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黑胶唱片店里传来时断时续的pinkfloyd,螺旋桨转动的哒哒声隐约夹杂在迷幻的音乐中。穿旗袍的女人和她的宫灯带着陈旧又隐秘的气息,呈现在斑驳的墙上,和这街头格格不入,却有一种细腻的迷人。
“姐姐?”我几乎觉得那又是麦琪心中的一个意象,这位被衣角纠缠着的女人看起来像是来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和麦琪八竿子打不着关系。
“美吗?”麦琪盘起双腿,吐出一口烟,仰头看着墙壁,问我。
“是。”我衷心地说。虽然画上的面容看不清楚五官,但那旖旎的氛围的确是美的。模糊了五官的脸仿佛京剧戏台上被帷幔遮住的门口,你也不知道下一秒帘子掀开,会是一片祥和还是危机四伏,是包容了很多可能性的未知魅力。
“人人都觉得姐姐很美,她曾经是东京松山芭蕾舞团的专业舞者,万里挑一。”麦琪若有所思地说。
“那可真是非凡的成就。”我赞叹。既然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我想那可能真的是麦琪的家人,姐妹俩都才艺颇佳,我相信麦琪的艺术之路应该也有个万里挑一的前景。
麦琪的朋友们逐渐都完成了他们的涂鸦作品,收拾出一大包垃圾走去垃圾桶丢,街道上相比来之前变得一片绚烂,生命力十足,有行人驻足欣赏。
一匹半透明的马悲天悯人地低下头,目光谦卑,在星空下和袖珍的少女对视;
歪戴着金冠的男人笑逐颜开地坐在如山堆积的珠宝、钱币与各色奢侈品当中,喜不自胜;
树木在秋日里尽显丰收的盛景,枝头硕果累累地结着打好领带的矮胖绅士;
站在冻肉柜台前面,优哉游哉的爱斯基摩人正在结账……
我一幅一幅看下去,寻找亮点,乐趣十足。
“难怪最初的涂鸦者称呼自己是‘writer’,而不是‘painter’。”我点着头对麦琪说,我喜欢他们的作品,在各种诙谐的细节中带着些幽默和思考,这是一群很酷,但并不叛逆的表达者。
“插画也是这样,没有情节,没有旁白,但一张纸包含千言万语。”麦琪把烟头塞进扁扁的便携烟灰盒,跟在我身后跳起来,我帮她把一大堆罐子的盖子一一盖好,装进大口袋。
也许是出于某种默契,和她的朋友们说了再见之后,我们两个很自然地就肩并肩沿着海特区的街道漫无目的地逛了起来。
这条街的维多利亚式房屋和用色大胆的店铺组合在一起,有种穿越了时空的光怪陆离感,好像行走在一百年前的游乐园,或者某个蒂姆伯顿的电影片场。
红就亮眼的铁锈红,绿就鲜艳的祖母绿。不知什么年代的老爷车按着喇叭从身边飞过,有穿着古董拼接二手皮夹克的嬉皮士,慵懒迷离地站在街头吸着味道可疑的烟卷。
街边的店铺玻璃上,骷髅、玫瑰、神秘图腾到处可见,我们走过唱片店,抬头瞻仰了从窗内风情万种地伸出来,穿着网袜高跟鞋的肥硕美人腿招牌。
进了门,试听了几张打折唱片。我找到一张前苏联的摇滚乐队现场,声音热烈刚强,鼓声阵阵,简直像铁水喷溅。
麦琪对我窃窃私语着什么,神情狡黠,嘴角仿佛忍着一个奇怪的笑容。
我掀开一边耳机。“那个穿紧身衣服的男人在打量你。”她向我使眼色。我假装不经意顺着她嘴角斜睥过去,果然窗边一个头发梳得一丝不乱的雄伟壮汉,衬衫底下肱二头肌的轮廓紧绷绷的,整个人旋出一个别扭的角度,手指捏着下巴,凝神看我。
我疑惑,又仔细辨认一下到底认不认识,他耸了下右肩忽然对我妩媚地绽开笑容。
我忽然明白了其中关窍,海特区是出了名的彩虹区,遂大窘。麦琪大乐,她不再和我保持半米以上的距离,站近了一些。想了想,又忽然把手插到我臂弯里,故作亲热地摘了我的耳机戴上。
那边的男人失望把头转开了。
