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县城,典吏官署。
阎应元在正常工作中,下旬的这天,朝廷兵部来人了。
“阎大人,你被兵部任命为京营神机营千总,品级不变,听命于神机营游击将军郭文东。”
阎应元当场就楞了,郭文东居然当上了京营军官。
作为在官场上摸爬滚打过的人,他能猜到,因为岳父是内阁首辅的关系,郭文东才能掌管神机营,应该是郭文东有需要,才把自己调派到神机营。
目前建奴已入关,占据京师,随时有可能南下,阎应元也很愿意到京营任职,以后领军作战。
他当天收拾好细软,第二天跟家人告别,骑马前往南京。
不久后,在浙江鄞县家中的张煌言,同样被兵部的人找到,送来文书,让他尽快赶赴南京神机营,听候差遣。
张煌言一直就希望从军,第二天便告别家人出发赶往南京。
奉新县某处“宋”姓村落,菜地里,有三个老人用小铲子给蔬菜除草。
这三人中,老大名叫宋应升,六十五岁;老三哥为宋应星,五十七岁;老四为宋应晶,五十四岁。
至于老二,在十几年前病逝了。
在万历四十三年,老大和老三在同一期乡试中举。
三兄弟年老了,平日里无聊,做点轻松点的体力活。
宋应升道:“先是闯贼攻入京师,接着是清军入关,这天下剧变,山河破碎,最遭殃的是老百姓。”
宋应星道:“看来,明军、闯军、清军,最强大的还是清军,倘若清军南下江南,大明仅剩的半壁江山,势必难以幸免。”
宋应晶说道:“大哥、三哥,你们厌倦朝廷官场黑暗,才辞官不做,天下之事我们管不了,好好在家里安度余生吧。”
午时,忙碌了小半天的三人回家。
沿途经过之处,村民们他客气地向他们打招呼,兄弟两人皆是举人,虽然辞官了,但作为读书人,免税田的待遇还是有的,村里有不少农户向两人投献避税,皆大欢喜。
宋应星虽然辞官了,在家乡生活也不算太差。
只是历史上后来,清兵南下,老大宋应升服毒自杀殉国。明朝读书人的特权自然也没有了,宋应星拒绝出仕,一家靠务农为生,在贫困中度过余生。
儿媳妇在家里做好午饭。
吃过饭后,宋应星进入卧室,打开他倾注了毕生心血的著作《天工开物》,翻开了几页,心中叹息,他所学的各种技术,恐怕都不会再有用武之地了。
“爹,有人来找你!”
听到儿子的声音,宋应星出来大厅,来到家中的,是个身穿吏员着装的人。
“我便是宋应星,你是何人?找我何事?”
“小的兵部小吏,奉命向宋大人送达公文和书信!”
原来,朝廷要建造一个兵器作坊,让宋应星来打理,官阶品级不变,仍然是正五品。
宋应星感觉很是奇怪,以往好歹也是凤阳府亳州的知州,居然让他来管理兵器作坊。
宋应星再看着书信,这是郭文东写的。
郭文东这个人他知道,他以前的上司正是马士英,女儿嫁给开洋货店的郭文东,在凤阳总督下辖的官员中,无人不知。
取出书信中的纸笺,看着内容,宋应星的内心越来越不平静了。
郭文东在信中自称为晚生,尊称他为先生。郭文东说,对先生甚是敬佩,对先生著作出《天工开物》这种罕世大作,更是钦佩不已。眼下大明危急,清军随时有可能南下,急需精良的武器装备,希望先生能来南京打理兵器作坊,指导工匠铸造火炮,希望先生能把毕懋康发明的“自生火铳”制作出来。
若能制造发明出更先进火器,先生必定会名扬千古。
郭文东又再说,对于先生以前未能施展所长而深感痛心,一定会让他毕生所学有施展的机会,让《天工开物》所著作的技术大规模推广。
郭文东还说,他听闻海外有高产水稻,能比大明现有水稻收成翻了一番,他有办法引入这种水稻,造福于万民。
最后,郭文东用很诚恳的词语,希望宋应星能来南京,既研究火器制作、打理兵器作坊,亦探讨庄稼种植和增收之法。
宋应星彻底动心了,大哥宋应升亦在场,看着弟弟神情激动,问道:“三弟,是何事情让你如此激动?”
