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章继续安静听着,老老实实不作声,看不懂局势的时候,闭上嘴永远都是一个合适的选项。
赵雍沉吟半晌,相当为难:“若论饲养医治牛马牲畜,自然是农家最擅长此道。可是农家子弟一向跟随墨家,寡人竟找不出一个农家子弟来……”
农家,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农家的创始人许行,原本是墨家的子弟,后来不知怎么滴就突然自立家门,创出了诸子百家之一的农家。
许行的世界观倒也简单,认为世上一切事情的先决条件,都是吃饱。
于是许行便把“让所有人吃饱”作为了解决世间纷争的手段,并且开始了他自己的奋斗……
当今世上,若论最擅长农业的,自然是农家子弟了。
不仅仅是种植业,包括了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畜牧业,以及农业活动中的组织、调度、规划和技术,农家无出其右!
所以想学会如何养马,自然是找农家最合适不过了。
只可惜农家是墨家的忠实小弟,一向是跟着墨家混的,想要让农家子弟前来效力,除非墨家领着农家来。
乐毅对此也心有戚戚:“农家子弟一向不喜战争,他们觉得战争只会打乱农时农事,徒增伤亡。若是农家子弟知我等养马是为了战争,多半不会帮我们吧!”
墨家不喜欢战争,墨家的小弟农家也不喜欢战争,这个见鬼的情况举世皆知,赵雍又有什么办法呢?
纠结了半天,赵雍勉强想了个办法:“我且去张贴榜文,征辟几位善养马的人来。你也多向那些胡人请教,尽量从胡人那里学些养马的技术,如何?”
乐毅也没啥好办法,只能点头应下,这事儿只能如此了,至少目前只能如此。
再度转向旁的一位将领,赵雍继续发问:“诸君学习马术马战已有一年,感觉如何?可以上战场了吗?”
众人纷纷摇头,一位年轻的将领直身出言:“如今我等还不能做到纵马射箭,想要上战场,依旧是做不到的。”
赵雍也没有苛责众人,只是点头表示明白了,继而出言鼓励道:“诸君皆是我赵国未来的军中栋梁之才,还望诸君勿要急躁,为我赵国大计,尽力早日学成。”
……
巡视完军营已经是下午了,赵雍带着赵章在郊外骑马打猎,这就算是娱乐活动了……
战国的娱乐就是这么枯燥无味,且朴实。
回到宫里吃过晚餐,赵雍屏退宫里的寺人,跟赵章聊点正经的事情:“章儿,你今天与为父去了军营,你觉得如何?”
赵章想起了后世电视上看过的阅兵式,再想想白天见到的那些乱糟糟的窝棚,窝棚里蓬头垢面的胡人……
赶忙摇摇头,把那些回忆从脑海里赶出去。
赵雍哈哈大笑道:“原来章儿也觉得这骑兵不好吗?”
赵章有点不明白:“咱们赵人想训练成骑士,真的就那么难吗?”
赵雍也愿意把一些事情讲给赵章,一是因为今天的赵章给了他莫大的惊喜,赵雍觉得赵章能听懂这些事情。
二者也是有些事情憋在心里很久了,说出来给别人听听,也能让自己轻松些。
这件事情千头万绪,赵雍还得从很久之前说起:“实际上诸国皆知骑兵大有可为,但为何列国都依旧以步兵为主呢?是养不起战马么?”
赵章本能地觉得就是因为缺少战马,可真的是这样吗?
再想想,列国皆号称“万乘之国”,那“万乘”仅仅是战车就够了吗?
战车,是需要马来拉的,所以“万乘之国”其实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养不起成规模的战马!
