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造英国反的都是英国人
美国著名的政治四大,亚当斯家族已成历史,罗斯福家族已经出了一位总统,肯尼迪和布什还在努力,柯力芝如果能出第二位,四大就会变五大。
乔治不知道约翰·柯力芝未来能否成为总统,但是乔治知道美国下一任总统是现在的商务部长胡佛。
这不巧了么,由于工作关系,约瑟夫和胡佛的关系非常好。
两人的关系好到约瑟夫邀请胡佛在退休后,到特拉华汽车集团担任副总裁的程度。
胡佛如果成为美国下一任总统,退休后就不可能到特拉华汽车集团担任副总裁了。
没事过来演个讲还是可以的,别管讲的是什么,一场十几二十万美元肯定有。
30年代的十几二十万,不少了。
乔治对鲍德温的访美并没有过多关注,打铁还需自身硬,俄罗斯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乔治重点关注的,还是俄罗斯的教育。
和英美的精英教育模式不同,俄罗斯的教育走平民路线,成绩好的学生上学不仅不需要钱,而且还有钱赚。
英美教育体系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和平民阶层无关,即便拿到推荐信,没钱交学费还是读不了。
俄罗斯不搞推荐信制度,义务教育完了就是统考,分数够了就能上,没钱可以拿着录取通知书去银行申请助学贷款,也可以去基金会申请援助。
助学贷款的利息非常低,主打一个经济适用。
基金会的援助不用还现金,但是在毕业之后,需要服从基金会的安排,为基金会工作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肯定也是有薪水的,而且薪水还不低,唯一的要求是工作地点不可选,可能要去比较艰苦的地区,比如西伯利亚。
随着越来越多的诺奖级别大牛前往俄罗斯工作,俄罗斯各大高校的教育水平水涨船高,主动来到俄罗斯留学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
在这个问题上,教育部长古德里安和财政部长菲尔索夫分歧巨大。
古德里安认为,俄罗斯应该减免外国学生的留学费用,并且针对外国学生提供更多福利政策,这样这些外国学生毕业后即便不在俄罗斯工作,回国后也大概率化身俄罗斯的宣传机。
菲尔索夫从财政角度出发,要求大幅提高外国学生的留学费用,以弥补俄罗斯在教育上的支出。
英国人和美国人是把教育当生意做,一本万利那种。
俄罗斯目前的这种模式,每年要向教育补贴超过20亿卢布,平均到每一名学生身上是50卢布。
目前在俄罗斯的外国留学生大约1.5万人,超过百分之九十来自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以及德国。
尤里耶夫大公国不是不学习,而是人口基数太少。
“即便我们把学费提高到1000卢布,对于我们在教育方面的支出来说也是杯水车薪,而且可能影响到我们和盟国的关系,这比多收的那点学费更重要。”
古德里安希望俄罗斯教育不仅能为俄罗斯培养足够的人才,还能研究远程养殖。
“你是不是读书读傻了,蚊子腿肉难道就不是肉?我不要求你赚钱,少点行不行?”
菲尔索夫也头大,面对的困难不比邱吉尔少。
英国才4500万人,俄罗斯可是1.8亿。
英国的4500万人里,至少有4000万不算人,只是耗材。
俄罗斯真正把人当人看,即便社会底层也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政府开支高居不下,菲尔索夫每天做梦都在为债务发愁。
和俄罗斯帝国相比,俄罗斯现在的债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愈发愈多。
教育和医疗这两样,想要盈利其实很容易,但如果想做成普惠大众的公众事业,难如登天。
这就是全世界只有俄罗斯一家走平民路线的原因。
强如英美,如果像俄罗斯这样,让每一个适龄的孩子去上学,财政分分钟破产。
帝俄灭亡后,俄罗斯没有对贵族阶层进行清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贵族家庭成员在帝国灭亡后直接进入俄罗斯教育系统,为义务教育服务。
这还怎么清算啊,应该大力表彰才对。
“行!如果你要求,我甚至可以帮你赚钱!”
古德里安底气十足。
卫生部长德拉科维奇在旁边努力把自己缩成一团,唯恐进入菲尔索夫的视线。
国防部虽然也是财政大户,乔治却不用缩。
论赚钱,没有人比乔治更懂。世界大战刚结束那会儿,各国都在为囤积的军备物资发愁,一时间到处都在打折,给钱就卖。
俄罗斯也卖,不仅不打折,翻新之后居然还有钱赚。
俄罗斯的军转民,是所有国家中进行的最顺利的,装甲战车工厂开始生产拖拉机,飞机工厂持续研发新技术,英国和法国的飞机工厂还在为稳定性发愁的时候,俄罗斯飞机已经开始将舒适性和经济性作为重点。
战争期间有的用就行,价格昂贵的战斗机也是消耗品,各国政府没得挑,发动机能用一年还是一个月都没关系,反正都活不过一个星期。
民用飞机不仅要求稳定,对于经济性和舒适性的要求同样高,目前全世界唯独俄罗斯飞机能满足商用需求。
世界大战结束后,依靠民用市场的蓬勃发展,俄罗斯已经完成战斗机的更新换代。
“怎么办?”
