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在牛川大会各部,即代王位,改元登国,重建代国。三个月后,拓跋珪改称魏王,史称北魏,北魏王朝开始了屹立于魏晋南北朝这一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长达171年之久的壮阔历史。公元420年,柔然可汗纥升盖大檀率三万骑兵进犯魏国,魏将士在河套奋勇抵抗。在河套两军激烈交战之时,有一个人正疾驰在魏国都城平城往河套的路上,他就是魏国年轻的副君,魏国皇帝拓跋嗣年仅十二岁的长子拓跋焘。这是拓跋焘被立为储君之后首次直面战场,此时年幼的他并不知道,这一次单纯的抗击柔然入侵之战,将会带给自己戎马一生中最为深刻的烙印。
“驾!”“驾!”
数十匹骏马驰驱紫陌,在最前方的正是拓跋焘本人,紧跟其后的,就是魏国重臣崔浩。崔浩出身北方高门士族,在拓跋焘祖父道武帝拓跋珪时崔浩便未成年而担任直郎,拓跋嗣即位后拜其为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可谓少年得意,拓跋焘远赴河套,崔浩便被皇帝委以重任,伴随拓跋焘左右。
“伯渊,还有多久可到?”拓跋焘年纪轻轻,泰然自若,朝身后的崔浩大声道。
“半日即可!”崔浩随即应和,紧接着又道:“殿下,早听闻吐谷浑部有小股势力流窜在河套一带,我等人少势微,殿下不可太过激进…”崔浩忽然一顿,眨眼间左方林中射出无数箭弩,寒光闪烁间,崔浩大吼:“殿下小心!”说着从马背上一跃而起猛地扑向拓跋焘,将他带下马就地翻滚,躲过射来的几支箭弩。
“伯渊!”拓跋焘站起身举剑挡开□□,扶起崔浩,才发现他左臂中箭,“你怎么样?”
同行的数十人大半已中箭到底,崔浩眉头紧皱,两人连退百步,躲进了林中,暂时借树干藏身。
“殿下,来人怀着必杀之心,臣…”流矢穿梭,他们艰难躲避,“臣来引他们往东,等他们走了,殿下…”
拓跋焘打断他的建议,“他们要杀的是我。”
“殿下!”崔浩手臂剧痛难忍,艰难道,“陛下让臣…伴随殿下远赴河套,臣绝不可…”
拓跋焘冷笑。“今日若是我死期,你也无可奈何,况且还未必是。”
崔浩出生文门,此时确是无可奈何,可眼看身边坚毅的少年,他咬咬牙,“的确未必是,就算是,臣也誓死相随。”
拓跋焘笑笑:“伯渊是我大魏第一流谋略重臣,正是有为之时,岂可轻易丧命?”
拓跋焘少年老成,山崩于顶而神色不变,此刻生死攸关,他依然谈笑自若。半年前崔浩一力举荐皇长子焘为副君,让他未及十二岁临朝听政,如今想来,可真是最为正确的事情。想及此他便也笑笑道:“殿下有此不败雄心,臣岂可自甘落败。”
拓跋焘侧眼看了看林子四周,自小习武的敏锐让他明白,敌人就在不远处。这里虽有树干掩映,可林小树稀,不是长久藏身之地,加上崔浩已经受伤,就算没有受伤,他是文人,抵抗不了多久。他紧握了握手中的剑,出身鲜卑族皇室,他虽然年少,已经能对抗十余大汉,无论如何,尽力一搏,焉知没有胜算?
