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2 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2
水镜里的一串介绍完全将人们的兴趣推上了高峰,众人纷纷对这享誉后世的作品生出十二分期待,当然,亦有不少正统文人则是忍不住心情微妙,更添了几分“倒要看看这篇小说好在哪里”的攀比心理。
水浒传是白话章回体小说,这里有两个点,白话和章回体。白话是相对于文言来说的,是一种民间俗语,比文言文好懂一些,但它本身还是属于古代汉语,所以大家初阅读的时候可能有些不习惯,但人家就是白话文的哈而我们熟知的世说新语和唐传奇则是文言小说。
南北朝。
临川王刘义庆笑呵呵地向堂下围坐的文士举杯“先时水镜便说后世学子学习过世说新语,如今再提一番,可见闻名。诸位做的可是留名文史的大事,务要好生编写。”
这些文士本便是临川王刘义庆的门客,时风好品评人物,王爷又醉心魏晋士人风度,这段时间以来他们便受命收集、编写些逸闻轶事,此时听到这话脸上俱是难掩喜色,齐齐奉杯拱手。
开玩笑,谁能拒绝名留青史的诱惑
虽然,他们不知道最终只会留下刘义庆的名字就是了。
唐朝。
李公佐、蒋防、李朝威等一众传奇名家同样个个摩拳擦掌,至于白行简,他已经思考着是不是效仿兄长和元微之的新乐府运动,发起一个唐传奇运动了。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组建一个以传奇写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明清两代白话小说比较盛行,但也有文言小说,比如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清朝。
家人喜气洋洋地向蒲松龄道贺,蒲松龄露出了矜持而又含蓄的微笑“原来后人也是爱读志怪的”
三国。
曹植感兴趣地戳了戳一旁的兄长“志为记述,异者怪也,二哥,你看这聊斋志异是否也是你先前作的那一类志怪”
曹丕在心里肯定弟弟的猜测,刚欲开口,就听自家老爹在上面插话道“管它哪一类,子桓的志怪不可再写了,你俩都给我写三国演义去”
曹丕曹植
爹别不是被什么精怪给迷住了。
唐朝。
白行简同样觉得有趣“志异、传奇,蒲松龄莫不还是我辈中人”
志异是记录异事,传奇是传述奇异,词意相类,也难怪白行简有此猜测。
顺便,聊斋志异是部很有意思的小说,它主要描写一些花妖狐鬼,兼述人情,是古代的灵异小说,与搜神记等六朝志怪是同调的,而六朝志怪一般都比较短小,叙事粗陋。
但聊斋志异的篇幅却都比较长,又取法唐传奇,故事委婉曲折跌宕起伏,同时文笔优美,和原本的六朝志怪篇颇为不同,所以也有很多人讥诮蒲松林“一书而兼二体”,写得不伦不类。
比如清代的纪昀就对这种写法很有意见,还针锋相对写了一本
六朝志怪体,也就是阅微草堂笔记,不过没上教材。
其实仔细来看,“一书而兼二体”恰恰是聊斋志异的艺术独创性所在,这一点也是迅哥儿所肯定了的。
清朝。
蒲松龄的身体微微前倾,一只手轻抖着按在书案上,颤巍巍支起身子来,他的脸上有欣喜、有动容、也有几分感怀。
科举落败,他隐于书斋作些志怪杂说,将一腔怨愤、满怀奇思宣之于花妖狐鬼的世界,一书而兼二体”的尴尬他不是未曾思量过,却仍执意而为,只为我口写我心,而后人不仅传他杂书,还充分肯定了那点“不伦不类”,听来怎不令人震动
文章或许写心,只出自个人,但它的价值却难免要他人承认。蒲松龄目光涌动,压抑着激动道“鲁迅何尝不是我知音啊”
另一边。
纪没上教材昀谢邀,不用专门拿出来扎我的心,以后会谨言慎行的。
唐朝。
白行简等人眼前一亮“以传奇笔法而写志怪蒲松龄果真是个独具匠心之人”
文章一事,贵在推陈出新,他们的传奇之于六朝志怪,何尝不是一种新变变则通,通则久,为文之道,亦是如此。