菲利克斯诸事不决都问乔治。
财政压力固然重要,宣传工作同样要重视,俄罗斯想从欧洲吸血,要持续增加这方面的投入。
“不增加也不减少,跟我们的普通学生一样,对外还可以美化成国民待遇,这已经是福利了。”
乔治牢记教训。
另一个时空,红俄可是在这方面吃了不少亏。
“那不行,助学贷款不能给他们。”
菲利克斯的标准跟乔治差不多。
“让他们去贷,利息给高点,必须有抵押——”
乔治更腹黑,商业银行追求利益天经地义,想贷款也不是不行,利息给定的高高的,要骂就骂那些无良银行经理。
乔治这边有数据的,真正的留学生,其实家庭条件都不错,根本不需要贷款。
需要贷款的,底线通常都很灵活。
政客的底线也很灵活。
英军撤离帕斯前,堪培拉的态度倾向英国更多,希望英军和西奥政府之间能效仿爱尔兰,达成和平协议。
英军从帕斯败退后,堪培拉的态度悄然发生变化。
澳大利亚依附英国的前提是,英国有能力保护澳大利亚。
以英军在帕斯的表现来看,英国似乎已经失去保护澳大利亚的能力。
所以在英军兵败帕斯之后,越来越多澳大利亚议员要求澳大利亚政府,维护澳大利亚的完整。
问:西奥已经公投独立的前提下,如何维护澳大利亚的完整?
答案是打不过就加入。
和西奥政府一样,堪培拉也不想头上有个恶婆婆抽税。
澳大利亚是标准的资源输出国,主要出口物资是羊毛和小麦,出口对象是英国。
英国以低价从澳大利亚进口羊毛和小麦,然后又以高出市场平均的价格将工业品出口到澳大利亚,一来一去,损失全部都由澳大利亚政府承担。
英国所谓的贸易差就是这么来的。
如果伦敦不这么贪婪,英国的这些海外自治领也不至于这么离心离德。
澳大利亚人也是英国人,而且还都是罪犯的后代,就连第一批警察都是从表现比较出色的罪犯中选拔的。
澳大利亚人将英国人骨子里的两面三刀发挥到淋漓尽致,西奥的志愿者,相当一部分就来自澳大利亚其他地区。
对于这一情况,澳大利亚政府并非一无所知。
之所以澳大利亚政府没有阻止,这同样也是两头下注。
如果西奥政府没能顶住英军的进攻,那么堪培拉依然是英国的模范自治领。
现在既然英军从帕斯败退,堪培拉如果还老老实实,那就不是英国人了。
(本章完)
美国著名的政治四大,亚当斯家族已成历史,罗斯福家族已经出了一位总统,肯尼迪和布什还在努力,柯力芝如果能出第二位,四大就会变五大。
乔治不知道约翰·柯力芝未来能否成为总统,但是乔治知道美国下一任总统是现在的商务部长胡佛。
这不巧了么,由于工作关系,约瑟夫和胡佛的关系非常好。
两人的关系好到约瑟夫邀请胡佛在退休后,到特拉华汽车集团担任副总裁的程度。
胡佛如果成为美国下一任总统,退休后就不可能到特拉华汽车集团担任副总裁了。
没事过来演个讲还是可以的,别管讲的是什么,一场十几二十万美元肯定有。
30年代的十几二十万,不少了。
乔治对鲍德温的访美并没有过多关注,打铁还需自身硬,俄罗斯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乔治重点关注的,还是俄罗斯的教育。
和英美的精英教育模式不同,俄罗斯的教育走平民路线,成绩好的学生上学不仅不需要钱,而且还有钱赚。
英美教育体系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和平民阶层无关,即便拿到推荐信,没钱交学费还是读不了。
俄罗斯不搞推荐信制度,义务教育完了就是统考,分数够了就能上,没钱可以拿着录取通知书去银行申请助学贷款,也可以去基金会申请援助。
助学贷款的利息非常低,主打一个经济适用。
基金会的援助不用还现金,但是在毕业之后,需要服从基金会的安排,为基金会工作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肯定也是有薪水的,而且薪水还不低,唯一的要求是工作地点不可选,可能要去比较艰苦的地区,比如西伯利亚。
随着越来越多的诺奖级别大牛前往俄罗斯工作,俄罗斯各大高校的教育水平水涨船高,主动来到俄罗斯留学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
在这个问题上,教育部长古德里安和财政部长菲尔索夫分歧巨大。
古德里安认为,俄罗斯应该减免外国学生的留学费用,并且针对外国学生提供更多福利政策,这样这些外国学生毕业后即便不在俄罗斯工作,回国后也大概率化身俄罗斯的宣传机。
菲尔索夫从财政角度出发,要求大幅提高外国学生的留学费用,以弥补俄罗斯在教育上的支出。
英国人和美国人是把教育当生意做,一本万利那种。
俄罗斯目前的这种模式,每年要向教育补贴超过20亿卢布,平均到每一名学生身上是50卢布。
目前在俄罗斯的外国留学生大约1.5万人,超过百分之九十来自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以及德国。
尤里耶夫大公国不是不学习,而是人口基数太少。
“即便我们把学费提高到1000卢布,对于我们在教育方面的支出来说也是杯水车薪,而且可能影响到我们和盟国的关系,这比多收的那点学费更重要。”
古德里安希望俄罗斯教育不仅能为俄罗斯培养足够的人才,还能研究远程养殖。
“你是不是读书读傻了,蚊子腿肉难道就不是肉?我不要求你赚钱,少点行不行?”