初生牛犊的勇气的确非同一般,拓跋焘深知此次生死难料,却依然决意尽力一搏。
吐谷浑是位于甘、青一带的少数民族政权,实控东至洮河、龙固,西达赤水、白兰,北界黄河,南至大积石山,族人骁勇善战,几乎可与北方霸主柔然相提并论,但吐谷浑不像柔然霸道蛮横,一直以来吐谷浑部百姓生活相对太平悠闲。
流窜于这一带的吐谷浑族小股势力,领头人利邪是前吐谷浑单于树洛干的妻弟,树洛干死时决定由弟弟阿豺继承单于之位,自此利邪与阿豺不合,但阿豺百般忍耐,后阿豺派使者联系南方宋国皇帝刘义符,利邪杀之,阿豺终将利邪和部下数百人逐出吐谷浑部。
拓跋焘竟在赴河套路上不巧遇到他们,利邪本是心胸狭窄之人,拓跋焘身为魏国的副君,是个天之骄子,利邪想起自身已如丧家之犬,便更为嫉恨愤怒,这才设伏于林中,想要捉了这个魏国的储君。利邪也算个老谋深算的将领,在不知拓跋焘实力的情况下不会轻易上前,拓跋焘面对的是无穷无尽的□□,左躲右挡精疲力竭,眼看崔浩右肩又中一箭,拓跋焘扑向崔浩,无暇顾及身后疾驰而来的□□,崔浩目眦欲裂,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忽然远处另一箭射来,精准击断离拓跋焘尺寸间的□□,有奔马嘶吼,人的呼号传来。
崔浩大喜:“殿下!”
拓跋焘回头望去,只见马蹄雷鸣般踏来,一队人马长啸奔往。最前面人的手握长弓,方才就是她一箭相救,居然是个年轻的女子,身穿黑貂皮长袍胡服,脚穿胡履,胸前垂水晶珠和玛瑙珠大项链,耳坠是金串珠,额上是包金贝壳头饰,一看就是匈奴族人。他们呼号震天,气势夺人,奔至前凛然而立,利邪和部下吓得立刻溃散逃开。
崔浩道:“殿下,他们是匈奴人。”
拓跋焘点头:“我知道。”
还未多说,匈奴人马已经回转,领头女子驾马停住,拓跋焘和崔浩才算看清她的模样。
匈奴人装饰华丽考究,可眼前这位少女的瑰丽容貌,可使所有金玉宝珠都失去光彩。拓跋焘虽早已没有稚子童心,可见到眼前艳若彩霞的女子,竟不禁愣住了。崔浩也大为震惊,仔细想着匈奴族人建立夏国和沮渠氏凉国,从未听说过有哪一位公主或是其他女子如此绝美艳丽,这位女子到底是夏人,还是凉人呢?
女子明丽的双眸在奔走之后更显得娇艳,她翻身下马,先是吐出一句匈奴语,继而像是想起什么,又改口转用流利的汉语:“两位有没有事?”
拓跋焘见她风采辉煌,不似狡诈之辈,于是回答道:“我们没有大碍,谢谢相救。”
女子身后的人已经上前为崔浩包扎伤口,她含笑摇头:“不客气。”
崔浩道:“请问姑娘是?”
女子身后的一个青年男子走了出来:“这是我大凉沮渠氏前云公主。”
他的汉语虽不比沮渠前云标准,可也算是流利的了,崔浩惊诧,沮渠氏大凉,沮渠前云该是凉王沮渠蒙逊的女儿无疑了。“原来姑娘你是凉国公主?”
沮渠前云轻笑。“惊讶什么,这位不也是魏国副君殿下么?”
崔浩意外,看向拓跋焘,拓跋焘皱眉道:“公主怎么会知道?”
沮渠前云看着这个小小年纪的魏国副君,一副冷静自若的老成神态。“方才那个吐谷浑部出走的利邪,曾在大凉境内流窜作乱,我一直跟着他到这里,听见他们说的。”
拓跋焘点头:“公主相救之情,拓跋焘铭记于心,不敢相忘。”
沮渠前云连忙摇头:“副君不要客气,这次是偶然的。”
为崔浩包扎的人十分老练,几乎没有累赘就取出了左臂和右肩的□□,麻利地止血包扎,崔浩赶紧道谢,不过他似乎听不太懂,只是微微笑笑。崔浩便朝沮渠前云道:“多谢前云公主,在下崔浩。”
沮渠前云对崔浩这个人早有耳闻,惊喜交加,“清河崔氏伯渊,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涉及,精研经义,时人无可及。今天我实在非常幸运,可以见到您这位传言中的武城子爵。”
崔浩惊讶,想不到这个年轻美丽的沮渠公主不仅对清河崔氏了解颇深,而且显然汉文出众。“公主过奖了。”他想了想,“刚才那些,是出走的吐谷浑人?”