麦琪开始认真地听苏联摇滚乐,好一会儿才拿下耳机,满脸回味说:“多雄壮的鼓声和弹舌音,像是将军站在战场上迎着狂风在唱歌。”
我的手臂印着她的小小手掌痕迹,心跳就像战鼓。
路灯亮起来的时候,我已经完全意识不到到底是什么时间。走了很多路,笑了很多次,整个下午仿佛飞一般转瞬即逝。
我们进了一家书架排列得拥拥挤挤的小二手书店,架子上有手写的纸片当做索引,红色的铁皮灯罩扣下来温暖的光,墙上贴着的照片上是各种年纪的,热情阅读的爱书人。
麦琪的口袋太大,在过道里转身都怕会碰落什么。墙角如山堆积的书堆旁是唯一能够席地而坐的空间,我们在油亮的木地板上坐得很近,打赌那堆旧书里面留下最多读者痕迹的一定是惊悚小说。
于是每找到一本爱伦坡或者詹姆斯·帕特森,我们都会仔细搜寻里面的咖啡渍甚至手印,并把书页在对方鼻子前面抖来抖去,假装会散落些陈年旧日的零食碎屑出来。
这种小把戏让我们都两个乐不可支,有几次她甚至快把书页划到我的眼皮上,我则仗着手臂的长度,佯装把不存在的灰尘洒在她的头发上。
终于,一本《大师的身影》被我晃了几次之后,从外皮中滑落,我手一甩,书脊不幸砸到了我自己的眉骨上,咚的一声,眉骨瞬间烧了起来。
麦琪吓了一跳,停下来起身凑近查看,伸手捋我的眉毛,专注检查有无伤口。
她的温暖气息吹在我脸上,我眉毛上的热度逐渐烧到了脸颊,恍惚地盯着她小巧的鼻子,光洁白皙,有一块玲珑的骨头勾勒出完美的鼻尖,我克制着把嘴唇印上去的冲动。
天荒地老,在她身边总有种天荒地老的错觉。
“大师的身影没留在你眼睛上,看来你应该把它带回家。”麦琪退回去,把那本罪魁祸首的旧书捡起来——橙色的封皮上,爱伦坡的卷毛头从一只黑猫的颈上长出来,满脸的严肃,看起来又诡异又滑稽。
麦琪买下那本书,套在一个棕色纸袋里递给我,麦琪的礼物,我有点高兴,抓得紧紧的。
我把那本书放在卧室书架上,和我目光最平行的一排,站在我的教科书中间。报告写到一半时,就满脸温柔地看一眼那温暖的橙色,浮想联翩地开一会儿小差。它仿佛总会向我吹来某种芳香温暖的气息,拂过我的眉骨。
“姐姐?”我几乎觉得那又是麦琪心中的一个意象,这位被衣角纠缠着的女人看起来像是来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和麦琪八竿子打不着关系。
“美吗?”麦琪盘起双腿,吐出一口烟,仰头看着墙壁,问我。
“是。”我衷心地说。虽然画上的面容看不清楚五官,但那旖旎的氛围的确是美的。模糊了五官的脸仿佛京剧戏台上被帷幔遮住的门口,你也不知道下一秒帘子掀开,会是一片祥和还是危机四伏,是包容了很多可能性的未知魅力。
“人人都觉得姐姐很美,她曾经是东京松山芭蕾舞团的专业舞者,万里挑一。”麦琪若有所思地说。
“那可真是非凡的成就。”我赞叹。既然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我想那可能真的是麦琪的家人,姐妹俩都才艺颇佳,我相信麦琪的艺术之路应该也有个万里挑一的前景。
麦琪的朋友们逐渐都完成了他们的涂鸦作品,收拾出一大包垃圾走去垃圾桶丢,街道上相比来之前变得一片绚烂,生命力十足,有行人驻足欣赏。
一匹半透明的马悲天悯人地低下头,目光谦卑,在星空下和袖珍的少女对视;
歪戴着金冠的男人笑逐颜开地坐在如山堆积的珠宝、钱币与各色奢侈品当中,喜不自胜;
树木在秋日里尽显丰收的盛景,枝头硕果累累地结着打好领带的矮胖绅士;
站在冻肉柜台前面,优哉游哉的爱斯基摩人正在结账……
我一幅一幅看下去,寻找亮点,乐趣十足。
“难怪最初的涂鸦者称呼自己是‘writer’,而不是‘painter’。”我点着头对麦琪说,我喜欢他们的作品,在各种诙谐的细节中带着些幽默和思考,这是一群很酷,但并不叛逆的表达者。