宋应星把书信给他过目。
宋应升看过书信内容后,随之兴奋起来,说道:“三弟,你可别错过这好机会,一定要去南京,最好把我一起带上。发生在郭文东身上的奇异事情太多了,我要见见这个人。”
当天,兄弟俩就跟家人说好,赶赴南京再度从仕。
第二天,两人出发了。
南京城内,兵工厂和军营都在建造中,郭文东在等待着重要人员的到来。
月底这天,阎应元到了。
“阎兄!”
“贤弟!”
两人见面,皆很是高兴,阎应元身材高大,体格魁梧,是那种猛将型的人物。
在历史上的“江阴八十一日”,他让清军吃尽了苦头。
郭文东需要这样的人作为部下,也庆幸能够跟这样的人成为好朋友。
随即,郭文东把他带入府中。
“你掌管神机营,我看是来真的,是真的要操练出精锐兵马,抗击建奴。”
“这自然是真的,我需要阎兄的协助。”
“求之不得,闯贼猖獗,清军入关夺我疆土,要是干巴巴的什么都做不了,这才让人难受!”
晚上,郭文东跟他共进晚餐,暂时让他留在家中住宿,等城内军营建好之后,有专门住宿的地方,军官有单独的房间,士兵是住集体宿舍。
六月初五,张煌言到了,郭文东出来大门迎接。
张煌言和坐骑,站在大门口。
“卑职参见郭大人!”
张煌言恭敬行礼。
郭文东先打量其人,二十五岁的张煌言身材中等,不胖不瘦,相貌儒雅,看起来还是挺英俊的,他本身是学文,兼修武艺和兵略,并且颇有文采,按照他的感觉,眼前的张煌言,类似于周瑜这类型儒将。
“玄著,先入内详谈!”
郭文东带着他来到正堂,双方按照主客位置坐下。
“玄著默默无闻,朝廷竟记得我!”
这是张煌言不解之处,他虽中举,但尚未从仕途,直接被调派到新组建的神机营。
“玄著,我听人说过,你骑射甚好,你在三年前的考试中,三发连中;我还听人说过,你胸怀大志,为人慷慨并且喜爱讨论兵法之道。我受朝廷之命,掌管神机营,要操练出精锐兵马,责任重大,正需要像玄著这样的人,协助我打造精锐之兵,保我大明江山。”
居然对他如此了解,让张煌言大感意外。
阎应元在正常工作中,下旬的这天,朝廷兵部来人了。
“阎大人,你被兵部任命为京营神机营千总,品级不变,听命于神机营游击将军郭文东。”
阎应元当场就楞了,郭文东居然当上了京营军官。
作为在官场上摸爬滚打过的人,他能猜到,因为岳父是内阁首辅的关系,郭文东才能掌管神机营,应该是郭文东有需要,才把自己调派到神机营。
目前建奴已入关,占据京师,随时有可能南下,阎应元也很愿意到京营任职,以后领军作战。
他当天收拾好细软,第二天跟家人告别,骑马前往南京。
不久后,在浙江鄞县家中的张煌言,同样被兵部的人找到,送来文书,让他尽快赶赴南京神机营,听候差遣。
张煌言一直就希望从军,第二天便告别家人出发赶往南京。
奉新县某处“宋”姓村落,菜地里,有三个老人用小铲子给蔬菜除草。
这三人中,老大名叫宋应升,六十五岁;老三哥为宋应星,五十七岁;老四为宋应晶,五十四岁。
至于老二,在十几年前病逝了。
在万历四十三年,老大和老三在同一期乡试中举。
三兄弟年老了,平日里无聊,做点轻松点的体力活。
宋应升道:“先是闯贼攻入京师,接着是清军入关,这天下剧变,山河破碎,最遭殃的是老百姓。”
宋应星道:“看来,明军、闯军、清军,最强大的还是清军,倘若清军南下江南,大明仅剩的半壁江山,势必难以幸免。”
宋应晶说道:“大哥、三哥,你们厌倦朝廷官场黑暗,才辞官不做,天下之事我们管不了,好好在家里安度余生吧。”
午时,忙碌了小半天的三人回家。
沿途经过之处,村民们他客气地向他们打招呼,兄弟两人皆是举人,虽然辞官了,但作为读书人,免税田的待遇还是有的,村里有不少农户向两人投献避税,皆大欢喜。
宋应星虽然辞官了,在家乡生活也不算太差。
只是历史上后来,清兵南下,老大宋应升服毒自杀殉国。明朝读书人的特权自然也没有了,宋应星拒绝出仕,一家靠务农为生,在贫困中度过余生。
儿媳妇在家里做好午饭。
吃过饭后,宋应星进入卧室,打开他倾注了毕生心血的著作《天工开物》,翻开了几页,心中叹息,他所学的各种技术,恐怕都不会再有用武之地了。
“爹,有人来找你!”
