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双赢!双赢!
    随着陈元光的采访节目播出后,华国陆续放出了更多的救援画面,此前的救援直播大多数是由华国航天方面的专家坐在演播厅给观众们口述,穿插着长空号传回的现场片段。
    而在第二天,华国方面在社交媒体上放出的救援画面更加清晰,也更具体。
    像在深空中,体积相当的两个人造飞行器在宇宙中通过一根细细的绳索连接在一起,一串人顺着绳索艰难地向长空号行进,穿着略显臃肿的宇航服,如果忽视掉不存在引力和地面,这幅画面倒是很像人类在攀登珠穆朗玛峰。
    华国的救援行为是如此引人瞩目,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以至于阿美利肯在月球的宇航员们做了什么压根没人关心。
    即便阿美利肯控制下的主流媒体们最主要的版面仍然留给了阿美利肯的重返月球项目,大肆鼓吹这件事对人类的意义何在。
    但无论是华国还是海外,获得最多关注、最多播放和最大热度的依然是国际空间站救援。
    “看到视频后我有种潸然泪下的冲动,我并不是站在人类被拯救、太空时代人类互相协作摆脱灾难的角度,而是完全从华国人的视角,这一幕让我内心有种深深的感动在翻涌。
    第一时间我讲不清楚这种感动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它的根源来自何方,它仿佛突然出现在我的潜意识中。
    而在经过一段思考后,我意识到我想流泪是因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涉及到拯救的话题主角永远是阿美利肯人,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电影里。一直到最近这几年,我们的影视作品里才慢慢开始出现华国人拯救世界的戏码。
    华国不但在国际舆论中是低等存在,哪怕在影视作品里,但凡你敢拍华国人拯救世界的戏码,都要遭受一部分人的口诛笔伐。哪怕票房再好,随便给你扣上一顶战狼的帽子仿佛就把它打入到尘埃里去了。
    我一直担心当华国在这场竞争中成为失败方后,所有的成就所有的贡献都会被无视甚至是污名化。
    切尔诺贝利事故中,他们为了阻止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进一步泄露,大量的毛子付出了生命代价。当大毛的前身轰然倒塌后,切尔诺贝利被彻底污名化,甚至还要被阿美利肯人拍成纪录片试图盖棺定论。
    而比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处理要恶劣得多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却仅仅因为他们和阿美利肯是同一个阵营,哪怕该事故的下场要整个地球一起承担,霓虹却仍然是文明社会,是东亚之光。
    这样的环境让我为现实世界中华国人拯救世界的桥段而由衷感动,国际空间站和我们无关,是他们自己产生的事故,而最后拯救世界的是华国宇航员和华国科技产物。
    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了华国在这场竞争中不会失败,我们会逐渐找回失去的权柄,会逐渐夺回失去的舆论高地,我想我大致是因为这样美好的结局而感动不已。”
    这是央视在b站发布的救援视频下点赞数最高的评论,尽管整个评论很长,要点展开才能把全文看完,但很多人都看完了。
    在这个普遍没有耐心的时代,稍微有点深度的文字是无法得到传播的,这也是为什么辟谣远比造谣难的根本原因。
    这则长留言却能在一众情绪化的评论中脱颖而出,可见其确实写到了人们心坎里。
    “还真是,楼主的回答让我想到了余光中的一首诗,尽管这首诗的本意用在这里不是很贴切,但仅仅把其中一段给摘取出来,然后换一个角度进行解读,我私以为非常符合现在浩浩汤汤的局势变迁:
    ‘你听见了吗,叮咛叮咛咛?
    这恼人的音调禁不胜禁
    除非叫所有的风都改道
    铃都摘掉,塔都推倒’
    对阿美利肯来说,要想在世界上听不到来自华国的声音,除非叫所有的风都改道、铃都摘掉,塔都推倒。
    可他们做得到吗?现在风越来越大,铃声从华国内部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至于塔,那就更不用多说了。”
    另外陈元光作为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华国人,他的声望远超过去的杰克马。
    杰克马在某种意义上是被西方媒体吹捧的产物,阿里背后有着大量外资,后来蚂蚁被其强行从阿里中拆分出来,没有把利益分配给阿里背后的外资,杰克马在全球范围内的热度几乎肉眼可见地骤降。
    包括在外滩事件中,外媒也普遍是幸灾乐祸,要是杰克马没把蚂蚁拆分,那次外媒肯定会帮他说话,中立在很多时候也是一种态度。
    陈元光则是在外媒选择性忽视的情况下,借助自媒体的力量破圈。被广大亚洲地区的民众看做亚洲之光。
    而亚洲之光的影响力早就扩散到全球,从tiktok到youtube再到播客,所有内容类自媒体上关于陈元光和光甲航天的报道随处可见。
    这次也不例外。
    陈元光的采访视频被上传到youtube上之后,播放量很快破百万。
    很多航天领域的专业自媒体博主围绕陈元光的解读做了视频。
    采访视频被剪成片段后在推特上到处都是。
    而其中一位航天类博主的视频被马斯克转发:
    “莱特把原因归结于nasa继续用过时技术,用kermit而不是专门针对现状研发的新材料补丁套件,我认为这个猜测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是真实情况。
    因为在2019年的时候,也就是联盟号发生泄露之后,就爆发了持续时间长达五年的压力泄露事故,整个zvezda服务模块长时间空气泄露水平高于正常情况,进而影响到整个国际空间站的整体运行。
    那一次nasa就发现kermit已经逐渐失效了,但后续仍然采用kermit,显然nasa充分评估过kermit这种材料的风险,nasa专家评估认为kermit还能继续用,一直坚持到国际空间站2030年退休。
    这里说一句,在2024年的时候,国际空间站的预计退休时间就已经推迟到了2030年,所以nasa的专家是按2030年来估算的。
    我在录制这期节目之前,特意找我在nasa的同学请教过,他帮我去问过参与了kermit材料评估的专家。
    他们当时的评估一致认为,kermit只会造成区域性的微弱泄露,不可能造成这次的整体性全面崩坏。
    而我去调查了一下kermit的制造方,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kermit是杜邦化学在上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新型材料,一直到2020年病毒大流行以前,该材料的制备都是放在阿美利肯本土。而从2020年以后,杜邦开始加大在印度地区的投资,其中包含kermit在内的高分子化合物制备开始整体性搬迁至印度。
    从2024年之后,kermit的制造均来自印度,我严重怀疑真实原因是杜邦在印度的工厂提供了不符合要求的kermit材料,这种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导致了这一次的国际空间站危机。”
    好嘛,兜兜转转锅又回到了印度头上,堪比因果律武器的回旋镖了。
    该博主本来只是一个小博主,这几天围绕国际空间站危机的解读视频太多了,管你大v小v都在拍,他的观点一般也就几百个人看到,这下被马斯克一转发,那就是以亿为单位的人都知道了。
    阿美利肯可不想背锅,这锅你印度老老实实背上吧,你们粗制滥造的产品造成了国际空间站危机。
    至于杜邦的品控不行、nasa的监管缺失,这些难道是问题吗?
