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策立太子
第164章 策立太子
李亨并没有因为吕向是他的老师和谋士,站在吕向的一边,更没有以此对李琩进行诋毁和攻击。
相反,他支持了李琩。
但他这样说,并不是因为真的要帮助李琩,而是他知道,现在李琩在李隆基心里极其重要,只要李琩不犯谋逆罪,李隆基就会给予李琩充分的信任。
因此,只有支持李琩,才能显得他识大体顾大局,有人君的气宇。
除此之外,他也替吕向求了情,昭示了他的仁义。
李隆基对李亨的回复很是满意,微微一笑,说道:“既然你替吕向求情,朕便不明谕责他。他虽然是你的老师,但他若犯了糊涂,你也应对他多加劝导。好了,伱起身吧。”
“谢父皇。”李亨起身,规矩的站着。
李隆基道:“十八郎在外征战,你在朝中,应当多帮衬着他一些,不要让他难做。”
李亨闻言微怔,他不明白,他在朝中能帮李琩什么。
李亨一时想不明白,但还是说道:“是,儿臣谨遵父皇旨意。”
“嗯。”李隆基点点头,道:“十八郎在河西击退了吐蕃,吐蕃劫掠河西不成,又在陇右劫掠一番,陇右各军竟然只敢固守各城,不敢主动出击。”
李亨道:“陇右受先前大败影响,士气受挫,若能派一位得力干将前去反败为胜,想必能重塑陇右军士气。”
“你说得不错。”李隆基站起身,道:“朕有意让十八郎再兼任陇右节度使,你以为如何?
李亨道:“十八弟用兵如神,若他能出任陇右节度使,再好不过,只是……””
“只是什么?”李隆基问道。
李亨原本想说,只是这样十八弟领的兵马就太多了,可是话到嘴边,终究没有说出来,而是改口回道:“只是不知道十八弟的身体能否支持得住。”
“十八郎正直壮年,想必还能支持一段时间,就按你的谏言,让他兼任陇右节度使吧。”
李隆基说罢,让李亨先行退下。
……
次日,紫宸殿。
李隆基召开了朝会,朝中大小官员以及皇子,全部列席。
李隆基等李林甫汇报了河西陇右的战事,便道:“昨日忠王提议,让寿王兼任陇右节度使,朕同意了,诸位还有何谏言?”
殿下众人听了这话,都是一惊。
特别是李亨、李林甫和李璘。
李亨惊讶,是这个提议根本就是李隆基自己说的,他只不过是不敢反驳,跟着附和,但李隆基却算在他的头上。
李林甫则是因为他感觉到了李亨越来越会揣摩李隆基的心思。
至于李璘,他是责怪李亨为什么没有推荐他任陇右节度使,他先前就和李亨提过这事,他也想立功。
李林甫惊讶之后,很快就把心思拉了回来。
他知道,自从李隆基任命李琩为河西节度使之后,加任陇右节度使,只是迟早的事。
但他还是照例反驳道:“禀圣人,寿王殿下虽然才识过人,可毕竟太过年轻,他一人兼任陇右道三镇节度使,恐怕难以胜任。”
李隆基没有回答李林甫,而是问牛仙客,道:“牛相以为呢?”牛仙客原本想跟着李林甫说,但见李隆基的态度,决定还是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道:“用兵一事,寿王殿下到现在从未有过败绩,臣自认不如。臣附议,奏请寿王殿下兼任陇右节度使。”
“既然牛相也认同,那便定了吧。”李隆基直接敲定下来,话锋一转,又道:“前日适之奏请立忠王为太子,朕思虑良久。诚如适之所说,策立太子关系国本,太子之位虚悬已久,朝廷上下人心不安。忠王忠孝仁义,才德兼备,为国举才,不避亲疏,可堪重任。朕意已决,策立忠王为太子。”
李隆基的语气十分坚定,众臣不敢质疑,纷纷给李亨行礼祝贺。
……
朝会散去。
李林甫若有所思,李璘则愠怒而去。
李亨追上李璘,道:“十六弟,留步。”
李璘停了下来,皮笑肉不笑的道:“恭祝三哥做了太子,十六弟无用,帮不了三哥了。”
李亨道:“你在气我没有举荐你做陇右节度使?”
