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银幕泛着幽光。
某小镇的警察局里,指挥作战室的白板上标记出了一个豪车走私集团的犯罪轮廓。
这是凯奇所在的警队最近在跟的一个案子,犯罪团伙很嚣张,借着二手豪车交易公司的皮,买卖来路不明的豪车还兼职销赃,主角所在的警队其实已经掌握了不少线索,但还不知道这个犯罪团伙的改装车库在哪,便准备钓鱼执法,让对方自动露出脉门。
计划定下。
车上。
换了套西装的凯奇跟同事调笑两句,挽住了派珀-佩拉博饰演的女郎走进了这家被他们盯上的豪车交易公司。
颇有动感的音乐响起,有趣的吉他扫弦与很有节奏的鼓声交汇,明亮的大厅,停满了各式豪车,瞬间吸引住了现场观众的注意力。
电影的节奏很快,从开场介绍人物到施行罪证抓捕还不到10分钟。
背景配乐渐渐变低,扮作大款为情人买车的计划展开的很顺利,交叉进行着的画面里,当凯奇豪爽付款博情人倾心,几个销售人员却对视几眼在车内做了手脚。
这段多视角蒙太奇的处理,也丝毫没打乱影片的重心。
刚被买下的二手豪车穿行街道,停在了某酒店的地下停车场,监控的视角被遮挡,等视野再度清晰,刚刚还在位置上的豪车已然没了踪影……
……
“干活了。”
漆黑的郊区,蜿蜒的小路,一辆黑色奔驰suv缓缓入画,正是白天被卖出的那辆。
一声吩咐,几个小弟拿着工具箱,熟练的拆下车牌,换上新的,并从驾驶位取出了定位器。
边工作,几个人边调笑着:白天那个大款有多老土,妹子有多漂亮,如何如何可惜云云,镜头跟着其中一个小弟转为俯拍,小弟弯腰打开后备箱,正准备清理一下继续上牌拿去卖。
“哈哈哈……呃……谢特!”
打开后备箱的小弟笑不出来了,他手上的毛巾掉落,双手高举,一个特写镜头跟着他惊恐的表情向下,一只带着名表的手握着手枪从后备箱伸出来,抵在小弟额头前三寸,跟着凯奇用另一只手撑着自己爬出,嘴里不断嘟囔——
“你们这群废物,我把车停在那里好几个小时才敢动手,害我腿都麻了。”
“喂,厕所在哪?你们这有厕所吗?我好急啊。”
这话配合凯奇呈x字微颤的腿和一把手枪,莫名的有喜感。
果不其然,观众全都哈哈大笑。
接着,凯奇让这群废物点心乖乖站好,他则站在角落放水,并打了个电话给警队,在这个过程中,这几个犯罪分子起了反抗的心,却不料凯奇比较能打,哪怕不用枪,都把他们痛揍了一顿。
完事后,因为吃披萨,姗姗来迟的同事除了需要用手铐一个个拷好,也不需要他们做什么。
一位新加入警队的新人看见犯罪分子躺在地上哀嚎,感觉前辈执法过严,会引来麻烦,凯奇却满不在乎的把对方的血涂在自己手上,并把凶器——一根钢管塞进其中一个人的手里。
“是他们先动的手,我也受伤了,懂了吗?”