“的确,”沮渠前云道,“副君不要认为是吐谷浑部有意伤人,不要让此败类挑起两国相争。当初利邪在大凉作乱,我父王也是这样说的。”
拓跋焘点头:“凉主审时度势,常人不可及。”他看了崔浩的伤势,道:“伯渊,你还能不能走?”
“臣没有大碍。”崔浩虽不是将门后人,可论心志坚韧绝不亚于任何人。
沮渠前云却皱了眉:“他伤得不轻,你们还要赶路?”
拓跋焘看了看崔浩,他流血太多,脸色苍白,想想还是说道:“伯渊,我们还是休息吧,总归是不远了。”
沮渠前云立刻朝身后众人用匈奴语说了些什么,他们便四散而开,轮作岗哨,有人拿来水和干粮给拓跋焘和崔浩。
崔浩捧着水,看着人群中说说笑笑的沮渠前云,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她看起来不过才十二三岁,似乎很受拥戴,绝美而流光溢彩,正像是一朵初绽的绮丽桃花,举动豪爽,不像汉人女子的娇弱,也没有鲜卑族女子的粗蛮,如果不是年龄太小的话,当真是他三十五年来见过最奇特的女人。
而年幼的魏国副君拓跋焘,虽然极力掩饰心中的悸动,可也不得不被沮渠前云深深吸引,他见过许多美丽的女子,本以为母亲杜贵嫔就是其中最美的一位,可是在看见沮渠前云的第一眼,他便改变了看法,眼中只有这个美丽,勇敢、似乎充满野性、却又充满温暖的女子。
众人在林中休息一夜,有了凉国人的守卫,拓跋焘也度过了这几天来难得的安眠之夜。
清晨,露珠欲滴。
凉国人早已精神抖擞,沮渠前云凑在马的耳边笑着说着什么,而马儿也好像能听懂一般,不时摆头蹭一蹭她的脸。崔浩睁眼时,便看见这一幕,他恍惚觉得自己不是受了伤留在此休养,而是也一样奔驰在西北草原上,将所有的忧虑和负担全都远抛云外。
此时拓跋焘也已醒了,崔浩看向拓跋焘,才发现他也注视着沮渠前云,心里一震,立刻低了头。
“你们醒了?”沮渠前云和马说完了话,看见拓跋焘和崔浩都醒了,走了过来递给他们一壶清水,“利邪他们早就逃走了,你们可以不用担心了。”
拓跋焘道:“为了我们让公主没有追到凶徒,实在抱歉。”
沮渠前云随意笑笑:“没关系,我可以继续追下去,我也好不容易有带人出来的机会。”她顿了顿,又道:“我知道魏国正与柔然交战,副君自然要赶往战地,我们方向不同不能同行,我有骏马两匹送给二位,都是匈奴战马,日行千里,无惊尘渐泥之迹,希望副君和崔公子此去平安。”
沮渠前云送给拓跋焘的不仅是两匹匈奴战马,还有弓箭、干粮和水。为他们准备好这些之后,沮渠前云就要继续去追利邪,拓跋焘和崔浩匆匆道谢,她便和国人驾马奔驰而去。来时如此,去也如此,无一点拖沓。
柔然在魏建立之初就是其大敌,不断侵扰其北境,而魏初时苦无良将,只能死守。
拓跋焘赶往河套,在崔浩的辅助下指挥魏军顽强抵抗保卫长城,柔然乃退。这次河套之战,十二岁的拓跋焘初次展露锋芒,且眼见柔然兵强马悍,侵入魏地掳人而走如入无人之地,暗下定决心发扬国内军事,假以时日定将柔然远驱北方。
城墙上,拓跋焘城外看着烽火刚息的战场,不由叹了口气,低声道:“柔然虽然退兵,河套的魏军也损失惨重,百姓生活更是困苦。”
“边塞远离都城,军务繁杂纷乱,虽有几个将领杀敌勇猛,也是微薄力量,柔然族正是见我军纪如此涣散,才不断来犯,扰百姓安宁,殿下既来了,可有心整顿一番?”拓跋焘身边崔浩审时度势,一语挑起了拓跋焘整顿军务的决心。
拓跋焘倏然眼神一厉,道:“当然!想我鲜卑族世居草原,世代游牧射猎生活,练就先人健壮体魄,剽悍本性及出色之骑射技艺,骑兵是我大魏克敌制胜的中坚力量,可就在这边塞重地,骑兵慵懒,良马未得锻炼,军务冗杂,哪有一点先人之风?若不整顿,今日可抵抗柔然一次,可知下次,下下次,又该如何?”
