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四年八月十四日晌午,务安沙滩上一处简陋的货场之中。
数百衣衫褴褛的精壮汉子排成长队,每个肩上都扛着一个米粮袋子,等待着大明粮商过程。
陈家伙计一早就得了赵震吩咐,人手一只先前准备好的‘粮探子’,随即插入递检的粮袋。
那粮探子像劈作两半的空心锥子,极易插入袋中,拔出来时便可将袋中的粮食,从里到外都带出来。这样即可清晰看出,袋中粮食的成色如何,有没有掺别的东西了。
“粒长色白,当年新粮一千两百担,作价三钱银每担,支付现银三百两。”陈家伙计扯着长音高喊道。
陈家的这群挥手护船若是让他们去做买卖,阿里巴巴都能叫他们赔光了,但要叫他们查验粮食,世界第一种地大国百姓的眼睛,那可个个都是火眼金睛。
罗州贫苦,三百两白银在这里不啻于一笔巨款,粮队旁边的休息区呢,一个白白胖胖的朝鲜商人,在众人羡慕的阳光中,缓步走到了赵震面前。
在商契上签过朴国昌的名字,赵震就将一个硕大的银箱推到了这位商人面前。
朴国昌把椭圆形的银币放在手中捻揉了一下,低声笑道:“倭银?”
“怎么,在朝鲜银子还分国家吗?”赵震笑问道。
朴国昌把银子丢回去,抚摸着自己下巴上的胡须沉声道:“银子就是银子,只不过皮岛明军从来都用四分成色的银角子,明国使臣喜用七分成色的库银,但这庆长丁银在下是许久未见了。”
赵震抬头打量起面前这个朝鲜胖子,满身的绫罗绸缎,一手的珠光宝气,尤其是他身体的肥度,几乎可以金正丰相提并论。
肥胖,在此时的朝鲜,完全是地位的象征。而这个朴国昌无论是在这货场,还是在整个务安府,绝对称得上胖压群商。
对于这样有分量的客户,赵震自然不能慢待,一边抚摸着银箱,一边悠悠回道:“朴掌柜好眼力啊,这银子正好是我一位不成器的朋友献给朝廷的,这次碰见他,他还与我说在长崎许久未见到朝鲜的木棉布了。”
闻听赵震此言,朴国昌顿时眼中一亮,附在桌前低声道:“真巧,我也有一位不成器的朋友,他在罗州木棉生意做得很大。”
“那我下次再来务安时,一定要介绍两位认识一下。”
既然双方都有这样“朋友”,那么棉布这么赚钱的生意怎能放过,两个人的笑容无限璀璨。
剩下的交易非常顺利,也再没有朝鲜商人对于银子提出异议,只有镇守钟吉大人的脸色一直不好,像是再受良心上的谴责。
及至夜晚,两千石三百石的粮食全部交割完毕,赵震就将陈立三请到新船之上,顺便给那些躲在舱中的日本水手送去食物。
虽然距离壬辰年日本侵朝已经过了四十年,但赵震也没有胆量让这些日本水手到陆上,这两天的时光他们注定都只能在船上度过。
走遍了新船的每个角落哦,陈立三终于沙船高耸的艉楼前停住了脚步,笑着问赵震:“你可知当年我买那艘老沙船花了多少银子?”
“小子不知。”赵震摇头道。
“崇明沈家一张口就是一千五百两啊。”陈立三把船舷拍得啪啪作响,“那时候毛帅还在,又是打宽甸,又是征旅顺,这粮食是一天都不敢耽搁,我当时二话没说,直接就让他们上岸取银子。”
“东家毁家纾国,堪称我大明商人典范。”赵震赶紧把马屁送上。
“三百两?三百两都不够在登州小海的窑子吃一顿酒,你竟然给我买回一艘船来。赵先生,你真是大能啊!咳,咳!”