最后,队长进场,好像也看不见那群人的伤势,只是跟凯奇寒暄几句,问他搞定了没有。
“我饿了。”
“披萨还剩几块,我还给你带了汉堡。”同事递来一瓶水,凯奇靠在警车旁,狼吞虎咽的吃着,画面莫名的和谐,岁月静好,观众突然就觉得凯奇饰演的警员是一个很有性格、很有烟火气的好人。
说来很奇怪,当今的美国社会因为警员执法出过问题的不少,还引发了好几次的社会动荡,但看到电影“光明正大”的刻画警察为了抓捕坏人,比坏人更有手段,更会利用手中的资源,甚至还痛扁了这群人渣一顿,绝对的执法过严,观众兴起的观感却完全不一样。
观众席里,一位影评人就说道:“太聪明了,这完全不是一部常规套路的正邪对决电影,果然,莱曼导演拍什么都能玩出新意。”
专业人士的眼光是敏锐的,当观众还沉浸在这段打戏以及打戏中穿插的几个笑料,他们却一下看出这部电影的立意,那就是将很容易失衡的执行界限做一个讨论,并把这个问题能够给出的答案正面偏向警察群体。
警察中有坏人吗?有,不然黑人和白人遇到警察不同表现的段子也不会广为流传,甚至被一些父母拿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见到警察绕道走。
那警察中有好人吗?肯定也有,一个社会很难想象没了维护秩序的体系会变成怎样。
而莱曼想表达的就是要分开看待一件事,一棍子全打死从来都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再者,最简单的一个立场是——大部分民众对犯罪是零容忍的,这也是为什么凯奇痛扁走私人员,代入着看的时候,只会兴起爽、痛快,哪怕是笑这类的情绪,不会兴起什么同情。
同情犯罪,别搞笑了,美国警察执法出现的一些负面影响,大部分都是因为歧视而导致的区别不公问题,就像一些白人极端主义者,他就是看不爽除了白人之外任何肤色的人,就是要给其他族裔一点颜色看看,带着这样的执法思维,很难不搞出事。
至于利用不那么正途的手段堪破犯罪团伙,是不是抹黑警察?民众又不蠢,心里都有数。
那些犯罪心理学,行为分析学早把这一点分析的透透的,想成为破案率高的警察,肯定不是全都按照警察手册行事、想事的人,比奸人更奸不是说着笑的,什么钓鱼执法、上下线钓,监狱钓,伪装钓,卧底钓……只要结果正义,手段没那么伟光正其实不重要。
还是那句话,正常人都不会同情犯罪。
回到电影本身,小小的一出走私戏码后,就立住了观众对凯奇所饰演的警察这个角色的好感,正是这部电影能够卖座的基础。
在此之前,好莱坞对警察元素的刻画也是比较广泛的,斯科塞斯拍过、大卫-芬奇拍过,也诞生过《肖申克的救赎》、《非常嫌疑犯》、《正午》、《局内人》等imdb高分经典。
可纵观这些电影,大家也不难发现,警察形象在这些作品刻画的比较负面,《肖申克》那个监狱长就不说了,大家都差不多是直指警察中有“坏人”,甚至像《撞车》中对警察的刻画,都没有跳出负面印象,带着对区别不公的奚落,对某些现象的拷问、嘲讽。
这种刻画有没有问题?没有,有些事出现过就别怕电影人取材、艺术加工,它们的高分都是观众评出来的,的确刻画的好,感同身受。
但《大人物》却换了种方式描绘警察这一形象,主角有自己的家庭,人到中年还为房贷忧心;
办完案歇脚,脱下袜子闻闻,发牢骚奖金一点点;
工作起来没日没夜,饭都不能三顿按时吃,还总是受伤。
“他”混不吝,又奸又诈,却有正义感有侠义,能利用规则打倒罪犯,也能跟上司顶牛,会点拳脚,打架能拿武器却绝不空手。
这样的一个小人物,这样的一个很普通的警员,就像是那些社区警察一样,他们也是人,也有生活,并不高大上,也并没有那么无耻,还算对得起自己身上的警服。
莱曼通过影片的细节塑造出来的,就是这么一个角色,天然会被观众喜欢的角色,也是那么多警员中的一种,认真工作,活得像样,这是《大人物》跟“描述负面”警匪戏剧的那些作品不同的点。
当然,主角立住,观众有好感只是个开始,电影是需要情节冲突引导观影情绪的,否则从头到尾都是着重于凯奇一人,那就是传记片了,或者说艺术氛围多了,叙事少了,于是乎,杰克-吉伦哈尔饰演的富二代出场。
他衣冠楚楚,家财万贯,老爸是建业集团老总,生来富贵,走到哪都是焦点。
