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郎一家能留下, 最高兴的无疑是赵三郎, 这不脸上立刻多了几分笑容,也不顾外面有多热,拉着王大郎, 两个就去了后院,不知道要干什么。
秦英也不管他们, 反正这两男人皮厚经晒着呢。
于是堂屋就只剩下了秦英和张氏还有小牛三个,秦英看着小牛, 嘴上却问着张氏, “小牛上没有上私塾?”
说到这个,张氏高兴的回答道:“上呐,就在附近村子里的私塾, 只是这两天私塾里的先生家里有事, 让他们这几天不用去了。”
“小石头呢?他应该也上私塾了吧?”张氏记得秦英和赵三郎搬来顺应县就是为了小石头能进一个好的私塾。
秦英看着张氏说道:“去书院了,再过一两个时辰就要下学回来了, 小石头要是知道小牛来了, 不知道会高兴成啥样?!”
“你们刚搬走那会儿,小牛也是成天的念叨小石头,只要一想起来了就非要叫我和他爹带他来找小石头。”
小牛把盘子里最后一块菠萝吞下肚,这才有心思关心别的,看着秦英说道:“婶子, 上私塾一点都不好玩,先生每天只知道让我们背文章,背不出来还要挨戒尺。”
“那小牛你有没有挨过先生的戒尺呀?”秦英笑着问道。
小牛也不怕张氏就在旁边, 毫不犹豫的点头承认,“挨过两回,后来就没有挨过了。”然后又问道:“小石头有没有挨过先生的戒尺?”
秦英摇头,“没有,小石头他们书院不让先生打他们,可是会罚他们抄文章。”
“喔”,小牛心里马上平衡了,他情愿被打,也不想被罚抄文章,打,只疼一会儿就过了,可抄文章好辛苦的。
见小牛的小模样,好像是在同情小石头似的,秦英不禁笑着摸摸他的头,问道:“还想不想吃菠萝?”
小牛摇头,苦着一张脸说道:“不要了,吃了好多,牙齿好酸。”
小牛是吃的不少,菠萝虽然甜,但吃多了牙齿还是受不了,于是秦英也不再勉强他,转而说道:“婶子晚上给你做好吃的。”
小牛高兴的点头,对着秦英甜甜的说道:“婶子你真好!”
本来在一旁静静听着小牛和秦英两人说话的张氏,这时候插嘴对秦英说道:“看看,在你面前多听话,要是在家里也像这么听话就好了。”
闻言秦英只呵呵笑两声,转而问道张氏:“婶子和大叔还好吧?”
“都好,我婆婆还不时的念叨起你们呢。”
“那地里的庄家怎么样?”
说到庄家,张氏脸上快要笑开了花,说道:“都不错,你们让种的那些地去年收了好些粮食,比我们自己的地收成还好。”
那是当然,自家的地她和赵三郎可是费了不少功夫的,又是撒腐殖土又是撒草木灰的,想到这里便对张氏说道:“嫂子和王大哥可以在播种前,试着去山上弄些腐土撒在地里,我们那地都是撒了腐土的。”
“好,等明年我们就试试。”张氏毫不犹豫的说道。
说到地秦英就不得不问了,“对了,嫂子,我嫂子是不是为我们那地上你家去过?”
“嗯,来过两回,想要你们的地,娃他爹说那地是你们的,我们做不了主,让她来找你们,只要你们亲自来说就把地给她,你嫂子听我们做不了主就走了;过了一个来月她又来了一回,娃他爹这时候也回过味来了,估计你嫂子是想白白占了你们的地,便对她说那地是我们佃你们的,是要交租子的,这回她倒没有多做纠缠就走了。”
“怎么,你嫂子真的来找你们了?”