另一边,传奇名家李朝威对蒲松龄的创新之举就更为欣赏了。他正作了篇柳毅与龙女的故事,其中讲龙女受难,洞庭奇异,颇具神异色彩,不似寻常人事,说不定那蒲松龄是从他这里得到了一二启发呢
北宋。
接受能力极好地苏轼也跟着点头“匠心独运,方是宗师魄力。”
明朝。
施耐庵面无表情地木着脸虽然但是,一定要在这里夸聊斋志异么
有点理解上一课里杜牧的感受了。
章回体,是分章回叙事的长篇小说,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历史故事比较长,不能一次性讲完,就会分好几次,说书人为了留住听众,则会在最精彩的地方断开,所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就形成了“章回”。
这个手法被文人运用到小说中,即有“章回体”之称,而每章的标题则称作回目,像这一课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是回目的前半,后半叫“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明朝。
听到这里的施耐庵长出一口气可算是绕回来了。
北宋。
欧阳修等人听得分明,了然道“原是起自瓦舍说书,用楚姑娘的话说,小说可是真正的民间文学了。”
“市井杂说,亦有野趣。”梅尧臣露出几分笑意。
时下繁盛,东京更是繁华之都,茶楼瓦舍里说书之人不胜枚举,听者甚多,场面异常火爆,许多风雅文士偶尔也会去凑凑热闹,虽则粗陋,但胜在鲜活有趣,欧、梅二人俱是亲到听过的。
“这是否也是后世所说的,民众之力”梅尧臣道。
代代相传下,竟引得文人争相执笔,篇
篇佳作历久弥新。
明朝。
朱权终于觉得耳熟了“这林冲,不是大宋宣和遗事中的人物么”
大宋宣和遗事传为宋人作的讲史话本,书册则见于元代,主要敷衍的是大宋宣和年间宋江等人的旧事,在市井民间一度盛行。
朱元璋到底出生草莽,对这些民间讲史说书较为熟悉,只是宣和遗事着重说的是宋江、杨志等人,林冲则较为模糊,是以他一时还真没往这上面想,此时听得自家儿子提醒才反应过来,当下神情便生出几分古怪
“这水浒传写的是宋江造反的旧事”
朱棣等人沉默了,要说宣和遗事在民间口耳相传,本没有什么所谓,大多便是听个热闹。但如此之书,被后世奉为名著
水浒传的背景在北宋末年,本课选自小说第十回,我们先来看题目。
林教头即林冲,原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风雪,是故事发生的天气环境;山神庙则是故事发生的地点
楚棠娓娓道来,普罗大众听故事,文人或作点评,而某些帝王则是在眼馋“八十万”这个数字。
课文很长,为了方便讲述,我们先疏通一下故事情节。时间关系我就直接在这里分好了,大家有课本的话可以暂停自己划分一下,再来与我的对照。
楚棠将课文情节细化为沧州遇故交、歹人密谋害林冲、林冲买刀寻仇、接管草料场、沽酒风雪夜、火烧草料场、愤然杀仇敌、雪夜上梁山等几个小部分。
课文偏长,水镜也没有放出全文,众人更不可能有书,只好看楚棠整理出来的情节概括,饶是如此,他们也管中窥豹一般,感受到了其中的波澜起伏。
“如此曲折跌宕,难怪深入人心,便是我也忍不住想听一听。”
李白忍不住说道,对这些新奇之事,他一向很感兴趣。
当然也有人从这短短的叙述中听出了更多的疑惑
“林冲不是禁军教头么,怎么去到沧州了”这是白行简。
“买刀寻仇果真是草莽作风。”这是刘彻。
“火烧草料场的也是先前的歹人他们何以对林冲如此赶尽杀绝”这是跟着围观的司马相如。
“手刃仇敌,这位林教头也是个性情中人。”这是一向不羁的杜牧。
“好好一个禁军教头就上了梁山”这是忧心忡忡的赵匡胤。
而施耐庵则是一边捋着胡须一边满意点头不错,故事说得全面。
罗贯中夸得更明显些,不过是对着施耐庵“一篇之中波澜迭起,老师的书当真写得极好”