崔浩立刻回道:“殿下有此决心,臣愿跟随殿下整顿军务,凡有所愿,誓死达成。”
拓跋焘轻笑了笑,轻轻触摸城墙,上面还有刀剑痕迹,不知道有多少魏军将士在此与入侵者激战,在此将他们的鲜血挥洒,将他们年轻的生命交付家国,城下鲜血还未干去,豪情犹在此间天地。他终于一字一句说道:“天降此重任,我拓跋焘身负千钧重担,即使筋骨成粉,也绝不负为我大魏付出生命的先辈英魂!”
拓跋焘说到做到,在书信请示父亲之后,便立下诏令,申明军纪,着手处理各项军政。为了嘉奖战争中杀敌遇难的将士,他将其中十七名尤为勇猛者追封官位,重赏其家人。而延误军机、抵抗无力的三位主要将领都被他贬为末级小兵。边塞将士虽多年惫懒,可在拓跋焘的手下不久即军纪铁然,数月之间,拓跋焘便把边塞军务整顿得井然有序。
崔浩始终在拓跋焘左右出谋划策,这是他实际意义上第一次辅佐拓跋焘,由此开启他这位被后人誉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的臣子与这位北魏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帝王的三十年君臣之谊。
“驾!”“驾!”
数十匹骏马驰驱紫陌,在最前方的正是拓跋焘本人,紧跟其后的,就是魏国重臣崔浩。崔浩出身北方高门士族,在拓跋焘祖父道武帝拓跋珪时崔浩便未成年而担任直郎,拓跋嗣即位后拜其为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可谓少年得意,拓跋焘远赴河套,崔浩便被皇帝委以重任,伴随拓跋焘左右。
“伯渊,还有多久可到?”拓跋焘年纪轻轻,泰然自若,朝身后的崔浩大声道。
“半日即可!”崔浩随即应和,紧接着又道:“殿下,早听闻吐谷浑部有小股势力流窜在河套一带,我等人少势微,殿下不可太过激进…”崔浩忽然一顿,眨眼间左方林中射出无数箭弩,寒光闪烁间,崔浩大吼:“殿下小心!”说着从马背上一跃而起猛地扑向拓跋焘,将他带下马就地翻滚,躲过射来的几支箭弩。
“伯渊!”拓跋焘站起身举剑挡开□□,扶起崔浩,才发现他左臂中箭,“你怎么样?”
同行的数十人大半已中箭到底,崔浩眉头紧皱,两人连退百步,躲进了林中,暂时借树干藏身。
“殿下,来人怀着必杀之心,臣…”流矢穿梭,他们艰难躲避,“臣来引他们往东,等他们走了,殿下…”
拓跋焘打断他的建议,“他们要杀的是我。”
“殿下!”崔浩手臂剧痛难忍,艰难道,“陛下让臣…伴随殿下远赴河套,臣绝不可…”
拓跋焘冷笑。“今日若是我死期,你也无可奈何,况且还未必是。”
崔浩出生文门,此时确是无可奈何,可眼看身边坚毅的少年,他咬咬牙,“的确未必是,就算是,臣也誓死相随。”
拓跋焘笑笑:“伯渊是我大魏第一流谋略重臣,正是有为之时,岂可轻易丧命?”