“嗯,我和三郎既然已经把地交给你和王大哥种了,怎么好意思就这么收回来,于是就和你们一样的说辞,也说那地是佃出去的,她听了也不说要了。”赵三郎和王大郎不愧是多年的好兄弟,居然连借口都能想到一块儿去。
于是这话题就此打住,秦英和张氏又东拉西扯起别的事情来,这样一来时间便过得很快,感觉没过多久李嫂子就来做晚饭了,秦英叫李嫂子多做了三个人的饭,菜也多做几个。
秦英叮嘱了李嫂子,转头对张氏解释道:“这李嫂子是三郎怕我怀了孩子不方便,专门雇来做饭的人,也就这么几个月,等我生了就不来了。”
张氏点点头,心想,这赵三郎和秦英的日子真是不一样了,搬来顺应县住不说,现在还雇得起帮佣的人了。不过她心里还是为两人高兴的,秦英和赵三郎这算是苦尽甘来了。
小石头下学回来看见小牛果真是万分高兴,迫不及待的拉着小牛就往他屋里跑。
张氏一直看着小石头和小牛进屋后,才对秦英说道:“这小石头真是长高了不少,看着身子也变结实了。”
“嗯,个头是蹿高了一截。”
此时屋里不断传出两个孩子又说又笑的声音,不晓得一起玩什么这么高兴,不一会儿两人就出来了,小石头手里还拿着蹴鞠。
秦英于是对两人说道:“在阴凉的地方踢啊,别晒伤了。”
“喔。”两个孩子一起点头,只要不是叫他们不要去玩,什么他们都会答应。
张氏看着在院子里耍的十分开心的两个娃儿,说道:“这下小牛可找到耍的了,估计他明天都不想走了。”
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饭,秦英他们便领着王大郎一家人去街上逛逛散散步。
小牛是第一次来顺应县,和小石头第一回来顺应县是一个模样,看见什么都觉得稀奇,被小石头领着在前面这里摸摸那里瞧瞧,好不开心。
“娘,我想吃糖人!”小牛在前面发现一个做糖人的摊子,看见各式各样的糖人就想要,可是他没有铜板,于是忙跑过来问张氏要钱。
秦英拉拉赵三郎的袖子,赵三郎会意在张氏和王大郎反应前摸出几个铜板递给小牛,小牛还是个孩子看见铜板也不管是谁给的便高兴的接了,跑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去了。
张氏见小牛不管不顾拿了赵三郎的铜板就跑了,忙从怀里掏出几个铜板递给赵三郎,嘴上还颇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三郎,来给你,哪能让你掏钱。”
秦英笑着把张氏的手推回去,笑着说道:“几个铜板而已,嫂子快拿回去,小牛来了顺应县,我们当叔叔婶婶的当然应该给孩子几个钱让他买他喜欢的东西。”
秦英他们不要,张氏也不好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拉拉扯扯的硬塞给他们,想到,这个情他们领了,往后还了就是,于是也不再坚持,把铜板放回怀里,对秦英和赵三郎说道:“那我就代小牛谢谢你们当叔叔婶婶的了。”
“嫂子客气了,我们快去看看这两娃儿在看什么,省得一会儿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只这一会儿功夫两孩子拿着糖人又往另一堆人群里挤去了,等秦英在赵三郎的保护下挤进人群时小石头和小牛正看三个江湖艺人表演戏法看的入神。
这戏法秦英以前跟着宋大嫂和宋二嫂看过,叫什么古彩戏法,就是中国的魔术,这古彩戏法在这个时代是很受人们欢迎的。
只听三人中的老师傅边表演戏法边说道:“。。。。。。接下来我让这桌上的鱼游进这个鱼缸里去。。。。。。走,走,走!”
老师傅话音刚落,桌子上的三只纸鱼便不见了,人们走进一看原本空荡荡的鱼缸里真的有三只小鱼在里面悠闲地游着。
人群里顿时爆发出一阵激烈的叫好声,小石头和小牛两个在鱼缸里看见小鱼也跟着拍手叫好,兴奋异常。
老师傅仍嫌这叫好声不够似的,做着手势让人们安静下来,待人们安静下来后又接着说道:“大家知道做我们这一行的有一句行话,叫‘宁变十回出,不变一回进’今天我就将这鱼缸连着这鱼给大家伙变没了。”
说着端起装着满满一缸水的鱼缸一个转身,再转身回来时他手里的鱼缸真的不见了,老师傅伸着两手说道:“我就给大家跳一跳看看这鱼缸是不是被藏在我身上。”
说罢便使劲儿跳了几下,却丝毫不见身上有水流出来或是衣裳被打湿,至此人们才相信这鱼缸不是被藏在身上了而是真的变没了,于是又是一阵更热烈的叫好声,连王大郎都忍不住跟着人们一起拍手叫好。
这时老师傅的两个徒弟们很有眼力见的来要打赏,人们这时候都毫不吝啬的纷纷掏银钱出来往盘子里扔。
小石头和小牛两个看的都不想走了,撒娇耍赖硬是又看老师傅耍了两个满堂红和鸳鸯棒的把戏才依依不舍的跟着大人们走了。
一路上两小家伙都在议论方才的戏法,就连张氏也入了迷,问到众人,“你们说那个鱼缸被变到什么地方去了?”
