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日烈颜兵败如山倒,让郝日烈颜不知道的是,此时的达延汗部在府谷正在跟褚茂林部拼杀也到了高潮。自从前几日收到郝日烈颜送来的明军火炮、火枪及装备后,达延汗部的大军已经在府谷的孤山川吃了一记闷棍,当大军刚渡一半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火炮打击。当初在分配兵力时,团营的直属炮营攻打东胜卫,给褚茂林留下的是,枪榴团、虎贲团所有团属炮营,除了没有重炮外,大将军炮八十门,御虏炮一百三十门,加上总后勤车马营一千余人,工兵营一千余人。当达延汗部五千人马刚渡孤山川一半时,褚茂林把所有的火炮来了几轮齐射后,鞑靼人马死伤大半后仓皇后撤,退回了对岸。
此时的孤山川是一条时令河流,正因为鞑靼军在此时进攻,就是因为当前的孤山川水流不大,人马可渡,除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水潭外,最深处只涉脚弯处。涉足就能到达对岸。
孤山川的河床非常宽,御虏炮可以打到对岸,可是褚茂林为了迷惑鞑靼军,只是把火炮往河道中间打,当涉河的鞑靼兵到达河道只剩百米时,埋伏在河岸上的火枪兵齐射,火炮封锁住后续的鞑靼兵。几轮冲锋后,鞑靼兵见冲不过去,死伤惨重后就放弃了,另想办法。
当得知郝日烈颜的三万兵马没有击退明军,而且兵败后,达延汗才对早几日送来的明军装备重视起来,在鞑靼人的眼中,明军的火器一直很不给力,杀伤力有限,凭着七万铁骑所向披靡,所到之处从来没有吃过败仗,而这一次见识到了明军的火器厉害了,火枪不同以往,用燧石点火,枪管下面有木托,枪后也有木托,发射时可以抵在肩上,射程变的更远,轻松能打到三石弓重箭的距离。
再看这两门火炮,炮管非常单薄,就不怕炸膛?震惊的是,做工非常精良轻巧,特别是炮管,外形很光滑,炮管下面也有木托,用铁片跟炮管连结,后又跟两个车轮横轴连结在一起,而车轮虽然是木头做成。为了减少磨损在轮子上包了铁皮,车轴全是精铁打造,车后有可展开的两根木头支脚,在发炮时起到稳定炮身的作用,也是抵消后座力,不让炮车往后翻倒。还是马拉时连结轭的作用,重要是就这么一架小小的火炮能打三里远。
达延汗在没有摸清明军的新式火器后,加上郝日烈颜传回来的信息,决定先退兵了,一路往北退回到托克托,因为那里有一段黄河河水很缓,在托克托黄河大拐弯处虽然河床很宽,却水流很少,可踏足而过。
此时的黄河,大部水流流向西柳沟及哈什拉川一带,造成了整个乌梁尔海水草风盈,尔林兔及河湾大片可产粮区,河湾这个地名就是流经的秃尾河,在此形成的一个大湾得名。可惜随着百年后时间的推移,秃尾河慢慢干枯了,只剩下一个没有水的卵石河道,大片沙漠化,可是在此时这片土地上周围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沼泽,很多的地名沿续到五百年后,比如,红碱卓湖、将民泊海子、轱辘海子、高家海子、蟒盖兔海子、大海界等等。被称为海子的地方,就是湖泊,海子,海,源于蒙古语,指湖泊水潭。不过如今这些地方,土地出现了沙化迹象,不出几年后,随着秃尾河干枯,这些湖泊水潭也就成了沙丘。
而河流被称为川,其实也是因为特定的地貌决定的,在河套地区,河流即是川,比如名山大川,海纳百川中指的就是河流。
章子俊为何要发疯攻占东胜卫,除了得到紧缺的矿产外,另一个原因就是畜牧及产粮,这里种出来的红薯、小麦、土豆、玉米、大豆、高粱等不仅亩产高,还好吃,因为土地还没有沙漠化,趁着眼前还能种粮就种一点。往后真正的产粮区是在黄河边上。所以章子俊的目标是占领整个黄河地区,就是贺兰山以东,狼山、大青山南,黄河沿岸地区。并以乌拉山为界,东为前套,西为后套。眼前的尔林兔、河湾只是一个铺路石而已。