拓跋焘少年老成,山崩于顶而神色不变,此刻生死攸关,他依然谈笑自若。半年前崔浩一力举荐皇长子焘为副君,让他未及十二岁临朝听政,如今想来,可真是最为正确的事情。想及此他便也笑笑道:“殿下有此不败雄心,臣岂可自甘落败。”
拓跋焘侧眼看了看林子四周,自小习武的敏锐让他明白,敌人就在不远处。这里虽有树干掩映,可林小树稀,不是长久藏身之地,加上崔浩已经受伤,就算没有受伤,他是文人,抵抗不了多久。他紧握了握手中的剑,出身鲜卑族皇室,他虽然年少,已经能对抗十余大汉,无论如何,尽力一搏,焉知没有胜算?
初生牛犊的勇气的确非同一般,拓跋焘深知此次生死难料,却依然决意尽力一搏。
吐谷浑是位于甘、青一带的少数民族政权,实控东至洮河、龙固,西达赤水、白兰,北界黄河,南至大积石山,族人骁勇善战,几乎可与北方霸主柔然相提并论,但吐谷浑不像柔然霸道蛮横,一直以来吐谷浑部百姓生活相对太平悠闲。
流窜于这一带的吐谷浑族小股势力,领头人利邪是前吐谷浑单于树洛干的妻弟,树洛干死时决定由弟弟阿豺继承单于之位,自此利邪与阿豺不合,但阿豺百般忍耐,后阿豺派使者联系南方宋国皇帝刘义符,利邪杀之,阿豺终将利邪和部下数百人逐出吐谷浑部。
拓跋焘竟在赴河套路上不巧遇到他们,利邪本是心胸狭窄之人,拓跋焘身为魏国的副君,是个天之骄子,利邪想起自身已如丧家之犬,便更为嫉恨愤怒,这才设伏于林中,想要捉了这个魏国的储君。利邪也算个老谋深算的将领,在不知拓跋焘实力的情况下不会轻易上前,拓跋焘面对的是无穷无尽的□□,左躲右挡精疲力竭,眼看崔浩右肩又中一箭,拓跋焘扑向崔浩,无暇顾及身后疾驰而来的□□,崔浩目眦欲裂,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忽然远处另一箭射来,精准击断离拓跋焘尺寸间的□□,有奔马嘶吼,人的呼号传来。
崔浩大喜:“殿下!”
拓跋焘回头望去,只见马蹄雷鸣般踏来,一队人马长啸奔往。最前面人的手握长弓,方才就是她一箭相救,居然是个年轻的女子,身穿黑貂皮长袍胡服,脚穿胡履,胸前垂水晶珠和玛瑙珠大项链,耳坠是金串珠,额上是包金贝壳头饰,一看就是匈奴族人。他们呼号震天,气势夺人,奔至前凛然而立,利邪和部下吓得立刻溃散逃开。
崔浩道:“殿下,他们是匈奴人。”
拓跋焘点头:“我知道。”
还未多说,匈奴人马已经回转,领头女子驾马停住,拓跋焘和崔浩才算看清她的模样。
匈奴人装饰华丽考究,可眼前这位少女的瑰丽容貌,可使所有金玉宝珠都失去光彩。拓跋焘虽早已没有稚子童心,可见到眼前艳若彩霞的女子,竟不禁愣住了。崔浩也大为震惊,仔细想着匈奴族人建立夏国和沮渠氏凉国,从未听说过有哪一位公主或是其他女子如此绝美艳丽,这位女子到底是夏人,还是凉人呢?
