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夫人与孟忻都不是乐于折磨自家孩子、换取个好名声的父母,只是这头一回入宫总要做出些样子,不然传出去,未免有蔑视皇宫之嫌,故而才请来了京中有名的管教嬷嬷。
    管教嬷嬷这些年见过的人家何其多,虽对孟崔夫妇对程荀的态度颇有微词,却也并未多加插手。
    嬷嬷每日拿出一个上午,与程荀说明了进宫面圣的惯常流程与礼仪后,又带着程荀示范两次,便在小丫鬟的簇拥下,回屋中自自在在歇脚去了。
    什么下马威?什么做规矩?不存在的。
    纸包不住火,短短两天不到的时间,圣上与娘娘命孟忻妻女进宫面圣的消息便不翼而飞,在大半个上京城的达官显贵人家中传开了。
    原因无他,自新帝登基以来,也只宣召过自家与皇后娘娘母族的女眷。难道孟忻当真被圣上看重至此,就连家中女眷也沾了光?背后的缘故,不免让人多想。
    而自打被认到孟家后就低调度日的程荀,也头一回入了京中女眷的眼,暗中议论起这位五年前横空出世的“孟家义女”。
    年过二十、至今未曾婚嫁、从未在出现在人前……就连与孟家亲近些的人家,见过程荀面的也寥寥无几,问起来,也只隐隐晦晦得了个“是个有本事的女子”的评价。
    有人说,孟家对这义女态度遮掩,许是不得不才认下的,对程荀本人想来是不喜的。偏偏人家又入了孟家祠堂族谱,记在崔夫人名下,与正经的小姐别无二致……
    也有人不怀好意地暗传,这半路认来的义女恐怕是孟忻在外的一笔风流债,很有些看崔夫人笑话的意思。
    ——毕竟,孟崔夫妇是出了名的恩爱,家中既无妾室、又无庶子女,后宅只怕比那穷汉的口袋还要干净,早就惹了许多人眼红。
    可说一千道一万,这孟家义女,究竟是什么来头呢?
    外头风言风语,孟府内却一如往常。
    崔夫人原本还担心程荀对宫廷心有戚戚,特意留了几个晚上,待在程荀身边,准备与她说说自己儿时进宫时闹的笑话。
    可很快她便发现,程荀脸上哪里有半分的担心与慌张,比她当年不知淡定了多少,便悻悻回了自己院子。
    回去后,崔夫人不免与孟忻抱怨起,孩子太独立要强,自己这个当娘的未免太没有成就感。
    孟忻早早地就坐在床榻上看书,听到这话,头也没抬便说道:“那咱们再生个小的,巴掌大一个猴儿,吃饭睡觉都要靠爹娘,够你有成就感的。”
    丫鬟婆子早就退出了卧房,崔夫人闻言走过去掐了他后腰一把,嗔怪道:“没个正经!”
    另一边,程荀却不似表面那般平静淡然,心中多少有些忐忑。
    孟忻私下虽与她说过几次面圣的忌讳和要点,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程荀也早与孟忻演练过几次,可面圣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她还是忍不住担心起来。
    心里七上八下地晃悠着,她忍不住想,那位“真龙之子”,那位手掌大齐江山、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圣上,会如何看待她口中那已然此去经年的真相?又会如何处置而今仍在锦衣玉食、逍遥法外的罪人?
    孟忻说,坐上那把龙椅上的人,赢得权力不过是第一步。权衡利弊、计较得失,如何将权力拿稳、拿长久,才是真正需要为之付出诸多辛劳、甚至妥协退让的事业。
    他话里话外的意思,程荀自然明白。
    哪怕她自认站在正义公理的那一方,可这必然会带来朝野动荡的“正义”,对而今这个亟待休养生息的国家而言,是否就是真的“正义”,就连她自己也都存疑。
    上位者眼中的世界,与她眼中的,或许是截然不同。而走到今日,她靠得也并非全知全能的一双眼,不过一些孤勇、一些取舍、一些误打误撞。
    就如同当日晏决明为何能精准地得信带兵赶到京城,先帝、太子与誉王的那盘棋如何走到今日的局面,程荀都一无所知。
    甚至想得更深一些,范家跋扈西北二十年,没有沈家的制衡,先帝当真没有忌惮么?
    阿拉塔单方面撕毁伊仁台留下的政治遗产,究竟是巧合、还是有人推波助澜?
    西北大乱,先帝为何偏偏要在这个节骨眼发难太子,命他困守东宫半年之久?
    或许从一开始,程荀便一脚踏入了漩涡之中,在无知无觉中,成为了某条锁链上的一环。
    不,不止她。
    那些死于瓦剌刀马下的普通将士,那些流离失所、逃离故土的边关百姓,才是真正的工具与养料,供给给了更加“伟大”的事业。
    那座巍峨肃穆的红色宫城,像座看不见的大山,牢牢压在程荀胸膛上。
    银月如钩,窗外竹影浮动,程荀翻了个身,怔怔望着地板上如霜的月色,睡意全无。
    忽然,安静的内室响起两声清脆的声响。
    第168章 桃枝颤(二更)
    忽然, 安静的内室响起两声清脆的声响。
    程荀猛地回过神,屋中仍是一片寂静,正在程荀以为自己听错了的时候,西面的窗户上又响起了两道石子轻敲声。

章节目录

别青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望社只为原作者逐舟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逐舟客并收藏别青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