再说达延汗正当退兵时,又收到了郝日烈颜传来的消息,只因要收拢残兵,两军先在沙圪堵村汇合,达延汗无奈,只能先往沙圪堵村,七万大军后撤也是一个技术活,行动想要快也快不了,除去战亡的人数,目前大军已不到六万,加上一些抢来的女人,苦力等,人数在十万左右,再说鞑靼人打仗还带了许多的牛羊,这是鞑靼人的食物军粮,走走停停一天也前进不了几十里地。
(
章子俊大派斥候密切注意着鞑靼军队的动向,三日后似乎明白了鞑靼两股大军人马意图,不打了鞑靼在撤,让章子俊总算松了一口气,可转念一想不禁哈哈哈大笑起来,何不赶上去来一场伏击。这个想法着实很是冒险,却很诱惑。
这时已近中秋,在黄土高岭间,清晨的薄雾从地面弥漫,一队蜿延十几里的车队,在云雾中出现,大量的旗帜仿佛是在腾云驾雾般,首先出现的是两面不规则的旗帜,上有清道、金鼓字样,一蓝一黄很是醒目,接下去各种各样的三角小旗,这种旗叫做认军旗,也称认旗,是战场上重要辨别敌我的旗帜,也是能看清自己所属哪一个部队的旗帜。
在古代通讯基本靠喊的情况下,在打仗时,主要用擂鼓,听鼓声作出反应,还有就是看旗,中军旗:为一军之主旗,一般由皇帝授予领兵将帅或授权于某部将帅,战时方能使用,为中立直幡,一般御赐的为蓝底朱字朱边,或授权的为白底黑字蓝边,上书御赐或御令某某将军某某官(如某总督某提督或某总兵)长三丈宽五尺到三尺,一般是为统领数军(总督,提督)或者数营(总兵)之将帅战时所用,由中军旗牌官执掌护卫。
认军旗:各军,各营,各千户,各百户,各总旗,各小旗皆有认军旗,为表明各军之身份,为识别敌我,表明身份部队所用,大小不一,一般为蓝底朱字或朱底黑字,镶朱边,或蓝底盘五爪金龙纹,字为:明。百户以下一般为三角旗帜,千户以上为四方旗,有数面;兼指挥发令所用。
此时可没有什么国旗,有些小说中说道大明的主旗是红色日月旗,这些全是胡诌。
将旗:表明各领军将官之身份旗帜,一般千户,都司,以上方有配备,千户旗长八尺,参将旗丈二,副将旗丈六,总兵旗丈八,一般马步军为朱底或蓝底,绘五爪盘龙;中为白底,黑字:明;镶朱边。为各将之亲兵执掌护卫,旗型:长方型。
仪仗旗:千户官,都司官为两面,参将,副将为四面,总兵,指挥为八面,提督,都督为十二面,天子旗,三十六面。一般旗为朱,蓝,黄,白,青诸色,上有五爪盘龙吞日,飞虎,五星连珠,彩凤翔云,飞鱼等。此类旗号一般排列于中军旗和将旗之后,为仪仗所用。
军队在战场上还有号角,一般号角配合战鼓使用,而眼前这一行车队,不是商队,也不是运输军粮,而是三日前从东胜卫发出的明军战死灵柩队。
最前面是清道、金鼓旗,后面每一辆车上装有战死的都有各自生前所属队伍认旗一面,表示着死者生前是在军队中,属哪一部份的。古人特别看重死后的哀荣,所以章子俊为了收买人心,干脆把战死的普通士兵全部加封为百户,用蓝色三角旗帜,上面写有一个大大的明字,反过来就是封号,比如虎贲团第二营百户长某某某。
自古出征死在外面,从未有过把死者运回的道理,而这一次大张旗鼓地运送死者归回故里,的确是大手笔,无形中提高了军人的地位。让人感动的不单单只是这些,章子俊摸透了古人的内心,把哀荣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和高度。
这一次从京城来的三千兵卫,死伤最重,正当兵部侍郎曹参登记好入册后,本来是在东胜卫城外选一个地方掩埋,可是被章子俊阻拦了,说什么也要把这些“大明勇士”运回榆林安葬。曹参当然乐见其成,一时搞不懂其中的含义,还假惺惺地说了一通场面话,爽快地答应着。却不知章子俊会把这些死尸发挥出更进一步的作用出来,过后让曹参拍着大腿道:“这个人不是人,是神也!”