陈立三这回是真的咳嗽,本来在朝鲜医师的诊治下,他的病情已有好转,但此时情绪实在太过激动,以至牵动了身体。
赵震忙帮他拍了拍后背,温言说道:“东主勿要激动,这船是我在日本从郑家那里买的旧船,自然会便宜些。不过今日,我与那钟镇守提及购买朝鲜船只之事,他却咬死了没船,这次运到皮岛的粮食可能也就只有一千五百石,余下的还请东主用银子补给沈帅。”
“这可不行,五百石粮于咱们只是区区货物,可到了皮岛,那就是能让辽东子弟活下的命啊。”陈立三闻言挣脱开了赵震的臂膀,颇为苦口婆心地说道。
赵震却摇头冷道:“东主不会真以为沈帅会将这粮食是给皮岛辽民买的吧?皮岛数次饥荒,从来只见东江将帅向朝廷求粮,何曾见他们带百姓自救。如果在下没猜错,这换回来的粮食和银两,最后也不过是沈帅和黄帅争权之时,用来笼络手下兵将的筹码,多几百石,少几百石,只要银子够了,他又怎么在乎。”
陈立三只和赵震说过,此次生意关系沈世魁的大事,但是却从未将细节告知于他。
如今见他猜得准确无误,又向将这些东江兵将心思猜得明白,陈立三惊得半天没说出话来。
东江军将是何等样人,陈立三心中当然明白,最后忍不住长叹一声:“话是这么说,但是只要当官的手里粮饷足,下面百姓的日子总能好过一些。”
把豺狼喂饱了,就能让他们少吃几只羊,这就是封建时代的顺民逻辑啊!
“东家可记得我们来时停驻的那个大岛?”赵震轻声问道。
陈立三点点头道:“自然记得,当日我还笑谈要带辽民去那岛上。”
“这次我从朝鲜买了三千石大米,如果我们只给沈帅一千五百石,那么剩下的粮食,就足够三百辽民在岛上开垦土地,挨到来年秋收之时。”赵震眼见陈立三有些恍惚,又近一步握着他的手道:“东家,若你真的心系辽民,与其等待他人施舍,何如我们自己动手。”
“什么?你在朝鲜买了三千石粮食?那剩下的钱还够沈帅要的四万两吗?”陈立三急问道。
赵震笑道:“何止够,就是在买三千石粮食,我们也付的起。”
“你这次在倭国一共赚了多少钱?”陈立三急问道。
“十二万八千四百两,这是账册,请东家查验。”赵震将怀中账册递到他手中,“若是每年走上这一趟,莫说三百辽民,便是三千辽民,我们也养得起!”
数百衣衫褴褛的精壮汉子排成长队,每个肩上都扛着一个米粮袋子,等待着大明粮商过程。
陈家伙计一早就得了赵震吩咐,人手一只先前准备好的‘粮探子’,随即插入递检的粮袋。
那粮探子像劈作两半的空心锥子,极易插入袋中,拔出来时便可将袋中的粮食,从里到外都带出来。这样即可清晰看出,袋中粮食的成色如何,有没有掺别的东西了。
“粒长色白,当年新粮一千两百担,作价三钱银每担,支付现银三百两。”陈家伙计扯着长音高喊道。
陈家的这群挥手护船若是让他们去做买卖,阿里巴巴都能叫他们赔光了,但要叫他们查验粮食,世界第一种地大国百姓的眼睛,那可个个都是火眼金睛。
罗州贫苦,三百两白银在这里不啻于一笔巨款,粮队旁边的休息区呢,一个白白胖胖的朝鲜商人,在众人羡慕的阳光中,缓步走到了赵震面前。
在商契上签过朴国昌的名字,赵震就将一个硕大的银箱推到了这位商人面前。
朴国昌把椭圆形的银币放在手中捻揉了一下,低声笑道:“倭银?”
