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探郎
西郊清虚观,后殿一间宽敞的静室,
锦衣华服的宫人们,规矩分列一张楠木案桌两侧,屏气凝神,大气不敢喘一下,深怕惊扰了伏案批阅奏折的泰康帝。
只见,他眉头紧锁,好看的峨眉几乎皱成了一个“川”字,瘦削的脸颊上泛着一丝病态的红润。
此人就是大魏帝国名义上的掌控人,大魏朝堂日月双悬的那个“日”。
穿着单衣的泰康帝,握着朱漆御笔的左手微微颤抖,呆坐在那里良久没有写出一个字来,
赤色的墨汁,滴落在洁白的宣纸上,晕出了一道道红霞,
他心底深处不知,又在算计着什么,清瘦的脸上一阵白,一阵红。
泰康帝登基年许,波云诡谲的朝政,搞的他焦头烂额,没了半点脾气,接人待物皆是不咸不淡的。
以至于,被市井好事之徒,谣传他天生就冷漠无情,刻薄寡恩。
泰康帝得知后,心底委屈极了,恨不得亲自下场和那些人辩白辩白。
要知道,大魏王朝的皇位,并不是他主动争取的,而是泓熙皇帝硬塞给他的。
世人皆知,泓熙皇帝和先皇后乃是少年夫妻,伉俪情深,爱屋及乌之下,立了二皇子(嫡长子)为储君,皇三子为秦王。
先时,有皇后压制,两人偶有争斗,但大体面上过的去。
但好景不长,七年前,皇后薨逝后,这嫡出的两个皇子大打出手,为了天下至尊之位,竟是不顾人伦,自相残杀起来。
就在去年年初,终是以皇三子身亡,皇二子被废,软禁于十王府。
泓熙皇帝极度伤心之下,中风卧床三月不能理政,皇位落在了毫无准备的庶出四皇子徐德祖之手。
为这场三十年有余的夺嫡之争,画下了帷幕。
初登大宝,泰康帝当真以为喜从天降。
可欣喜过后没多久,他就发现国库空虚,地方上贪官肆虐,勋臣尾大不掉,
秦陕之地大旱,流民四起,而朝廷竟无兵可调,无钱可用。
恰逢此时,瓦剌趁他立足未稳,陈兵北境,逼泰康帝把刚及笄的兴国公主送去和亲,以消减国难,
开了大魏朝公主和亲的先河,为天下人笑话。
而东北鞑靼、女真闹个不停,年年突破长城天险南下打草谷。
如此内忧外患,太上皇交给他的,并不是什么景秀河山,而是千疮百孔的祖宗基业。
为了让太上皇安心养病,颐养天年,泰康帝动用了国库仅剩的五十万两银子,
在皇宫的东侧,重修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名为“寿康宫”。
背负骂名的是他,享受的却是太上皇,
这一切,泰康帝认了。
但,为了革除积弊,中兴大魏,其中给自己添乱最多、掣肘最大的,竟也是他的父皇。
真是天大的讽刺。
前日,泰康帝听闻身边伺候的周御医说,太上皇面色红润,能说话,也能被刘昭仪搀扶着下地走路,
不是因为病情好转,而是回光返照,生命将要走到尽头的前兆。
泰康帝听了,和帝师顾秉钧秘密商量了下。
隔日,亲往皇家道观——清虚观斋戒七日,替太上皇祈福,向天下人表示自己的孝道。
毕竟,自汉武帝刘彻听信董仲舒的谗言,废百家,独尊儒教开始,神州大地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国策,泰康皇帝虽受尽了窝囊气,但为了统治,得到天下儒生的支持,自然不会在此事上,跟天下人对着干!
“皇爷,顾侍郎求见。”
“说是,今科殿试前十名的试卷,已经封装好了,待皇爷御览确定名次之后,礼部才好张贴皇榜,供天下士子瞻仰。”
静室里,陡然响起一个尖细的声音,泰康帝微微愣了下,抬头看了眼,原来是他的大伴——夏守忠。
此人三十上下的年纪,面白无须,中等身材,一双深邃的眼睛透着一丝谄媚,半分畏惧。
夏守忠本不想打搅泰康帝,可顾秉钧在殿外候了大半个时辰,皇榜张贴在即,天下人翘首以盼,耽搁不得。
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前来禀告。
“嗯,宣他进来!”