早在三天前连续几个夜晚,招集了二十多人文员,写了三千六百份死亡通知书,用快马发往榆林。要求地方官府、知事、县令配合好送通知书的护卫。
这些早先一步的护卫全副武装,三人为一队,以地区村落为片区,共有百队,把死亡通知书送达军烈属家中,或是家族中,除了死亡通知书外,还有一块铜锡合金小牌,上书烈士之家,牌子虽小,正好钉在门楣上,规定衙门官差见之要行礼,十年内免去各种税、特别是徭役。还有一纸奖状,可凭这奖状,在当地官府衙门领取各种规定的抚恤金及优待补贴等。
此时的孤山川是一条时令河流,正因为鞑靼军在此时进攻,就是因为当前的孤山川水流不大,人马可渡,除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水潭外,最深处只涉脚弯处。涉足就能到达对岸。
孤山川的河床非常宽,御虏炮可以打到对岸,可是褚茂林为了迷惑鞑靼军,只是把火炮往河道中间打,当涉河的鞑靼兵到达河道只剩百米时,埋伏在河岸上的火枪兵齐射,火炮封锁住后续的鞑靼兵。几轮冲锋后,鞑靼兵见冲不过去,死伤惨重后就放弃了,另想办法。
当得知郝日烈颜的三万兵马没有击退明军,而且兵败后,达延汗才对早几日送来的明军装备重视起来,在鞑靼人的眼中,明军的火器一直很不给力,杀伤力有限,凭着七万铁骑所向披靡,所到之处从来没有吃过败仗,而这一次见识到了明军的火器厉害了,火枪不同以往,用燧石点火,枪管下面有木托,枪后也有木托,发射时可以抵在肩上,射程变的更远,轻松能打到三石弓重箭的距离。
再看这两门火炮,炮管非常单薄,就不怕炸膛?震惊的是,做工非常精良轻巧,特别是炮管,外形很光滑,炮管下面也有木托,用铁片跟炮管连结,后又跟两个车轮横轴连结在一起,而车轮虽然是木头做成。为了减少磨损在轮子上包了铁皮,车轴全是精铁打造,车后有可展开的两根木头支脚,在发炮时起到稳定炮身的作用,也是抵消后座力,不让炮车往后翻倒。还是马拉时连结轭的作用,重要是就这么一架小小的火炮能打三里远。
达延汗在没有摸清明军的新式火器后,加上郝日烈颜传回来的信息,决定先退兵了,一路往北退回到托克托,因为那里有一段黄河河水很缓,在托克托黄河大拐弯处虽然河床很宽,却水流很少,可踏足而过。
此时的黄河,大部水流流向西柳沟及哈什拉川一带,造成了整个乌梁尔海水草风盈,尔林兔及河湾大片可产粮区,河湾这个地名就是流经的秃尾河,在此形成的一个大湾得名。可惜随着百年后时间的推移,秃尾河慢慢干枯了,只剩下一个没有水的卵石河道,大片沙漠化,可是在此时这片土地上周围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沼泽,很多的地名沿续到五百年后,比如,红碱卓湖、将民泊海子、轱辘海子、高家海子、蟒盖兔海子、大海界等等。被称为海子的地方,就是湖泊,海子,海,源于蒙古语,指湖泊水潭。不过如今这些地方,土地出现了沙化迹象,不出几年后,随着秃尾河干枯,这些湖泊水潭也就成了沙丘。
而河流被称为川,其实也是因为特定的地貌决定的,在河套地区,河流即是川,比如名山大川,海纳百川中指的就是河流。
章子俊为何要发疯攻占东胜卫,除了得到紧缺的矿产外,另一个原因就是畜牧及产粮,这里种出来的红薯、小麦、土豆、玉米、大豆、高粱等不仅亩产高,还好吃,因为土地还没有沙漠化,趁着眼前还能种粮就种一点。往后真正的产粮区是在黄河边上。所以章子俊的目标是占领整个黄河地区,就是贺兰山以东,狼山、大青山南,黄河沿岸地区。并以乌拉山为界,东为前套,西为后套。眼前的尔林兔、河湾只是一个铺路石而已。
再说达延汗正当退兵时,又收到了郝日烈颜传来的消息,只因要收拢残兵,两军先在沙圪堵村汇合,达延汗无奈,只能先往沙圪堵村,七万大军后撤也是一个技术活,行动想要快也快不了,除去战亡的人数,目前大军已不到六万,加上一些抢来的女人,苦力等,人数在十万左右,再说鞑靼人打仗还带了许多的牛羊,这是鞑靼人的食物军粮,走走停停一天也前进不了几十里地。