大家会发现,这些情节都是围绕主人公林冲展开的,小说的核心,也恰恰在人物,解读人物看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小说本身。那么,请大家结合课文思考,你眼中的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什么样的人这可是问到不少人的头上了。
“当然是个英雄好汉
”
有百姓迅速抢答,他听了许多遍水浒的故事,对林冲最为喜欢,此时就差跳起来说了。
周围其他人闻言也跟着附和地点头“确实好汉,武艺高强,草料场复仇真是解气啊”
“但你们不觉得憋屈吗”有人小声提出异议,“早把那些个歹人杀了了事,一忍再忍,要不是天可怜见自己的小命就赔上去了。”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林冲有些时候的确软弱了些。”
明朝。
施耐庵笑得意味深长“林冲此人,不可等闲论之。”
“林冲自然是书中的上上人物,只是写得太狠。”
金圣叹说罢,将自己惯常看的水浒翻到风雪山神庙一节,书上密密麻麻都是他的批注,可见用心。
我们一段段来看。
楚棠放出相关文段,众人终于得以见到水浒文章,个个为这鲜明、精妙的语言赞叹不提。
首先是沧州遇旧。林冲在沧州遇到了酒店伙计李小二,这个李小二当年在东京犯了事儿,林冲帮忙救下了他,还赠他钱财让他有一条活路,从这里可以看出,林冲是一个古道热肠的人。
课件上出现标红的“古道热肠”四个字,众人跟着讨论。
“救人于危难,确是一个善心之人。”白行简道。
“只是李小二偷了店主人的钱财,也不算光彩,林冲这一帮岂非有几分助恶”元稹带了几分玩笑。
“诶,”白居易闻言却是笑了“游侠行事但凭本心,林冲虽然是个禁军教头,行事倒有游侠之风,微之你又何必苛求认真怕不是那李小二一求饶,形容凄惨,林冲瞧见了不忍,便帮了一帮,端的是一副软心肠。”
元稹一听这话也笑了,打趣道“我只这一句,你倒是补出不少内情来,当真要同知退一起去作传奇”
话音刚落,便见一旁的弟弟同样炯炯有神地盯着自己,看来还是没有放弃挖墙脚的想法,白居易连连摆手告饶“说笑了,说笑了。”
北宋。
苏轼看得更快一些,轻咦了一声“恶了高太尉,林冲如何触怒高太尉后面又说生事陷害,那到底是太尉之错”
苏洵目光微凝“如此,那太尉岂是正直之人”
果然,楚棠立即肯定了他的猜测
再看林冲本人说的话“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恶”是触怒、冒犯的意思,高太尉,指殿帅府太尉高俅,也是本书中的大反派。
“正反相对,反派便是说此人作风不正”
得益于汉语的表意性,众人很轻易地猜出了这个字的意思。
馆驿里,猜测被证实的苏洵脸色立时沉了几分,连带着另一个时空里的赵匡胤也拉下了脸,一个大反派,是他大宋的殿帅府太尉
北宋。
李格非拧了拧眉,似有所知。李清照此时正与
父亲一同在庭院中,见状便问到“父亲认识此人”
李格非颔首“你在闺中不晓,先皇为端王时,乐于蹴鞠之戏,高俅善之,故获宠于端王,后端王即位,高俅便得了太尉之职。奈何此人本无才能,侵占军营地皮以为自己之私第,役使禁军为己之劳役,又使禁军为百戏逗乐,是恃宠营私一类人物。”
他将那些朝堂旧事一一道来,寥寥几语也让李清照听得心惊“如此营私无能之辈掌管禁军,先帝当真没有半点识人之明么”
她又气又怒,想起先前水镜所述的靖康之耻,一张脸绷得紧紧的,眼圈又红了。一旁的李格非哪会不知女儿心绪
他们同是观了那首声声慢词,识得大宋血泪,家国惨痛外,他的心中还多了一份慈父悲哀。长叹一声,他拍了拍李清照的手臂以示安慰
“先时宫中变故,官家宾天,蔡京等一众奸贼被枭首示众,高俅之流亦被革职惩办,也算是有了交待。”
李清照点头,靖康祸事横亘在前,整个大宋如今都绷得紧紧的,奸佞之辈一时龟缩在后,朝堂污浊之气的确扫清几分,就是不知,这话本里的高俅,会做出何等恶行了。
她仰首而望。