赵雍继续讲:“乘马作战,自古以来就有三种战法。其一,骑马赶路,到了地方下马,以步兵作战。其二,骑马冲阵,执刀剑而击敌。其三,骑马射箭,以弓马之利反复骚扰,使敌步兵进退失据,补给无以为继,而后可破敌军。”
……
赵章前世也看过不少小说,后世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即便是普通人,也对兵事战术略知一二。
第一种战法最简单,让步兵能跑得更快,机动性更强。
第二种战法比较考验战斗意志,骑马冲阵固然威慑力十足,但对己方的意志却是个极大的考验。
第三种,实际上才是最常见的,骑马射箭,利用机动性反复骚扰,寻找破绽。
赵章甚至能说得出骑射战术的大致战斗流程:“以骑兵反复射箭攻击敌军,敌军就必须维持密集阵型抵抗。同时断绝敌军补给,耗着敌军直到无法维持阵型,再冲击乱兵,一举歼灭之。”
这就是骑兵在野战中吊打步兵的原因!
步兵在野战中一旦失去城池和营地保护,那么就必须以密集的长矛弓箭阵列抵挡骑兵的冲锋。
可是密集阵列,在骑兵的反复骚扰游射之下,别说移动速度快慢了,很多时候甚至寸步难行!
要知道移动时是最容易露出破绽的,在骑兵面前,训练不足的步兵方阵为了保持阵型,甚至完全无法移动!
而无法移动的方阵,耗着呗!
著名的卡莱战役就是如此。
罗马的军团被安息帝国的轻骑兵在行军路上缠住了,无水无粮,四万步兵两三天就崩溃了。
崩溃之后,四万步兵面对安息万余骑兵,尽管兵力占着绝对优势,但仍旧逃不了全军覆没的结局。
赵雍很是欣慰,抚摸着胡子战术后仰:“吾儿果然聪慧过人,竟如此知兵。”
他便有了更多的心思教一教赵章:“不错!这正是骑兵对步兵,最佳的战法。”
凡事总逃不过一个但是,赵雍紧接着就来了:“但是,吾儿可知,天下诸国为何都没有骑兵?”
赵章还真不懂,摇头.jpg
赵雍伸手笑摸狗头,娓娓道来:“因为骑马,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啊!”
“中原之人自古以耕种持家,列国之人会骑马的,本就是百里挑一啊!更遑论那难度极大的骑马射箭,能做到的人,很少很少!”
赵雍沉吟半晌,相当为难:“若论饲养医治牛马牲畜,自然是农家最擅长此道。可是农家子弟一向跟随墨家,寡人竟找不出一个农家子弟来……”
农家,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农家的创始人许行,原本是墨家的子弟,后来不知怎么滴就突然自立家门,创出了诸子百家之一的农家。
许行的世界观倒也简单,认为世上一切事情的先决条件,都是吃饱。
于是许行便把“让所有人吃饱”作为了解决世间纷争的手段,并且开始了他自己的奋斗……
当今世上,若论最擅长农业的,自然是农家子弟了。
不仅仅是种植业,包括了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畜牧业,以及农业活动中的组织、调度、规划和技术,农家无出其右!
所以想学会如何养马,自然是找农家最合适不过了。
只可惜农家是墨家的忠实小弟,一向是跟着墨家混的,想要让农家子弟前来效力,除非墨家领着农家来。
乐毅对此也心有戚戚:“农家子弟一向不喜战争,他们觉得战争只会打乱农时农事,徒增伤亡。若是农家子弟知我等养马是为了战争,多半不会帮我们吧!”
墨家不喜欢战争,墨家的小弟农家也不喜欢战争,这个见鬼的情况举世皆知,赵雍又有什么办法呢?
纠结了半天,赵雍勉强想了个办法:“我且去张贴榜文,征辟几位善养马的人来。你也多向那些胡人请教,尽量从胡人那里学些养马的技术,如何?”
乐毅也没啥好办法,只能点头应下,这事儿只能如此了,至少目前只能如此。
再度转向旁的一位将领,赵雍继续发问:“诸君学习马术马战已有一年,感觉如何?可以上战场了吗?”