李璘道:“臣弟不敢。”
“父皇任命十八弟做陇右节度使,是为了让他能集中力量攻打石堡城,此时我若举荐你,父皇不仅不会同意,反而会怀疑你我别有用心,而且石堡城难克,你若去了那里,反而是吃力不讨好。”李亨耐心解释。
李璘颇为自信,以为自己只要出去,不会比李琩弱,因此道:“是三哥不信任臣弟罢了。”
“非是我不信你。”李亨摇头,“我为你物色了一个去处,你若想去,我便举荐你。”
“哪里?”李璘问道。
“剑南。”李亨说出名字,接着解释:“剑南也是边境,那里邻近吐蕃和南诏。不过与陇右相比,大唐同南诏关系要好,你若去了剑南,可以联合南诏,进取吐蕃,如此立功容易,也没有危险。”
李璘想了想,觉得李亨说得有理,行礼道:“原来三哥一直没我着想,是弟错怪你了,请三哥恕罪。”
李亨微微一笑,道:“你我之间的情谊,不必这么客气。”
……
李亨府。
由于李亨做了太子,朝中太小官员纷纷前来祝贺,门庭若市,络绎不绝。
李亨高兴的应付完了朝廷官员,来到张氏房间,说道:“我这府院有些小了,朝中来了些祝贺的人,便显得十分拥挤。”
李亨明面上说的是自己宅院小,实际是在问张氏自己应不应该搬到东宫去。
张氏明白李亨的意思,笑道:“此事殿下可问问礼部。”
张氏的言外之意,是礼部管礼仪,如今李亨做了太子,就应该有太子的礼仪,按照太子的礼仪,李亨就应该住在东宫。
李亨道:“可我的兄弟们都住在十王宅,我若搬出去,恐怕惹父皇不高兴。”
张氏道:“寿王如今也没住在十王宅,圣人也没有不高兴。”
提起李琩,李亨就想到李琩如今兼着三镇节度使,手握十几万雄兵,比起他这个太子,李琩似乎更有实权。
李亨沉默了会儿,直言道:“你的意思,我搬出十王宅住在东宫,父皇不会不高兴?”
(本章完)
李亨并没有因为吕向是他的老师和谋士,站在吕向的一边,更没有以此对李琩进行诋毁和攻击。
相反,他支持了李琩。
但他这样说,并不是因为真的要帮助李琩,而是他知道,现在李琩在李隆基心里极其重要,只要李琩不犯谋逆罪,李隆基就会给予李琩充分的信任。
因此,只有支持李琩,才能显得他识大体顾大局,有人君的气宇。
除此之外,他也替吕向求了情,昭示了他的仁义。
李隆基对李亨的回复很是满意,微微一笑,说道:“既然你替吕向求情,朕便不明谕责他。他虽然是你的老师,但他若犯了糊涂,你也应对他多加劝导。好了,伱起身吧。”
“谢父皇。”李亨起身,规矩的站着。
李隆基道:“十八郎在外征战,你在朝中,应当多帮衬着他一些,不要让他难做。”
李亨闻言微怔,他不明白,他在朝中能帮李琩什么。
李亨一时想不明白,但还是说道:“是,儿臣谨遵父皇旨意。”
“嗯。”李隆基点点头,道:“十八郎在河西击退了吐蕃,吐蕃劫掠河西不成,又在陇右劫掠一番,陇右各军竟然只敢固守各城,不敢主动出击。”
李亨道:“陇右受先前大败影响,士气受挫,若能派一位得力干将前去反败为胜,想必能重塑陇右军士气。”
“你说得不错。”李隆基站起身,道:“朕有意让十八郎再兼任陇右节度使,你以为如何?
李亨道:“十八弟用兵如神,若他能出任陇右节度使,再好不过,只是……””
“只是什么?”李隆基问道。
李亨原本想说,只是这样十八弟领的兵马就太多了,可是话到嘴边,终究没有说出来,而是改口回道:“只是不知道十八弟的身体能否支持得住。”
“十八郎正直壮年,想必还能支持一段时间,就按你的谏言,让他兼任陇右节度使吧。”
李隆基说罢,让李亨先行退下。
……
次日,紫宸殿。
李隆基召开了朝会,朝中大小官员以及皇子,全部列席。
李隆基等李林甫汇报了河西陇右的战事,便道:“昨日忠王提议,让寿王兼任陇右节度使,朕同意了,诸位还有何谏言?”