这句话涉及前几回的剧情,也是林冲遭发配的前因,我们简单叙述一下。话说林冲那日陪妻子林娘子往大相国寺上香
楚棠将前情一一道来,为了让讲述不那么枯燥,她还将央妈版水浒传的相关情节剪辑了出来,分段作了消音处理。
众人听她讲述,影片里的人物也一个个显了出来,林冲、林娘子、鲁智深、高衙内,个个都形神毕肖。
众人早已见惯了这后世的百戏,都聚精会神地盯着水镜,生怕错过一点画面。
虽然演绎各有区别,也不似当下的戏曲一般涂满油彩,以虚的技法展现万千气象、丰富内容,但电视剧的声色显然更吸引众人耳目,而剧中人物亦是面丰体美,虽有演绎装扮,精神面貌却仍可见出不同来。
果然是富庶之邦才会生出的国民,众人又是艳羡,又有几分微妙的骄傲,这样精神的人,是他们的后辈
但很快,随着讲述的深入与画面的变换,众人的心神俱都被剧情吸引走了,只见画面里,林冲听得妻子受辱,怒火中烧地冲了出去,楚棠也适时停止讲述,由视频播放。
只见画面中,一个肥头大耳的男子轻佻言笑,对着一位妇女百般骚扰,那妇女被逼在石墙上,又惧又怕百般躲避推拒,旁边还有一众泼皮围堵,相国寺门前人来人往,竟无一人敢上前阻止。
三国。
曹植少年意气,率先忍不住一拍桌案,怒骂道“光天化日之下欺负良家妇女,还有没有王法”
“如此恶行,周围竟无一人相帮”众人沉浸式观影。
咸阳宫里,蒙恬是武人,见不得这样欺压良善的恶行,当即道“若是我遇见这等事,先把那小人给揍一顿”
未央宫。
少年霍去病正看得紧张,拳头捏得紧紧的▅,竟是恨不得自己冲将上去,心里一直默念着打他打他
却见那林冲赶上前,一把扳过那贼子的肩膀,右手举起拳头来就要砸下去,却在看清那人的脸后生生停住,眼神顿变。
“打呀怎么不打”
霍去病急得叫出声,一旁的卫青忙把人拉住往后带了带,御座上的刘彻也看得投入,听得这话不禁笑了一下“朕的冠军侯当真嫉恶如仇。”
转而又看向水镜里林冲逐渐复杂迟疑起来的眼神,悠然冷声道“不过,他恐怕,不敢打。”
调戏林娘子的人正是高俅的义子高衙内,而禁由殿帅府统辖,高俅正是林冲的顶头上司。所以这个场景是,我上司的儿子调戏了我娘子。
众人失了言语,原来里面还有这样一层关系,那无赖竟还身份不凡。李白啪地一声将自己的长剑拍在石桌上
“太尉义子欺压民妇,简直可气”
杜甫也皱了眉“林冲受制于高俅,这下难免要投鼠忌器,他这拳,怕是打不下去了。”
“那便由着自家娘子被欺侮了吗”李白仍是气不过。
杜甫心中亦是不郁,良家妇子无端受到欺凌,被害之人竟不能伸张分毫,谁看着心中能好受
中唐。
韩愈满面肃然的冷声道“此人于相国寺前诸人往来之处公然调戏妇人,四下却并无一人敢上前阻止,可见平日便是一贯横行霸道,欺压良善之事不曾少做,那高俅教子无方,难辞其咎”
他还有一番话没有说,高俅胆敢如此,不过是借了其父高俅的势,其子如此,高俅又岂会是正直之人联想到楚棠“大反派”之类言语,韩愈的心中浮起几分忧虑。
认出高衙内之后的林冲缓缓将手放下,高衙内自然也认出了是林冲,当下就笑了起来,说着“我当是谁呢,是林教头啊”之类的话,笑嘻嘻地混走了,徒留林冲唇线紧抿咬牙切齿,百般怒火俱是压在心里。
众人大哗。
“就这么放他走了”小霍去病难以置信。
“那林娘子岂非白白受了欺负”刘禹锡向着好友抱不平。
“眼睁睁看着自己娘子受辱却不敢为她讨回公道,林冲这禁军教头白当了”
“毫无血性,软弱可欺”
“话也不能这么说,正因为他是教头,你没听楚姑娘说吗那高衙内的爹,是林冲的顶头上司,大官呢惹不起”
太极宫。
李世民收回目光点评道“官场之中权势压人,高衙内虽有惧怕,然全无认错悔过之意,亦未将之视作犯禁大事,可见平日横行无忌,高俅也未对此有所约束。”
“官宦之家,势本凌人之上,故更应谨以教子,严肃约之,否则便是百姓一祸。林冲身为禁军教头,遭此欺辱犹忍气吞声,寻常百姓岂非更是有苦难言”魏征谨然分析。
他的话句句在理,李世民深以为然,立时便言语告诫臣工严格看管教导各家子弟。
北宋。
李清照很是为林娘子气愤心疼“青天白日里遭了这等祸事,碰上这等纨绔无赖只往哪里叫屈”