听到儿子的声音,宋应星出来大厅,来到家中的,是个身穿吏员着装的人。
“我便是宋应星,你是何人?找我何事?”
“小的兵部小吏,奉命向宋大人送达公文和书信!”
原来,朝廷要建造一个兵器作坊,让宋应星来打理,官阶品级不变,仍然是正五品。
宋应星感觉很是奇怪,以往好歹也是凤阳府亳州的知州,居然让他来管理兵器作坊。
宋应星再看着书信,这是郭文东写的。
郭文东这个人他知道,他以前的上司正是马士英,女儿嫁给开洋货店的郭文东,在凤阳总督下辖的官员中,无人不知。
取出书信中的纸笺,看着内容,宋应星的内心越来越不平静了。
郭文东在信中自称为晚生,尊称他为先生。郭文东说,对先生甚是敬佩,对先生著作出《天工开物》这种罕世大作,更是钦佩不已。眼下大明危急,清军随时有可能南下,急需精良的武器装备,希望先生能来南京打理兵器作坊,指导工匠铸造火炮,希望先生能把毕懋康发明的“自生火铳”制作出来。
若能制造发明出更先进火器,先生必定会名扬千古。
郭文东又再说,对于先生以前未能施展所长而深感痛心,一定会让他毕生所学有施展的机会,让《天工开物》所著作的技术大规模推广。
郭文东还说,他听闻海外有高产水稻,能比大明现有水稻收成翻了一番,他有办法引入这种水稻,造福于万民。
最后,郭文东用很诚恳的词语,希望宋应星能来南京,既研究火器制作、打理兵器作坊,亦探讨庄稼种植和增收之法。
宋应星彻底动心了,大哥宋应升亦在场,看着弟弟神情激动,问道:“三弟,是何事情让你如此激动?”
宋应星把书信给他过目。
宋应升看过书信内容后,随之兴奋起来,说道:“三弟,你可别错过这好机会,一定要去南京,最好把我一起带上。发生在郭文东身上的奇异事情太多了,我要见见这个人。”
当天,兄弟俩就跟家人说好,赶赴南京再度从仕。
第二天,两人出发了。
南京城内,兵工厂和军营都在建造中,郭文东在等待着重要人员的到来。
月底这天,阎应元到了。
“阎兄!”
“贤弟!”
两人见面,皆很是高兴,阎应元身材高大,体格魁梧,是那种猛将型的人物。
在历史上的“江阴八十一日”,他让清军吃尽了苦头。
郭文东需要这样的人作为部下,也庆幸能够跟这样的人成为好朋友。
随即,郭文东把他带入府中。
“你掌管神机营,我看是来真的,是真的要操练出精锐兵马,抗击建奴。”
“这自然是真的,我需要阎兄的协助。”
“求之不得,闯贼猖獗,清军入关夺我疆土,要是干巴巴的什么都做不了,这才让人难受!”
晚上,郭文东跟他共进晚餐,暂时让他留在家中住宿,等城内军营建好之后,有专门住宿的地方,军官有单独的房间,士兵是住集体宿舍。
六月初五,张煌言到了,郭文东出来大门迎接。
张煌言和坐骑,站在大门口。
“卑职参见郭大人!”
张煌言恭敬行礼。
郭文东先打量其人,二十五岁的张煌言身材中等,不胖不瘦,相貌儒雅,看起来还是挺英俊的,他本身是学文,兼修武艺和兵略,并且颇有文采,按照他的感觉,眼前的张煌言,类似于周瑜这类型儒将。
“玄著,先入内详谈!”
郭文东带着他来到正堂,双方按照主客位置坐下。
“玄著默默无闻,朝廷竟记得我!”
这是张煌言不解之处,他虽中举,但尚未从仕途,直接被调派到新组建的神机营。
“玄著,我听人说过,你骑射甚好,你在三年前的考试中,三发连中;我还听人说过,你胸怀大志,为人慷慨并且喜爱讨论兵法之道。我受朝廷之命,掌管神机营,要操练出精锐兵马,责任重大,正需要像玄著这样的人,协助我打造精锐之兵,保我大明江山。”
居然对他如此了解,让张煌言大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