但很快,好皮相的外表下,富二代内心的龌龊不加掩饰的暴露出来后,电影的戏剧性与矛盾冲突也就由此产生,围绕这两人——大人物与小人物的交锋无疑是充满看点的,更别提莱曼拿捏的很好,酣畅淋漓的节奏把控。
……
银幕上。
凯奇带队破获了一场跨国走私案,一时风头无量。
夜晚,他受人引荐,来到一处高级会所。
典雅大气的装修,奢侈的内设,充分满足了灯红酒绿美女如云的会所样貌。
包厢里,白天才解决了一件小事的吉伦哈尔正在尽情娱乐,他抽着雪茄,搂着莉莉-科斯林扮演的女友,正跟一圈的明星嬉戏。
两个壮小伙在他们这些大人物寻找乐子的眼神里,拼命的掰着手腕,青筋毕露。
吉伦哈尔吸吸鼻子,看一人不顺眼,拿雪茄头烫了上去,这一举动大家都看在眼里,却都习以为常,还为他叫好,但这一幕落到凯奇眼里,他厌恶的眼神一闪而逝,很快注意到这位光鲜的富二代有吸毒倾向,总是不自然的抖动鼻翼,莫名兴奋。
众人落座,助理帮忙介绍。
这是某某某,刚演了什么剧,这么某某某,大律师,总之,都很有身份。
一圈下来,好像都认识了,大家玩玩乐乐,凯奇不经意间评价道:“能跟财阀坐在一起喝酒,还以为会玩得不一样呢。”
意有所指,眼神轻瞥,吉伦哈尔端香槟的手愣了一下,站起来,拿起冰块往旁边美女的衣服里塞,大半个胸露出来了,她只是默默承受,跟着,富二代又拿起香槟泼到刚介绍的一位当红艺人的脸上,羞辱意味十足。
他看着凯奇,笑着反问:“是不是你认为的财阀都是这么玩?”
接着他向凯奇道歉,说自己招待不周,非常欠揍。
这段戏配合上白天一群建筑工围在他爸的大楼下要求发薪,他抱着那领头人的小孩,笑看着手下把小孩父亲打出血,才把钱洒在地上的刻画,真真是让观众咬牙。
戏剧的魅力就在于此,知道它是假的,但就是容易当真,并伴随着强烈的情绪涌动。
最关键的是,被他羞辱的明星们都主动说自己有问题,让气氛不好,在座的人都围着他转,像取悦皇帝的臣民。
镜头转回,凯奇自顾自的倒了一杯酒,痛快饮下,语气夸张道:“这样活着肯定很有意思吧,不过,活着就不要犯罪哦。”
吉伦哈尔微眯着眼,回他一个笑,仿佛是说:我就是犯罪了,你又能怎样?
聚会不欢而散,不,是凯奇很是看不惯的离开,第二天,他找到正在健身的局长,向他打听建业集团的事,他潜意识的认为,这种不把别人当回事,嚣张惯了的家伙一定会犯事,这种人,就缺乏对法律的尊重。
但局长却说,这种财团,没有上面同意,他们连人家大门口都进不去,查什么查。
瞧着这一幕,观众都在为接下来的剧情发展上心,站在上帝视角的他们可知道,凯奇的社区邻居,那位小包工头为了讨薪被“跳楼”了。
事,终于暴露了。
凯奇接到电话,是邻居儿子打来的,他赶到医院,看着包扎的严实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只剩下心跳的邻居,心情复杂。
邻居的手机里,编辑着一条没有发出去的短信,称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报复建业集团。
可事情又哪有这么简单。
建业集团每年带给州政-府那么多的税收和工作岗位,家大业大,配备的公关团队都能轻松处理小小的“跳楼讨薪”事件。
新闻压下,除了那群讨薪的人知道这事,民众压根没渠道了解。
凯奇为鸣不公,找上门去调查,却连一个高层的面都见不着,就被那晚引荐他去参加宴会的助理拦下。
镜头一转,被跳楼的主人公吉伦哈尔正在练拳,听到助理万事无忧的答复,满意的放下手机,继续殴打面前的拳手。
一个不甚,拳手挡住了几拳,富二代微笑着掰折了人家的脚腕……
危机处理还在继续。
不能上门取证,财团助理还给了受害人妻子一笔钱,让她好好生活,知道对方有凯奇这位警察站台,又去到凯奇妻子的单位,称如果你男人不再抓着这件“小事”,这个皮包的东西就当是帮你们改善生活了。
凯奇的妻子把皮包里的一沓沓美金、首饰珠宝摆在桌上,“这么直白的贿赂,是要我帮你开发票吗。”
跟着她来到警局,同事们一看她这气势就知道她心情不好,连忙递上咖啡,但没用,她已经开骂了——为什么你工作,每次都让别人找到我单位来闹?作为一个女人,我可以跟着你穷,但不能活得没脸面?
