便下令召集群臣,商议推动汉地百姓移民辽东的事宜。
北大荒,是时候该开发出来了!
……
ps:这一卷写到这里,也就算是结束了。
至于说下一卷该怎么写,作者得好好琢磨琢磨。
加更的一章今天没了,明天继续加吧。
嗯,最后,卷末再求一下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