殿下众人听了这话,都是一惊。
特别是李亨、李林甫和李璘。
李亨惊讶,是这个提议根本就是李隆基自己说的,他只不过是不敢反驳,跟着附和,但李隆基却算在他的头上。
李林甫则是因为他感觉到了李亨越来越会揣摩李隆基的心思。
至于李璘,他是责怪李亨为什么没有推荐他任陇右节度使,他先前就和李亨提过这事,他也想立功。
李林甫惊讶之后,很快就把心思拉了回来。
他知道,自从李隆基任命李琩为河西节度使之后,加任陇右节度使,只是迟早的事。
但他还是照例反驳道:“禀圣人,寿王殿下虽然才识过人,可毕竟太过年轻,他一人兼任陇右道三镇节度使,恐怕难以胜任。”
李隆基没有回答李林甫,而是问牛仙客,道:“牛相以为呢?”牛仙客原本想跟着李林甫说,但见李隆基的态度,决定还是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道:“用兵一事,寿王殿下到现在从未有过败绩,臣自认不如。臣附议,奏请寿王殿下兼任陇右节度使。”
“既然牛相也认同,那便定了吧。”李隆基直接敲定下来,话锋一转,又道:“前日适之奏请立忠王为太子,朕思虑良久。诚如适之所说,策立太子关系国本,太子之位虚悬已久,朝廷上下人心不安。忠王忠孝仁义,才德兼备,为国举才,不避亲疏,可堪重任。朕意已决,策立忠王为太子。”
李隆基的语气十分坚定,众臣不敢质疑,纷纷给李亨行礼祝贺。
……
朝会散去。
李林甫若有所思,李璘则愠怒而去。
李亨追上李璘,道:“十六弟,留步。”
李璘停了下来,皮笑肉不笑的道:“恭祝三哥做了太子,十六弟无用,帮不了三哥了。”
李亨道:“你在气我没有举荐你做陇右节度使?”
李璘道:“臣弟不敢。”
“父皇任命十八弟做陇右节度使,是为了让他能集中力量攻打石堡城,此时我若举荐你,父皇不仅不会同意,反而会怀疑你我别有用心,而且石堡城难克,你若去了那里,反而是吃力不讨好。”李亨耐心解释。
李璘颇为自信,以为自己只要出去,不会比李琩弱,因此道:“是三哥不信任臣弟罢了。”
“非是我不信你。”李亨摇头,“我为你物色了一个去处,你若想去,我便举荐你。”
“哪里?”李璘问道。
“剑南。”李亨说出名字,接着解释:“剑南也是边境,那里邻近吐蕃和南诏。不过与陇右相比,大唐同南诏关系要好,你若去了剑南,可以联合南诏,进取吐蕃,如此立功容易,也没有危险。”
李璘想了想,觉得李亨说得有理,行礼道:“原来三哥一直没我着想,是弟错怪你了,请三哥恕罪。”
李亨微微一笑,道:“你我之间的情谊,不必这么客气。”
……
李亨府。
由于李亨做了太子,朝中太小官员纷纷前来祝贺,门庭若市,络绎不绝。
李亨高兴的应付完了朝廷官员,来到张氏房间,说道:“我这府院有些小了,朝中来了些祝贺的人,便显得十分拥挤。”
李亨明面上说的是自己宅院小,实际是在问张氏自己应不应该搬到东宫去。
张氏明白李亨的意思,笑道:“此事殿下可问问礼部。”
张氏的言外之意,是礼部管礼仪,如今李亨做了太子,就应该有太子的礼仪,按照太子的礼仪,李亨就应该住在东宫。
李亨道:“可我的兄弟们都住在十王宅,我若搬出去,恐怕惹父皇不高兴。”
张氏道:“寿王如今也没住在十王宅,圣人也没有不高兴。”
提起李琩,李亨就想到李琩如今兼着三镇节度使,手握十几万雄兵,比起他这个太子,李琩似乎更有实权。
李亨沉默了会儿,直言道:“你的意思,我搬出十王宅住在东宫,父皇不会不高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