“你知道我最丢人的是什么吗?是看到那些人送上来的钱和名贵珠宝,我会心动。”
妻子负气离开,也让凯奇彻底跟这个案子拧上了,他天天跟局长面前凑,想办法争取支持,一开始,局长还一直拒绝,说自己也有压力,可慢慢的,随着新上任总统也盯上了这事,凯奇终于率队走进了建业集团的总部取证。
富二代讶异的眼神、慌乱的眼神,凯奇大刺刺的掏出证件,一副调查到底的行动力让观众总算舒爽起来。
“吉伦哈尔的演技越来越成熟了,他演的这个富二代确实让人牙痒痒。”电影过了一多半,一个影评人称赞道。
影片人都如此,观众就更是想看凯奇如何惩治坏蛋人渣,带着这些期待性看下去,当结尾处先是富二代街头痛殴凯奇被监控完整的拍下,周围又有很多路人,充分证明有人袭警在先,凯奇也就没犹豫的武力全开,痛扁富二代。
这段高-潮戏,可谓是情绪感染教科书级别的设计——铺垫2个小时了,这最后的街头对决,就是对罪恶的武力宣泄。
剧院里,瞧着这一幕,观众暗暗喝彩的声音就没停过,暴揍这个无法无天,内心扭曲的富二代是很多人想看到的剧情。
虽说到了最后,富二代是笑着被审判的,也没有死-刑,这处借鉴了不少故事原型的设计不免人心里一寒。
但,属于《大人物》的故事结束了,至少,邪不压正不是吗?
随着灯光亮起,全场掌声雷动……
某小镇的警察局里,指挥作战室的白板上标记出了一个豪车走私集团的犯罪轮廓。
这是凯奇所在的警队最近在跟的一个案子,犯罪团伙很嚣张,借着二手豪车交易公司的皮,买卖来路不明的豪车还兼职销赃,主角所在的警队其实已经掌握了不少线索,但还不知道这个犯罪团伙的改装车库在哪,便准备钓鱼执法,让对方自动露出脉门。
计划定下。
车上。
换了套西装的凯奇跟同事调笑两句,挽住了派珀-佩拉博饰演的女郎走进了这家被他们盯上的豪车交易公司。
颇有动感的音乐响起,有趣的吉他扫弦与很有节奏的鼓声交汇,明亮的大厅,停满了各式豪车,瞬间吸引住了现场观众的注意力。
电影的节奏很快,从开场介绍人物到施行罪证抓捕还不到10分钟。
背景配乐渐渐变低,扮作大款为情人买车的计划展开的很顺利,交叉进行着的画面里,当凯奇豪爽付款博情人倾心,几个销售人员却对视几眼在车内做了手脚。
这段多视角蒙太奇的处理,也丝毫没打乱影片的重心。
刚被买下的二手豪车穿行街道,停在了某酒店的地下停车场,监控的视角被遮挡,等视野再度清晰,刚刚还在位置上的豪车已然没了踪影……
……
“干活了。”
漆黑的郊区,蜿蜒的小路,一辆黑色奔驰suv缓缓入画,正是白天被卖出的那辆。
一声吩咐,几个小弟拿着工具箱,熟练的拆下车牌,换上新的,并从驾驶位取出了定位器。
边工作,几个人边调笑着:白天那个大款有多老土,妹子有多漂亮,如何如何可惜云云,镜头跟着其中一个小弟转为俯拍,小弟弯腰打开后备箱,正准备清理一下继续上牌拿去卖。
“哈哈哈……呃……谢特!”