她想起文中林冲对李小二的言语,忽然觉出不对,立时胸中的怒火便又燃了几分
“分明是高衙内行恶在先,林冲怎还要说是自己恶了高太尉”
水浒传是白话章回体小说,这里有两个点,白话和章回体。白话是相对于文言来说的,是一种民间俗语,比文言文好懂一些,但它本身还是属于古代汉语,所以大家初阅读的时候可能有些不习惯,但人家就是白话文的哈而我们熟知的世说新语和唐传奇则是文言小说。
南北朝。
临川王刘义庆笑呵呵地向堂下围坐的文士举杯“先时水镜便说后世学子学习过世说新语,如今再提一番,可见闻名。诸位做的可是留名文史的大事,务要好生编写。”
这些文士本便是临川王刘义庆的门客,时风好品评人物,王爷又醉心魏晋士人风度,这段时间以来他们便受命收集、编写些逸闻轶事,此时听到这话脸上俱是难掩喜色,齐齐奉杯拱手。
开玩笑,谁能拒绝名留青史的诱惑
虽然,他们不知道最终只会留下刘义庆的名字就是了。
唐朝。
李公佐、蒋防、李朝威等一众传奇名家同样个个摩拳擦掌,至于白行简,他已经思考着是不是效仿兄长和元微之的新乐府运动,发起一个唐传奇运动了。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组建一个以传奇写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明清两代白话小说比较盛行,但也有文言小说,比如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清朝。
家人喜气洋洋地向蒲松龄道贺,蒲松龄露出了矜持而又含蓄的微笑“原来后人也是爱读志怪的”
三国。
曹植感兴趣地戳了戳一旁的兄长“志为记述,异者怪也,二哥,你看这聊斋志异是否也是你先前作的那一类志怪”
曹丕在心里肯定弟弟的猜测,刚欲开口,就听自家老爹在上面插话道“管它哪一类,子桓的志怪不可再写了,你俩都给我写三国演义去”
曹丕曹植
爹别不是被什么精怪给迷住了。
唐朝。
白行简同样觉得有趣“志异、传奇,蒲松龄莫不还是我辈中人”
志异是记录异事,传奇是传述奇异,词意相类,也难怪白行简有此猜测。
顺便,聊斋志异是部很有意思的小说,它主要描写一些花妖狐鬼,兼述人情,是古代的灵异小说,与搜神记等六朝志怪是同调的,而六朝志怪一般都比较短小,叙事粗陋。
但聊斋志异的篇幅却都比较长,又取法唐传奇,故事委婉曲折跌宕起伏,同时文笔优美,和原本的六朝志怪篇颇为不同,所以也有很多人讥诮蒲松林“一书而兼二体”,写得不伦不类。
比如清代的纪昀就对这种写法很有意见,还针锋相对写了一本
六朝志怪体,也就是阅微草堂笔记,不过没上教材。
其实仔细来看,“一书而兼二体”恰恰是聊斋志异的艺术独创性所在,这一点也是迅哥儿所肯定了的。
清朝。
蒲松龄的身体微微前倾,一只手轻抖着按在书案上,颤巍巍支起身子来,他的脸上有欣喜、有动容、也有几分感怀。
科举落败,他隐于书斋作些志怪杂说,将一腔怨愤、满怀奇思宣之于花妖狐鬼的世界,一书而兼二体”的尴尬他不是未曾思量过,却仍执意而为,只为我口写我心,而后人不仅传他杂书,还充分肯定了那点“不伦不类”,听来怎不令人震动
文章或许写心,只出自个人,但它的价值却难免要他人承认。蒲松龄目光涌动,压抑着激动道“鲁迅何尝不是我知音啊”
另一边。
纪没上教材昀谢邀,不用专门拿出来扎我的心,以后会谨言慎行的。
唐朝。
白行简等人眼前一亮“以传奇笔法而写志怪蒲松龄果真是个独具匠心之人”
文章一事,贵在推陈出新,他们的传奇之于六朝志怪,何尝不是一种新变变则通,通则久,为文之道,亦是如此。
另一边,传奇名家李朝威对蒲松龄的创新之举就更为欣赏了。他正作了篇柳毅与龙女的故事,其中讲龙女受难,洞庭奇异,颇具神异色彩,不似寻常人事,说不定那蒲松龄是从他这里得到了一二启发呢
北宋。
接受能力极好地苏轼也跟着点头“匠心独运,方是宗师魄力。”
明朝。
施耐庵面无表情地木着脸虽然但是,一定要在这里夸聊斋志异么