    波音整出的好活,也没见波音被处罚。
    马斯克的推特被转回国内之后,简中互联网喜闻乐见的桥段来了,网友们最爱拿阿三开涮,属于是传统艺能了。
    某种意义上,阿三在简中互联网的生态位类似红脖子在阿美利肯互联网上的生态位,阿三甚至还没有办法通过选票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果然还是阿三会整活,阿美利肯喜欢把产能搬迁到印度,喜欢投资印度,先是*味iphone,然后是波音宇宙飞船阀门故障,这一回又是零部件质量不过关,早晚有一天阿美利肯会逐渐印度化。”
    “乐子来了,我之前在外网就看到关于杜邦产能转移的报道,说是本土迁移到亚太地区的产能,在迁移前杜邦高层有两个选项,一个是华国,另外一个是印度,最终他们选择了印度。
    那时候我还在想这对华国来说不是好事,这些跨国巨头们的产能外移越来越多地考虑印度、墨西哥这些国家,而不是华国。
    现在看来对华国不是好事,对他们来说同样不是一件好事,双输!双输!”
    “谁说是双输,这不是双赢吗?
    作为化工行业的业内人士,我想讲一下,杜邦选择去印度建厂不仅仅是因为白宫的要求,或者阿美利肯整体供应链转移的偏好,还有成本的原因,这里的成本不光指人力成本,最大的应该是环保成本。
    在华国,管你外企还是国内企业,但凡是化工类企业,都需要做环境影响评估,巴斯夫知道吧?欧洲化工巨头,就前两年在粤省投了100亿欧元打造一体化化工生产基地,算得上那年整个粤省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了,照样得做环评。
    化工项目用于环保方面的成本一般来说不会低于整体项目投资的百分之十。
    印度即便有要求,和国内肯定没法比,杜邦选择印度建厂节约了一大笔环保费用,反正恒河也不在乎多这一点污染。
    杜邦节约了成本,华国获得了这次在全球范围内给华国航天打广告的机会,这不妥妥双赢啊?
    印度获得了投资,简中网友们则获得了乐子,这样看是四赢!赢中有赢赢麻了。”
    “之前马斯克不是要求4v的供应商把产能搬出4v么,强烈建议别搬到印度,阿美利肯和印度天然互补,这互补性太高了,阿美利肯负责科技研发和金融,印度就负责生产,完美的组合。
    像什么宙斯盾啊,f-35啊,b-2隐身轰炸机啊,这些要多少有多少,全都建议把生产线放到印度!”
    “所以元光,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是太空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各种新型的飞行器也好,还是说实际发展,我们今年要在月球建造基地,阿美利肯也在重返月球,欧盟给欧洲航天局的拨款每年都在增长。
    而大家对光甲航天有着各种各样的期待,你会不会感觉到有压力?”
    “外界压力是一方面,这部分的压力比较小,更大的压力来自自身,对我而言,光甲航天的规模一直在扩大,我们整体规模已经突破5万人了,如果今年月球基地的建设顺利的话,可能在2030年我们的规模就会突破10万人。
    管理这么多人,要给他们提供在申海这座城市算比较不错的待遇,要分配给他们有意思的工作,要给他们一个看得见上升通道的机会,这是更具体的压力。
    我几年前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给大家带来下一个黄金时代,可以算是一个flag,立下了flag自然要完成。
    这个压力是抽象层面的,我还年轻,有很长的时间来慢慢做到它,外界大家对我的期望也好,说是期待也好,它都不会直接传导给我。
    而光甲航天内部的这些员工,我需要对他们负责,这个压力是直接而有形的。”
    光甲航天的食堂里,电视上正在放着访谈节目的回放,陈元光的声音从音响中传到每个员工的耳中。
    坐在陈元光对面的是陆奇,人工智能方面的研发负责人,光甲航天内部光是搞各类算法的员工都突破五千人了,这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
    因为光甲航天的要求很高,能进来的算法工程师,照样能进其他大厂。
    考虑到阿美利肯放开了对华国的限制,这帮人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找工作的。
    光甲航天五十万左右的薪酬并不算高,有期权,但光甲航天不上市,又几乎不分红,期权和没有没区别。
    陆奇安慰道:“boss,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现在担心这个未免有点太早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望社只为原作者乌鸦一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乌鸦一号并收藏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