王大郎想也没想的接口道:“哪里是变到什么地方去了,肯定是变没有了。”
赵三郎却是看向秦英,秦英莞尔一笑,说道:“我猜一定是藏在了他的袍子下面。”
王大郎提出疑问,“那水怎么没有洒?满满的一鱼缸水藏在袍子下面,然后再像老师傅那样跳几下那袍子不是早湿了,所以我说一定是变没有了。”
秦英也不和王大郎争辩,她是受过现代教育的,知道一个东西不会无缘无故就没有了,但是这些人却不知道,所以两相争辩也没有多大意义,还不如微笑着沉默。
张氏见秦英被王大郎驳得没有言语,也便觉得王大郎说的对,那鱼缸就是被变没有了。
于是点头说道:“我看也是,那老师傅真厉害,一个鱼缸说变没有就变没有了,不知道他能不能把人也给变没了?”
王大郎想想说道:“我看应该可以。”
几人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走到家门口了。
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进了屋秦英就把张氏拉去东厢的客房让张氏看看。
到了东厢客房,秦英指着墙边的柜子对张氏说道:“被子和褥子都在柜子里,你和王大哥睡的时候拿出来直接铺上就行了,小牛就让他和小石头一起睡。”
“嗯,好。”张氏点点头,然后又想起什么似的,对秦英说道:“英子,你听说了没有,赵大郎要来顺应县开杂货铺子了,听钱氏在村里说好像就在什么西街的什么地方。”
西街?那不是就在他们这条街,怎么这些人这么阴魂不散呀!秦英郁闷的想到,但是面上却不显,表情淡淡的点点头,“喔”了一声,便不再多说什么。
弄的张氏倒有些讪讪然,知道秦英不想谈论赵家的事也识趣的说起了别的事情,无非就是青山村的东家长西家短,只要不是赵婆子一家的事,秦英也认认真真的听,没有表现出一丝不耐来。
秦英也不管他们, 反正这两男人皮厚经晒着呢。
于是堂屋就只剩下了秦英和张氏还有小牛三个,秦英看着小牛, 嘴上却问着张氏, “小牛上没有上私塾?”
说到这个,张氏高兴的回答道:“上呐,就在附近村子里的私塾, 只是这两天私塾里的先生家里有事, 让他们这几天不用去了。”
“小石头呢?他应该也上私塾了吧?”张氏记得秦英和赵三郎搬来顺应县就是为了小石头能进一个好的私塾。
秦英看着张氏说道:“去书院了,再过一两个时辰就要下学回来了, 小石头要是知道小牛来了, 不知道会高兴成啥样?!”
“你们刚搬走那会儿,小牛也是成天的念叨小石头,只要一想起来了就非要叫我和他爹带他来找小石头。”
小牛把盘子里最后一块菠萝吞下肚,这才有心思关心别的,看着秦英说道:“婶子, 上私塾一点都不好玩,先生每天只知道让我们背文章,背不出来还要挨戒尺。”
“那小牛你有没有挨过先生的戒尺呀?”秦英笑着问道。
小牛也不怕张氏就在旁边, 毫不犹豫的点头承认,“挨过两回,后来就没有挨过了。”然后又问道:“小石头有没有挨过先生的戒尺?”
秦英摇头,“没有,小石头他们书院不让先生打他们,可是会罚他们抄文章。”
“喔”,小牛心里马上平衡了,他情愿被打,也不想被罚抄文章,打,只疼一会儿就过了,可抄文章好辛苦的。
见小牛的小模样,好像是在同情小石头似的,秦英不禁笑着摸摸他的头,问道:“还想不想吃菠萝?”
小牛摇头,苦着一张脸说道:“不要了,吃了好多,牙齿好酸。”
小牛是吃的不少,菠萝虽然甜,但吃多了牙齿还是受不了,于是秦英也不再勉强他,转而说道:“婶子晚上给你做好吃的。”
小牛高兴的点头,对着秦英甜甜的说道:“婶子你真好!”