有点理解上一课里杜牧的感受了。
章回体,是分章回叙事的长篇小说,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历史故事比较长,不能一次性讲完,就会分好几次,说书人为了留住听众,则会在最精彩的地方断开,所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就形成了“章回”。
这个手法被文人运用到小说中,即有“章回体”之称,而每章的标题则称作回目,像这一课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是回目的前半,后半叫“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明朝。
听到这里的施耐庵长出一口气可算是绕回来了。
北宋。
欧阳修等人听得分明,了然道“原是起自瓦舍说书,用楚姑娘的话说,小说可是真正的民间文学了。”
“市井杂说,亦有野趣。”梅尧臣露出几分笑意。
时下繁盛,东京更是繁华之都,茶楼瓦舍里说书之人不胜枚举,听者甚多,场面异常火爆,许多风雅文士偶尔也会去凑凑热闹,虽则粗陋,但胜在鲜活有趣,欧、梅二人俱是亲到听过的。
“这是否也是后世所说的,民众之力”梅尧臣道。
代代相传下,竟引得文人争相执笔,篇
篇佳作历久弥新。
明朝。
朱权终于觉得耳熟了“这林冲,不是大宋宣和遗事中的人物么”
大宋宣和遗事传为宋人作的讲史话本,书册则见于元代,主要敷衍的是大宋宣和年间宋江等人的旧事,在市井民间一度盛行。
朱元璋到底出生草莽,对这些民间讲史说书较为熟悉,只是宣和遗事着重说的是宋江、杨志等人,林冲则较为模糊,是以他一时还真没往这上面想,此时听得自家儿子提醒才反应过来,当下神情便生出几分古怪
“这水浒传写的是宋江造反的旧事”
朱棣等人沉默了,要说宣和遗事在民间口耳相传,本没有什么所谓,大多便是听个热闹。但如此之书,被后世奉为名著
水浒传的背景在北宋末年,本课选自小说第十回,我们先来看题目。
林教头即林冲,原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风雪,是故事发生的天气环境;山神庙则是故事发生的地点
楚棠娓娓道来,普罗大众听故事,文人或作点评,而某些帝王则是在眼馋“八十万”这个数字。
课文很长,为了方便讲述,我们先疏通一下故事情节。时间关系我就直接在这里分好了,大家有课本的话可以暂停自己划分一下,再来与我的对照。
楚棠将课文情节细化为沧州遇故交、歹人密谋害林冲、林冲买刀寻仇、接管草料场、沽酒风雪夜、火烧草料场、愤然杀仇敌、雪夜上梁山等几个小部分。
课文偏长,水镜也没有放出全文,众人更不可能有书,只好看楚棠整理出来的情节概括,饶是如此,他们也管中窥豹一般,感受到了其中的波澜起伏。
“如此曲折跌宕,难怪深入人心,便是我也忍不住想听一听。”
李白忍不住说道,对这些新奇之事,他一向很感兴趣。
当然也有人从这短短的叙述中听出了更多的疑惑
“林冲不是禁军教头么,怎么去到沧州了”这是白行简。
“买刀寻仇果真是草莽作风。”这是刘彻。
“火烧草料场的也是先前的歹人他们何以对林冲如此赶尽杀绝”这是跟着围观的司马相如。
“手刃仇敌,这位林教头也是个性情中人。”这是一向不羁的杜牧。
“好好一个禁军教头就上了梁山”这是忧心忡忡的赵匡胤。
而施耐庵则是一边捋着胡须一边满意点头不错,故事说得全面。
罗贯中夸得更明显些,不过是对着施耐庵“一篇之中波澜迭起,老师的书当真写得极好”
大家会发现,这些情节都是围绕主人公林冲展开的,小说的核心,也恰恰在人物,解读人物看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小说本身。那么,请大家结合课文思考,你眼中的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什么样的人这可是问到不少人的头上了。