女子明丽的双眸在奔走之后更显得娇艳,她翻身下马,先是吐出一句匈奴语,继而像是想起什么,又改口转用流利的汉语:“两位有没有事?”
拓跋焘见她风采辉煌,不似狡诈之辈,于是回答道:“我们没有大碍,谢谢相救。”
女子身后的人已经上前为崔浩包扎伤口,她含笑摇头:“不客气。”
崔浩道:“请问姑娘是?”
女子身后的一个青年男子走了出来:“这是我大凉沮渠氏前云公主。”
他的汉语虽不比沮渠前云标准,可也算是流利的了,崔浩惊诧,沮渠氏大凉,沮渠前云该是凉王沮渠蒙逊的女儿无疑了。“原来姑娘你是凉国公主?”
沮渠前云轻笑。“惊讶什么,这位不也是魏国副君殿下么?”
崔浩意外,看向拓跋焘,拓跋焘皱眉道:“公主怎么会知道?”
沮渠前云看着这个小小年纪的魏国副君,一副冷静自若的老成神态。“方才那个吐谷浑部出走的利邪,曾在大凉境内流窜作乱,我一直跟着他到这里,听见他们说的。”
拓跋焘点头:“公主相救之情,拓跋焘铭记于心,不敢相忘。”
沮渠前云连忙摇头:“副君不要客气,这次是偶然的。”
为崔浩包扎的人十分老练,几乎没有累赘就取出了左臂和右肩的□□,麻利地止血包扎,崔浩赶紧道谢,不过他似乎听不太懂,只是微微笑笑。崔浩便朝沮渠前云道:“多谢前云公主,在下崔浩。”
沮渠前云对崔浩这个人早有耳闻,惊喜交加,“清河崔氏伯渊,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涉及,精研经义,时人无可及。今天我实在非常幸运,可以见到您这位传言中的武城子爵。”
崔浩惊讶,想不到这个年轻美丽的沮渠公主不仅对清河崔氏了解颇深,而且显然汉文出众。“公主过奖了。”他想了想,“刚才那些,是出走的吐谷浑人?”
“的确,”沮渠前云道,“副君不要认为是吐谷浑部有意伤人,不要让此败类挑起两国相争。当初利邪在大凉作乱,我父王也是这样说的。”
拓跋焘点头:“凉主审时度势,常人不可及。”他看了崔浩的伤势,道:“伯渊,你还能不能走?”
“臣没有大碍。”崔浩虽不是将门后人,可论心志坚韧绝不亚于任何人。
沮渠前云却皱了眉:“他伤得不轻,你们还要赶路?”
拓跋焘看了看崔浩,他流血太多,脸色苍白,想想还是说道:“伯渊,我们还是休息吧,总归是不远了。”
沮渠前云立刻朝身后众人用匈奴语说了些什么,他们便四散而开,轮作岗哨,有人拿来水和干粮给拓跋焘和崔浩。
崔浩捧着水,看着人群中说说笑笑的沮渠前云,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她看起来不过才十二三岁,似乎很受拥戴,绝美而流光溢彩,正像是一朵初绽的绮丽桃花,举动豪爽,不像汉人女子的娇弱,也没有鲜卑族女子的粗蛮,如果不是年龄太小的话,当真是他三十五年来见过最奇特的女人。
而年幼的魏国副君拓跋焘,虽然极力掩饰心中的悸动,可也不得不被沮渠前云深深吸引,他见过许多美丽的女子,本以为母亲杜贵嫔就是其中最美的一位,可是在看见沮渠前云的第一眼,他便改变了看法,眼中只有这个美丽,勇敢、似乎充满野性、却又充满温暖的女子。
众人在林中休息一夜,有了凉国人的守卫,拓跋焘也度过了这几天来难得的安眠之夜。
清晨,露珠欲滴。
凉国人早已精神抖擞,沮渠前云凑在马的耳边笑着说着什么,而马儿也好像能听懂一般,不时摆头蹭一蹭她的脸。崔浩睁眼时,便看见这一幕,他恍惚觉得自己不是受了伤留在此休养,而是也一样奔驰在西北草原上,将所有的忧虑和负担全都远抛云外。
