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
    皇帝对待皇子一向是比较严苛,这与个人理念有关,不要说有天下继承,就是他前世自己养儿子,也不会纵容过度。
    他自己从小也是这样来的,哪有那么娇贵?好好的老爷们,犯了错踹上几脚都得给我认,有什么的?这么经不住打吗?
    现在多了一道身份那就更不一样,朱厚照还得对天下人负责,对这个民族负责,难道要他用民族沉沦的代价来给儿子宠溺吗?
    想想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包括先前,老二先封亲王,老大则等了半年之久,也是严厉的体现。父爱归父爱,不是说拿国家公器来当父爱。
    当初弘治可是宠溺呢,结果历史上宠出个最任性的皇帝。
    也因为种下严厉的这颗种子,导致载垨从小就害怕自己的父皇。
    他这个亲爹,针对他们发脾气是不多的,但一旦做错了事情要惩罚,那绝对不含糊。
    乾清宫内,载垨怀着忐忑的心转进内阁,
    他不敢抬头去看,到了就跪地磕头,“儿臣参见父……”
    啪!
    话还没说完,便是奏本往地上一摔!
    “看看你干得好事!!”
    载垨哪还有心情看,直接就是连续磕头,“儿臣知错,请父皇恕罪!请父皇恕罪!”
    朱厚照冷笑一声,“你知道是什么事吗?就开始磕头求饶?是不是准备一招鲜吃遍天,无论做错什么都用这句话来应付?”
    “儿臣不敢,儿臣这就看。”
    说着他慌不跌的打开奏本,边上太监都瞧得真切,他手都有些抖。
    “有人参你知错不改、有错不报,只知错上加错,为了不挨这顿骂,甚至罔顾他人性命。老大,你总不会到这个时候忽然和朕来一句,此事是应天知府所为,与你无关吧?!”
    这句话是先警告他,
    如果真的到这会儿还要抵死不认,朱厚照必定要给他来点儿家法了。
    结果没想到这下子是吓得失了魂还是怎么了,竟真的哭诉着说:“父皇,儿臣冤呐。为何?因为这件事要说非儿臣所为,却也和儿臣有关,但主要应天知府为了巴结儿臣,所以自行出此下策,以此做投名状。
    等到他与儿臣禀报的时候,早就木已成舟,儿臣也只得认了。但儿臣的确没有唆使他去做此事,请父皇明察!”
    “那你为何不报?!从邵东儒一案你就该报了,你难道不是要隐匿此事?!”
    “儿臣岂敢?儿臣是觉得身担推动货币改革之责,不管做何事,都要始终围绕这一点。这些人当中,有的是的确反对朝廷国策的,按法度,理应处死。至于事后,儿臣便觉得既然货币改革大事已成,总算没有辜负父皇所托,其他的,若有恶名便叫儿臣来背,不必上奏而使父皇为难。父皇,儿臣这也是一片孝心!”
    朱厚照气笑了,“这么说,倒还是朕的旨意下错了,叫你为难了,该是你不容易啊!”
    “儿臣并未有此意。”
    “可你心中已经那么想了!”
    “父皇!”载垨惊惧出泪,也带这些冲动,“此事儿臣确实有错,一是事发突然,经验不足,不能从容有度,致使整件事情没有得到妥处。二是存了私心,没有及时禀报,可儿臣也是怕担心惹得父皇不快。但货币改革大事已成。若父皇真要处罚儿臣,儿臣自无怨言。只希望父皇明白,当初离京时父皇训话,儿臣未有一字或忘!!”
    说完他重重叩头。
    “胡说八道!胡搅蛮缠!”
    这种时候就需要皇帝的判断力。
    因为每一个到这里的人都会把自己说成是忠心不二的白莲花,而且大部分人说的都挺有道理。
    毕竟这是关乎自己前途命运的事,入宫之前都会琢磨很多遍。
    即便突然性的发难,但怎么应对皇帝也形成了一个肌肉记忆式的方法,总归就是显忠心这一条。
    “朕告诉你,这二十多条人命不是二十多条狗!你为了自己躲过一遭,就要让这么多人与你陪葬,这份心思之歹毒便是你最大的错!
    再有,朕是让你督办货币改革,但朕有没有说过,若有任何事犹疑不定的,一定要及时上奏,就算跟朕禀报来不及,也可向应天巡抚王守仁求助。这些你都照办了吗?!有吗!!”
    朱厚照直接怒吼于他,“身为一个男人,朕的长子,你连一点承认错误、承担代价的勇气都没有,朕就是这么教你的吗?!顶天立地的汉子是你这么当的吗?!不仅如此,你到了乾清宫,跪在了这里都还要狡辩!你以为朕是什么?任你忽悠的年老之父?!”
    “陛下,息怒啊。”
    皇帝这番动静,看得尤址都害怕,他还赶紧提醒,“大殿下,皇上一贯重视亲亲之道,大殿下与皇上是亲父子,血浓于水,就算犯了错,皇上也总是会给改过的机会。还是赶紧给皇上认个错吧。老奴也求求大殿下了。”
    载垨嘴唇颤了颤,
    他没有继续抗争下去的底气和勇气了。
    又有人劝,
    只能顺坡下驴,道:“是儿臣不孝,儿臣有错,还请父皇息怒,莫要伤了龙体。若是有罪,请父皇责罚便是。”
    “你的罪会有人给你议。盛世光景,冤杀这么多人,真是匪夷所思、闻所未闻,现在事情外面的人都知晓了,你以为他们能放得过你?!放得过朕?!”
