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如山般的奏折
“咦……是啊,王爷您不说,妾身还真没想过呢。”
听自家男人这么一说,王妃也反应了过来。
但她随即有些郁闷道:“不对啊……我朝最重军功,况且他原先又是陛下的心腹,既然立下如此大功,陛下又怎么只有这么点封赏呢?
依妾身看来,这么大的功劳别说侯爵了,就算是封王也没问题了吧?
纵使他年纪轻了点要压一下,一个国公总应该是有的吧?为何依旧只是一个侯爵呢?”
“呵呵……还能为什么,有人不想让他升这么快呗。”
安再师轻哼一声,“首先是当今陛下,自然不希望自己的臣子升得太快,以免出现将来出现赏无可赏的情况。
再者便是内阁和文官的反对了,最后最重要的是,想要封赏国公亦或是王爷,就必须要得到太上皇的应允。
你想想,太上皇会允许一个不是自己心腹的臣子封王吗?”
“嘶……”
王妃也倒吸了口凉气,她细细想了一下,发现满朝文武居然几乎所有人都不希望贾瑜升官,尽管他为朝廷立下如此大的功劳,但这依然是然并卵,该打压还是要打压。
她忍不住吐槽道:“王爷,这贾瑜也太苦了吧,满朝文武这么多人,居然几乎全是敌人,就连当今陛下也在忌惮他。”
“这就是孤臣的悲哀了。”
安再师长叹一声,“你也是读过史书的人,当知贾瑜走的是孤臣之路,但自古当孤臣的人鲜有善终的。这种人在朝廷里没有朋友,只有敌人。
他们的荣辱始终掌控在天子之手,一旦失去了皇帝的庇护,立刻就会有无数人冲上去将他撕得粉碎。
这也是贾瑜为何要死命的将敢先、三千、虎贲三营兵马掌控在手中的原因。
因为这便是他保命的底牌,一旦连这点兵权也没有了,他就真的成了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了。”
王妃默默点了点头,身为女人的她要比男人更加感性,一想到贾瑜的下场,心中怜悯的情绪油然而生。
“王爷,贾瑜这孩子也太可怜了,为朝廷立下如此多的功劳,最后却落得群臣厌恶,陛下不喜,甚至要卸磨杀驴的下……呜……”
“嘘……你是想害死咱们全家吗?”
安再师捂住了她的嘴,往周围打量了一下,发现只有他们夫妻二人后才低声道:“这种话是能乱说的吗?一旦被人听到,那可是诽谤君上的大罪,至少也是个削爵的下场。”
王妃使劲挣脱了安再师的手,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你也是个没胆的男人,胆子还不如定远侯呢。
至少人家敢当面锣对锣鼓对鼓的硬扛陛下,你为朝廷戎边十余载,立下的功劳也不小吧?也没见朝廷赏你什么东西啊。”
面对王妃的抱怨,安再师却正色道:“你要记住,大夏立国近百年,从无异姓封亲王的,能封郡王便已经是到顶了。
倘若哪天朝廷要晋升咱们为亲王,那才是大祸临头呢,你明白吗?”
王妃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闻言后便不再作声了……
…………
夜幕低垂,月光如水,洒在林府的庭院中,映出一片银色的静谧。????窗外的风轻轻掠过,掀起几片秋叶,使得周围显得格外清幽。在这深夜时分,林福海的卧室里,一轮烛光微弱而坚定地摇曳着,为这静谧添加了一丝温暖。
室内布置雅致,一张古朴的木桌上摆着几卷书籍和一壶温茶。
林如海和贾瑜两个人相对而坐,林如海消瘦的面容里透出一股坚定与从容,他身着一袭玄色长衫,仿佛与夜色相融在了一起。
“三思,你真的想好了,要走这条路了么?”
林府的卧室里,穿着一身白色长衫的林如海正和贾瑜相对而坐。
“自然是想好了。”贾瑜晒然一笑:“岳父大人您还当自己是内阁阁老啊,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您还操这份心干嘛?”