(
章子俊大派斥候密切注意着鞑靼军队的动向,三日后似乎明白了鞑靼两股大军人马意图,不打了鞑靼在撤,让章子俊总算松了一口气,可转念一想不禁哈哈哈大笑起来,何不赶上去来一场伏击。这个想法着实很是冒险,却很诱惑。
这时已近中秋,在黄土高岭间,清晨的薄雾从地面弥漫,一队蜿延十几里的车队,在云雾中出现,大量的旗帜仿佛是在腾云驾雾般,首先出现的是两面不规则的旗帜,上有清道、金鼓字样,一蓝一黄很是醒目,接下去各种各样的三角小旗,这种旗叫做认军旗,也称认旗,是战场上重要辨别敌我的旗帜,也是能看清自己所属哪一个部队的旗帜。
在古代通讯基本靠喊的情况下,在打仗时,主要用擂鼓,听鼓声作出反应,还有就是看旗,中军旗:为一军之主旗,一般由皇帝授予领兵将帅或授权于某部将帅,战时方能使用,为中立直幡,一般御赐的为蓝底朱字朱边,或授权的为白底黑字蓝边,上书御赐或御令某某将军某某官(如某总督某提督或某总兵)长三丈宽五尺到三尺,一般是为统领数军(总督,提督)或者数营(总兵)之将帅战时所用,由中军旗牌官执掌护卫。
认军旗:各军,各营,各千户,各百户,各总旗,各小旗皆有认军旗,为表明各军之身份,为识别敌我,表明身份部队所用,大小不一,一般为蓝底朱字或朱底黑字,镶朱边,或蓝底盘五爪金龙纹,字为:明。百户以下一般为三角旗帜,千户以上为四方旗,有数面;兼指挥发令所用。
此时可没有什么国旗,有些小说中说道大明的主旗是红色日月旗,这些全是胡诌。
将旗:表明各领军将官之身份旗帜,一般千户,都司,以上方有配备,千户旗长八尺,参将旗丈二,副将旗丈六,总兵旗丈八,一般马步军为朱底或蓝底,绘五爪盘龙;中为白底,黑字:明;镶朱边。为各将之亲兵执掌护卫,旗型:长方型。
仪仗旗:千户官,都司官为两面,参将,副将为四面,总兵,指挥为八面,提督,都督为十二面,天子旗,三十六面。一般旗为朱,蓝,黄,白,青诸色,上有五爪盘龙吞日,飞虎,五星连珠,彩凤翔云,飞鱼等。此类旗号一般排列于中军旗和将旗之后,为仪仗所用。
军队在战场上还有号角,一般号角配合战鼓使用,而眼前这一行车队,不是商队,也不是运输军粮,而是三日前从东胜卫发出的明军战死灵柩队。
最前面是清道、金鼓旗,后面每一辆车上装有战死的都有各自生前所属队伍认旗一面,表示着死者生前是在军队中,属哪一部份的。古人特别看重死后的哀荣,所以章子俊为了收买人心,干脆把战死的普通士兵全部加封为百户,用蓝色三角旗帜,上面写有一个大大的明字,反过来就是封号,比如虎贲团第二营百户长某某某。
自古出征死在外面,从未有过把死者运回的道理,而这一次大张旗鼓地运送死者归回故里,的确是大手笔,无形中提高了军人的地位。让人感动的不单单只是这些,章子俊摸透了古人的内心,把哀荣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和高度。
这一次从京城来的三千兵卫,死伤最重,正当兵部侍郎曹参登记好入册后,本来是在东胜卫城外选一个地方掩埋,可是被章子俊阻拦了,说什么也要把这些“大明勇士”运回榆林安葬。曹参当然乐见其成,一时搞不懂其中的含义,还假惺惺地说了一通场面话,爽快地答应着。却不知章子俊会把这些死尸发挥出更进一步的作用出来,过后让曹参拍着大腿道:“这个人不是人,是神也!”
早在三天前连续几个夜晚,招集了二十多人文员,写了三千六百份死亡通知书,用快马发往榆林。要求地方官府、知事、县令配合好送通知书的护卫。
这些早先一步的护卫全副武装,三人为一队,以地区村落为片区,共有百队,把死亡通知书送达军烈属家中,或是家族中,除了死亡通知书外,还有一块铜锡合金小牌,上书烈士之家,牌子虽小,正好钉在门楣上,规定衙门官差见之要行礼,十年内免去各种税、特别是徭役。还有一纸奖状,可凭这奖状,在当地官府衙门领取各种规定的抚恤金及优待补贴等。