众人纷纷摇头,一位年轻的将领直身出言:“如今我等还不能做到纵马射箭,想要上战场,依旧是做不到的。”
赵雍也没有苛责众人,只是点头表示明白了,继而出言鼓励道:“诸君皆是我赵国未来的军中栋梁之才,还望诸君勿要急躁,为我赵国大计,尽力早日学成。”
……
巡视完军营已经是下午了,赵雍带着赵章在郊外骑马打猎,这就算是娱乐活动了……
战国的娱乐就是这么枯燥无味,且朴实。
回到宫里吃过晚餐,赵雍屏退宫里的寺人,跟赵章聊点正经的事情:“章儿,你今天与为父去了军营,你觉得如何?”
赵章想起了后世电视上看过的阅兵式,再想想白天见到的那些乱糟糟的窝棚,窝棚里蓬头垢面的胡人……
赶忙摇摇头,把那些回忆从脑海里赶出去。
赵雍哈哈大笑道:“原来章儿也觉得这骑兵不好吗?”
赵章有点不明白:“咱们赵人想训练成骑士,真的就那么难吗?”
赵雍也愿意把一些事情讲给赵章,一是因为今天的赵章给了他莫大的惊喜,赵雍觉得赵章能听懂这些事情。
二者也是有些事情憋在心里很久了,说出来给别人听听,也能让自己轻松些。
这件事情千头万绪,赵雍还得从很久之前说起:“实际上诸国皆知骑兵大有可为,但为何列国都依旧以步兵为主呢?是养不起战马么?”
赵章本能地觉得就是因为缺少战马,可真的是这样吗?
再想想,列国皆号称“万乘之国”,那“万乘”仅仅是战车就够了吗?
战车,是需要马来拉的,所以“万乘之国”其实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养不起成规模的战马!
赵雍继续讲:“乘马作战,自古以来就有三种战法。其一,骑马赶路,到了地方下马,以步兵作战。其二,骑马冲阵,执刀剑而击敌。其三,骑马射箭,以弓马之利反复骚扰,使敌步兵进退失据,补给无以为继,而后可破敌军。”
……
赵章前世也看过不少小说,后世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即便是普通人,也对兵事战术略知一二。
第一种战法最简单,让步兵能跑得更快,机动性更强。
第二种战法比较考验战斗意志,骑马冲阵固然威慑力十足,但对己方的意志却是个极大的考验。
第三种,实际上才是最常见的,骑马射箭,利用机动性反复骚扰,寻找破绽。
赵章甚至能说得出骑射战术的大致战斗流程:“以骑兵反复射箭攻击敌军,敌军就必须维持密集阵型抵抗。同时断绝敌军补给,耗着敌军直到无法维持阵型,再冲击乱兵,一举歼灭之。”
这就是骑兵在野战中吊打步兵的原因!
步兵在野战中一旦失去城池和营地保护,那么就必须以密集的长矛弓箭阵列抵挡骑兵的冲锋。
可是密集阵列,在骑兵的反复骚扰游射之下,别说移动速度快慢了,很多时候甚至寸步难行!
要知道移动时是最容易露出破绽的,在骑兵面前,训练不足的步兵方阵为了保持阵型,甚至完全无法移动!
而无法移动的方阵,耗着呗!
著名的卡莱战役就是如此。
罗马的军团被安息帝国的轻骑兵在行军路上缠住了,无水无粮,四万步兵两三天就崩溃了。
崩溃之后,四万步兵面对安息万余骑兵,尽管兵力占着绝对优势,但仍旧逃不了全军覆没的结局。
赵雍很是欣慰,抚摸着胡子战术后仰:“吾儿果然聪慧过人,竟如此知兵。”
他便有了更多的心思教一教赵章:“不错!这正是骑兵对步兵,最佳的战法。”
凡事总逃不过一个但是,赵雍紧接着就来了:“但是,吾儿可知,天下诸国为何都没有骑兵?”
赵章还真不懂,摇头.jpg
赵雍伸手笑摸狗头,娓娓道来:“因为骑马,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啊!”
“中原之人自古以耕种持家,列国之人会骑马的,本就是百里挑一啊!更遑论那难度极大的骑马射箭,能做到的人,很少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