林如海沉默了,眼中甚至还露出了一丝怒意。
就在前几天,他将自己的称病辞呈递了上去,不到两天时间,昌平帝便批准了他的辞呈,甚至连探病的御医也没派来。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昌平帝早就有了这方面的心思,而且已经是迫不及待到连表面文章都懒得做的程度了,这才是最让林如海心寒的地方。
想他林如海,入仕二十余载,为了给朝廷筹集银两,为此甚至连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都搭了进去,用一句家破人亡来形容绝不为过。
可现在昌平帝却弃之如敝履般将他扫地出门,其心性之凉薄可见一斑。
看到林如海神情不悦,贾瑜轻叹一声,“岳父大人,您也不用犹豫了。
咱们翁婿为他们李家做的已经够多了,现在到了该为自己考虑的时候了,您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真儿考虑啊。”
听到林真的名字,林如海终于下定决心,“好吧……既然陛下已经批准了老夫的辞呈,接下来老夫便随你入高丽一趟吧。
只是这一次你打算如何进攻高丽?要知道高丽可是跟后金接壤的,倘若要一路打过去,即便一切顺利的话,也得付出不菲的伤亡和代价,更要命的是还得随时提防后金从背后偷袭。”
“岳父大人放心,小婿自有妙计。”
…………
时间很快来到了十一月份,随着时间的推移,贾瑜向昌平帝提出自请封王的事情还是不可避免的传了出去,一时间满朝文武全都哗然,尤其是在文官群体差点炸了锅。
一时间群情激昂,一些激愤的清流更是喊出诛杀国贼的口号,弹劾贾瑜的奏折更是堆满了昌平帝的御书房。
“戴公公……这是通政司刚送来的折子。”
御书房的门口,看着几名小太监刚抬上来的两箩筐奏折,就连戴权也惊呆了,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
“戴权,你杵在门口干嘛呢?”昌平帝的声音从后面传了过来。
戴权赶紧转头朝昌平帝躬身道:“皇爷,通政司有送来了两箩筐折子,全都是弹劾定远侯的,您看这……”
(本章完)
“咦……是啊,王爷您不说,妾身还真没想过呢。”
听自家男人这么一说,王妃也反应了过来。
但她随即有些郁闷道:“不对啊……我朝最重军功,况且他原先又是陛下的心腹,既然立下如此大功,陛下又怎么只有这么点封赏呢?
依妾身看来,这么大的功劳别说侯爵了,就算是封王也没问题了吧?
纵使他年纪轻了点要压一下,一个国公总应该是有的吧?为何依旧只是一个侯爵呢?”
“呵呵……还能为什么,有人不想让他升这么快呗。”
安再师轻哼一声,“首先是当今陛下,自然不希望自己的臣子升得太快,以免出现将来出现赏无可赏的情况。
再者便是内阁和文官的反对了,最后最重要的是,想要封赏国公亦或是王爷,就必须要得到太上皇的应允。
你想想,太上皇会允许一个不是自己心腹的臣子封王吗?”
“嘶……”
王妃也倒吸了口凉气,她细细想了一下,发现满朝文武居然几乎所有人都不希望贾瑜升官,尽管他为朝廷立下如此大的功劳,但这依然是然并卵,该打压还是要打压。
她忍不住吐槽道:“王爷,这贾瑜也太苦了吧,满朝文武这么多人,居然几乎全是敌人,就连当今陛下也在忌惮他。”
“这就是孤臣的悲哀了。”
安再师长叹一声,“你也是读过史书的人,当知贾瑜走的是孤臣之路,但自古当孤臣的人鲜有善终的。这种人在朝廷里没有朋友,只有敌人。
他们的荣辱始终掌控在天子之手,一旦失去了皇帝的庇护,立刻就会有无数人冲上去将他撕得粉碎。
这也是贾瑜为何要死命的将敢先、三千、虎贲三营兵马掌控在手中的原因。
因为这便是他保命的底牌,一旦连这点兵权也没有了,他就真的成了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了。”
王妃默默点了点头,身为女人的她要比男人更加感性,一想到贾瑜的下场,心中怜悯的情绪油然而生。
“王爷,贾瑜这孩子也太可怜了,为朝廷立下如此多的功劳,最后却落得群臣厌恶,陛下不喜,甚至要卸磨杀驴的下……呜……”
“嘘……你是想害死咱们全家吗?”