本来在一旁静静听着小牛和秦英两人说话的张氏,这时候插嘴对秦英说道:“看看,在你面前多听话,要是在家里也像这么听话就好了。”
闻言秦英只呵呵笑两声,转而问道张氏:“婶子和大叔还好吧?”
“都好,我婆婆还不时的念叨起你们呢。”
“那地里的庄家怎么样?”
说到庄家,张氏脸上快要笑开了花,说道:“都不错,你们让种的那些地去年收了好些粮食,比我们自己的地收成还好。”
那是当然,自家的地她和赵三郎可是费了不少功夫的,又是撒腐殖土又是撒草木灰的,想到这里便对张氏说道:“嫂子和王大哥可以在播种前,试着去山上弄些腐土撒在地里,我们那地都是撒了腐土的。”
“好,等明年我们就试试。”张氏毫不犹豫的说道。
说到地秦英就不得不问了,“对了,嫂子,我嫂子是不是为我们那地上你家去过?”
“嗯,来过两回,想要你们的地,娃他爹说那地是你们的,我们做不了主,让她来找你们,只要你们亲自来说就把地给她,你嫂子听我们做不了主就走了;过了一个来月她又来了一回,娃他爹这时候也回过味来了,估计你嫂子是想白白占了你们的地,便对她说那地是我们佃你们的,是要交租子的,这回她倒没有多做纠缠就走了。”
“怎么,你嫂子真的来找你们了?”
“嗯,我和三郎既然已经把地交给你和王大哥种了,怎么好意思就这么收回来,于是就和你们一样的说辞,也说那地是佃出去的,她听了也不说要了。”赵三郎和王大郎不愧是多年的好兄弟,居然连借口都能想到一块儿去。
于是这话题就此打住,秦英和张氏又东拉西扯起别的事情来,这样一来时间便过得很快,感觉没过多久李嫂子就来做晚饭了,秦英叫李嫂子多做了三个人的饭,菜也多做几个。
秦英叮嘱了李嫂子,转头对张氏解释道:“这李嫂子是三郎怕我怀了孩子不方便,专门雇来做饭的人,也就这么几个月,等我生了就不来了。”
张氏点点头,心想,这赵三郎和秦英的日子真是不一样了,搬来顺应县住不说,现在还雇得起帮佣的人了。不过她心里还是为两人高兴的,秦英和赵三郎这算是苦尽甘来了。
小石头下学回来看见小牛果真是万分高兴,迫不及待的拉着小牛就往他屋里跑。
张氏一直看着小石头和小牛进屋后,才对秦英说道:“这小石头真是长高了不少,看着身子也变结实了。”
“嗯,个头是蹿高了一截。”
此时屋里不断传出两个孩子又说又笑的声音,不晓得一起玩什么这么高兴,不一会儿两人就出来了,小石头手里还拿着蹴鞠。
秦英于是对两人说道:“在阴凉的地方踢啊,别晒伤了。”
“喔。”两个孩子一起点头,只要不是叫他们不要去玩,什么他们都会答应。
张氏看着在院子里耍的十分开心的两个娃儿,说道:“这下小牛可找到耍的了,估计他明天都不想走了。”
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饭,秦英他们便领着王大郎一家人去街上逛逛散散步。
小牛是第一次来顺应县,和小石头第一回来顺应县是一个模样,看见什么都觉得稀奇,被小石头领着在前面这里摸摸那里瞧瞧,好不开心。
“娘,我想吃糖人!”小牛在前面发现一个做糖人的摊子,看见各式各样的糖人就想要,可是他没有铜板,于是忙跑过来问张氏要钱。
秦英拉拉赵三郎的袖子,赵三郎会意在张氏和王大郎反应前摸出几个铜板递给小牛,小牛还是个孩子看见铜板也不管是谁给的便高兴的接了,跑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去了。
张氏见小牛不管不顾拿了赵三郎的铜板就跑了,忙从怀里掏出几个铜板递给赵三郎,嘴上还颇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三郎,来给你,哪能让你掏钱。”
秦英笑着把张氏的手推回去,笑着说道:“几个铜板而已,嫂子快拿回去,小牛来了顺应县,我们当叔叔婶婶的当然应该给孩子几个钱让他买他喜欢的东西。”
秦英他们不要,张氏也不好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拉拉扯扯的硬塞给他们,想到,这个情他们领了,往后还了就是,于是也不再坚持,把铜板放回怀里,对秦英和赵三郎说道:“那我就代小牛谢谢你们当叔叔婶婶的了。”
“嫂子客气了,我们快去看看这两娃儿在看什么,省得一会儿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只这一会儿功夫两孩子拿着糖人又往另一堆人群里挤去了,等秦英在赵三郎的保护下挤进人群时小石头和小牛正看三个江湖艺人表演戏法看的入神。
这戏法秦英以前跟着宋大嫂和宋二嫂看过,叫什么古彩戏法,就是中国的魔术,这古彩戏法在这个时代是很受人们欢迎的。
只听三人中的老师傅边表演戏法边说道:“。。。。。。接下来我让这桌上的鱼游进这个鱼缸里去。。。。。。走,走,走!”