“怎么,在朝鲜银子还分国家吗?”赵震笑问道。
朴国昌把银子丢回去,抚摸着自己下巴上的胡须沉声道:“银子就是银子,只不过皮岛明军从来都用四分成色的银角子,明国使臣喜用七分成色的库银,但这庆长丁银在下是许久未见了。”
赵震抬头打量起面前这个朝鲜胖子,满身的绫罗绸缎,一手的珠光宝气,尤其是他身体的肥度,几乎可以金正丰相提并论。
肥胖,在此时的朝鲜,完全是地位的象征。而这个朴国昌无论是在这货场,还是在整个务安府,绝对称得上胖压群商。
对于这样有分量的客户,赵震自然不能慢待,一边抚摸着银箱,一边悠悠回道:“朴掌柜好眼力啊,这银子正好是我一位不成器的朋友献给朝廷的,这次碰见他,他还与我说在长崎许久未见到朝鲜的木棉布了。”
闻听赵震此言,朴国昌顿时眼中一亮,附在桌前低声道:“真巧,我也有一位不成器的朋友,他在罗州木棉生意做得很大。”
“那我下次再来务安时,一定要介绍两位认识一下。”
既然双方都有这样“朋友”,那么棉布这么赚钱的生意怎能放过,两个人的笑容无限璀璨。
剩下的交易非常顺利,也再没有朝鲜商人对于银子提出异议,只有镇守钟吉大人的脸色一直不好,像是再受良心上的谴责。
及至夜晚,两千石三百石的粮食全部交割完毕,赵震就将陈立三请到新船之上,顺便给那些躲在舱中的日本水手送去食物。
虽然距离壬辰年日本侵朝已经过了四十年,但赵震也没有胆量让这些日本水手到陆上,这两天的时光他们注定都只能在船上度过。
走遍了新船的每个角落哦,陈立三终于沙船高耸的艉楼前停住了脚步,笑着问赵震:“你可知当年我买那艘老沙船花了多少银子?”
“小子不知。”赵震摇头道。
“崇明沈家一张口就是一千五百两啊。”陈立三把船舷拍得啪啪作响,“那时候毛帅还在,又是打宽甸,又是征旅顺,这粮食是一天都不敢耽搁,我当时二话没说,直接就让他们上岸取银子。”
“东家毁家纾国,堪称我大明商人典范。”赵震赶紧把马屁送上。
“三百两?三百两都不够在登州小海的窑子吃一顿酒,你竟然给我买回一艘船来。赵先生,你真是大能啊!咳,咳!”
陈立三这回是真的咳嗽,本来在朝鲜医师的诊治下,他的病情已有好转,但此时情绪实在太过激动,以至牵动了身体。
赵震忙帮他拍了拍后背,温言说道:“东主勿要激动,这船是我在日本从郑家那里买的旧船,自然会便宜些。不过今日,我与那钟镇守提及购买朝鲜船只之事,他却咬死了没船,这次运到皮岛的粮食可能也就只有一千五百石,余下的还请东主用银子补给沈帅。”
“这可不行,五百石粮于咱们只是区区货物,可到了皮岛,那就是能让辽东子弟活下的命啊。”陈立三闻言挣脱开了赵震的臂膀,颇为苦口婆心地说道。
赵震却摇头冷道:“东主不会真以为沈帅会将这粮食是给皮岛辽民买的吧?皮岛数次饥荒,从来只见东江将帅向朝廷求粮,何曾见他们带百姓自救。如果在下没猜错,这换回来的粮食和银两,最后也不过是沈帅和黄帅争权之时,用来笼络手下兵将的筹码,多几百石,少几百石,只要银子够了,他又怎么在乎。”
陈立三只和赵震说过,此次生意关系沈世魁的大事,但是却从未将细节告知于他。
如今见他猜得准确无误,又向将这些东江兵将心思猜得明白,陈立三惊得半天没说出话来。
东江军将是何等样人,陈立三心中当然明白,最后忍不住长叹一声:“话是这么说,但是只要当官的手里粮饷足,下面百姓的日子总能好过一些。”
把豺狼喂饱了,就能让他们少吃几只羊,这就是封建时代的顺民逻辑啊!
“东家可记得我们来时停驻的那个大岛?”赵震轻声问道。
陈立三点点头道:“自然记得,当日我还笑谈要带辽民去那岛上。”
“这次我从朝鲜买了三千石大米,如果我们只给沈帅一千五百石,那么剩下的粮食,就足够三百辽民在岛上开垦土地,挨到来年秋收之时。”赵震眼见陈立三有些恍惚,又近一步握着他的手道:“东家,若你真的心系辽民,与其等待他人施舍,何如我们自己动手。”
“什么?你在朝鲜买了三千石粮食?那剩下的钱还够沈帅要的四万两吗?”陈立三急问道。
赵震笑道:“何止够,就是在买三千石粮食,我们也付的起。”
“你这次在倭国一共赚了多少钱?”陈立三急问道。
“十二万八千四百两,这是账册,请东家查验。”赵震将怀中账册递到他手中,“若是每年走上这一趟,莫说三百辽民,便是三千辽民,我们也养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