打开后备箱的小弟笑不出来了,他手上的毛巾掉落,双手高举,一个特写镜头跟着他惊恐的表情向下,一只带着名表的手握着手枪从后备箱伸出来,抵在小弟额头前三寸,跟着凯奇用另一只手撑着自己爬出,嘴里不断嘟囔——
“你们这群废物,我把车停在那里好几个小时才敢动手,害我腿都麻了。”
“喂,厕所在哪?你们这有厕所吗?我好急啊。”
这话配合凯奇呈x字微颤的腿和一把手枪,莫名的有喜感。
果不其然,观众全都哈哈大笑。
接着,凯奇让这群废物点心乖乖站好,他则站在角落放水,并打了个电话给警队,在这个过程中,这几个犯罪分子起了反抗的心,却不料凯奇比较能打,哪怕不用枪,都把他们痛揍了一顿。
完事后,因为吃披萨,姗姗来迟的同事除了需要用手铐一个个拷好,也不需要他们做什么。
一位新加入警队的新人看见犯罪分子躺在地上哀嚎,感觉前辈执法过严,会引来麻烦,凯奇却满不在乎的把对方的血涂在自己手上,并把凶器——一根钢管塞进其中一个人的手里。
“是他们先动的手,我也受伤了,懂了吗?”
最后,队长进场,好像也看不见那群人的伤势,只是跟凯奇寒暄几句,问他搞定了没有。
“我饿了。”
“披萨还剩几块,我还给你带了汉堡。”同事递来一瓶水,凯奇靠在警车旁,狼吞虎咽的吃着,画面莫名的和谐,岁月静好,观众突然就觉得凯奇饰演的警员是一个很有性格、很有烟火气的好人。
说来很奇怪,当今的美国社会因为警员执法出过问题的不少,还引发了好几次的社会动荡,但看到电影“光明正大”的刻画警察为了抓捕坏人,比坏人更有手段,更会利用手中的资源,甚至还痛扁了这群人渣一顿,绝对的执法过严,观众兴起的观感却完全不一样。
观众席里,一位影评人就说道:“太聪明了,这完全不是一部常规套路的正邪对决电影,果然,莱曼导演拍什么都能玩出新意。”
专业人士的眼光是敏锐的,当观众还沉浸在这段打戏以及打戏中穿插的几个笑料,他们却一下看出这部电影的立意,那就是将很容易失衡的执行界限做一个讨论,并把这个问题能够给出的答案正面偏向警察群体。
警察中有坏人吗?有,不然黑人和白人遇到警察不同表现的段子也不会广为流传,甚至被一些父母拿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见到警察绕道走。
那警察中有好人吗?肯定也有,一个社会很难想象没了维护秩序的体系会变成怎样。
而莱曼想表达的就是要分开看待一件事,一棍子全打死从来都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再者,最简单的一个立场是——大部分民众对犯罪是零容忍的,这也是为什么凯奇痛扁走私人员,代入着看的时候,只会兴起爽、痛快,哪怕是笑这类的情绪,不会兴起什么同情。
同情犯罪,别搞笑了,美国警察执法出现的一些负面影响,大部分都是因为歧视而导致的区别不公问题,就像一些白人极端主义者,他就是看不爽除了白人之外任何肤色的人,就是要给其他族裔一点颜色看看,带着这样的执法思维,很难不搞出事。
至于利用不那么正途的手段堪破犯罪团伙,是不是抹黑警察?民众又不蠢,心里都有数。
那些犯罪心理学,行为分析学早把这一点分析的透透的,想成为破案率高的警察,肯定不是全都按照警察手册行事、想事的人,比奸人更奸不是说着笑的,什么钓鱼执法、上下线钓,监狱钓,伪装钓,卧底钓……只要结果正义,手段没那么伟光正其实不重要。
还是那句话,正常人都不会同情犯罪。
回到电影本身,小小的一出走私戏码后,就立住了观众对凯奇所饰演的警察这个角色的好感,正是这部电影能够卖座的基础。
在此之前,好莱坞对警察元素的刻画也是比较广泛的,斯科塞斯拍过、大卫-芬奇拍过,也诞生过《肖申克的救赎》、《非常嫌疑犯》、《正午》、《局内人》等imdb高分经典。