此时拓跋焘也已醒了,崔浩看向拓跋焘,才发现他也注视着沮渠前云,心里一震,立刻低了头。
“你们醒了?”沮渠前云和马说完了话,看见拓跋焘和崔浩都醒了,走了过来递给他们一壶清水,“利邪他们早就逃走了,你们可以不用担心了。”
拓跋焘道:“为了我们让公主没有追到凶徒,实在抱歉。”
沮渠前云随意笑笑:“没关系,我可以继续追下去,我也好不容易有带人出来的机会。”她顿了顿,又道:“我知道魏国正与柔然交战,副君自然要赶往战地,我们方向不同不能同行,我有骏马两匹送给二位,都是匈奴战马,日行千里,无惊尘渐泥之迹,希望副君和崔公子此去平安。”
沮渠前云送给拓跋焘的不仅是两匹匈奴战马,还有弓箭、干粮和水。为他们准备好这些之后,沮渠前云就要继续去追利邪,拓跋焘和崔浩匆匆道谢,她便和国人驾马奔驰而去。来时如此,去也如此,无一点拖沓。
柔然在魏建立之初就是其大敌,不断侵扰其北境,而魏初时苦无良将,只能死守。
拓跋焘赶往河套,在崔浩的辅助下指挥魏军顽强抵抗保卫长城,柔然乃退。这次河套之战,十二岁的拓跋焘初次展露锋芒,且眼见柔然兵强马悍,侵入魏地掳人而走如入无人之地,暗下定决心发扬国内军事,假以时日定将柔然远驱北方。
城墙上,拓跋焘城外看着烽火刚息的战场,不由叹了口气,低声道:“柔然虽然退兵,河套的魏军也损失惨重,百姓生活更是困苦。”
“边塞远离都城,军务繁杂纷乱,虽有几个将领杀敌勇猛,也是微薄力量,柔然族正是见我军纪如此涣散,才不断来犯,扰百姓安宁,殿下既来了,可有心整顿一番?”拓跋焘身边崔浩审时度势,一语挑起了拓跋焘整顿军务的决心。
拓跋焘倏然眼神一厉,道:“当然!想我鲜卑族世居草原,世代游牧射猎生活,练就先人健壮体魄,剽悍本性及出色之骑射技艺,骑兵是我大魏克敌制胜的中坚力量,可就在这边塞重地,骑兵慵懒,良马未得锻炼,军务冗杂,哪有一点先人之风?若不整顿,今日可抵抗柔然一次,可知下次,下下次,又该如何?”
崔浩立刻回道:“殿下有此决心,臣愿跟随殿下整顿军务,凡有所愿,誓死达成。”
拓跋焘轻笑了笑,轻轻触摸城墙,上面还有刀剑痕迹,不知道有多少魏军将士在此与入侵者激战,在此将他们的鲜血挥洒,将他们年轻的生命交付家国,城下鲜血还未干去,豪情犹在此间天地。他终于一字一句说道:“天降此重任,我拓跋焘身负千钧重担,即使筋骨成粉,也绝不负为我大魏付出生命的先辈英魂!”
拓跋焘说到做到,在书信请示父亲之后,便立下诏令,申明军纪,着手处理各项军政。为了嘉奖战争中杀敌遇难的将士,他将其中十七名尤为勇猛者追封官位,重赏其家人。而延误军机、抵抗无力的三位主要将领都被他贬为末级小兵。边塞将士虽多年惫懒,可在拓跋焘的手下不久即军纪铁然,数月之间,拓跋焘便把边塞军务整顿得井然有序。
崔浩始终在拓跋焘左右出谋划策,这是他实际意义上第一次辅佐拓跋焘,由此开启他这位被后人誉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的臣子与这位北魏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帝王的三十年君臣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