“当然是个英雄好汉
”
有百姓迅速抢答,他听了许多遍水浒的故事,对林冲最为喜欢,此时就差跳起来说了。
周围其他人闻言也跟着附和地点头“确实好汉,武艺高强,草料场复仇真是解气啊”
“但你们不觉得憋屈吗”有人小声提出异议,“早把那些个歹人杀了了事,一忍再忍,要不是天可怜见自己的小命就赔上去了。”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林冲有些时候的确软弱了些。”
明朝。
施耐庵笑得意味深长“林冲此人,不可等闲论之。”
“林冲自然是书中的上上人物,只是写得太狠。”
金圣叹说罢,将自己惯常看的水浒翻到风雪山神庙一节,书上密密麻麻都是他的批注,可见用心。
我们一段段来看。
楚棠放出相关文段,众人终于得以见到水浒文章,个个为这鲜明、精妙的语言赞叹不提。
首先是沧州遇旧。林冲在沧州遇到了酒店伙计李小二,这个李小二当年在东京犯了事儿,林冲帮忙救下了他,还赠他钱财让他有一条活路,从这里可以看出,林冲是一个古道热肠的人。
课件上出现标红的“古道热肠”四个字,众人跟着讨论。
“救人于危难,确是一个善心之人。”白行简道。
“只是李小二偷了店主人的钱财,也不算光彩,林冲这一帮岂非有几分助恶”元稹带了几分玩笑。
“诶,”白居易闻言却是笑了“游侠行事但凭本心,林冲虽然是个禁军教头,行事倒有游侠之风,微之你又何必苛求认真怕不是那李小二一求饶,形容凄惨,林冲瞧见了不忍,便帮了一帮,端的是一副软心肠。”
元稹一听这话也笑了,打趣道“我只这一句,你倒是补出不少内情来,当真要同知退一起去作传奇”
话音刚落,便见一旁的弟弟同样炯炯有神地盯着自己,看来还是没有放弃挖墙脚的想法,白居易连连摆手告饶“说笑了,说笑了。”
北宋。
苏轼看得更快一些,轻咦了一声“恶了高太尉,林冲如何触怒高太尉后面又说生事陷害,那到底是太尉之错”
苏洵目光微凝“如此,那太尉岂是正直之人”
果然,楚棠立即肯定了他的猜测
再看林冲本人说的话“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恶”是触怒、冒犯的意思,高太尉,指殿帅府太尉高俅,也是本书中的大反派。
“正反相对,反派便是说此人作风不正”
得益于汉语的表意性,众人很轻易地猜出了这个字的意思。
馆驿里,猜测被证实的苏洵脸色立时沉了几分,连带着另一个时空里的赵匡胤也拉下了脸,一个大反派,是他大宋的殿帅府太尉
北宋。
李格非拧了拧眉,似有所知。李清照此时正与
父亲一同在庭院中,见状便问到“父亲认识此人”
李格非颔首“你在闺中不晓,先皇为端王时,乐于蹴鞠之戏,高俅善之,故获宠于端王,后端王即位,高俅便得了太尉之职。奈何此人本无才能,侵占军营地皮以为自己之私第,役使禁军为己之劳役,又使禁军为百戏逗乐,是恃宠营私一类人物。”
他将那些朝堂旧事一一道来,寥寥几语也让李清照听得心惊“如此营私无能之辈掌管禁军,先帝当真没有半点识人之明么”
她又气又怒,想起先前水镜所述的靖康之耻,一张脸绷得紧紧的,眼圈又红了。一旁的李格非哪会不知女儿心绪
他们同是观了那首声声慢词,识得大宋血泪,家国惨痛外,他的心中还多了一份慈父悲哀。长叹一声,他拍了拍李清照的手臂以示安慰
“先时宫中变故,官家宾天,蔡京等一众奸贼被枭首示众,高俅之流亦被革职惩办,也算是有了交待。”
李清照点头,靖康祸事横亘在前,整个大宋如今都绷得紧紧的,奸佞之辈一时龟缩在后,朝堂污浊之气的确扫清几分,就是不知,这话本里的高俅,会做出何等恶行了。
她仰首而望。
这句话涉及前几回的剧情,也是林冲遭发配的前因,我们简单叙述一下。话说林冲那日陪妻子林娘子往大相国寺上香
楚棠将前情一一道来,为了让讲述不那么枯燥,她还将央妈版水浒传的相关情节剪辑了出来,分段作了消音处理。
众人听她讲述,影片里的人物也一个个显了出来,林冲、林娘子、鲁智深、高衙内,个个都形神毕肖。