可纵观这些电影,大家也不难发现,警察形象在这些作品刻画的比较负面,《肖申克》那个监狱长就不说了,大家都差不多是直指警察中有“坏人”,甚至像《撞车》中对警察的刻画,都没有跳出负面印象,带着对区别不公的奚落,对某些现象的拷问、嘲讽。
这种刻画有没有问题?没有,有些事出现过就别怕电影人取材、艺术加工,它们的高分都是观众评出来的,的确刻画的好,感同身受。
但《大人物》却换了种方式描绘警察这一形象,主角有自己的家庭,人到中年还为房贷忧心;
办完案歇脚,脱下袜子闻闻,发牢骚奖金一点点;
工作起来没日没夜,饭都不能三顿按时吃,还总是受伤。
“他”混不吝,又奸又诈,却有正义感有侠义,能利用规则打倒罪犯,也能跟上司顶牛,会点拳脚,打架能拿武器却绝不空手。
这样的一个小人物,这样的一个很普通的警员,就像是那些社区警察一样,他们也是人,也有生活,并不高大上,也并没有那么无耻,还算对得起自己身上的警服。
莱曼通过影片的细节塑造出来的,就是这么一个角色,天然会被观众喜欢的角色,也是那么多警员中的一种,认真工作,活得像样,这是《大人物》跟“描述负面”警匪戏剧的那些作品不同的点。
当然,主角立住,观众有好感只是个开始,电影是需要情节冲突引导观影情绪的,否则从头到尾都是着重于凯奇一人,那就是传记片了,或者说艺术氛围多了,叙事少了,于是乎,杰克-吉伦哈尔饰演的富二代出场。
他衣冠楚楚,家财万贯,老爸是建业集团老总,生来富贵,走到哪都是焦点。
但很快,好皮相的外表下,富二代内心的龌龊不加掩饰的暴露出来后,电影的戏剧性与矛盾冲突也就由此产生,围绕这两人——大人物与小人物的交锋无疑是充满看点的,更别提莱曼拿捏的很好,酣畅淋漓的节奏把控。
……
银幕上。
凯奇带队破获了一场跨国走私案,一时风头无量。
夜晚,他受人引荐,来到一处高级会所。
典雅大气的装修,奢侈的内设,充分满足了灯红酒绿美女如云的会所样貌。
包厢里,白天才解决了一件小事的吉伦哈尔正在尽情娱乐,他抽着雪茄,搂着莉莉-科斯林扮演的女友,正跟一圈的明星嬉戏。
两个壮小伙在他们这些大人物寻找乐子的眼神里,拼命的掰着手腕,青筋毕露。
吉伦哈尔吸吸鼻子,看一人不顺眼,拿雪茄头烫了上去,这一举动大家都看在眼里,却都习以为常,还为他叫好,但这一幕落到凯奇眼里,他厌恶的眼神一闪而逝,很快注意到这位光鲜的富二代有吸毒倾向,总是不自然的抖动鼻翼,莫名兴奋。
众人落座,助理帮忙介绍。
这是某某某,刚演了什么剧,这么某某某,大律师,总之,都很有身份。
一圈下来,好像都认识了,大家玩玩乐乐,凯奇不经意间评价道:“能跟财阀坐在一起喝酒,还以为会玩得不一样呢。”
意有所指,眼神轻瞥,吉伦哈尔端香槟的手愣了一下,站起来,拿起冰块往旁边美女的衣服里塞,大半个胸露出来了,她只是默默承受,跟着,富二代又拿起香槟泼到刚介绍的一位当红艺人的脸上,羞辱意味十足。
他看着凯奇,笑着反问:“是不是你认为的财阀都是这么玩?”
接着他向凯奇道歉,说自己招待不周,非常欠揍。
这段戏配合上白天一群建筑工围在他爸的大楼下要求发薪,他抱着那领头人的小孩,笑看着手下把小孩父亲打出血,才把钱洒在地上的刻画,真真是让观众咬牙。
戏剧的魅力就在于此,知道它是假的,但就是容易当真,并伴随着强烈的情绪涌动。
最关键的是,被他羞辱的明星们都主动说自己有问题,让气氛不好,在座的人都围着他转,像取悦皇帝的臣民。
镜头转回,凯奇自顾自的倒了一杯酒,痛快饮下,语气夸张道:“这样活着肯定很有意思吧,不过,活着就不要犯罪哦。”
吉伦哈尔微眯着眼,回他一个笑,仿佛是说:我就是犯罪了,你又能怎样?