    朱厚照掐着腰,气得直喘气。
    载垨哭了起来,“如此,儿臣一人认罪就是。”
    他这么一哭么,本来是要求些同情,
    但朱厚照不是那种人,他反而觉得一个大男人在这里哭哭唧唧的实在没出息。
    于是厌烦的赶他走,“你回府吧,从今日起哪里都不要去,闭门思过!至于如何处置,朕会另有旨意给你。”
    说完他转身,不去看他了。
    载垨心凉透了,僵直得爬了起来,最后说了一句,“儿臣告退,请父皇保重龙体。”
    这也算是他为数不多的一次泪洒乾清宫了。
    而他走后,
    朱厚照维持不动的姿势,只微微仰头看着高高在上的龙椅。
    张璁去位,顾人仪上位。
    这些清流儒臣上来的第一件事,不是关心货币改革到哪一步,而是关心什么时候把皇长子立为太子。
    这样他们好摘了‘拥立太子’这个功劳。只等老皇上一死,他们就成了新朝的股肱之臣。
    所以,
    这是朱厚照选择同意王守仁奏请,详查载垨冤杀二十余士人之事的第二个理由。
    这其实是皇帝与准储君之间的天然矛盾。
    就算载垨没事,他都要寻他的麻烦立威。否则清流和皇长子一拥而上,朝中官员争先恐后的拜新码头,这个势一起,要阻止就难了。
    而这种格局下,父子之情又怎么会不为皇权让位呢?
    “尤址。”
    “老奴在。”
    “陪朕,出去走走,看看紫禁城。”
    朱厚照把奏疏直接扔在地上,坚定且迅速的走了出去。
    这是他选的路,他不害怕,而且还要瞧得更加真切。
    第九百三十九章 一句生,一句死。
    正德二十二年大朝会的最终日期定为三月三日,会期七天。
    主要议题较之前些年最大的变化是多了国外的部分,具体来说本次侧重于对《大明及藩属国区域贸易、共同市场及军事联防协定》这个重大条约遵守情况和落地情况的讨论。
    正德天子一向风格如此,就是所有的事情不会只停留在口头,事后还要看看办得具体如何。
    由此带来的具体变化就是京中聚集了一大批的外国人。
    这些人有的来自官方,有的来自非官方。
    而皇帝虽然时间紧张,但也不好一个不见。
    使臣之间甚至会相互比较,将此作为一个体现自己与大明关系远近和藩属国地位的重要象征。
    朱厚照的策略也很简单,这些特殊势力他都会照顾到,比如蒙古部落统领,藩属国使臣他都会至少召见一个,以此来传递出明确而清晰的政治信息。
    剩余的,
    则统一召见。
    日期放在二月二十六日这一天。
    具体的入宫觐见流程,宫里在七日前就已经通知下去了。
    到了当日清晨,皇帝如期出现在奉天殿,而各路外臣则依次入宫。
    这样的场景和百官觐见还是不同,首先穿衣打扮就不一样,各国都穿自己的特色服装,蒙古统领梳着辫发,南洋使臣会戴白色六角帽,包括见到皇帝行礼也都不同。
    在此之前,朱厚照是单独见过琉球国、朝鲜国使臣,以及蒙古永谢布首领。
    琉球国一向心向中土,所以双方关系很好,朝鲜国则是因日本战事他们出了力,作为大明皇帝自然也要有所表示。
    剩下的几十人都是在这次统一召见中第一次见到大明天子。
    朱厚照也比较少见的在当中见到了白人面孔,大礼过后,该他训话,他摆出威严,说:“召开大朝会是朕登基后所定,其要义在于我们汉人相信治国要集思广益,汇聚各方才智。
    今天你们远道而来,各有所求。但朕以为,不管求什么,归根结底要求得与大明加深交流、破除误解。
    大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你们当中,许多都是和朕订立过盟约或条约的,只要诚信树德,也不必担心大明会欺负你们。
    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朕所统领的大明也不会因自身强大而无故霸凌一众小国,所以尽可放心。”
    这前一句引用的话出自《左传》,主要是警戒小国不可轻率行事,招致大国的不满或侵略。
    后一句句引用的话出自《道德经》,意思是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强调的是一种谦逊,如果压迫过度,就会导致反噬。
    大明内阁和阁部重要官员也都在此,听皇帝这样讲话,他们都已经习惯了。
    天子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学习,《道德经》、《左传》这种重要的经典早就是熟透于心了,而对于朱厚照的‘学术’水平,哪怕是这帮大学士也没有敢过分轻视的。
    至于外臣听不听得懂,这不是明朝皇帝的问题,是他们的问题。
    你要在这片区域生存,却不关心区域内最强大的国家的统治者说了什么,这样心大那怪谁?
    朱厚照也是短短几句话阐述了大明和周遭小国的相处原则,可不是和平共处,互相尊重啊,现在没有互相尊重,也没有写在纸上的和平。

章节目录

大明嫡长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望社只为原作者皇家雇佣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皇家雇佣猫并收藏大明嫡长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