顾秉钧四十五岁有余,瘦长身材,颌下三寸短须无风自动,好一派国士风范。
他生于扬州,自幼得扬州盐商资助,就读于东林书院,
和贾敬本是同榜进士,入翰林院任职,又三年,升侍读学士,但被分配给了教导皇四子读书,
后十余年没什么进步,不想,一朝皇四子登基,顾秉钧倒成了泰康帝潜邸心腹之臣,
直升礼部左侍郎,奉皇命主持今科春闱,成为这届士子的座师,仕途的引路人,当真是前途无量,未来内阁必有他一席之地。
虽然,顾秉钧在殿外等了些许时辰,但脸上不见半点异色,嘴角依然带着如沐春风般的微笑。
自自然然跟在夏守忠身后,对着案桌后面的泰康帝行礼问安,不卑不亢,颇有文人风骨。
“微臣顾秉钧,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泰康帝抬起头来,看了眼地下的顾秉钧,缓缓点了点头,心道,“如是那些老臣都和他这般恭敬,”
“不狂妄自大,不结党营私,该多好?”
旋即,想到勋贵旧臣首尾两端,背地里干的那些龌龊事,泰康帝哂然一笑,骂道:奴大欺主!
这些人就是仗着太祖、太宗的恩赐,太上皇的宠幸,无法无天,无视自己的权威。
真要都像顾秉钧这般恭敬驯服,朕又何必费尽心思,想办法收拾他们!
哼!
“起来吧!”
收拾好心情,泰康帝摆摆手,让顾秉钧起身。
随即,他取了最上面的一张试卷、中间的一张试卷,以及最下面的一张试卷看了起来。
泰康帝时而点头,时而摇头,接着“咦”了一声,看向顾秉钧,道: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以避之,”
“这句话不错,文章也不错,”
“陛下英明!”
见泰康帝望过来,顾秉钧心下了然,不等细问就解释道:
“这是林如海的试卷。”
“他家祖上封过列侯,爵位只能袭三代,”
“但,太上皇感念其祖之功,额外加恩袭了一代,到林如海这里只得读书出身了,娶的是荣国公的嫡女贾敏为妻……”
“顾师之意,是点林如海探?”
顾秉钧说完,泰康帝试探着问了句。
“陛下,坚固的堡垒皆是从内部溃败……”
沉吟片刻,泰康帝点了点头,“夏守忠!传旨,林如海一甲第三,其他听顾师安排,按旧制办理……”
(本章完)
西郊清虚观,后殿一间宽敞的静室,
锦衣华服的宫人们,规矩分列一张楠木案桌两侧,屏气凝神,大气不敢喘一下,深怕惊扰了伏案批阅奏折的泰康帝。
只见,他眉头紧锁,好看的峨眉几乎皱成了一个“川”字,瘦削的脸颊上泛着一丝病态的红润。
此人就是大魏帝国名义上的掌控人,大魏朝堂日月双悬的那个“日”。
穿着单衣的泰康帝,握着朱漆御笔的左手微微颤抖,呆坐在那里良久没有写出一个字来,
赤色的墨汁,滴落在洁白的宣纸上,晕出了一道道红霞,
他心底深处不知,又在算计着什么,清瘦的脸上一阵白,一阵红。
泰康帝登基年许,波云诡谲的朝政,搞的他焦头烂额,没了半点脾气,接人待物皆是不咸不淡的。
以至于,被市井好事之徒,谣传他天生就冷漠无情,刻薄寡恩。
泰康帝得知后,心底委屈极了,恨不得亲自下场和那些人辩白辩白。
要知道,大魏王朝的皇位,并不是他主动争取的,而是泓熙皇帝硬塞给他的。
世人皆知,泓熙皇帝和先皇后乃是少年夫妻,伉俪情深,爱屋及乌之下,立了二皇子(嫡长子)为储君,皇三子为秦王。
先时,有皇后压制,两人偶有争斗,但大体面上过的去。
但好景不长,七年前,皇后薨逝后,这嫡出的两个皇子大打出手,为了天下至尊之位,竟是不顾人伦,自相残杀起来。
就在去年年初,终是以皇三子身亡,皇二子被废,软禁于十王府。
泓熙皇帝极度伤心之下,中风卧床三月不能理政,皇位落在了毫无准备的庶出四皇子徐德祖之手。
为这场三十年有余的夺嫡之争,画下了帷幕。
初登大宝,泰康帝当真以为喜从天降。
可欣喜过后没多久,他就发现国库空虚,地方上贪官肆虐,勋臣尾大不掉,
秦陕之地大旱,流民四起,而朝廷竟无兵可调,无钱可用。
恰逢此时,瓦剌趁他立足未稳,陈兵北境,逼泰康帝把刚及笄的兴国公主送去和亲,以消减国难,
开了大魏朝公主和亲的先河,为天下人笑话。
而东北鞑靼、女真闹个不停,年年突破长城天险南下打草谷。