“插画也是这样,没有情节,没有旁白,但一张纸包含千言万语。”麦琪把烟头塞进扁扁的便携烟灰盒,跟在我身后跳起来,我帮她把一大堆罐子的盖子一一盖好,装进大口袋。
也许是出于某种默契,和她的朋友们说了再见之后,我们两个很自然地就肩并肩沿着海特区的街道漫无目的地逛了起来。
这条街的维多利亚式房屋和用色大胆的店铺组合在一起,有种穿越了时空的光怪陆离感,好像行走在一百年前的游乐园,或者某个蒂姆伯顿的电影片场。
红就亮眼的铁锈红,绿就鲜艳的祖母绿。不知什么年代的老爷车按着喇叭从身边飞过,有穿着古董拼接二手皮夹克的嬉皮士,慵懒迷离地站在街头吸着味道可疑的烟卷。
街边的店铺玻璃上,骷髅、玫瑰、神秘图腾到处可见,我们走过唱片店,抬头瞻仰了从窗内风情万种地伸出来,穿着网袜高跟鞋的肥硕美人腿招牌。
进了门,试听了几张打折唱片。我找到一张前苏联的摇滚乐队现场,声音热烈刚强,鼓声阵阵,简直像铁水喷溅。
麦琪对我窃窃私语着什么,神情狡黠,嘴角仿佛忍着一个奇怪的笑容。
我掀开一边耳机。“那个穿紧身衣服的男人在打量你。”她向我使眼色。我假装不经意顺着她嘴角斜睥过去,果然窗边一个头发梳得一丝不乱的雄伟壮汉,衬衫底下肱二头肌的轮廓紧绷绷的,整个人旋出一个别扭的角度,手指捏着下巴,凝神看我。
我疑惑,又仔细辨认一下到底认不认识,他耸了下右肩忽然对我妩媚地绽开笑容。
我忽然明白了其中关窍,海特区是出了名的彩虹区,遂大窘。麦琪大乐,她不再和我保持半米以上的距离,站近了一些。想了想,又忽然把手插到我臂弯里,故作亲热地摘了我的耳机戴上。
那边的男人失望把头转开了。
麦琪开始认真地听苏联摇滚乐,好一会儿才拿下耳机,满脸回味说:“多雄壮的鼓声和弹舌音,像是将军站在战场上迎着狂风在唱歌。”
我的手臂印着她的小小手掌痕迹,心跳就像战鼓。
路灯亮起来的时候,我已经完全意识不到到底是什么时间。走了很多路,笑了很多次,整个下午仿佛飞一般转瞬即逝。
我们进了一家书架排列得拥拥挤挤的小二手书店,架子上有手写的纸片当做索引,红色的铁皮灯罩扣下来温暖的光,墙上贴着的照片上是各种年纪的,热情阅读的爱书人。
麦琪的口袋太大,在过道里转身都怕会碰落什么。墙角如山堆积的书堆旁是唯一能够席地而坐的空间,我们在油亮的木地板上坐得很近,打赌那堆旧书里面留下最多读者痕迹的一定是惊悚小说。
于是每找到一本爱伦坡或者詹姆斯·帕特森,我们都会仔细搜寻里面的咖啡渍甚至手印,并把书页在对方鼻子前面抖来抖去,假装会散落些陈年旧日的零食碎屑出来。
这种小把戏让我们都两个乐不可支,有几次她甚至快把书页划到我的眼皮上,我则仗着手臂的长度,佯装把不存在的灰尘洒在她的头发上。
终于,一本《大师的身影》被我晃了几次之后,从外皮中滑落,我手一甩,书脊不幸砸到了我自己的眉骨上,咚的一声,眉骨瞬间烧了起来。
麦琪吓了一跳,停下来起身凑近查看,伸手捋我的眉毛,专注检查有无伤口。
她的温暖气息吹在我脸上,我眉毛上的热度逐渐烧到了脸颊,恍惚地盯着她小巧的鼻子,光洁白皙,有一块玲珑的骨头勾勒出完美的鼻尖,我克制着把嘴唇印上去的冲动。
天荒地老,在她身边总有种天荒地老的错觉。
“大师的身影没留在你眼睛上,看来你应该把它带回家。”麦琪退回去,把那本罪魁祸首的旧书捡起来——橙色的封皮上,爱伦坡的卷毛头从一只黑猫的颈上长出来,满脸的严肃,看起来又诡异又滑稽。
麦琪买下那本书,套在一个棕色纸袋里递给我,麦琪的礼物,我有点高兴,抓得紧紧的。
我把那本书放在卧室书架上,和我目光最平行的一排,站在我的教科书中间。报告写到一半时,就满脸温柔地看一眼那温暖的橙色,浮想联翩地开一会儿小差。它仿佛总会向我吹来某种芳香温暖的气息,拂过我的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