老师傅话音刚落,桌子上的三只纸鱼便不见了,人们走进一看原本空荡荡的鱼缸里真的有三只小鱼在里面悠闲地游着。
人群里顿时爆发出一阵激烈的叫好声,小石头和小牛两个在鱼缸里看见小鱼也跟着拍手叫好,兴奋异常。
老师傅仍嫌这叫好声不够似的,做着手势让人们安静下来,待人们安静下来后又接着说道:“大家知道做我们这一行的有一句行话,叫‘宁变十回出,不变一回进’今天我就将这鱼缸连着这鱼给大家伙变没了。”
说着端起装着满满一缸水的鱼缸一个转身,再转身回来时他手里的鱼缸真的不见了,老师傅伸着两手说道:“我就给大家跳一跳看看这鱼缸是不是被藏在我身上。”
说罢便使劲儿跳了几下,却丝毫不见身上有水流出来或是衣裳被打湿,至此人们才相信这鱼缸不是被藏在身上了而是真的变没了,于是又是一阵更热烈的叫好声,连王大郎都忍不住跟着人们一起拍手叫好。
这时老师傅的两个徒弟们很有眼力见的来要打赏,人们这时候都毫不吝啬的纷纷掏银钱出来往盘子里扔。
小石头和小牛两个看的都不想走了,撒娇耍赖硬是又看老师傅耍了两个满堂红和鸳鸯棒的把戏才依依不舍的跟着大人们走了。
一路上两小家伙都在议论方才的戏法,就连张氏也入了迷,问到众人,“你们说那个鱼缸被变到什么地方去了?”
王大郎想也没想的接口道:“哪里是变到什么地方去了,肯定是变没有了。”
赵三郎却是看向秦英,秦英莞尔一笑,说道:“我猜一定是藏在了他的袍子下面。”
王大郎提出疑问,“那水怎么没有洒?满满的一鱼缸水藏在袍子下面,然后再像老师傅那样跳几下那袍子不是早湿了,所以我说一定是变没有了。”
秦英也不和王大郎争辩,她是受过现代教育的,知道一个东西不会无缘无故就没有了,但是这些人却不知道,所以两相争辩也没有多大意义,还不如微笑着沉默。
张氏见秦英被王大郎驳得没有言语,也便觉得王大郎说的对,那鱼缸就是被变没有了。
于是点头说道:“我看也是,那老师傅真厉害,一个鱼缸说变没有就变没有了,不知道他能不能把人也给变没了?”
王大郎想想说道:“我看应该可以。”
几人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走到家门口了。
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进了屋秦英就把张氏拉去东厢的客房让张氏看看。
到了东厢客房,秦英指着墙边的柜子对张氏说道:“被子和褥子都在柜子里,你和王大哥睡的时候拿出来直接铺上就行了,小牛就让他和小石头一起睡。”
“嗯,好。”张氏点点头,然后又想起什么似的,对秦英说道:“英子,你听说了没有,赵大郎要来顺应县开杂货铺子了,听钱氏在村里说好像就在什么西街的什么地方。”
西街?那不是就在他们这条街,怎么这些人这么阴魂不散呀!秦英郁闷的想到,但是面上却不显,表情淡淡的点点头,“喔”了一声,便不再多说什么。
弄的张氏倒有些讪讪然,知道秦英不想谈论赵家的事也识趣的说起了别的事情,无非就是青山村的东家长西家短,只要不是赵婆子一家的事,秦英也认认真真的听,没有表现出一丝不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