安再师捂住了她的嘴,往周围打量了一下,发现只有他们夫妻二人后才低声道:“这种话是能乱说的吗?一旦被人听到,那可是诽谤君上的大罪,至少也是个削爵的下场。”
王妃使劲挣脱了安再师的手,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你也是个没胆的男人,胆子还不如定远侯呢。
至少人家敢当面锣对锣鼓对鼓的硬扛陛下,你为朝廷戎边十余载,立下的功劳也不小吧?也没见朝廷赏你什么东西啊。”
面对王妃的抱怨,安再师却正色道:“你要记住,大夏立国近百年,从无异姓封亲王的,能封郡王便已经是到顶了。
倘若哪天朝廷要晋升咱们为亲王,那才是大祸临头呢,你明白吗?”
王妃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闻言后便不再作声了……
…………
夜幕低垂,月光如水,洒在林府的庭院中,映出一片银色的静谧。????窗外的风轻轻掠过,掀起几片秋叶,使得周围显得格外清幽。在这深夜时分,林福海的卧室里,一轮烛光微弱而坚定地摇曳着,为这静谧添加了一丝温暖。
室内布置雅致,一张古朴的木桌上摆着几卷书籍和一壶温茶。
林如海和贾瑜两个人相对而坐,林如海消瘦的面容里透出一股坚定与从容,他身着一袭玄色长衫,仿佛与夜色相融在了一起。
“三思,你真的想好了,要走这条路了么?”
林府的卧室里,穿着一身白色长衫的林如海正和贾瑜相对而坐。
“自然是想好了。”贾瑜晒然一笑:“岳父大人您还当自己是内阁阁老啊,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您还操这份心干嘛?”
林如海沉默了,眼中甚至还露出了一丝怒意。
就在前几天,他将自己的称病辞呈递了上去,不到两天时间,昌平帝便批准了他的辞呈,甚至连探病的御医也没派来。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昌平帝早就有了这方面的心思,而且已经是迫不及待到连表面文章都懒得做的程度了,这才是最让林如海心寒的地方。
想他林如海,入仕二十余载,为了给朝廷筹集银两,为此甚至连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都搭了进去,用一句家破人亡来形容绝不为过。
可现在昌平帝却弃之如敝履般将他扫地出门,其心性之凉薄可见一斑。
看到林如海神情不悦,贾瑜轻叹一声,“岳父大人,您也不用犹豫了。
咱们翁婿为他们李家做的已经够多了,现在到了该为自己考虑的时候了,您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真儿考虑啊。”
听到林真的名字,林如海终于下定决心,“好吧……既然陛下已经批准了老夫的辞呈,接下来老夫便随你入高丽一趟吧。
只是这一次你打算如何进攻高丽?要知道高丽可是跟后金接壤的,倘若要一路打过去,即便一切顺利的话,也得付出不菲的伤亡和代价,更要命的是还得随时提防后金从背后偷袭。”
“岳父大人放心,小婿自有妙计。”
…………
时间很快来到了十一月份,随着时间的推移,贾瑜向昌平帝提出自请封王的事情还是不可避免的传了出去,一时间满朝文武全都哗然,尤其是在文官群体差点炸了锅。
一时间群情激昂,一些激愤的清流更是喊出诛杀国贼的口号,弹劾贾瑜的奏折更是堆满了昌平帝的御书房。
“戴公公……这是通政司刚送来的折子。”
御书房的门口,看着几名小太监刚抬上来的两箩筐奏折,就连戴权也惊呆了,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
“戴权,你杵在门口干嘛呢?”昌平帝的声音从后面传了过来。
戴权赶紧转头朝昌平帝躬身道:“皇爷,通政司有送来了两箩筐折子,全都是弹劾定远侯的,您看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