众人早已见惯了这后世的百戏,都聚精会神地盯着水镜,生怕错过一点画面。
虽然演绎各有区别,也不似当下的戏曲一般涂满油彩,以虚的技法展现万千气象、丰富内容,但电视剧的声色显然更吸引众人耳目,而剧中人物亦是面丰体美,虽有演绎装扮,精神面貌却仍可见出不同来。
果然是富庶之邦才会生出的国民,众人又是艳羡,又有几分微妙的骄傲,这样精神的人,是他们的后辈
但很快,随着讲述的深入与画面的变换,众人的心神俱都被剧情吸引走了,只见画面里,林冲听得妻子受辱,怒火中烧地冲了出去,楚棠也适时停止讲述,由视频播放。
只见画面中,一个肥头大耳的男子轻佻言笑,对着一位妇女百般骚扰,那妇女被逼在石墙上,又惧又怕百般躲避推拒,旁边还有一众泼皮围堵,相国寺门前人来人往,竟无一人敢上前阻止。
三国。
曹植少年意气,率先忍不住一拍桌案,怒骂道“光天化日之下欺负良家妇女,还有没有王法”
“如此恶行,周围竟无一人相帮”众人沉浸式观影。
咸阳宫里,蒙恬是武人,见不得这样欺压良善的恶行,当即道“若是我遇见这等事,先把那小人给揍一顿”
未央宫。
少年霍去病正看得紧张,拳头捏得紧紧的▅,竟是恨不得自己冲将上去,心里一直默念着打他打他
却见那林冲赶上前,一把扳过那贼子的肩膀,右手举起拳头来就要砸下去,却在看清那人的脸后生生停住,眼神顿变。
“打呀怎么不打”
霍去病急得叫出声,一旁的卫青忙把人拉住往后带了带,御座上的刘彻也看得投入,听得这话不禁笑了一下“朕的冠军侯当真嫉恶如仇。”
转而又看向水镜里林冲逐渐复杂迟疑起来的眼神,悠然冷声道“不过,他恐怕,不敢打。”
调戏林娘子的人正是高俅的义子高衙内,而禁由殿帅府统辖,高俅正是林冲的顶头上司。所以这个场景是,我上司的儿子调戏了我娘子。
众人失了言语,原来里面还有这样一层关系,那无赖竟还身份不凡。李白啪地一声将自己的长剑拍在石桌上
“太尉义子欺压民妇,简直可气”
杜甫也皱了眉“林冲受制于高俅,这下难免要投鼠忌器,他这拳,怕是打不下去了。”
“那便由着自家娘子被欺侮了吗”李白仍是气不过。
杜甫心中亦是不郁,良家妇子无端受到欺凌,被害之人竟不能伸张分毫,谁看着心中能好受
中唐。
韩愈满面肃然的冷声道“此人于相国寺前诸人往来之处公然调戏妇人,四下却并无一人敢上前阻止,可见平日便是一贯横行霸道,欺压良善之事不曾少做,那高俅教子无方,难辞其咎”
他还有一番话没有说,高俅胆敢如此,不过是借了其父高俅的势,其子如此,高俅又岂会是正直之人联想到楚棠“大反派”之类言语,韩愈的心中浮起几分忧虑。
认出高衙内之后的林冲缓缓将手放下,高衙内自然也认出了是林冲,当下就笑了起来,说着“我当是谁呢,是林教头啊”之类的话,笑嘻嘻地混走了,徒留林冲唇线紧抿咬牙切齿,百般怒火俱是压在心里。
众人大哗。
“就这么放他走了”小霍去病难以置信。
“那林娘子岂非白白受了欺负”刘禹锡向着好友抱不平。
“眼睁睁看着自己娘子受辱却不敢为她讨回公道,林冲这禁军教头白当了”
“毫无血性,软弱可欺”
“话也不能这么说,正因为他是教头,你没听楚姑娘说吗那高衙内的爹,是林冲的顶头上司,大官呢惹不起”
太极宫。
李世民收回目光点评道“官场之中权势压人,高衙内虽有惧怕,然全无认错悔过之意,亦未将之视作犯禁大事,可见平日横行无忌,高俅也未对此有所约束。”
“官宦之家,势本凌人之上,故更应谨以教子,严肃约之,否则便是百姓一祸。林冲身为禁军教头,遭此欺辱犹忍气吞声,寻常百姓岂非更是有苦难言”魏征谨然分析。
他的话句句在理,李世民深以为然,立时便言语告诫臣工严格看管教导各家子弟。
北宋。
李清照很是为林娘子气愤心疼“青天白日里遭了这等祸事,碰上这等纨绔无赖只往哪里叫屈”
她想起文中林冲对李小二的言语,忽然觉出不对,立时胸中的怒火便又燃了几分
“分明是高衙内行恶在先,林冲怎还要说是自己恶了高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