菲尔索夫也头大,面对的困难不比邱吉尔少。
英国才4500万人,俄罗斯可是1.8亿。
英国的4500万人里,至少有4000万不算人,只是耗材。
俄罗斯真正把人当人看,即便社会底层也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政府开支高居不下,菲尔索夫每天做梦都在为债务发愁。
和俄罗斯帝国相比,俄罗斯现在的债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愈发愈多。
教育和医疗这两样,想要盈利其实很容易,但如果想做成普惠大众的公众事业,难如登天。
这就是全世界只有俄罗斯一家走平民路线的原因。
强如英美,如果像俄罗斯这样,让每一个适龄的孩子去上学,财政分分钟破产。
帝俄灭亡后,俄罗斯没有对贵族阶层进行清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贵族家庭成员在帝国灭亡后直接进入俄罗斯教育系统,为义务教育服务。
这还怎么清算啊,应该大力表彰才对。
“行!如果你要求,我甚至可以帮你赚钱!”
古德里安底气十足。
卫生部长德拉科维奇在旁边努力把自己缩成一团,唯恐进入菲尔索夫的视线。
国防部虽然也是财政大户,乔治却不用缩。
论赚钱,没有人比乔治更懂。世界大战刚结束那会儿,各国都在为囤积的军备物资发愁,一时间到处都在打折,给钱就卖。
俄罗斯也卖,不仅不打折,翻新之后居然还有钱赚。
俄罗斯的军转民,是所有国家中进行的最顺利的,装甲战车工厂开始生产拖拉机,飞机工厂持续研发新技术,英国和法国的飞机工厂还在为稳定性发愁的时候,俄罗斯飞机已经开始将舒适性和经济性作为重点。
战争期间有的用就行,价格昂贵的战斗机也是消耗品,各国政府没得挑,发动机能用一年还是一个月都没关系,反正都活不过一个星期。
民用飞机不仅要求稳定,对于经济性和舒适性的要求同样高,目前全世界唯独俄罗斯飞机能满足商用需求。
世界大战结束后,依靠民用市场的蓬勃发展,俄罗斯已经完成战斗机的更新换代。
“怎么办?”
菲利克斯诸事不决都问乔治。
财政压力固然重要,宣传工作同样要重视,俄罗斯想从欧洲吸血,要持续增加这方面的投入。
“不增加也不减少,跟我们的普通学生一样,对外还可以美化成国民待遇,这已经是福利了。”
乔治牢记教训。
另一个时空,红俄可是在这方面吃了不少亏。
“那不行,助学贷款不能给他们。”
菲利克斯的标准跟乔治差不多。
“让他们去贷,利息给高点,必须有抵押——”
乔治更腹黑,商业银行追求利益天经地义,想贷款也不是不行,利息给定的高高的,要骂就骂那些无良银行经理。
乔治这边有数据的,真正的留学生,其实家庭条件都不错,根本不需要贷款。
需要贷款的,底线通常都很灵活。
政客的底线也很灵活。
英军撤离帕斯前,堪培拉的态度倾向英国更多,希望英军和西奥政府之间能效仿爱尔兰,达成和平协议。
英军从帕斯败退后,堪培拉的态度悄然发生变化。
澳大利亚依附英国的前提是,英国有能力保护澳大利亚。
以英军在帕斯的表现来看,英国似乎已经失去保护澳大利亚的能力。
所以在英军兵败帕斯之后,越来越多澳大利亚议员要求澳大利亚政府,维护澳大利亚的完整。
问:西奥已经公投独立的前提下,如何维护澳大利亚的完整?
答案是打不过就加入。
和西奥政府一样,堪培拉也不想头上有个恶婆婆抽税。
澳大利亚是标准的资源输出国,主要出口物资是羊毛和小麦,出口对象是英国。
英国以低价从澳大利亚进口羊毛和小麦,然后又以高出市场平均的价格将工业品出口到澳大利亚,一来一去,损失全部都由澳大利亚政府承担。
英国所谓的贸易差就是这么来的。
如果伦敦不这么贪婪,英国的这些海外自治领也不至于这么离心离德。
澳大利亚人也是英国人,而且还都是罪犯的后代,就连第一批警察都是从表现比较出色的罪犯中选拔的。
澳大利亚人将英国人骨子里的两面三刀发挥到淋漓尽致,西奥的志愿者,相当一部分就来自澳大利亚其他地区。
对于这一情况,澳大利亚政府并非一无所知。
之所以澳大利亚政府没有阻止,这同样也是两头下注。
如果西奥政府没能顶住英军的进攻,那么堪培拉依然是英国的模范自治领。
现在既然英军从帕斯败退,堪培拉如果还老老实实,那就不是英国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