聚会不欢而散,不,是凯奇很是看不惯的离开,第二天,他找到正在健身的局长,向他打听建业集团的事,他潜意识的认为,这种不把别人当回事,嚣张惯了的家伙一定会犯事,这种人,就缺乏对法律的尊重。
但局长却说,这种财团,没有上面同意,他们连人家大门口都进不去,查什么查。
瞧着这一幕,观众都在为接下来的剧情发展上心,站在上帝视角的他们可知道,凯奇的社区邻居,那位小包工头为了讨薪被“跳楼”了。
事,终于暴露了。
凯奇接到电话,是邻居儿子打来的,他赶到医院,看着包扎的严实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只剩下心跳的邻居,心情复杂。
邻居的手机里,编辑着一条没有发出去的短信,称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报复建业集团。
可事情又哪有这么简单。
建业集团每年带给州政-府那么多的税收和工作岗位,家大业大,配备的公关团队都能轻松处理小小的“跳楼讨薪”事件。
新闻压下,除了那群讨薪的人知道这事,民众压根没渠道了解。
凯奇为鸣不公,找上门去调查,却连一个高层的面都见不着,就被那晚引荐他去参加宴会的助理拦下。
镜头一转,被跳楼的主人公吉伦哈尔正在练拳,听到助理万事无忧的答复,满意的放下手机,继续殴打面前的拳手。
一个不甚,拳手挡住了几拳,富二代微笑着掰折了人家的脚腕……
危机处理还在继续。
不能上门取证,财团助理还给了受害人妻子一笔钱,让她好好生活,知道对方有凯奇这位警察站台,又去到凯奇妻子的单位,称如果你男人不再抓着这件“小事”,这个皮包的东西就当是帮你们改善生活了。
凯奇的妻子把皮包里的一沓沓美金、首饰珠宝摆在桌上,“这么直白的贿赂,是要我帮你开发票吗。”
跟着她来到警局,同事们一看她这气势就知道她心情不好,连忙递上咖啡,但没用,她已经开骂了——为什么你工作,每次都让别人找到我单位来闹?作为一个女人,我可以跟着你穷,但不能活得没脸面?
“你知道我最丢人的是什么吗?是看到那些人送上来的钱和名贵珠宝,我会心动。”
妻子负气离开,也让凯奇彻底跟这个案子拧上了,他天天跟局长面前凑,想办法争取支持,一开始,局长还一直拒绝,说自己也有压力,可慢慢的,随着新上任总统也盯上了这事,凯奇终于率队走进了建业集团的总部取证。
富二代讶异的眼神、慌乱的眼神,凯奇大刺刺的掏出证件,一副调查到底的行动力让观众总算舒爽起来。
“吉伦哈尔的演技越来越成熟了,他演的这个富二代确实让人牙痒痒。”电影过了一多半,一个影评人称赞道。
影片人都如此,观众就更是想看凯奇如何惩治坏蛋人渣,带着这些期待性看下去,当结尾处先是富二代街头痛殴凯奇被监控完整的拍下,周围又有很多路人,充分证明有人袭警在先,凯奇也就没犹豫的武力全开,痛扁富二代。
这段高-潮戏,可谓是情绪感染教科书级别的设计——铺垫2个小时了,这最后的街头对决,就是对罪恶的武力宣泄。
剧院里,瞧着这一幕,观众暗暗喝彩的声音就没停过,暴揍这个无法无天,内心扭曲的富二代是很多人想看到的剧情。
虽说到了最后,富二代是笑着被审判的,也没有死-刑,这处借鉴了不少故事原型的设计不免人心里一寒。
但,属于《大人物》的故事结束了,至少,邪不压正不是吗?
随着灯光亮起,全场掌声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