如此内忧外患,太上皇交给他的,并不是什么景秀河山,而是千疮百孔的祖宗基业。
为了让太上皇安心养病,颐养天年,泰康帝动用了国库仅剩的五十万两银子,
在皇宫的东侧,重修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名为“寿康宫”。
背负骂名的是他,享受的却是太上皇,
这一切,泰康帝认了。
但,为了革除积弊,中兴大魏,其中给自己添乱最多、掣肘最大的,竟也是他的父皇。
真是天大的讽刺。
前日,泰康帝听闻身边伺候的周御医说,太上皇面色红润,能说话,也能被刘昭仪搀扶着下地走路,
不是因为病情好转,而是回光返照,生命将要走到尽头的前兆。
泰康帝听了,和帝师顾秉钧秘密商量了下。
隔日,亲往皇家道观——清虚观斋戒七日,替太上皇祈福,向天下人表示自己的孝道。
毕竟,自汉武帝刘彻听信董仲舒的谗言,废百家,独尊儒教开始,神州大地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国策,泰康皇帝虽受尽了窝囊气,但为了统治,得到天下儒生的支持,自然不会在此事上,跟天下人对着干!
“皇爷,顾侍郎求见。”
“说是,今科殿试前十名的试卷,已经封装好了,待皇爷御览确定名次之后,礼部才好张贴皇榜,供天下士子瞻仰。”
静室里,陡然响起一个尖细的声音,泰康帝微微愣了下,抬头看了眼,原来是他的大伴——夏守忠。
此人三十上下的年纪,面白无须,中等身材,一双深邃的眼睛透着一丝谄媚,半分畏惧。
夏守忠本不想打搅泰康帝,可顾秉钧在殿外候了大半个时辰,皇榜张贴在即,天下人翘首以盼,耽搁不得。
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前来禀告。
“嗯,宣他进来!”
顾秉钧四十五岁有余,瘦长身材,颌下三寸短须无风自动,好一派国士风范。
他生于扬州,自幼得扬州盐商资助,就读于东林书院,
和贾敬本是同榜进士,入翰林院任职,又三年,升侍读学士,但被分配给了教导皇四子读书,
后十余年没什么进步,不想,一朝皇四子登基,顾秉钧倒成了泰康帝潜邸心腹之臣,
直升礼部左侍郎,奉皇命主持今科春闱,成为这届士子的座师,仕途的引路人,当真是前途无量,未来内阁必有他一席之地。
虽然,顾秉钧在殿外等了些许时辰,但脸上不见半点异色,嘴角依然带着如沐春风般的微笑。
自自然然跟在夏守忠身后,对着案桌后面的泰康帝行礼问安,不卑不亢,颇有文人风骨。
“微臣顾秉钧,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泰康帝抬起头来,看了眼地下的顾秉钧,缓缓点了点头,心道,“如是那些老臣都和他这般恭敬,”
“不狂妄自大,不结党营私,该多好?”
旋即,想到勋贵旧臣首尾两端,背地里干的那些龌龊事,泰康帝哂然一笑,骂道:奴大欺主!
这些人就是仗着太祖、太宗的恩赐,太上皇的宠幸,无法无天,无视自己的权威。
真要都像顾秉钧这般恭敬驯服,朕又何必费尽心思,想办法收拾他们!
哼!
“起来吧!”
收拾好心情,泰康帝摆摆手,让顾秉钧起身。
随即,他取了最上面的一张试卷、中间的一张试卷,以及最下面的一张试卷看了起来。
泰康帝时而点头,时而摇头,接着“咦”了一声,看向顾秉钧,道: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以避之,”
“这句话不错,文章也不错,”
“陛下英明!”
见泰康帝望过来,顾秉钧心下了然,不等细问就解释道:
“这是林如海的试卷。”
“他家祖上封过列侯,爵位只能袭三代,”
“但,太上皇感念其祖之功,额外加恩袭了一代,到林如海这里只得读书出身了,娶的是荣国公的嫡女贾敏为妻……”
“顾师之意,是点林如海探?”
顾秉钧说完,泰康帝试探着问了句。
“陛下,坚固的堡垒皆是从内部溃败……”
沉吟片刻,泰康帝点了点头,“夏守忠!传旨,林如海一甲第三,其他听顾师安排,按旧制办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